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2023年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荟萃20篇(精选文档)

2023年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荟萃20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7-09 12:20:10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  被调查人年龄__年段___专业_____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请尽量如实填写,(不方便的可以留空)并祝愿您在今后的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荟萃20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荟萃20篇(精选文档)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

  被调查人年龄__年段___专业_____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请尽量如实填写,(不方便的可以留空)并祝愿您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路走好。

  一.客观题

  1.您的月消费额大概为多少()

  a.350以下b.350-500c.500-800d.800-1200e.1200以上

  2.您每月饮食方面支出(包括零食饮料)大概为多少()

  a.250以下b.250-350c.350-450d.450-600e.600以上

  3.您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

  a.200以下b.200-300c.300-400d.400-600e.600以上

  4.您是否有定期出去聚餐的习惯或请朋友吃饭的行为?如果有,*均每月用于这方面有()元支出

  a.50以下b.50-100c.100-150d.150-200e.200以上

  5.如果您是女生,您花在服饰和化妆品方面*均每个月的消费()

  a基本不花费b.50以下c50-100d100-200e200以上

  6.您每月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是多少()

  a.我尚单身b.100以下c.100-200d.200-400e.400以上

  7.您拥有手机吗?如果有,每个月话费支出为多少?如果没有,请回答下一题。

  a.50以下b.50-100c.100-200d.200-300e.300以上

  8.您每月用于通讯方面的支出为多少(仅限于使用电话卡的情况)()

  a.20以下b.20-50c.50-80d.80-110e.110以上

  9.您是否有打工的经历,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补贴日用b.增长社会经验c.赶时髦d.渴望独立

  e.闲着没事,干就干了

  10.您花费的资金主要来自()

  a.学子勤工俭学,b.用休息日在外作家教c给企业打工d.主要从家里拿钱,很少自己挣钱e.其他:

  11.您的家庭月总收入为()rmb

  a.500(以下)b.500—1500c.1500-3000d.3000-5000e.4000以上

  12.您觉得您现在每月消费情况如何()

  a.高得惨不忍睹b.偏高c.刚刚好d.偏低e.低得一塌糊涂

  二.问答

  1.您的家乡是:____省(直辖市,自治区)_____市

  2.您有没有在不知不绝中花去很多钱的体验?如果有,您觉得这部分花费是否必要?

  如果您认为不必要或者很大一部分不必要,您能想出什么办法避免这部分花费么?

  福州大学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计算机系01极(2)班耿雪垠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问卷共发放42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这个数据尚有余地),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然后,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10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0、1元,话费每分钟0、3元计算,月*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而且颇严重的。相比之下电话卡的开支就比较小了

  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别达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时时间紧张有关。

  4.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些资金的来源,于是我们设计了下一个问题。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call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2名女生中,66、7%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6.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7.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有7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而且那些作过家教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2

  1、我校大学生饮食消费较高,恩格尔系数居高位。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也许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这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以及个人饭量有关,从侧面或许反映了我校食堂饭菜定价略高及学校周边餐馆饭店的定价偏高的问题。

  2、通讯开支比较合理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大学生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他们通信月支出在50元以下和50—100元的分别达到20%和60%,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者每个电话都很短。既是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这可能与在校生*时时间紧张有关。

  3、消费资金基本来源于父母,少部分来源于勤工俭学

  大学生的消费资金主要从哪里来呢?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基本上所有的同学要依靠父母,只有少数的同学的资金来源于各方面的困难补助,奖学金,助学金等,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勤工俭学或兼职补贴日常开销。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是生活费里不包括学费,住宿费等,要是加上这些“巨款”,我相信来自父母的资金比例将更高。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基本还是一个纯消费者。

  4、我校学生娱乐和学习消费比较均衡

  通过调查,我校大学生大多数都会在娱乐方面进行适当消费,相比于饮食消费略低,但也占了不少的比重。相应地,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较均衡。不过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面的消费远远小于娱乐消费,他们迷恋着网络游戏,有时整天泡在网吧,有时逃课去上网,荒废了学业。希望这种重娱乐轻学习的现象不要得以蔓延。

  5、储蓄观念差,基本无消费计划

  综合分析调查问卷,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校学生储蓄观念薄弱,基本没有费计划。对于资金的支出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没有宏观的安排,更无详细的打算。大多数同学都坦承自己是“月光族”,很容易出现“经济危机”。只有少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资金有简短的计划,并且有记账的习惯。部分同学还存在超前消费的情况,一般这些消费都是用在促销品及服饰上。也有少部分同学倾心于新型的电子产品,采用超前消费的方式进行购买,缺少理财的意识。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理性消费是主流:

  大学生由于很少有自我收入来源,大多数的消费金额来自与家庭,于是,大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学生们的消费质量就与家庭收入不可分割,诚然,现代社会的人均收入水*不断上升,然而,中等收入家庭还是占到了大多数,所以,学生们的消费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大多数学生的消费在500—1000元。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尽量找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消费观念相对是比较理性的。

  2、消费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品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调查结果明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学每月生活费不超过400元,而有一部分同学消费超过了20xx元,虽然这两部分人的比例只占少数,但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以饮食和生活用品为主。而在女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为了减肥或者其他的目的,在饮食上的花费会有所减少,在衣服、化妆品以及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大大提高,男生则将消费逐渐偏向了通讯以及网络方面。

  3、消费中的不合理现象:

  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消费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在了解了一部分学生以及他们身边的朋友的消费心理之后,我们小组总结出几点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早熟消费,消费水*和质量超过了个人实际经济水*;畸型消费,消费项目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豪华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满足自身的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有趋同心理,追求消费趋同化,这一行为表现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还有就是大学生中很明显的存在的攀比心理,表现在他们对高档商品的需求性,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都可能导致消费得入不敷出。

  4、消费来源:

  11 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基本前提就是消费来源,来源渠道和来源数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从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每月的消费大多数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500元以下和1500以上的只占到16.7%。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5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供应的占83.5%;学校为帮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提供了绿色通道,于是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贷款上学,同时学校还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调查中消费来源是贷款和勤工助学的人数占8%,勤工助学可以算是大学生自己获得消费开支的重要途径,但比例并不在多数;其次是学校每学年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的奖学金或助学金等,这部分人数占到总人数5%;其他项目来源包括校外兼职打工等等。

  5、消费项目:

  对于大学生而言,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这就导致同学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相对固定的,普遍的生活费用大约在500-1000元,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xx元。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消费项目。

  不论我们以何种方式付款,钱都很自然地从我们的腰包跑到了商家,学校周围到处是消费的场所,餐厅、休闲娱乐、超市都不在少数。让我们看看大学生们都把钱花到了哪里:60%以上的学生表示每月的生活费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生活基本需求以外,休闲娱乐、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消费项目,大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时代,书籍等学习消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而休闲娱乐是学习之余放松的方式,也是不能少的,这两项占到消费的20%也不足为奇;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通讯和网络也成为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另外大多数女生在大学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在服装以及化妆品上的花费占到了10%以上;调查中我们还看到了恋爱消费对于谈恋爱的人而言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大学生为了扩大人际关系网,于是,消费项目中就多了购买礼物、请客吃饭等等,还有同学表示,如果有某个月生病了,医药费就是另外一笔不少的消费了。

  6、消费理念:

  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在*,很多家庭里有这样的观念,只要孩子考上大学,消费就变成了理所当然,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怎样看待消费的?事实上,他们有其自己的消费理念,在学习很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消费观,在学生们调查表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消费观念。

  一部分家庭条件相对困难同学以及懂得理财的同学这样认为:能省则省,够用就行,量力而行;不乱花一分钱;能节约尽量节约。另一部分人觉得钱只要花在对的地方就可以:当花的一分不少,不当花的一分不多;该花的花,该省的剩;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必要的钱尽量避免。但我们看到,在现代的大学生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活的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于是他们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及时享受;只要开心就好,花多花少无所谓。我们还了解到,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人存在这样的情况,每个月开始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后面就会变得相对拮据,这部分人往往被称做“月光族”。

  三、消费状况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消费来源主要来自务农父母。数据显示,72%的大学生选择父母供给(主要是大一、大二的),23%选择打工兼职。这数据说明我校学生对父母的经济依赖程度仍是非常高。

  2、生存资料消费占绝大部分。

  我校大学生每月的总体消费中67%是低于500元(女生居多),且该群体用于饮食支出的一般都低于250块(家庭收入大多是1000-5000块)。每月的总体消费是500--800元的仅占23%。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

  3、存在虚荣与攀比的消费心理。

  非名牌不买的比例就达13%,赞成AA制的同学只要53%。而这样的群体本身的消费主要来源也大多来自父母。由此可见,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虚荣与攀比心理;

  4、工作的胆量与能力相对不足。

  我们从网上得知,很多其他高校的大学生都有参加一定的兼职来当生活费。而调查显示,目前为止,我校62%的大学生还没做过兼职。就算是做过或正在做兼职的学生主要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在做销售员等与专业知识没太多关系的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尚待逐步改善。他们在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等诸多消费结构里面,首先考虑生存资料消费,但也注重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总的来说,我校大学生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消费阶段,这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协调。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话题,他们也喜欢这些,可目前的消费能力不支持他们对流行与时尚的过度向往。这一定程度上造成我校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他们勤工俭学,更多时候付出的知识体力与时间,日常消费压力仍很大。这与我们位于相对发达的城市的的高校的情况很不一样。

  (二)对策

  1、我们要主动承担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

  父母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想我有充分的代表性。我们的父母要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道农民,就是出卖廉价劳动力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7的农民工。他们为我们这些儿女发出了半辈子的心血。我们呢,可不能总是活在他们的庇佑之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的做点兼职。我们大学生本人要争气,要不断地追求上进,力求日后能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消费。当然,这也是支持推进我们全民小康的重要举措。

  2、*相关部门应增加对我校贫困生的支持。

  尤其是要改善学生的饮食条件。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严重的经济压力让学生们更容易自卑,且用于学习上的经济支出少之又少,这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进步。*还要引导整个社会正确对待贫困生。不要过分强调他们的特殊身份。少搞一点主义,多做一点实事。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3、学校家长要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的健康成长。

  时刻提醒学生们“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警惕自己有虚荣攀比的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如有这些心理要及时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循循善诱,切忌一味指责,伤害学生的感情。

  4、社会与学校、家庭要引导大学生探索更美好的生活的的途径。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一些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兼职。学校应多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路始终要自己走才能走好。学生们都知道,短暂的经济帮助不如一个谋生手段。学生们经验尚浅,要探索出更美好的生活的的途径离不开社会与学校、家庭的及时正确的引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我认为,我校校风建设应该不要轻视大学生投资理财方面的内容。适当培养我校大学生的赚钱方式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的同时自身的社会能力也得到提高。我们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与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3

  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调查发现,有98.3%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费在600元左右。像满足以前意义上的“温饱”消费只占总消费的三成,恋爱、人际交往、个人时尚用品等费用反而占了日常消费的大头。现在MP手机、笔记本电脑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三件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手机在同学中的占有率超过90%,其中七成的同学使用高档手机。56.7%的同学拥有电脑。但在拥有电脑的同学中,68%的同学将电脑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只有少数同学是用电脑学习。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X年,短短7年,*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均年龄20.8岁,*均年级为2.1年级。

  实践引言:经济腾飞的*,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体验消费,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的职业以及今后人生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趋向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调查表示,在*,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4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

  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

  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

  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

  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

  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5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就此我对新疆大学11号楼的一部分男生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前卫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商场VIP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买什么东西付帐时一刷卡就OK。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手机已经达到人手一部,mp3已经过时,改用mp4了。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买电脑”,其次是“旅游”,反映出大学生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95%,有的人甚至拥有多部。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网吧上网的VIP卡不少于学校的所有证件,电脑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名牌、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对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9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对“财商”概念的认识,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7%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6%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21.4%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3%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专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向家里骗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而且物质投入是维持情感的保证。————-没有钱你就不要恋爱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总结:通过这次调查,不仅了解到周围同学的消费观及消费理念,正确定位自己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的消费水*,同时也透看到我们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作为即将踏如社会的我们,应该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生活方式,才能为我们将来的生活负责。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6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均年龄20.8岁,*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20xx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见图1)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xx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

  本调研报告针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其看法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通过对学校各年级各层次同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在总体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在这过程中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已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1、消费状况调查数据

  (1)家庭*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23%,1000元~5000元占67%,5000元~10000元占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4%,来自农村的占96%。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人目前的收入水*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这在我们学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月*均消费金额。月*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9.5%,500元~1000元占72.5%,1000元~20xx元占14%,20xx元以上占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xx元的只占4%,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0%,有计划消费的占32%,想花就花的占54%,选择其他的占4%。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200元~400元占48%,400元~600元占32%,600元以上占10%。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而这些数据与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绵阳地区物价水*相对较低。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6)*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本次调查遗漏了恋爱开支,但据我们调查过程中口头了解到: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均每月电话费。*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0%,30元~50元占38%,50元~80元占36%,8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8%,10元~30元的占21%,30元~50元的占39%,50元以上的占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还有很多人选择外出观光旅行,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消费。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是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区购物。

  (12)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每月支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为42%,男同学则为37.1%。

  (13)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家庭较贫困的学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14)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3)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4)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5)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6)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7)贫困生的消费水*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8)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二、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探讨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小编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首先,家庭经济状况是决定大学生消费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家庭是资助大学生完成高等教育的最根本、最主要的经济力量。其次,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有一定影响。相同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在消费观念、消费认知、消费倾向等方面均会表现出相似的心理趋势,而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出生的大学生则会在以上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2)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学校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而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3)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深入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政治因素。一般而言.在国家政治环境良好的时期,大学生的消费心态会趋于正常.消费行为也会更加稳定。然而.在国家政策变动较大或处于重大改革时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则会受到影响。经济因素。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必然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消费观受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的上升或下滑的影响较大。商品质量、价格问题等经济因素也对大学生的消费形成了一定影响。文化因素。文化既是一种社会历史,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影响,成为改变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以下几方面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影响作用尤其重大。①传统消费。传统消费是人们在长期的消费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行为.是社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特殊产物。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抑制自身的消费行为,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能会趋于活跃。②流行消费。流行消费是社会生活水*常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由于它具有新潮、现代等特点,能让大学生产生对流行消费趋势的追求。③媒体舆论。媒体舆论的宣传效应无疑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又一文化因素。它无可否认地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媒体舆论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指向新商品和新服务。

  三、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办法

  1、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引导

  (1)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改变不好的消费观念。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消费观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要摒弃那种和别人比气派要面子的思想。家长们应该交给孩子一种朴素简约优惠实用的消费理念,让其逐渐养成自力更生、不铺张浪费的好品质。

  (2)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是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形成的根本。因此,社会应该逐渐调整整体消费结构。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的支的消费方式也应该逐步改变,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方式趋于合理!

  2、在校大学生应提高自身意识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四、调查总结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总的来说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应是当务之急。

  大学四年,如金岁月,学习是主题。然而消费问题也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不应盲目攀比,恣意享乐,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8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系做了本次题为“大学生消费心理”的问卷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对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分工到个人,出色的完成了此次活动。

  本次调查中,我们在电信系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3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0%。此次调查重点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然而由于水*和精力有限,本次调查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和同学对此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争取在下次做的更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1、购买商品注重的是什么: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62%的同学主要消费项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学以书籍为主更注重自己的学习,16%的人选择购物,6%的同学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娱乐,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一般都还无法自立,他们的生活费还得靠父母,所以他们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乱消费,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为第一。毕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9、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否购买没用的东西以求发泄:

  20%的人会,而绝大多数80%的同学都选择不会。在没有完全独立自主之前心情不好也没必要和钱过不去嘛!

  10、购物时会否有kuaigan:

  25%的同学认为有,而36%的同学感觉不到kuaigan。就我们系的同学看来把购物当作购物的还是稍微多一点。

  11、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65%的同学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同学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

  12、买到伪劣商品时:

  44%的同学会去找商(厂)兑换,37%的同学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另有19%的同学选择其他做法。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的意识并不足。我们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或许更确切的说在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乐观。

  13、买完东西后会否保留小票

  57%的同学会保留,47%的则不会保留。

  14、是否赞成大学生使用信用卡?

  83%的同学赞成使用,很多同学认为信用卡可以安全消费,不用携带现金在身,也可以提前做出自己的消费计划,有17%的同学不赞成,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提前消费对以后的理财不好。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

  本调研报告针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其看法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通过对学校各年级各层次同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在总体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在这过程中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已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1、消费状况调查数据

  (1)家庭*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23%,1000元~5000元占67%,5000元~10000元占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4%,来自农村的占96%。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人目前的收入水*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这在我们学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月*均消费金额。月*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9.5%,500元~1000元占72.5%,1000元~20xx元占14%,20xx元以上占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xx元的只占4%,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0%,有计划消费的占32%,想花就花的占54%,选择其他的占4%。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200元~400元占48%,400元~600元占32%,600元以上占10%。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而这些数据与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绵阳地区物价水*相对较低。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6)*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本次调查遗漏了恋爱开支,但据我们调查过程中口头了解到: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均每月电话费。*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0%,30元~50元占38%,50元~80元占36%,8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8%,10元~30元的占21%,30元~50元的占39%,50元以上的占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还有很多人选择外出观光旅行,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消费。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是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区购物。

  (12)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每月支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为42%,男同学则为37.1%。

  (13)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家庭较贫困的学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14)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3)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4)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5)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6)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7)贫困生的消费水*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8)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二、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探讨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小编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首先,家庭经济状况是决定大学生消费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家庭是资助大学生完成高等教育的最根本、最主要的经济力量。其次,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有一定影响。相同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在消费观念、消费认知、消费倾向等方面均会表现出相似的心理趋势,而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出生的大学生则会在以上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2)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学校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而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3)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深入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政治因素。一般而言.在国家政治环境良好的时期,大学生的消费心态会趋于正常.消费行为也会更加稳定。然而.在国家政策变动较大或处于重大改革时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则会受到影响。经济因素。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必然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消费观受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的上升或下滑的影响较大。商品质量、价格问题等经济因素也对大学生的消费形成了一定影响。文化因素。文化既是一种社会历史,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影响,成为改变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以下几方面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影响作用尤其重大。①传统消费。传统消费是人们在长期的消费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行为.是社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特殊产物。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抑制自身的消费行为,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能会趋于活跃。②流行消费。流行消费是社会生活水*常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由于它具有新潮、现代等特点,能让大学生产生对流行消费趋势的追求。③媒体舆论。媒体舆论的宣传效应无疑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又一文化因素。它无可否认地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媒体舆论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指向新商品和新服务。

  三、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办法

  1、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引导

  (1)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改变不好的消费观念。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消费观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要摒弃那种和别人比气派要面子的思想。家长们应该交给孩子一种朴素简约优惠实用的消费理念,让其逐渐养成自力更生、不铺张浪费的好品质。

  (2)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是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形成的根本。因此,社会应该逐渐调整整体消费结构。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的支的消费方式也应该逐步改变,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方式趋于合理!

  2、在校大学生应提高自身意识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四、调查总结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总的来说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应是当务之急。

  大学四年,如金岁月,学习是主题。然而消费问题也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不应盲目攀比,恣意享乐,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0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本问卷共发放42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恩格尔系数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这个数据尚有余地),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然后,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10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0、1元,话费每分钟0、3元计算,月*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而且颇严重的。相比之下电话卡的开支就比较小了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别达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时时间紧张有关。

  4.打工目的方面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些资金的来源,于是我们设计了下一个问题。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6.自我评价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CALL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2名女生中,66、7%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6.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7.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有7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而且那些作过家教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均水*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与家庭的收入水*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知识,随时走上社会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就尝试经济上的独立,培养一定的投资理念,并发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储蓄观念。这对于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做法。不仅能够降低家庭的负担,让父母减少对于自己的担心,更能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6、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

  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2

  1、我校大学生饮食消费较高,恩格尔系数居高位。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也许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这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以及个人饭量有关,从侧面或许反映了我校食堂饭菜定价略高及学校周边餐馆饭店的定价偏高的问题。

  2、通讯开支比较合理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大学生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他们通信月支出在50元以下和50—100元的分别达到20%和60%,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者每个电话都很短。既是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这可能与在校生*时时间紧张有关。

  3、消费资金基本来源于父母,少部分来源于勤工俭学

  大学生的消费资金主要从哪里来呢?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基本上所有的同学要依靠父母,只有少数的同学的资金来源于各方面的困难补助,奖学金,助学金等,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勤工俭学或兼职补贴日常开销。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是生活费里不包括学费,住宿费等,要是加上这些“巨款”,我相信来自父母的资金比例将更高。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基本还是一个纯消费者。

  4、我校学生娱乐和学习消费比较均衡

  通过调查,我校大学生大多数都会在娱乐方面进行适当消费,相比于饮食消费略低,但也占了不少的比重。相应地,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较均衡。不过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面的消费远远小于娱乐消费,他们迷恋着网络游戏,有时整天泡在网吧,有时逃课去上网,荒废了学业。希望这种重娱乐轻学习的现象不要得以蔓延。

  5、储蓄观念差,基本无消费计划

  综合分析调查问卷,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校学生储蓄观念薄弱,基本没有费计划。对于资金的支出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没有宏观的安排,更无详细的打算。大多数同学都坦承自己是“月光族”,很容易出现“经济危机”。只有少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资金有简短的计划,并且有记账的习惯。部分同学还存在超前消费的情况,一般这些消费都是用在促销品及服饰上。也有少部分同学倾心于新型的电子产品,采用超前消费的方式进行购买,缺少理财的意识。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理性消费是主流:

  大学生由于很少有自我收入来源,大多数的消费金额来自与家庭,于是,大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学生们的消费质量就与家庭收入不可分割,诚然,现代社会的人均收入水*不断上升,然而,中等收入家庭还是占到了大多数,所以,学生们的消费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大多数学生的消费在500—1000元。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尽量找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消费观念相对是比较理性的。

  2、消费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品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调查结果明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学每月生活费不超过400元,而有一部分同学消费超过了20xx元,虽然这两部分人的比例只占少数,但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以饮食和生活用品为主。而在女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为了减肥或者其他的目的,在饮食上的花费会有所减少,在衣服、化妆品以及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大大提高,男生则将消费逐渐偏向了通讯以及网络方面。

  3、消费中的不合理现象:

  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消费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在了解了一部分学生以及他们身边的朋友的消费心理之后,我们小组总结出几点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早熟消费,消费水*和质量超过了个人实际经济水*;畸型消费,消费项目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豪华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满足自身的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有趋同心理,追求消费趋同化,这一行为表现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还有就是大学生中很明显的存在的攀比心理,表现在他们对高档商品的需求性,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都可能导致消费得入不敷出。

  4、消费来源:

  11 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基本前提就是消费来源,来源渠道和来源数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从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每月的消费大多数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500元以下和1500以上的只占到16.7%。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5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供应的占83.5%;学校为帮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提供了绿色通道,于是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贷款上学,同时学校还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调查中消费来源是贷款和勤工助学的人数占8%,勤工助学可以算是大学生自己获得消费开支的重要途径,但比例并不在多数;其次是学校每学年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的奖学金或助学金等,这部分人数占到总人数5%;其他项目来源包括校外兼职打工等等。

  5、消费项目:

  对于大学生而言,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这就导致同学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相对固定的,普遍的生活费用大约在500-1000元,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xx元。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消费项目。

  不论我们以何种方式付款,钱都很自然地从我们的腰包跑到了商家,学校周围到处是消费的场所,餐厅、休闲娱乐、超市都不在少数。让我们看看大学生们都把钱花到了哪里:60%以上的学生表示每月的生活费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生活基本需求以外,休闲娱乐、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消费项目,大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时代,书籍等学习消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而休闲娱乐是学习之余放松的方式,也是不能少的,这两项占到消费的20%也不足为奇;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通讯和网络也成为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另外大多数女生在大学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在服装以及化妆品上的花费占到了10%以上;调查中我们还看到了恋爱消费对于谈恋爱的人而言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大学生为了扩大人际关系网,于是,消费项目中就多了购买礼物、请客吃饭等等,还有同学表示,如果有某个月生病了,医药费就是另外一笔不少的消费了。

  6、消费理念:

  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在*,很多家庭里有这样的观念,只要孩子考上大学,消费就变成了理所当然,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怎样看待消费的?事实上,他们有其自己的消费理念,在学习很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消费观,在学生们调查表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消费观念。

  一部分家庭条件相对困难同学以及懂得理财的同学这样认为:能省则省,够用就行,量力而行;不乱花一分钱;能节约尽量节约。另一部分人觉得钱只要花在对的地方就可以:当花的一分不少,不当花的一分不多;该花的花,该省的剩;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必要的钱尽量避免。但我们看到,在现代的大学生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活的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于是他们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及时享受;只要开心就好,花多花少无所谓。我们还了解到,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人存在这样的情况,每个月开始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后面就会变得相对拮据,这部分人往往被称做“月光族”。

  三、消费状况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消费来源主要来自务农父母。数据显示,72%的大学生选择父母供给(主要是大一、大二的),23%选择打工兼职。这数据说明我校学生对父母的经济依赖程度仍是非常高。

  2、生存资料消费占绝大部分。

  我校大学生每月的总体消费中67%是低于500元(女生居多),且该群体用于饮食支出的一般都低于250块(家庭收入大多是1000-5000块)。每月的总体消费是500--800元的仅占23%。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

  3、存在虚荣与攀比的消费心理。

  非名牌不买的比例就达13%,赞成AA制的同学只要53%。而这样的群体本身的消费主要来源也大多来自父母。由此可见,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虚荣与攀比心理;

  4、工作的胆量与能力相对不足。

  我们从网上得知,很多其他高校的大学生都有参加一定的兼职来当生活费。而调查显示,目前为止,我校62%的大学生还没做过兼职。就算是做过或正在做兼职的学生主要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在做销售员等与专业知识没太多关系的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尚待逐步改善。他们在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等诸多消费结构里面,首先考虑生存资料消费,但也注重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总的来说,我校大学生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消费阶段,这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协调。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话题,他们也喜欢这些,可目前的消费能力不支持他们对流行与时尚的过度向往。这一定程度上造成我校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他们勤工俭学,更多时候付出的知识体力与时间,日常消费压力仍很大。这与我们位于相对发达的城市的的高校的情况很不一样。

  (二)对策

  1、我们要主动承担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

  父母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想我有充分的代表性。我们的父母要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道农民,就是出卖廉价劳动力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7的农民工。他们为我们这些儿女发出了半辈子的心血。我们呢,可不能总是活在他们的庇佑之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的做点兼职。我们大学生本人要争气,要不断地追求上进,力求日后能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消费。当然,这也是支持推进我们全民小康的重要举措。

  2、*相关部门应增加对我校贫困生的支持。

  尤其是要改善学生的饮食条件。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严重的经济压力让学生们更容易自卑,且用于学习上的经济支出少之又少,这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进步。*还要引导整个社会正确对待贫困生。不要过分强调他们的特殊身份。少搞一点主义,多做一点实事。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3、学校家长要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的健康成长。

  时刻提醒学生们“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警惕自己有虚荣攀比的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如有这些心理要及时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循循善诱,切忌一味指责,伤害学生的感情。

  4、社会与学校、家庭要引导大学生探索更美好的生活的的途径。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一些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兼职。学校应多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路始终要自己走才能走好。学生们都知道,短暂的经济帮助不如一个谋生手段。学生们经验尚浅,要探索出更美好的生活的的途径离不开社会与学校、家庭的及时正确的引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我认为,我校校风建设应该不要轻视大学生投资理财方面的内容。适当培养我校大学生的赚钱方式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的同时自身的社会能力也得到提高。我们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与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3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对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从而拉开了层次,并且区分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我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只有个别家境较好的同学花费超过12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MP3、MP4、手机支出,人际交往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据调查,在大学生中月消费最高的达到1200元,而月消费最低的不足350元。大学生月支出均值为523.7元。这其中有近乎100%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数码产品、电脑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为考英语四六级、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乐此不倦。

  4、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打工经历,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当问及每月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记账、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4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本问卷共发放42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恩格尔系数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这个数据尚有余地),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然后,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10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0、1元,话费每分钟0、3元计算,月*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而且颇严重的。相比之下电话卡的开支就比较小了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别达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时时间紧张有关。

  4.打工目的方面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些资金的来源,于是我们设计了下一个问题。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6.自我评价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CALL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2名女生中,66、7%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6.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7.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有7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而且那些作过家教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的消费结构和习惯,对未来主要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反射作用,因此关注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是很必要的。为了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并帮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们小组做了一次有关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

  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一、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

  二、语言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

  三、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相互间的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作答;

  四、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者的差异;

  五、设问事先考虑到能对问题结果做适当分类和解释,使所得资料便于做交叉分析;

  六、调查表的设计充分考虑可接受性。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大学生的消费水*、消费方式、消费项目、消费心理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通过网络发放问卷采取随机抽样形式,有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等不同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83.33%其中男生比例为45%,女生比例为55%。由于在抽样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的反应了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为方便调查者答卷,在问卷设计过程中以选择题为主,还有少量的填空题。在被调查者中有25%来自农村,45%来自乡镇,30%来自城市。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每月的*均生活费

  从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消费情况来看,城镇学生消费水*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在被调查者中,每月的*均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仅占4.5%,1301元以上的占5.5%,大部分学生每月的*均生活费在500元到1300元,其中501元—800元的有53.7%,801元—1300元的有36.3%.可见大学生*均月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

  2、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对于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有88%的大学生选择了父母,5%的学生靠获得的奖学金来填补生活开支;,15%的同学通过兼职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2%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来源趋向于多元化。

  3、每月的主要消费项目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每月的消费项目中,95%的学生伙食占每月消费额的50%;学生服装消费在10%--20%左右;书籍、各类培训费用大二、大三的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大概5%-20%,大一的占用每月消费额相对较少;娱乐、交际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15%的同学有30%的花费在这方面,75%的学生这方面的比例为10%,10%的学生在10%;对于购物花费在普遍在10%-30%,通讯费用占用5%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娱乐、交际消费将成为学生每月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4、采取消费的形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消费的主要形式,15%的学生热衷于网络消费,64.5%的学生还是愿意选择大型超市或其他的百货商场,14.5%的学生会选择专卖店或品牌店,其他的6%则大多数选择小商铺。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消费形式也日渐增多。

  5、理财的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表明从来没有记账的习惯,13%的学生则有隔三差五的记账习惯,只有2%的学生会坚持每天记账。对于每月的生活费,大部分学生还比较理智。70.3%的学生是一边花一边打算,12.3%的学生是想花就花,12.4%的学生能省就省,5%的学生则会全部计划好再花。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面对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学生花钱也相对随意。

  6、关于消费时是否会和商家讲价的问题

  关于消费时是否会和商家讲价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还是会还价的。53.7%的学生会尽量把价格压到最低,会大概还价的占30.4%,还有7.3%的学生是看情况而定的,重来不还价的占8.6%。现在商家一般会把价格标高,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懂得适当的去还价,这样买东西就不会吃太大的亏。

  7、消费时产生的顾虑

  消费时总会存在一些顾虑,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看中的是商品的性价比,15%的学生会考虑资金的问题,10%的学生也会考虑商品的时髦度,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学生会考虑其他同学是否也拥有。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了,攀比现象也少了。

  8、消费的心理

  一般情况下,76.7%的学生表明在确实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去消费,12.3%的学生会看心情去消费,9%的学生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去消费,2%的学生则会选择打折促销是去消费。面对诸如“光棍节”商品疯狂打折季,85.2%的学生选择了看当是有没有需要的态度,7.3%的学生会选择冷静观战的态度,还有5.5%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购物欲望,2%的学生则选择疯狂购物,在所不惜。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相对来说还比较成熟。

  结尾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现在就有关大学生消费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提以下的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6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系做了本次题为“大学生消费心理”的问卷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对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分工到个人,出色的完成了此次活动。

  本次调查中,我们在电信系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3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0%。此次调查重点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然而由于水*和精力有限,本次调查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和同学对此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争取在下次做的更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1、购买商品注重的是什么: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62%的同学主要消费项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学以书籍为主更注重自己的学习,16%的人选择购物,6%的同学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娱乐,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一般都还无法自立,他们的生活费还得靠父母,所以他们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乱消费,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为第一。毕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9、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否购买没用的东西以求发泄:

  20%的人会,而绝大多数80%的同学都选择不会。在没有完全独立自主之前心情不好也没必要和钱过不去嘛!

  10、购物时会否有kuaigan:

  25%的同学认为有,而36%的同学感觉不到kuaigan。就我们系的同学看来把购物当作购物的还是稍微多一点。

  11、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65%的同学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同学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

  12、买到伪劣商品时:

  44%的同学会去找商(厂)兑换,37%的同学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另有19%的同学选择其他做法。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的意识并不足。我们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或许更确切的说在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乐观。

  13、买完东西后会否保留小票

  57%的同学会保留,47%的则不会保留。

  14、是否赞成大学生使用信用卡?

  83%的同学赞成使用,很多同学认为信用卡可以安全消费,不用携带现金在身,也可以提前做出自己的消费计划,有17%的同学不赞成,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提前消费对以后的理财不好。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7

  1、我校大学生饮食消费较高,恩格尔系数居高位。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也许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这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以及个人饭量有关,从侧面或许反映了我校食堂饭菜定价略高及学校周边餐馆饭店的定价偏高的问题。

  2、通讯开支比较合理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大学生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他们通信月支出在50元以下和50—100元的分别达到20%和60%,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者每个电话都很短。既是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这可能与在校生*时时间紧张有关。

  3、消费资金基本来源于父母,少部分来源于勤工俭学

  大学生的消费资金主要从哪里来呢?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基本上所有的同学要依靠父母,只有少数的同学的资金来源于各方面的困难补助,奖学金,助学金等,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勤工俭学或兼职补贴日常开销。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是生活费里不包括学费,住宿费等,要是加上这些“巨款”,我相信来自父母的资金比例将更高。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基本还是一个纯消费者。

  4、我校学生娱乐和学习消费比较均衡

  通过调查,我校大学生大多数都会在娱乐方面进行适当消费,相比于饮食消费略低,但也占了不少的比重。相应地,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较均衡。不过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面的消费远远小于娱乐消费,他们迷恋着网络游戏,有时整天泡在网吧,有时逃课去上网,荒废了学业。希望这种重娱乐轻学习的现象不要得以蔓延。

  5、储蓄观念差,基本无消费计划

  综合分析调查问卷,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校学生储蓄观念薄弱,基本没有费计划。对于资金的支出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没有宏观的安排,更无详细的打算。大多数同学都坦承自己是“月光族”,很容易出现“经济危机”。只有少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资金有简短的计划,并且有记账的习惯。部分同学还存在超前消费的情况,一般这些消费都是用在促销品及服饰上。也有少部分同学倾心于新型的电子产品,采用超前消费的方式进行购买,缺少理财的意识。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理性消费是主流:

  大学生由于很少有自我收入来源,大多数的消费金额来自与家庭,于是,大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学生们的消费质量就与家庭收入不可分割,诚然,现代社会的人均收入水*不断上升,然而,中等收入家庭还是占到了大多数,所以,学生们的消费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大多数学生的消费在500—1000元。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尽量找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消费观念相对是比较理性的。

  2、消费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品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调查结果明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学每月生活费不超过400元,而有一部分同学消费超过了20xx元,虽然这两部分人的比例只占少数,但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以饮食和生活用品为主。而在女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为了减肥或者其他的目的,在饮食上的花费会有所减少,在衣服、化妆品以及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大大提高,男生则将消费逐渐偏向了通讯以及网络方面。

  3、消费中的不合理现象:

  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消费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在了解了一部分学生以及他们身边的朋友的消费心理之后,我们小组总结出几点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早熟消费,消费水*和质量超过了个人实际经济水*;畸型消费,消费项目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豪华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满足自身的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有趋同心理,追求消费趋同化,这一行为表现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还有就是大学生中很明显的存在的攀比心理,表现在他们对高档商品的需求性,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都可能导致消费得入不敷出。

  4、消费来源:

  11 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基本前提就是消费来源,来源渠道和来源数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从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每月的消费大多数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500元以下和1500以上的只占到16.7%。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5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供应的占83.5%;学校为帮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提供了绿色通道,于是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贷款上学,同时学校还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调查中消费来源是贷款和勤工助学的人数占8%,勤工助学可以算是大学生自己获得消费开支的重要途径,但比例并不在多数;其次是学校每学年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的奖学金或助学金等,这部分人数占到总人数5%;其他项目来源包括校外兼职打工等等。

  5、消费项目:

  对于大学生而言,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这就导致同学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相对固定的,普遍的生活费用大约在500-1000元,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xx元。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消费项目。

  不论我们以何种方式付款,钱都很自然地从我们的腰包跑到了商家,学校周围到处是消费的场所,餐厅、休闲娱乐、超市都不在少数。让我们看看大学生们都把钱花到了哪里:60%以上的学生表示每月的生活费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生活基本需求以外,休闲娱乐、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消费项目,大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时代,书籍等学习消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而休闲娱乐是学习之余放松的方式,也是不能少的,这两项占到消费的20%也不足为奇;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通讯和网络也成为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另外大多数女生在大学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在服装以及化妆品上的花费占到了10%以上;调查中我们还看到了恋爱消费对于谈恋爱的人而言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大学生为了扩大人际关系网,于是,消费项目中就多了购买礼物、请客吃饭等等,还有同学表示,如果有某个月生病了,医药费就是另外一笔不少的消费了。

  6、消费理念:

  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在*,很多家庭里有这样的观念,只要孩子考上大学,消费就变成了理所当然,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怎样看待消费的?事实上,他们有其自己的消费理念,在学习很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消费观,在学生们调查表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消费观念。

  一部分家庭条件相对困难同学以及懂得理财的同学这样认为:能省则省,够用就行,量力而行;不乱花一分钱;能节约尽量节约。另一部分人觉得钱只要花在对的地方就可以:当花的一分不少,不当花的一分不多;该花的花,该省的剩;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必要的钱尽量避免。但我们看到,在现代的大学生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活的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于是他们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及时享受;只要开心就好,花多花少无所谓。我们还了解到,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人存在这样的情况,每个月开始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后面就会变得相对拮据,这部分人往往被称做“月光族”。

  三、消费状况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消费来源主要来自务农父母。数据显示,72%的大学生选择父母供给(主要是大一、大二的),23%选择打工兼职。这数据说明我校学生对父母的经济依赖程度仍是非常高。

  2、生存资料消费占绝大部分。

  我校大学生每月的总体消费中67%是低于500元(女生居多),且该群体用于饮食支出的一般都低于250块(家庭收入大多是1000-5000块)。每月的总体消费是500--800元的仅占23%。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

  3、存在虚荣与攀比的消费心理。

  非名牌不买的比例就达13%,赞成AA制的同学只要53%。而这样的群体本身的消费主要来源也大多来自父母。由此可见,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虚荣与攀比心理;

  4、工作的胆量与能力相对不足。

  我们从网上得知,很多其他高校的大学生都有参加一定的兼职来当生活费。而调查显示,目前为止,我校62%的大学生还没做过兼职。就算是做过或正在做兼职的学生主要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在做销售员等与专业知识没太多关系的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尚待逐步改善。他们在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等诸多消费结构里面,首先考虑生存资料消费,但也注重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总的来说,我校大学生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消费阶段,这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协调。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话题,他们也喜欢这些,可目前的消费能力不支持他们对流行与时尚的过度向往。这一定程度上造成我校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他们勤工俭学,更多时候付出的知识体力与时间,日常消费压力仍很大。这与我们位于相对发达的城市的的高校的情况很不一样。

  (二)对策

  1、我们要主动承担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

  父母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想我有充分的代表性。我们的父母要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道农民,就是出卖廉价劳动力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7的农民工。他们为我们这些儿女发出了半辈子的心血。我们呢,可不能总是活在他们的庇佑之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的做点兼职。我们大学生本人要争气,要不断地追求上进,力求日后能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消费。当然,这也是支持推进我们全民小康的重要举措。

  2、*相关部门应增加对我校贫困生的支持。

  尤其是要改善学生的饮食条件。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严重的经济压力让学生们更容易自卑,且用于学习上的经济支出少之又少,这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进步。*还要引导整个社会正确对待贫困生。不要过分强调他们的特殊身份。少搞一点主义,多做一点实事。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3、学校家长要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的健康成长。

  时刻提醒学生们“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警惕自己有虚荣攀比的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如有这些心理要及时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循循善诱,切忌一味指责,伤害学生的感情。

  4、社会与学校、家庭要引导大学生探索更美好的生活的的途径。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一些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兼职。学校应多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路始终要自己走才能走好。学生们都知道,短暂的经济帮助不如一个谋生手段。学生们经验尚浅,要探索出更美好的生活的的途径离不开社会与学校、家庭的及时正确的引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我认为,我校校风建设应该不要轻视大学生投资理财方面的内容。适当培养我校大学生的赚钱方式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的同时自身的社会能力也得到提高。我们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与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8

  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调查发现,有98.3%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费在600元左右。像满足以前意义上的“温饱”消费只占总消费的三成,恋爱、人际交往、个人时尚用品等费用反而占了日常消费的大头。现在MP手机、笔记本电脑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三件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手机在同学中的占有率超过90%,其中七成的同学使用高档手机。56.7%的同学拥有电脑。但在拥有电脑的同学中,68%的同学将电脑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只有少数同学是用电脑学习。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X年,短短7年,*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均年龄20.8岁,*均年级为2.1年级。

  实践引言:经济腾飞的*,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体验消费,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的职业以及今后人生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趋向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调查表示,在*,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9

  一.引言

  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其消费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解大学生消费结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当前十分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在校大学生问题。为了调查。现将结果归纳如下:

  二、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

  三、调查总体情况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男性大学生占36.96%,女性大学生占63.04%,被调查者中,75.00%来自农村、17.39%来自乡镇、7.61%来自城市。

  (二)大学生总体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月*均生活费集中在600元以下为主体占63.04%,600-1000元占31.52%,1000元以上的占5.43%。

  有64.6%的同学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有6.23%的同学靠勤工俭学来

  赚取生活费,还有3.2%的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每年的奖学金。三者兼有占25.94%,此外,少数(大约占4%)困难的大学生靠助学金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当问及到“花父母钱,心中有何想法”时,有25.6%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所当然”,有52.5%的选择了“无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今后有所回报”。

  被调查者中,吃喝、娱乐和消费品(服装、化妆品、饰品)三项,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其中,吃喝占比例为47.65%。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费外,有29.25%的大学生把钱花在了娱乐上,而这一现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学生中尤为明显。另外,27.9%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占多数,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大学生)把钱用在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消费品上。

  (详细情况见附表)

  四.调查结果分析

  现在的大学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市场经济到处充满了诱惑,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受到极其重大的影响。调查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7.61%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65%的选择了“价格”,有10.87%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

  (二)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只有38.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4.6%的大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18.97%的大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只有28.2%的大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79.6%大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金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大学生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应当加强。

  (三)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

  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48.91%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主要考虑是否经济实惠的占到42.39%,也有6.52%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在上述两类学生中,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背景和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四)存在冲动型消费现象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63.0%的大学生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均水*。此外,1/3的学生愿意借钱购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同时亦有近1/4的学生有或经常有为买来的东西没有用或很少用到而后悔。调查显示:只有1/3多一点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学生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商有意无意的引导有着相当的关系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

  调查数据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被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及自己打工赚取。在对待属于自己的收入上,由于出发点不同,用途的分歧也较大,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不得不兼职的学生中,近九成的被调查者选择把钱存起来以备它用,而对于那些纯粹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的学生则把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娱乐、购物、请客吃饭以及贴补透支的生活费。

  (五)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际、食物浪费。社会交际(包括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称为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据调查,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会送对方礼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同学会请同寝室的人或朋友吃饭,同学选择送礼物。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每餐食物浪费情况表明,大学生的浪费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费方面,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约、环保的时候,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节约意识.

  (六)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20

  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荟萃 状况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荟萃20篇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500字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00字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000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