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2023年度党工作调研报告最新(精选文档)

2023年度党工作调研报告最新(精选文档)

时间:2023-11-16 19: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党工作调研报告最新党工作调研报告篇1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党支部按照农场党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要求,统筹安排,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组,通过下发调查问卷、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工作调研报告最新,供大家参考。

党工作调研报告最新

要想将调研报告写好,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梳理好调研中得到的数据,调研报告是调研任务的文字载体,是推行一项计划的书面参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党工作调研报告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党工作调研报告篇1

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党支部按照农场党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要求,统筹安排,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组,通过下发调查问卷、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扎实开展调研工作,现将党建专项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党支部现有在册党员15名,其中在职党员9名,退休党员5名,工作外调党员1名(党组织关系正在办理外调)。

二、党建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党支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围绕单位重点工作加强党的建设,高质量的完成了单位的各项工作。但在党建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由于是生产经营单位,党员群众工作时间比较紧张,特别是7月份飞机航化这一个月,党员干部每天凌晨3点上班,晚上7点多下班,这样就存在着党员集中学习时间比较少,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透彻等问题。二是个别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够,有的党员满足于平平淡淡,在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形象方面信奉既不出事、也不多事,有的党员在参加党员活动、履行党员义务时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三是党建氛围不浓,由于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繁忙时,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就好受到一定影响。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单位体制机制上的,由于是生产经营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相对重视生产经营,在开展党建活动中人力较少。二是个别党员自身定位不对,认为只要干好了工作就够了,对平时自身的学习教育不够重视,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足,组织性、纪律性不强。

四、党建工作的思路

(一)理清思路,创新党建工作

一是围绕单位重点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把党建工作与单位的种子繁育、加工、飞机航化、土壤化验、气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党小组细胞工程,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在每项工作中树立优秀的党员典型,建立党员示范岗,以优秀党员作为引领,带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二是建立月例会制度和领导干部坐班制,建立干部作风建设扣分制和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的干部管理机制,特别是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制定考勤奖惩等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三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采取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以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创新学习载体,制定党员干部学习计划,践行三会一课制度。重点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

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在工作作风方面,严格考勤制度和定期不定期查岗制度。在生活作风方面,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贯彻落实纪委报备制。同时,针对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进行全面查摆,并制定措施加以整改。常年坚持厂务公开制度,做到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对职工群众反应的疑点、热点问题做到随时公开,接受职工的监督。

(二)创建特色载体活动,丰富党建

结合本单位实际和特点,开展一系列特色党建活动。一是开展读书活动,着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章,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更好的开展工作。二是开展自查活动,即组织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的各个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是否有迟到、早退,工作期间是否有上网淘宝、浏览不健康网页以及其他违规行为,此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三是开展讲学习,强素质,促发展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党员爱岗敬业,积极工作,无私奉献,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从而增强了每个党员的党性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四是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科技服务中心党支部党员进社区与第五居民委党总支开展共建美好家园主题活动。五是开展安全示范岗活动,根据单位的特点,开展了消防演练、救援演练等活动,提高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六是开展党建带三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党建文化水平,丰富了党建工作。

党工作调研报告篇2

按照中央、湖北省、襄阳市关于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整体部署,枣阳市立足“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总体思路,针对我市建档立卡的77个贫困村,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强化党组织建设基础保障等,积极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各项任务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努力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责任,抓好党建制度落实。我市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和“用责任制管责任人,以责任人带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盘棋”的党建工作理念,通过党建知识过关考试、建立四级党建责任区、落实“两述三评一考”制度等方式,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并将各乡镇贫困村的脱贫攻坚任务纳入基层党建年度考核和履职尽责考核中,以此加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脱贫责任意识。同时,在换届和干部调配过程中,选优配强乡镇党政正职,选拔一批优秀的本乡本土“老乡镇”和乡镇专业技术干部进班子。

(二)集中摸排,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我市对7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情况进行集中摸排和选配,出台了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方案,对既贫困又软弱涣散的“一村一策”重点整顿,对不胜任现职的党组织书记给予调换,并从县级及以上机关单位选派了77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今年6月18日至20日,我市对77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选派的“第一书记”进行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知识培训,让他们找准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适合本地发展的新路子,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打造本土特色产业,带领群众“拔穷根”“ 破穷障”,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为了切实负起工作责任,各乡镇与“第一书记”签订驻村工作目标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使其“肩上有任务,心中有责任”,确保工作效能高,出典型。截至目前,有23名“第一书记”因工作实绩突出而被提拔使用。

(三)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做示范。我市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以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群众为主体,通过领办、创办、协办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引导广大党员争做致富带富帮扶先锋。全面推行“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规模小的专业大户和缺技术、缺信息的农户做大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引导驻村帮扶工作队、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成员和农村发展能手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向他们传授致富技术、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整合农业、扶贫、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和资源,为后备干部搭建好干事创业的平台,带头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鼓励支持领办专业合作社,提升“双带”能力充分发挥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作用。

(四)加大投入,强化党组织建设基础保障。我市坚决把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政策落到实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建设基层阵地、加强基层党建上。通过出台《农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工作方案》,将村主职干部的待遇提高到了乡镇副科级干部的标准,副职干部报酬也纳入市财政保障,确保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要求。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量的扶贫资金也在向基层倾斜,市财政每年为第一书记安排不低于1万元工作经费,从扶贫资金中专项安排帮扶经费2600万元,村级组织年均办公经费不低于2万元,77个贫困村均建有办公活动场所。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转变干部思想认识,是抓党建促脱贫的力量源泉。在基层干部队伍中,部分乡镇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上具有“重计生、综治,轻党建、扶贫”情况,干部队伍精力和干部个人精力没有倾斜到党建扶贫工作中来。“轻党建扶贫”思想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不转变过来,有碍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碍于同步小康目标的实现。要转变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一是要进一步优化目标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党建扶贫在目标绩效考核中的比重;二是要使党建扶贫宣传工作向基层延伸,在基层形成“大扶贫”氛围。

2、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是抓党建促脱贫的力量基础。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开展的好坏,最终实践还是在村级组织,但是在村级组织中,存在村干部、党员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发展信心不足及村干部年纪大、水平不够用问题,制约了党建扶贫工作的开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村干部、党员示范户、致富带头人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帮他们找回发展信心,激发发展愿望;二是要切实抓好“示范带头”工作,把一些想干、能干的农户打造成“示范户”,“示范户”赚钱了,大家的顾虑也就打消了,也会跟着干;三是要通过提高村干部待遇,留住有能力、有水平的外出务工青年在家乡挑起村干部的重任,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抓党建促脱贫的根本途径。在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的同时,也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把农民劳动合作与社会资本、技术、管理合作结合起来,把土地、山林资源优势与商品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对传统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新办经济实体,优化生产结构,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基层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努力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探索发展途径。

到20__年实现全面脱贫,是枣阳市委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将以从严从实的态度,全力抓好扶贫开发与党建“双推进”工作,为全市7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党工作调研报告篇3

最近,我们组调研了关于学校环境卫生的主题调研。因为学校环境,人人有责。可惜,有人却不珍惜这卫生环境,进行破坏。于是我们进行调研:包括教室卫生、走廊卫生、操场卫生、花坛卫生和包干区卫生。

下头是我们的学校卫生分析,让我们来带你们看一看:

1、首先是教室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50%的学生觉得教室卫生好,但也有50%的学生觉得教室卫生一般,没有学生觉得教室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教室的卫生还是比较重视的,可是也有学生对教室的卫生不太重视,进行了破坏,如乱扔废纸等等。于是,我们进行了劝阻。

2、接下去是走廊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40%的学生觉得走廊卫生好,但也有60%的学生觉得走廊卫生一般,没有学生觉得走廊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走廊的卫生是比较重视的,可是也有学生对走廊的卫生不太重视,进行了破坏,如乱扔废纸、乱吐痰等等。于是,我们进行了劝阻。

3、然后是操场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100%的学生觉得操场卫生好,没有学生觉得操场卫生一般或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的操场卫生是十分重视的。

4、再是花坛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20%的学生觉得花坛卫生好,但也有70%的学生觉得花坛卫生一般,有10%学生觉得花坛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的花坛卫生不是十分重视的,可是仍需改善。

5、最终是包干区的卫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80%的学生觉得包干区卫生好,但也有20%的学生觉得包干区卫生一般,没有学生觉得包干区卫生差。从中我们觉得学生对的包干区卫生是比较重视的。

党工作调研报告篇4

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无论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还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保障,都离不开相关的技术、管理服务工作,如对安全条件的评价,对有关设施、设备性能的检验以及安全生产培训、咨询等。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可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组织或技术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在动力,是辅助政府理顺监管职能,进一步优化政府、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在安全监管工作中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型安全生产治理模式。

自20xx年我区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以来,我区将各类生产经营性单位作为推行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重点对象,社会化服务机构重点协助企业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报自改、重大危险源监控、培训教育、应急救援、职业卫生防护、安全标准化建设、产业技术升级,通过分类指导、重点推进、执法倒逼等方式切实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但在推行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1、监管对象接受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观念差;

2、安全生产中介机构起点低、规模小、能力差;

3、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混乱,没有相应的管理规范和细则;

4、监管部门对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目的不清;

5、监管部门的后续执法保障跟进不力。

针对社会化服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能否在新形势下形成社会化服务的新常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促进企业与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的融合

在社会化服务推进过程中,要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帮助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算好经济账、名誉账、人身账,使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怀有敬畏心理,推动企业自觉主动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

在社会化服务推进过程中,作为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在服务过程中要充当好安全生产理念的宣传员,成为安全文化的播种机,把安全生产植入企业员工心中,通过制度、规程的完善和执行,提高企业整体风险辨识能力和防范能力。

二、提升社会化服务机构的能力水平

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营造机构内部学习的氛围,提高员工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确保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区生产经营性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加强对社会化服务机构的监管,规范市场行为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化服务机构的监督考核,定期指导、监督和评估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的服务工作,做到服务前有条件审查、服务过程有跟踪了解、服务完成有绩效评价。要督促中介机构规范从业行为,不得假借政府部门名义强迫企业签约;不得在服务中趁机推销、指定购买产品,不得转包服务合同。要引导中介机构在合理价格区间内收费,共同构建良性竞争市场,以好的质量和声誉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建立质量抽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对服务质量差、不守诚信的相关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

四、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学习了解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目的、意义、要求和典型做法,做好政策解读,将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作为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安全投入,全力推进。

五、加强执法检查工作,确保隐患整改有效落实

针对未按照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进行隐患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部门要大日常执法检查频次和行政处罚力度,有效消除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并且倒逼其他企业主动开展隐患治理工作,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党工作调研报告篇5

一、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起步于20xx年。20xx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农村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揽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案。尤其是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确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承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优化村庄布局。一是着眼群众需求。倾听民意、反映民声、让民做主、为民说话,始终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实际。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以及村庄自然肌理与资源环境条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发展方向。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在执行规划时,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各项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四百工程、城乡社区结对共建、阳光村务、创先争优、平安家园等活动载体中设置和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同时,及时完善规划,体现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破城乡壁垒。一方面,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并轨,就业和社保城乡一体。目前,全市74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铜陵市居民户口;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3.7万张。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市场配置、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1+8方案的具体内容,在明晰所有权、保障收益权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实行常态管理,努力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农房测绘工作已全部结束,截至目前,累计申请房屋登记76561余户,受理65451余户,发证2623余本。建立了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运作机制,防范小额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三,坚持政策引导,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攻坚。去年又专门下发了农村社区建设五五工程计划,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日常运行规范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村务党务公开阳光化、服务团队专业化。在资金投入方面,几年来,市、县(区)两级结合民生工程,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先后建成13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去年8月份铜陵县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同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促进了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在持续加大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积极谋划产业项目。近年来,围绕农村发展需求,谋划项目437个,总投资5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0亿元。

第四,坚持民主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扩大公开范围,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指导县区编制《村务公开目录》,除国家政策法规统一规范的内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目录,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公开形式,探索实践村务公开6+4工作法,统一财务审批和公开程序,做到常规性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真正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全过程。同时,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办事时限和质量,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策过程。坚持民主管理,对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统一部署、适时检查,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认识基本到位,但观念转变不够。部门、县区、乡村、农民对要不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是较为统一的,但在具体推进中,一些干部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理解不深,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有以物代人的现象;部分群众对谁来建新型农村社区有片面认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少数部门和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把握不准,特别是对如何与美好乡村建设相衔接研究不深,忽视乡土文化,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建设农村。此外,受客观条件和经济条件影响,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自我减压、降低标准。

二是规划比较齐全,但具体落实不够。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单个农村社区功能而忽视区域及区域间的整合。比如,就单个农村社区的规划来看,有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甚至是应有尽有,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彼此间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社区间未能形成彼此呼应、相互补位的有效体系。二是少数规划设计缺乏论证,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地方产业承载能力和实际财力,客观上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具体落实中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由于农村村庄人口少、分布散,且人口素质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这些也增加了规划落实的难度。

三是措施相对有力,但顶层设计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意义重大。若干年前,在《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就曾对相关问题有所阐述。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从市级及市级以下层面,各级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进城乡保障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等措施,都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业化的特征为主,未能实现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的衔接。许多工作仍停留在单兵推进层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

四是合力已经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两大经济要素:一是资金;二是土地。从资金方面来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近两年全市投入农林水的资金达6.8亿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农资补贴等刚性需求上,投入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份额较小。二是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xx年全市144个行政村,无经营收益的有56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下的有53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35个,仅占25%,难以支撑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维护。三是社会自愿投入有限。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从土地方面来看,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多、指标少;少数农户小农意识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成片流转难度大,影响人口集聚、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延伸,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困扰。

三、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联动。以县区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做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效组合和多向流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又与未来的区域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时,结合村庄历史沿革、村民居住习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稳妥有效进行合村并点,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益。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绿化提升、三线三边两小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布点、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同时,针对村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办法。比如,对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有一定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亮点;对规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必须整体拆迁的村庄,进行拆迁新建;对配套设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庄,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提升;对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需要保护的村庄,进行特色保护。

第二,突出政策引领,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体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增加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农村用地空间。另一方面,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一方面,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实行五个一点,即:通过市、县、乡各级财政安排一点,积极向上争取一点,整合政府资源筹集一点,共建单位协调帮扶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真正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权利。

第三,突出产业支撑,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铜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投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快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二是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生姜、凤丹等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小、集聚效应弱、加工企业少、产业带动力不强、销售平台单一、市场开拓不够等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品牌效应,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是在规模生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及时兑现奖扶政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经营能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第五,突出基层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原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探索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模式。拉长基层党支部服务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创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党组织议事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各类专项工作制度,探索开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务由居民自治组织去完成,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居民权益得到保障。

第六,突出工作实效,健全各方协调联动的新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力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重要工作日程,推动领导力量从过去的重城市、轻农村转变为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切实发挥指导、协调和督导作用,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总结美好乡村村企合作共建机制的经验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采取捐资捐物、献智献力等形式,开展帮扶和互助活动,形成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支持配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对各县区及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范围,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同时加强日常督促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走在全省前列。

推荐访问:党工作调研报告最新 调研报告 工作 最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