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11篇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11篇

时间:2022-06-16 12:50:07 来源:网友投稿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11篇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篇1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篇2

  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厚英爷爷来给我们做了题为《孩子们,你们想当航天员吗?》的讲座。

  在张爷爷的讲座中,包含了很多的航天知识。以及我国为什么要发展载人航天、当前国际上发展载人航天的情况,载人航天的科学研究。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航天科学家的那种精神。他们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日夜研制出可以保温,可以将二氧化碳变为空气航天服。不知经过多少个日夜,想出、并实施在飞船上的数个逃生手段。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日夜研制出了可以制作“太空水”的机器。并且,旧书按时飞船飞上天后,他们也会夜以继日的在电脑屏幕前观察者飞船的动态。

  在张厚英爷爷的讲座中,让我最激动的就是张厚英爷爷说:到了2020年,中国的太空站就会成立,它的寿命是10~15年,那时,美国的太空站已经报废,太空中唯一的太空站就是我们国家的,并且,到那时候,还会有人上去居住。而且,我们中国接受来自各个国家的航天科学家来通过太空站来研究宇宙,这真是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大度。

  现在的中国,航天科技已经非常强大了,他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能发射载人飞船的三个国家之一了。现在的中国,几乎每年都要发射一艘飞船。

  在听了张厚英爷爷的这次讲座后,我也想成为一名航天员或者航空科学家,因为那可以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这次的讲座,让我在心中默默下了这个决心。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篇3

  之前我们看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纪录片,让我知道了好多关于中国航天方面的知识,也领悟到很多道理。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拉开序幕。1970年4月24日,中国长征1号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迈出了中国发展航天技术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进入航天时代,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运载火箭的捆绑技术、氢氧发动机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发动机真空状态下二次点火技术等,使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提高到5吨,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从2.5吨提高到9.2吨,同时成功开发了用于近地点变轨的EPKM固体发动机和用于发射铱星的卫星分配器。长征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与发射入轨精度已与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的火箭相当。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光辉背后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年辛苦的努力,他们并不是没有经历失败与挫折,他们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但是他们还是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因为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这一次的拒绝就是下一次的赞同,这一次皱起的眉头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

  就像冲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蚂蚁,照亮大地的星辰,建起金字塔的奴隶,他们一砖一瓦地建造起城堡,因为他们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什么都可以做到。

  他们的字典里不再有放弃、不可能、办不到、没法子、成问题、失败、行不通、没希望、退缩……这类字眼。辛勤耕耘,忍受苦楚。放眼未来,勇往直前,不再理会脚下的障碍。坚信着,沙漠尽头必是绿洲。

  他们经过尝试,尝试,再尝试。像水手一样,乘风破浪。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成功。

  从中可以发现: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其实,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能真正坚持下来的,终究只是少数人。巴斯德有句名言“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应该坚持,坚持生命的困惑、领悟和真谛。只有如此,在你到暮年的时候,细细回想起来,才会觉得没有虚度曾经美好的年华,才会觉得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充满价值。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们去五楼报告厅听报告,这是什么报告呢?又为什么作报告呢?

  到了五楼报告厅,我们在知道,原来是张厚英老爷爷给我们讲解航天技术,并且还问我们,孩子们,你们想当航天员吗?张厚英老爷爷个子挺高,白发苍苍,都八十多岁了,但是步伐稳健,好有风度,并且看上去文质彬彬,一定是个科学人员。

  通过张老爷爷的讲解,我们逐渐知道了当航天员必须通过的条件,比如身高、体重、身上有无伤疤……这些有一项过不了关,那就当不了,张爷爷说,他就当不了航天员,因为他第一项就没有通过。我们还知道在今天晚上将有飞船飞上天,去给天宫二号加油,送燃料,给航天员送食物,将要有三次对接,这就当做是练习。张爷爷还给我们讲了在2020年,我们中国就要在太工成立空间试验站,并且要探索火星。

  张爷爷还给我们讲在地球与太空中的区别,还让我们看了视频。在地球中跳绳,我们都知道,跳得很费力气,但是在太空中,因为没有重力,所以只需轻轻一跳,就会飘在半空中,绳子只管转着圈甩就可以了,在地球上,一次只能一个双飞燕,但是在太空,跳一次几十个都没问题。我们还看了在太空中吃饭的视频,在美国的华侨在太空中吃罐头时,只需把罐头里的食物拨出来,让它在空中飘着,并用筷子把它推过来,在一张嘴,食物就进去了,喝水也一样,在太空中,水是不会撒的,它会变成水珠然后张嘴吞了它。

  今天张爷爷的讲解令我很感动,因为张爷爷始终是站着给我们讲解的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一直站着,我很佩服。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篇5

  之前我们看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纪录片,让我知道了好多关于中国航天方面的知识,也领悟到很多道理。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拉开序幕。1970年4月24日,中国长征1号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迈出了中国发展航天技术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进入航天时代,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运载火箭的捆绑技术、氢氧发动机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发动机真空状态下二次点火技术等,使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提高到5吨,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从2.5吨提高到9.2吨,同时成功开发了用于近地点变轨的EPKM固体发动机和用于发射铱星的卫星分配器。长征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与发射入轨精度已与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的火箭相当。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光辉背后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年辛苦的努力,他们并不是没有经历失败与挫折,他们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但是他们还是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因为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这一次的拒绝就是下一次的赞同,这一次皱起的眉头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

  就像冲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蚂蚁,照亮大地的星辰,建起金字塔的奴隶,他们一砖一瓦地建造起城堡,因为他们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什么都可以做到。

  他们的字典里不再有放弃、不可能、办不到、没法子、成问题、失败、行不通、没希望、退缩……这类字眼。辛勤耕耘,忍受苦楚。放眼未来,勇往直前,不再理会脚下的障碍。坚信着,沙漠尽头必是绿洲。

  他们经过尝试,尝试,再尝试。像水手一样,乘风破浪。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成功。

  从中可以发现: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其实,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能真正坚持下来的,终究只是少数人。巴斯德有句名言“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应该坚持,坚持生命的困惑、领悟和真谛。只有如此,在你到暮年的时候,细细回想起来,才会觉得没有虚度曾经美好的年华,才会觉得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充满价值。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篇6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篇7

  请问,你知道我的梦想吗?我相信,你读了我的题目,一定会知道的。下面我来给你详细的介绍一下我是的梦想。

  一次,爸爸、妈妈都没回家,我正看着电视,渐渐进入我正在看航天员在飞船里的动作的理想中。

  航天员在太空睡觉时是飘的,多好玩啊!吃的东西也适合我们在地球上吃的不同。好想去太空看一下啊,好想在太空上看看地球啊!

  我渐渐的睡着了。

  我穿着只有航天员才能穿的衣服,看见漫天飞舞的星星,很是高兴。横向出去看看,可是这是,我的同伴龙翔对我说:“不要出去,这里是太空,不是你家。”我疑惑的问:“这不是我家?”龙翔说:“对,这不是你家,是太空。”“是太空”我高兴地说。于是我擦亮眼睛,爬在窗前,静观像水晶球的地球。龙翔说:“我是第一次上的太空,第一次坐飞船上太空,从小就盼望着一天的到来。你看,今天就给盼来了。”我说:“对啊,我从5岁开始盼,终于盼到了。”我们在太空中看到了:水星、火星、土星、月亮、太阳和地球。我们盼了这么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龙翔说:“还没呢!你还没吃过太空食物呢!”“在哪里,在哪里,我要赶快吃。我要尝尝有没有地球上的食物好吃。”我激动地说。龙翔拿来了两个太空罐头。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罐头。吃了一口。恩——真香啊。就在这时爸爸妈妈突然回来了,喊:“吕相,吕相起床了。”这时我才发现我这是在做梦。

  观众朋友们,你们相信我会成为航天员吗?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篇8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篇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我的心里也有一个梦想,它深深地埋藏着一颗孕育着我理想的种子,在我心底生根、发芽。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当一名像杨利伟这样的宇航员,自从有了这个梦想,我便越发的喜欢飞向太空的新闻和火箭,由其是喜欢其中的火箭,就这样,火箭让我发现了这颗埋藏已久的理想之种。

  上了五年级之后,渐渐地领会了火箭的魅力,下课,我仔细得研究火箭的资料,当我知道其中火箭的好多奥秘,我明白了要努力上学,要抓住细节,才能读好书。从那以后,我便每次都要努力读书,抓住学习的技巧,让我的梦一定实现。课下,我看课外书,去积累他人的精华,让我的中国梦飞天梦更有可能成功,加油。

  在我观察中,我发现,我最喜欢的火箭又有新的了,由其是神舟10号,最吸引我的眼球是电视上那所描述的令我感到惊奇、陌生而又新鲜的火箭世界。因为火箭能把我带进一个我从未来过的太空世界,一切都让我感到像是走进了外星王国。想象未来的故事,想象太空里那一个个星员,想象我是主人的权力,这些幻想便接二连三变成了。

  偶然,我又在图书馆中看到了火箭系列和太空系列的书,我喜欢上了这两本书,并让我想当一个杨利伟一样的宇航员。太空,让我喜爱火箭,火箭让我感觉出,好的文章让我读到了火箭和太空的神奇,总之,在我心底,有一个当宇航员的理想之种!我的航天梦中国梦,我一定要实现我的飞天梦。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篇10

  飞天,一直都是炎黄子孙的一个美梦。现在,飞天梦实现了,炎黄子孙又向更远、更深奥的宇宙探索。当然,这一切的行动,都少不了宇航员。今天,张爷爷就带我们认识了航天员平时的训练和太空的生活。

  因为我的校车来得晚,所以,前端部分我没有听到,是从后半部分开始听的。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

  张爷爷先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们:“航天员在太空的实物可不逊色。”之后,张爷爷又为我们放出了中国宇航员的菜谱,每次都不一样,食物特别丰盛,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米饭、鸡柳和很多一口吃食物,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之后,张爷爷让我们看了一组视频。第一个视频就是地球和太空跳绳的不同。在地球上是有引力的,跳绳就和我们平常一样。但到了太空,没有了引力,跳绳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只见视频里的那个宇航员一缩,身体就浮了起来,之后在挥舞跳绳。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惊呆了,我怎么都练不成的双飞,在太空竟能轻松跳出十飞!

  接着,就是航天员怎么吃饭。只见一位航天员打开罐头,好不容易夹起了一个,又飞起来了,那位航天员费了好长时间才把一个送进测嘴里。我想:在太空可真难吃饭啊!就算饭菜再丰盛,也很难吃进嘴里啊!水和饭菜是一样的,漂浮在空中,形成一个球形,航天员也是用好长时间才能喝到。

  在太空里没有引力,运输东西那叫个简单。只见一位宇航员轻轻一推,重物就飞了出去。

  当然,在太空工作能够进行的那么顺利,航天员也是在背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接受了很刻苦的训练。每天24小时都要头朝地斜躺着,只有15分钟上厕所时间,真是苛刻啊!

  另外,把蔬菜带上太空,有的变得很大,有的不变,有的变小,可见太空的神奇。

  张爷爷这次对我们的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

航天科普视频观后感篇11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自己能当宇航员,将来能遨游太空。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充满对浩瀚宇宙的向往。“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实现第一次在太空中行走。还中国人一个太空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慌已经二十年过去,我已经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研究出了可以载人登月的“嫦娥四号”卫星。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我登上了“嫦娥四号”,带着多年来的梦想,飞向茫茫的太空。

  经过漫长的太空之旅,“嫦娥四号”终于在月球正面着陆。我激动万分地迈出了踏上月球的第一步,感觉轻飘飘的,有一种想要飞的感觉。月球表面发出银白色的光芒,而天空却黑茫茫一片,跟地球实在是大相径庭。我兴奋地取出随身携带的国旗,紧紧地握在手中。是的,我要把这面鲜艳的无星红旗亲自插在月球上,我要对着深邃的宇宙大喊一声:“我们中国人来了!我们也是航天科技大国!”我又一次激动不已。站在红旗下的我,遥望太空,眼睛期待着看到那三十八万公里以外的蓝色的水晶球。终于,我看到了,看到了我生活的地球。那若隐若现、蜿蜒曲折的宏伟建筑不正是伟大的万里长城吗?

  此时,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2007年的10月24号的西昌发射基地。“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挺直脊梁,托举着“嫦娥一号”在云雾中穿行。那是我们探月工程的第一步。那个场面我记忆犹新,那一幕让当时只有十二岁的我有了一个航天梦。

  我整理一下思绪,跟随“嫦娥四号”来到我们的实验基地,撒下了从地球上带来的各种种子。有一天,灰色的月球也会穿上绿色的衣裳。

  继续飞行,我们绕到月球的背面,这是我们在地球上无法看到的。这里到处是高低不平的环行山,较大的环形山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而那些小的环形山是由于陨星撞击月球而形成的。这里几乎没有一块平坦的空地。我一一找到了汉诺环形山、庞特库兰特环形山、吉尔环形山、张衡环行山、祖冲之环行山……这些坑坑洼洼记载了月球曾经历了无数的灾难,它曾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一些小天体对地球的来袭,月球,谢谢你!

  突然,一个庞然大物向我走来,它眼睛大得像车轮,身上长着翅膀,“你是地球人吗?我们来自_星球,我们曾经拜访过你们地球,研究过你们的语言。在我们到过的所有星球中,你们地球人是具最智慧的!”没想到竟然在月球上见到了外星人,看到它待人类为友,我便要求与他们合影留念。那外星人拿出一支笔样的东西,在我和他的身上一贴,一张三维立体照片呈现在眼前。

  就要回到地球了,我取到了月球上最丰富的资源氦-3样本。如果用月球上的氦-3为人类作为能源发电,人类会受益一万年。所以下一步如何开采月球资源为人类做贡献是我要攻克的难题。

  月球归来,我又开始了的苦苦地研究。当然,闲暇时我也会对着月亮唱起那首“月亮之上”。因为那轮明月寄托着我太多的梦想。

推荐访问:观后感 科普 航天 关于航天视频的观后感 航天发展史科普视频观后感 航天科普讲座观后感 航天科普观后感600字 中国航天科普观后感 航天科普知识观后感 航天纪录片观后感 航天科普讲解视频 航天科技视频观后感400字 航天知识科普讲座观后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