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企业管理论文热门14篇(完整文档)

企业管理论文热门14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11-14 13:00:06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管理论文第1篇岁月如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在万千不舍中画上句点。这三年的求学经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一年半的赴美留学为我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无论学习还是生活,这三年我经历了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论文热门14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管理论文热门14篇

企业管理论文 第1篇

岁月如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在万千不舍中画上句点。这三年的求学经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一年半的赴美留学为我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无论学习还是生活,这三年我经历了太多的沉浮,但是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周围人的关心和帮助,因此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在学业上老师对我这样一个跨专业的学生悉心指导,尤其在这篇论文的整个创作过程当中,从选题到定稿,老师多次指导我的论文,给予我宝贵的修改意见。除此之外,老师在生活上关心我,用她自己的人生经验教会我很多专业理论知识以外的人生哲理,帮助我在这三年里成长、成熟。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多年的培养。感谢父母在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保证了我顺利赴美留学;
更感谢父母对我人格和品行上的积极影响。

最后,我要感谢管理学院的老师们和我的同学们。感谢管理学院的老师们在我出国求学之前的大力支持,感谢我的同学以及班长在我出国留学期间在校内事务上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感谢其他所有与我同窗三年的同学们对我的关心。毕业分手在即,祝愿管理学院的所有老师身体健康,生活顺心:也祝福我所有的同学们不断进步,前程似锦!

企业管理论文 第2篇

一、配备独立性强的信用管理部门和领导

借鉴国外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独立的信用职能管理部门,由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改善公司财务状况、降低坏账率的有效途径。首先,应设立独立、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承担三项重要的职能:客户资信管理职能、信用政策制定和授信职能、应收账款监控和催收职能。根据这三项职能应设立三个下属机构:资信管理科、信用评审科和商账科。资信管理科主要负责客户的资信管理,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开发、客户信息收集和评估、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同时还可以利用企业征信数据库资源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并提供其他服务。这样的制度化、常规化的资信管理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对客户资信状况的全面掌控,保护客户资源。信用评审科的核心工作是信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该科应制定规范、统一的信用政策;
通过科学、定量的信用评估方法和模型度量客户的风险,建立起规范系统的客户风险预测系统,能够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
根据客户的评价接受客户信用申请、对客户授信、进行投诉服务、对不同信用度的客户进行奖惩;
实现以信用额度控制为目标的管理方法,将“信用申请书”作为常规的管理工具。商账科负责账款的监管和催收。根据财务部门定期编制的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表、收款占销售额比例以及坏账损失率,监控应收账款的持有状况,根据应收账款的实际发生额度和允许发生额度的对比,调整企业信用政策的松紧程度,并预测应收账款的发生概率,启动预警机制,争取损失最小化。账款催收人员需要与专业调查类公司、催账机构、保理公司等机构联系合作。其次,由于信用管理部门的权限较大,与其他部门很容易形成利益上的冲突,因而要求的独立性较高。该部门应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并设立独立的部门经理,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信用管理部门除了内部机构的分工合作、明确划分责任与权利外,在外部还应指导并协调好与销售部门、供应部门、财务部门、仓储等部门的工作,并明确各自的权限和责任范围。由于权力过大,企业领导层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该部门进行审核,授权其他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并定期评估、考核。

二、培养专业化水平高的信用管理人员

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之一,是一门交叉学科。信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财务、营销、管理、信息、公关、法律、统计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综合的专业技能。但目前我国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高校较少,该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缺口极大。很多中小企业对专业人才缺乏严格、科学的筛选标准,致使专业能力不足、流动性不高,有的企业临时调配其他部门人员充数,造成整个信用管理体系的人力资源稳定性差、业务能力低,最终致使本部门工作效率和效果不佳。在目前我国的信用管理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不能提供充足的信用管理人才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从内部自我培养入手。首先,为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企业应对信用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工作管理经验。其次,应建立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赋予信用从业人员以权力,保障信用管理人员的独立性、专业性。让信用管理人员能够提供专业的技术性意见和建议;
能够实施为大多数部门所接受和服从的可行性操作;
能够享受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奖惩条件,便于提出中立性观点;
能够具有协调销售收入和商业风险的权利。

三、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

我国信用管理理念推广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导致了自律性不高、管理混乱和主观随意性大等诸多问题,从而产生了授信不当、违约率高的问题。因此应建立规范、全面的信用管理制度,有效地从信用管理的全过程控制风险,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系统化地控制信用风险。

1.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客户信用资料都无法满足企业控制风险的需求,无法对客户进行准确的判断、评估、筛选。这就形成了劣币驱良币的效应,流失了真正需要赊销的优质客户。资信管理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起到事先预防的作用。客户资信管理制度是建立起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评级为核心的一套管理规范,包括企业内部客户信息收集制度、客户信息档案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客户信用评估分级管理制度、客户群日常监督与检查制度等。在获取客户信息的过程中,除了通过企业从客户自身获得外,也可以通过公共信息渠道获得(如互联网、行政主管机构、行业协会、工商部门、银行、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或者向专业信用机构购买或委托其代为进行信用调查。

2.建立企业授信管理制度。授信管理业务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中间环节,也是核心工作,需要根据受信企业以往的交易记录、履行情况和信用等级确定给予的信用政策。这项制度是企业在交易决策过程中的一套信用审批方法和程序,包括信用申请审查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和交易审批制度。同时,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启用债权保护机制,要求客户提供相应担保后给予信用待遇。

3.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业务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中枢,它是整个信用管理的结果体现。在企业授信给客户之后应对应收账款实行严密的风险跟踪,当客户发生销售额大降、现金流危机、法律纠纷等问题时,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立即调查,提出防范措施,以防出现坏账损失。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包括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综合性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赊销客户监控制度、账龄控制制度、欠款催收制度、事后客户信用反馈制度、企业往来黑名单制度和坏账责任奖惩制度。

四、构建现代化的信用管理技术体系、债权保障机制和业务流程

中小企业大多并未使用现代的信用管理技术、债权保障机制和业务流程,多凭借信用部门员工的主观判断做决策,缺少科学评估、预测、决策手段,因而信用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大,条理性较差。改善以上问题,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开发建立高效的.信用信息技术体系。企业应在配备专业的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基础上,开发并建立一套全面的信用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采用委托专业信用管理公司定制,也可以购进成型的专业信用管理软件(笔者建议有条件的企业采用ERP专业管理软件来完成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将现有的财务软件外包进行二次开发,增设信用管理功能)。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客户信用分析模型,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使信用管理人员熟悉信用政策制定方法、信用限额管理方法以及债权质量评估方法等技能。以此为基础,可以使客户的信用信息实现统一、规范管理,并将该信息在企业内部共享。

2.建立债权保障机制。债权保障机制能够转移信用风险,使债权得以保全,一般中小企业可通过两种途径来达到规避信用风险的效果。一是通过自身风险控制,即通过上面介绍的内部授信制度来解决风险。通过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奖惩制度转嫁风险,实行信用风险分担和赔偿机制,对造成呆坏账的部门与人员的责任合理分担,对于未造成呆坏账的或坏账追缴成功的部门和人员给予适度奖励,从而实现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和转移。二是通过外部机制控制风险,即通过担保、保险、保理、福费廷等方式来降低或转移风险。对于新客户、信用等级低、信用状况有争议、交易额度较大的客户,应要求其提供银行或担保公司担保,或采用保证、抵押、留置、订金等方式(对特定的担保物,须向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或公证)。

3.完善销售——回款业务流程。信用管理是牵涉到各个部门的一项综合性业务,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因此信用管理业务的流程设计必不可少,规范的流程可以防止部门间产生利益冲突。信用管理是从销售到回款全供应链的业务过程,需要设计跨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包括客户开发和信息收集、客户信用评级、订单处理和内部授信、销售风险控制、账款回收和债权处理等。

五、实施全程化的管理模式

以往,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发展道路上存在两个误区——“救”和“控”。这是信用管理的两个极端。“救”是指在形成了呆坏账之后,企业成立“清欠办”,组织大量人力四处讨债,这种事后救火式的管理往往造成“前清后欠”,企业疲于奔命;
“控”是指中小企业在吸收了以上教训之后,成立“应收账款控制室”,将风险管理由“救”转变成“控”,严格控制应收账款额度,甚至拒绝赊销,最终实现无风险经营,但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销售额和市场竞争力。事实证明,这两个极端的管理模式是不可行的,只有将市场营销和风险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才能将信用风险管理的“防”、“控”、“救”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据统计,实施事前控制可以防止70%拖欠风险;
实施事中控制可以避免35%的拖欠;
实施事后控制可以挽回4l%的拖欠损失;
实施全面控制可以减少80%的呆坏账。可见,企业需要执行全程化的信用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对企业信用风险更高效的监控。全程化管理模式包括:

1.事前控制。第一,企业需要对客户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调查、核实。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客户自己提交、从公共渠道获取、向商业征信机构购买等渠道获得信息。信用信息的内容包括:①客户基本信息,如公司地址、法人代表、股东情况、管理人员情况;
客户的经营和管理信息,如产品销售情况、财务状况、采购情况、管理组织结构;
②客户信用记录信息,如行政处罚记录、税务处罚记录、商务失信、诉讼记录、违约记录、法人代表信用记录等。第二,中小企业应对客户的资信信息建立档案,并归集整理,随时修订、完善、补充新内容,实现客户档案的动态管理、跟踪与维护。第三,企业需要根据客户信息建立分析模型,划分信用等级,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客户享有的信用额度、信用期限,并做出信用决策。

2.事中控制。企业的授信管理属于事中控制的核心环节,要求信用管理部门跟进客户的资信档案,执行企业内部的授信制度。第一,要制定企业的信用额度预算。根据企业的年度信用计划、信用标准、信用政策、企业现金流等因素确定授信总额和现金回收目标。第二,企业在给客户授信时,要根据客户的信用评级等因素确定信用额度。第三,要对合同进行信用审核,主要针对信用期限、信用额度、资金回笼等内容严格审核,要有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的相关条款。

3.事后控制。第一,信用管理部门应建立以账龄分析为核心的资金回收管理机制,合理控制应收账款余额和期限。第二,对应收账款分类管理,对超期和期限内的应收账款采用不同的收账方式。第三,制定并完善收账政策。对不同类别的账款区别对待,执行不同的催收措施,根据客户的信用反馈信息不断修改客户档案,出现坏账要及时追溯查找审核制度和流程中存在的纰漏,及时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并建立黑名单,对坏账责任人和部门进行追责分担赔偿。

六、总结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应尽快建立信用管理部门;
培训提升信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企业授信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开发使用信用信息技术体系;
建立债权保障机制;
完善销售——回款业务流程;
实行全程化的信用管理模式,做好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此外,政府应加强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奖惩制度明晰的信用环境,建立优良的市场信用交易制度,推进商业性征信机构队伍的壮大,加强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鼓励高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输送专业化的信用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改革企业落后低效的信用管理体制,为经营性风险防范做好准备工作。

企业管理论文 第3篇

论文摘要:介绍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国内外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的经验;
探讨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的必要性,以及变革的思路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从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上,将会越来越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齐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
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
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得整个企业上下团结,具有团对精神;
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
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知道,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

三、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必要性

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现在如不奋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管理社会依靠法律管理,但法律也有失效的时候,当法律失效时,靠什么维持社会秩序?靠社会道德。管理企业主要靠管理制度,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会有失效的时候,当管理制度失效时靠什么管理企业?靠企业文化。社会法律是与社会道德相对应的,企业管理是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因此,对企业的管理,不能仅仅靠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会有所不同,但必须与现代经济相适应,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四、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1.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

(1)不同的行业应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像商业企业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
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追求卓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
工业企业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等等。

(2)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较大。

2.进行专门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加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

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行动的反映,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效用。

4.建立激励机制,强化企业文化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加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让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它可以提升企业精神、员工风貌、价值理念、核心凝聚力、竞争力,最终提升的是一些可以用数字表达的产值、利润等。企业文化实际是一种高级管理手段。小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领导者权威,中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制度,大型企业的管理靠的则是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论文 第4篇

1ERP环境下的农业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

与传统成本相比较ERP系统将销售系统、采购系统、存货系统、供应链以及总账系统集成在一个系统中,简化了信息在农业企业内部流动的程序,加速了信息在农业企业内部流动的速度,减少了因信息滞后带来的机会成本,将原本孤岛的信息逐级传递。ERP系统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从规划阶段,物流,资金的管理三个模块来实现良好的成本管理,及其全方位管理操作。

1.1农业企业生产准备、计划的精细化

传统生产准备人为的主观意志作用比较强,对于市场的需求以及变化,都是听风则风,听雨则雨。没有准确的市场预测信息,也没有明确的生产计划。对于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物料用量也没有准确的数据,而由于人工记账操作,库存数据也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这一系列的管理弊端,最终将导致存货的滞留和堆积,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被迫停工,产品不能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资金占用现象严重,人力物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等一系列问题。

1.1.1主生产计划的精细化。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计划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只有做好了计划,农业企业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ERP系统接收到市场的销售预测信息、客户的订单以及其它信息后,首先由主管人员做出主生产计划,计划精确地包含了每一生产阶段的毛需求量。紧接着进行粗能力的权衡,确定出所需要关键工作中心的加工能力和设备的负荷能力,与实际的数据进行比对,进行初步的计划确认或调整,再与销售部门做出的销售计划进行比对以进一步确认和调整主生产计划,最后提交给有关管理部门,进行计划的确认,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断地修正。

1.1.2物料需求计划精细化。ERP系统解决了需要什么、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物料需求计划,即MRP详细记录了物料需求信息、物料清单、生产的工艺路线以及物料的可用量。例如要生产一台仪器,那么制造这台仪器所需要哪些物料,物料的需求量是多少,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当前的库存量信息,都会在系统中记录,一旦某一个环节断层,系统会给出提示或者警告,而依据传统的生产方式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生产节奏,农业企业内部都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1.3能力需求计划精细化。计划的最后一阶段是对能力需求的计划,即CRP。简单的来说它就是依据生产的每一阶段和工序的物料需求信息,精确地计算出需要投入的能力和设备的负荷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企业生产能力以及负荷情况做出调整,最后制定出CRP。运行时系统会根据CRP中加工产品的数量,所在的时间段,实际所需要占用的能力负荷,对比在系统内设定的标准能力负荷情况,生成能力需求报表。而传统的生产准备计划阶段,并不能够像ERP系统这样实施全面精细的计划,物料的需求、能力的负荷情况都不能得带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补充的信息也不能够及时更新信息。

1.2农业物流管理精细化的实现

1.2.1农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产品的生产周期不断的缩短,对品种的需求多样性不断提高,产品的交货期不断缩短,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生产管理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传统的生产车间管理没有进行明确地分批分类管理,对于生产所需的物料也得不到及时反馈,没有明确的进度安排,产品交货时间也没有明确统计,对每一项加工产品的工序也没有进行细致分工。对于插单的业务,农业企业也疲于应对,物料需求跟不上进度,生产能力也不足,农业企业往往需要拆东墙补西墙,而且传统的期间费用分配也不准确,分配的标准往往是根据人工或者机器的工时总数来定义,管理者无法获取准确的成本信息,无法做出具有竞争力的定价决策。ERP系统下,生产的整个过程是由MPS生成各个车间和工作中心的生产任务,下达产品生产指令,根据产品交货的到期进行产品的任务优先级的排序,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都有明确的规划,确保产成品能够及时完工交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ERP系统下每一项完工产品都有固定的工艺路线,物料需求也有明确的信息记录,能够保证产品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并且细化工序,将一项复杂的加工业务简单化、重复化、高效率化。半成品在车间的转移,原材料、配件的领用,生产加工进度的控制,各个时间段加工状态的信息,在产品的统计分配信息都被统计及时记录到了工作中心中,由工作中心生成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ERP系统下的其它有关子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信息进行生产调度,物料的补充等等;
这些信息也是产成品成本计算和制造费用分配的主要依据,它定义了许多产品成本计算的相关公式,比如机器加工的工时和物料的用料比例,由成本动因推动费用的分配,期间费用能更加准确地分配给完工产品,统计数据显示在ERP系统的车间管理下制造成本下降了12%左右,停工待料减少了60%,产品延期交货下降了80%。因此走ERP精细化管理之路,是农业企业实现利益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1.2.2农业企业库存管理的精细化。库存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保证生产顺利地进行,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投资。传统的制造业库存管理中,由于农业企业所属行业产品的复杂性,管理已经销售模式的局限性以及滞后性让原本就复杂的库存管理受到了许多非技术性的影响。统计与汇总指标的工作量巨大,库存信息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给有关管理部门,严重制约了生产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存货积压、资金严重占用的现象。ERP系统下的库存管理贯穿整个农业企业管理,覆盖范围广,利用数据库将存货的信息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中,提供的登记出库入库的信息,存货的类别,提供下级编码标识,产品的批次,出入库时间、质量状况以及价格等,都被详细地计入在系统内,支持存货跟踪查询,能够即时反映库存的盘点数据,并对其它相关联的子系统提供实时数据,这是传统管理无法实现的。在发货的时候严格按照先入先出的顺序发货,降低了因存货变质、积压而增加的风险和机会成本。ERP下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仓库保管员的劳动组织方式,对仓库可以按照产区分类,按照业务进行区分,细化了日常的管理业务。ERP系统对存货的控制方法也有许多种,如ABC法、零库存控制法、在途物资的管理方法等等,农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库存的复杂性进行方法的选择。对于入库管理根据生产和销售的需要发出需求,降低不必要的库存费用,降低资金的占用和存货毁损的风险;
对于领料出库的业务,可以限制材料的数量,以防止因为任意领料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引起成本增加,最终导致产品价格失去市场竞争力。统计数据表明在ERP库存系统管理下,库存下降了30%~50%使得库存资金投资减少了1.4~1.5倍,库存的周转率提高了50%,这些都是传统库存管理无法实现的,因此农业企业只有在ERP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的平台上才能越走越远。

1.2.3农业企业采购管理的精细化。采购管理是对采购行为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的模块,采购工作主要是在合适的时间为生产部门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合适的质量、价格、数量的原材料(或加工部件),以保证生产顺利正常进行。传统的采购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管理供应商,致使采购信息总是不能及时下达到供应商;
其次采购计划编制不准确,采购数量不足或采购不及时以及物料逾期未入库,车间的生产线只能被迫停产。生产制造过程中,插单的业务极为常见,物料计划人员无法快速评估其影响,信息传递慢,采购提前期长。无法及时下发采购信息。而且对于市场的价格走向也没有很好统计记录,主观判断采购存货的数量以及批次,致使采购成本高昂。ERP环境下的材料采购计划是由主生产计划生成,根据生产车间以及销售部门传递出的物料需求信息,然后下达到采购部门,并同时将信息传递到总账系统以及仓储部门,简化了信息传递的流程,极大增加了信息处理效率,据统计表明应用ERP系统实现采购管理的农业企业,采购提前期缩短了50%。ERP系统中建立了一套信息精确的客户资料,以及客户所能够提供的物料信息,一旦系统得到采购的命令就能及时将信息下达到供应商,逾期未收到的采购物资也能在系统中得到查询,发出催货通知,或者及时变更供应商降低生产线停工的风险。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一旦有插单的业务发生,计划部门也能够及时进行生产计划的修订,进行能力的评估,将物料需求信息及时传递到采购部门,及时进行物料的补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此外ERP系统还提供了物料需求的规格资料,保证入库产品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系统还提供了比价的功能,能够让管理者迅速做出最优决策。

1.2.4农业企业销售管理的精细化。在一个农业企业的销售系统是农业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外部市场的轮毂连接,是价值的生产是实现农业企业最关键的一步。其主要职能是以满足客户消费需要为前提,实现劳动价值到社会财富的转换。而传统的销售管理下,销售部门往往凭借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报价,缺乏成本数据参考,无法获知准确的订单利润,没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渠道,客商信息混乱,信用额度很难掌握,增加许多无形的财务风险。对于地区以及不同的客户报价策略在手工作业下工作量庞大,准确性也很难把握。销售人员很难追踪订单的采购状况、生产状况、入库状况,导致销售人员很难和客户沟通进度。逾期交货现象严重,信用等级下降,客户流失现象严重。ERP系统下的销售模块将销售任务细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根据预测信息和销售订单制定销售计划,并做出合理报价决策;
②开辟可供销售市场,并对市场进行细分,建立确定的客商档案和长期可供稳定销售的销售渠道;
③结合历史、目前、市场调研数据进行销售;
④根据客户的订单信息,组织货源,下派生产命令,并组织仓库发货;
⑤开出销售发票,并转交财务系统记账;
⑥对已经销售的产品提供跟踪服务,进行信息反馈、分析,提出方案。根据应收系统的传递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制定销售策略,发出催收货款的指令,而传统的销售管理无法及时对订单做出反应,也不会对销售进行售后的跟踪分析,不利于市场地位的稳固和简历长期稳定的销货渠道。

1.3农业企业资金流管理的精细化

资金是一个农业企业的血液,资金的运转是关乎到农业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传统的农业企业资金管理混乱,对于资金的预算、费用的支出很难控制,对于未来的资金流入流出也无法掌握,科目繁多,往来账目不清,管理人员工作量大。ERP系统下,当采购或者销售行为发生后,系统会根据采购订单、发票在应收和应付形同中生成相应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为农业企业提供精确的未来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相关的票据还含有供应商以及客户的相关信息,能够准确地将每一笔收入以及费用与客商相联系。对每一笔零用基金进行分类管理,完善对银行账户的管理,能将收入或者支出与相应的票据相联系,实现收入与票据相匹配,对于外币也有专门的账户管理,能够及时地反映账户的资金信息,减少了人工管理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资金的预算和费用的支出都有严格的控制,大大降低了农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率,使得农业企业的资金能够维持农业企业正常运转。

2农业企业ERP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对ERP认识程度低

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软件,而不是单一的数据储存软件,很多管理者思想仍然停留在只是单一的将财务信息化,而没有融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再加上国内实施ERP成功的也就只有联想、海尔、移动公司等一些大型的知名农业企业,因此很多中小型农业企业对实施ERP精细化也只是持有观望的态度。

2.2农业企业缺少精细化成本文化气氛

尽管许多农业企业引进了ERP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但是农业企业没有注重对精细化的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有些制度建立得并不合理,甚至导致极少数个别员工出现抵制的情绪,而农业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无法落实。

2.3ERP系统实施对人员要求较高

ERP成功实施对操作者、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不仅仅要懂得操作还要懂得原理,否则实施的过程中麻烦不断。而ERP系统的发展历程比较短,普及的程度也不够,许多管理者甚至没有ERP的概念,更谈不上操作和应用了。ERP将管理与技术融为一体,这要求操作者不仅仅是个管理者还要是个技术员,而且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2.4农业企业基础管理制度规范性不够

科学的管理,要求农业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是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基础,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不规范,它会影响到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2.5实施ERP系统后期维护不足

许多农业企业在引进ERP后,前期没有制定计划和目标,导致后期发现团队实施能力不足,特别是在系统的二次开发上。农业企业生产发展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仅靠一次完整实施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是不太现实的,这又使得ERP后期发展滞留,最终导致农业企业摈弃实施。

3ERP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3.1管理者转变思想

ERP精细化管理要成功实施需要管理者有高度的思想上的觉悟,将管理不仅仅局限在传统农业企业运营上。管理者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要培养整个农业企业的员工精细化的意识,只有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分工明确,才能使得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在农业企业中得到真正的应用。管理者需要将目标放长远,从各个方面实现精细化管理,才能带领农业企业在未来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

3.2建立精细化成本管理农业企业文化

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同样农业企业文化氛围也是农业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农业企业文化氛围,农业企业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远。建立起农业企业精细化管理文化首先需要培养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思想,现有理念才能应用到实践中。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诸如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调动积极性和惩罚措施,让员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农业企业精细成本管理中,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3.3加强对员工的后续教育

农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以及操作的关键人员,要在后期不断的进行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于ERP这样先进的管理系统,随着时间的变更也会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在操作和应用过程脱节,才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ERP运用需要熟练的技巧以及丰富的知识,只有全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使得ERP的管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3.4规范农业企业基础管理制度

农业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农业企业实施和管理的前提,只有坚实的基础,农业企业可以在未来发展的舞台上越走越远。农业企业首先需要加强农业企业原始信息核算的管理,提高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再次是优化农业企业的规章制度,优化农业企业生产流程,加强全面成本预算的管理。

3.5成立实施ERP精细化的项目组

要成功实施和应用ERP系统,光依赖软件公司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只有在农业企业内部建立一个ERP执行和组织协调的ERP组织机构才能解决问题。在其领导之下,农业企业内的所有部门达成一致的目标,却又各司其职,通过定期组织会议培训,让农业企业内部各部门不仅能够了解ERP运行的情况,还能够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一些专业性的意见。经验一起分享,问题一起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ERP系统运行起来,使得ERP精细化的管理成功地在农业企业内部实践,提升农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4小结

总之,ERP系统是农业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优策略,它对农业企业实施全方位的精细化进行管理,将生产工艺路线简单化重复化,解决了传统制造一手包揽的问题,降低了技术人员流失农业企业制造环节中断的风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外进行的市场分析调查,客商档案的记录,弱化了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业企业的管理成本。ERP系统从全方位的精细业务,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企业管理论文 第5篇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量逐渐加大,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电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在满足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企业;
管理;
创新;
工作建议

1引言

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面对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电力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力企业要想发展和进步,必须创新内部管理工作[1]。本文简要论述了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原则和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2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电力企业进行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对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做到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充分挖掘和激发人才的创造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电力企业要对人事管理办法进行创新,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建立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人才队伍,为电力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2坚持服务市场原则

电力企业的发展要以服务市场为原则,市场是电力企业的导向,电力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加强对市场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符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在管理创新过程中,电力企业要调研市场需求,将企业的经营与市场营销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电力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坚持战略目标原则

战略目标原则即坚持并认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的原则。企业发展战略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下,以市场经济发展为依据,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2.4积极进行员工培训

要想将电力企业的创新管理工作做到更好,做到更高,只靠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和高层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要更全面、更稳健的发展,更需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和一线人员的全面提高。作为电力企业的高层和管理层人员,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技术,更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员工培训必不可少,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和相应的培训机制,对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行培训,进行提高。员工积极参与课程,积极参与培训,创新能力有提高的员工,可以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实现电力企业全面,各个层次的全面发展,实现电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3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电力企业管理模式比较滞后和陈旧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垄断现象,导致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小,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重点也只是放在了安全生产方面。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电力企业自身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注重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不断提升电力企业整体的管理工作水平。

3.2电力企业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电力企业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电力企业在我国长期处于垄断的地位,这就造成了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严重影响到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的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电力企业在新时期的市场激烈竞争中,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逐步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要求,结合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3.3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不完善

面对电力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电力企业开始加大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建设力度。但是,由于受到电力企业落后的管理理念等的影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缺少科学和系统的规划,并且,电力企业的各个系统之间还不能完全实现数据的共享,这些都导致电力企业的统一化、规范化管理目标难以实现,进而导致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3.4考核制度过于陈旧

首先,考核机制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目前电力企业的考核机制中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导致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
其次,缺乏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很多电气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导致企业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4对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4.1创新电力企业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应该树立先进、科学的知识型管理理念。电力企业在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同时,要将创新的结果转化成电力企业先进的生产力,建立学习型管理模式。首先,电力企业要培养团队型管理思想,灵活运用管理方法对电力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增强团队整体的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其次,电力企业要树立无形资产管理理念,将无形资产,如管理技术、上标、专利等进行增值,从而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科技优势,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4.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才是制约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说,人才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电力企业要不断创新人才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相应岗位的具体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人才,在企业工作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企业岗位安排,让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得到相应岗位;
另一方面,企业薪酬改革,每一个人的绩效工资和企业发展相挂钩,让有能力人才薪酬支付高于其他同事,使员工积极性得到最好发挥。

4.3优化营销管理,树立服务意识

很多电力企业对市场开发工作的忽视直接导致了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效率的低下。电力企业为落实管理工作创新,必须开发市场,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优化营销管理,树立市场服务意识,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4]。一方面,电力企业必须认识到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加大研究力度,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经验,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电力营销体系;
另一方面,落实公关管理工作,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以市场信息为依据,树立电力企业的形象与品牌。

5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在电力企业创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管理制度、优化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梅华.当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点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7):160-161.

【2】王海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探究[J].能源与节能,2016(03):60-61.

【3】郑超婧.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17):116-117.

【4】孔庆平.电力建设企业施工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企业管理论文 第6篇

以史为镜,古为金用,不仅能够将优良传统继续传承,还能够创新现代文明。儒家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就可以借鉴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使管理者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团队、企业,能够有效激励员工为企业服务的热情。本文将研究儒家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情况。

一、儒家人本思想概述

在中国文化史上,首次提出以人为本思想的是春秋的管仲。他在《管子霸言》中说:“夫霸王之所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他认为管理国家应该以人为本,否则就会出现危机。而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和精髓的最鲜明特色的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周对殷礼进行了变革,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宗教祭祀生活中融入了人的自觉的精神,集中体现在周人提出了“修德配命”、“敬德保民”的伦理思想。然而这只是对少数统治者的自觉和要求,后来春秋时代逐渐扩展为贵族阶层的自觉,直到儒家创始人孔子才第一次“发现了普通的人”。后又经孟子和荀子进行了发挥和引申。

(一)孔子的人本思想

“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都有相近的本质,都有趋向于完善的可能,人之所以变现出不同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原因在于人们不同的习性;
孔子主张以仁爱为本的人格追求。“仁且智”,以仁爱为本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宽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讲原则。孔子的人本思想的内在的深层含义是“仁”。“仁”体现的是儒家人本管理思想。《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以爱人界定人,体现的正是“一种朴素的人文关怀,它首先意味着确认人在天地物种中的至上地位。”《论语阳货》载:“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这五个字是“仁”的具体要求,即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这些德性在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依然拥有其重要的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孟子的人本思想

孟子认为,人生来善良,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性善是先天的,但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发展和完善。孟子将孔子的仁爱为本的理想人格发展成为仁义礼智等的具体规定,不能无原则地施爱,心存仁德,行由义路,审美上强调精神生活美的陶冶。孟子成长之道的基本方法是:存心、养心和养气。

(三)荀子的人本思想

荀子的人才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人性有“好利恶害”的特性,对此要“制礼义以分之”。荀子强调“人格的全”,是一个完整的求善的过程。他认为人性是恶的,因此要将仁德原则与法度原则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人们成为君子。荀子提出“注错习俗,积善成圣”的成长之道,他非常强调人格的外在造就,自我的后天发展及自我究竟趋向于何种人格目标,主要取决于习俗与教育。

二、儒家人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联系

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思想,最早是在西方的人际关系学派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将对人的管理放在第一位。企业管理从对象上来分,分为人、物和信息三要素。企业的盈利目标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来实现的。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必然应该以人为本,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现代人本管理把研究人的需求欲望作为出发点,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来激励员工,使其充分实现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孔子看来的管理就是掌握人心的过程。后人常把孔子的仁学思想称为忠恕之道。“忠”就是充分扩充自己仁爱之心的过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恕”就是指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发扬内心固有的“仁心”,实行“仁政”,统治者以德服人才能使民众心悦诚服。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创立了“道之以德”的管理手段,确立了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标,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思想不谋而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管理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将儒家人本思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中在人这种重要资源的整合和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人相对于物质资源来讲更具灵活性和复杂性。将儒家人本思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将有助于解决员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在人才流动率较高的劳动力市场大背景下,员工的忠诚度对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对企业绝对的忠诚,但是他们大多忽略了这样的一个前提:企业管理者是否对员工同样忠诚?如果企业不爱员工,不知道珍惜人才,不懂得以人为本,又怎么会换来员工的忠诚呢?由此看来“宽则得众”的思想,就十分有必要被提及到公司的管理之中。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想要立身、立业、发展,就要帮助他们发展、进步,推己及人;
孟子也说:“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善心善行对待员工,才能赢得员工的赞许与忠诚。“宽则得众”的思想将帮助企业管理者解决员工忠诚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孟子提出“以德服人”的主张,“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孟子尽心上》),集中表达了他情感投资的精神鼓励思想。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这句话包含着现代弹性管理、个性管理的思想。一是要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二是确保在工作任务万层的前提下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安排工作的主动权,这样才能是员工“虽劳不怨”。“得人心者得天下”,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个道理。在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中也是如此,满足员工工作中的情感诉求,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水平。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管理好人,以人为本对一个企业的重要作用。只追逐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而不顾及员工个人的利益实现,只会使整个企业人心涣散,终将面临倒闭和破产的结局。只有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和需求的实现考虑到企业的利益目标之后,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这样更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举例

(一)以人为本——海底捞的制胜法宝

去过海底捞的顾客都会不由得赞叹其周到、贴心的服务,他们的火锅味道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单凭服务这一点,也只能让很多企业望尘莫及了。海底捞火锅的成功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不论是对顾客还是对员工,其管理者都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这一点。“顾客就是上帝”,海底捞始终信奉着这样的信念,在实际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确实做到了。从排队等位到进餐直至离开,都享受着其贴心的服务,甚至有很多顾客觉得比在家里吃饭还要惬意。在排队等候时,海底捞为大家准备了美甲、擦鞋等服务,提供各种饮料和小食品享用,还可以跟朋友在等位的时候一起下下棋、做做小游戏,使等候时间不再枯燥,不再让人反感;
在顾客进餐的时候,海底捞的员工总会面带微笑热情服务,为客人提供热湿毛巾,为长发女顾客提供发箍,为带手机的朋友提供防水小袋子,他们的嘴上经常带着“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您好,请问您需要加汤汁吗”等等一系列客气周到的问候,这些都使到店顾客感受到温暖和舒适。很多人不解,海底捞的员工何以做到如此的亲切、勤快,对待每一位顾客就像服务自己的亲人一样呢?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公司的员工福利。海底捞公司不仅以顾客为本,还十分注重员工的激励。海底捞的员工基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的稳定性较低,海底捞为了留住员工并且让员工踏实留在海底捞工作,特别为员工的子女提供受教育津贴,并为留守在家乡的父母提供生活补助。没有了后顾之忧,员工们才更愿意用诚信服务,才会带来如此优质的服务。另外,海底捞还鼓励员工入股,将个人的利益与公司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员工就像在经营自己的公司一样,当然就会更加尽心尽力。海底捞时刻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行事,这是它有今天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制胜法宝。

(二)以人为本——玫琳凯的“P”、“L”理念

在企业的管理中,“P”代表盈(Profit)、“L”代表亏(Loss)但是在美国著名的化妆品公司玫琳凯的经营管理中,“P”代表人(People)、“L”代表爱(Love)。他们提出:“我们是重视人才的公司”。其创始人玫琳凯提出了“开门原则”,她的办公室的门始终面向所有的员工敞开着,随时欢迎大家提出利于公司发展的宝贵意见,她主要人与人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这体现了该公司对于人的重视。当员工过生日的时候,还可以享受一份精致的免费晚餐。另外,玫琳凯公司还有一个传统,就是“秘书周”,在这一周中,所有的秘书都会获得一束鲜花和一个咖啡杯,礼轻情意重,这足以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玫琳凯公司取得的成绩与其人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和谐的团队氛围是密切相关的。

(三)以人为本——海尔创新管理的核心

《首席执行官》是以海尔企业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原型创作的电影,影片为大家讲述了海尔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工厂如何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的故事,它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奇迹。“以人为本”是海尔优秀企业文化的灵魂。张睿敏始终信奉这样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当员工的利益诉求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达到一致的时候,才能赢得企业经营的胜利。海尔在管理员工时,讲求“三心”。首先,解决疾苦要热心。海尔公司组织了自救自助形式的救援队,员工人手一册《排忧解难本》,当员工遇到困难的危险时,救援队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其次,批评错误要诚心。在每个月的中层干部考评会上,实行红黄牌制度,对变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对犯错误的干部进行诚心批评和指正,为其改正错误引导正确的方向。最后,做思想工作要知心。了解员工心里想什么,企业才知道自己可以怎样做以满足员工的需求而使其更好地为企服务。海尔对员工的知心体现在很多日常的工作制度中。海尔的“三心”管理方式以及《排忧解难本》的施行充分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体现。

五、结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想在激烈竞争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然要将人本思想贯彻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始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得人心者才能够得到天下。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时刻注重以人文本,满足企业员工的情感和利益诉求,主动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注和爱护,为员工谋福利也是为自己的企业谋发展。以人为本,可以让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进而利于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论文 第7篇

1精细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追求信息决策的准确、采用细化管理的模式、制定严格的标准制度,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并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实现共同进步。房地产行业投资数额较大,工作关系复杂,地域差异性明显,且专业型极强,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必须实现精细化管理。

2实际案例分析

2.1公司概况

某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集团公司成立于1994年,经多年发展,计划在三年内上市。在全体人员的努力和坚持下,公司规模日益壮大,地产项目越来越多,在房地产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公司下属有相关公司30余家,2013年底,公司人员增加至800多人,总部由董事会、总办与主要职能部门组成。在2014年的企业规划大会上,领导强调要利用外部资源、优化内部结构,打造高品质、有主题特色的房地产投资开发商,占领更多的市场。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专题,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人力资源部从各方面进行布局。

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主要问题分析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基础。

①组织结构与人员结构根据不同时期公司战略,每年新增招聘数量各不相同,近几年来公司逐步稳定,虽然受国内政策影响,但开发的项目各具特色,每年的招聘量稳中有升,且公司对员工质量更加重视,尤其是总部人员,近80%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了20%左右。除了从外部引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员,也加大了对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计划培养一支长期效力公司的.高精尖队伍。

②再次开展工作分析首先是在内部展开问卷调查,在管理阶层、事业部门、职能部门中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职位是否冗余、关系是否复杂、职责是否明确、工作是否规范等。其次是个人谈话,包括与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部分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进行访谈,涉及职位效能实现程度、工作建议、岗位看法等内容。经分析发现,认为岗位设置不合理、职权不明确的人数均超过了50%。问题主要有工作量差异较大,领导因人设岗;
职责不清晰。

③薪酬与绩效管理薪酬与绩效管理还比较滞后于公司的发展,薪资水平在行业中位数偏下,发放形式单一。公司的绩效管理分有层级,一是部门绩效管理,二是个人绩效管理。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总考核。以工作目标的完成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同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随机抽选的100个人发放问卷,主要问题体现在分解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不符、考核存在不公平、管理制度不完整、实施效果较低。然后又抽取50人访谈,主要意见有激励不足,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考核有失公允;
部分基层员工不关注绩效目标。

④人员培训该公司在培训上有公司培训、组织培训和个人培训三种。公司培训由公司统一安排,负责新员工、后备人才、专业技能等培训工作;
组织培训由各部门组织,根据员工业务需要展开相应的内外部培训;
个人培训则是员工自己根据自身状况学习。但近些年来,宏观调控在房地产行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公司降低了成本预算,培训有所减少。除了投入较少,也缺乏针对性,以至于很难发挥实际作用。另外,缺少系统的开发培训。

⑤现状总述该公司人力资源丰富,综合素质处于中上等,整体结构比较年轻,当前的重点工作是要留住人才并引进新的人才。同时还要扩大规模,接手更多的优质项目,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但工作量差异较大,职责不够明确,容易出现管理混乱。薪酬和绩效管理的目的偏向于简单的工资发放,而不是提高员工业绩。缺乏激励性,部分员工不关注,也不主动参与。考核体系及指标设计均不合理。另外,人员培训效果不明显,缺少系统长远的培训计划。

3实现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3.1工作分析岗位设置的精细化管理

运用工作分析和岗位胜任力对岗位设置进行重新的梳理,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规范等与岗位工作有关的细节问题,解决工作量失衡导致的不公平现象,体现部门的职责及岗位的功能设置,全面整合协调。

3.2员工培训开发的精细化管理

①房地产培训是一项连续性且讲究战略的活动,传统的培训理念已不适应,应结合实际建立新的培训相关制度体系。形式和内容上都要体现现代化特色,且应具有前瞻性,除了眼前,还要考虑未来。

②员工的技能、知识都有较大差异,应重视个体差异。综合公司、任务和个人多个层面加以考虑,以员工需求为导向,吸引员工兴趣,鼓励其主动参与,开发员工潜能。

③采用先进的培训方法,如游戏培训法、模块培训法等都应积极引进。具体内容也要不断完善、及时更新,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训,并增强团队凝聚力。

④加强培训整体评估,尤其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果转化,以起到更实际的作用。建立健全的防范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培训后的流失风险。

3.3薪酬与绩效的精细化管理

①进行市场调查分析

建立完善的薪酬与绩效体系,提高员工薪酬,对外具有激励性,达到中等偏上水平以上,且对内有公平性,建立合理的按能力、业绩等综合分配制度,以稳定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用一切手段和方法解决薪酬分配不公平的问题。结合福利采用多样的发放形式,以激励员工。综合各种因素,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的薪酬制度建议采用全面且高度灵活的自助式为最佳选择。

②绩效管理要制定适应企业科学规范的体系和标准

无论是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要从SMART原则出发,从目标分解开始,将绩效与薪酬、激励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的考核打分,使绩效管理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抓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推进器。

3.3组织结构的精细化管理

对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要精简,提高人力资源效能,以最精简的模式取得最大效益。根据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方案,公司应该建立“总部+城市公司+项目中心”的组织结构,并定位、明确各自职能,达到快速决策、快速反应、快速行动。将项目中心打造成一级利润中心,总部为战略制定者、制度及平台搭建者、资源创造及整合者,城市公司为战术制定者、流程及平台的完善者、为项目中心提供支持及服务的保障者。

企业管理论文 第8篇

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与其经营结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更快更好地发展,把控经营发展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至关重要。物流作为经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成本和收益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严格地把控物流的各个环节,制定合理的物流实施方案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结合公司经营现状提出如何实现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以期借此更好的控制经营成本,使得公司的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加强精细化管理是企业适应市场形势、保持行业优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自身发展难题、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发展目标清晰、管理流程精细、资源配置优化、执行主动到位为重点,加快改革步伐,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

一、建立高效内外信息通道,提高物资使用效率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并获得较大的利润,就要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减少投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管理部门、加强各部门合作、信息交流与共享,保障企业各项业务正常运行,开通高效、畅通的物资信息流通渠道,尽可能将成本投入最小化;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加强同外界的联系。外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必须及时掌握外部信息,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就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加强管理,与外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将自身置于市场大熔炉中参与各个环节,以获得可靠且廉价的物资。

物流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既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又是企业维持正常成产运行的重要屏障。因而,在企业管理中物流管理的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二、强化物资精细化管理,降低各环节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强化物资精细化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物资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物资精细化管理可以通过减少物流的采购、存放和供应成本等途径实现物流的高效益。而这一切都使企业在与同行竞争中取得明显的优势,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物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要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首先,我们要以量价双控为目标,严格按照物资集中采购目录,抓好双向网主要器材、辅材的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分公司年内统一招标获得最优采购价格,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其次,完善物资采购计划管理,及时掌握施工进度,结合工程和采购周期,提前制定采购计划,防止停工待料和物资积压,保证计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另外,我们要加强物资出库的管控,建立健全主要物资出入库管理办法。

三、完善物流管理相关制度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公司在高速发展时期,往往会不计成本,特别是设备在领出后管理不严格,真正销售在线设备与领出设备差异较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收入增长速度放缓,上升空间很小,公司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管理必然要越来越精细化,降本增效也是重中之重。为此,公司出台了相应的《存货管理制度》,规范设备领用管理,特别是对销量较大的终端设备的管理,要求终端设备形成闭环式管理模式。

所谓“闭环式管理”就是打破传统器材设备管理方式,由传统的存货出入库管理及设备器材开箱后由自己负责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入设备器材自入库到出库后延伸到末端经营单元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结合实际出台了《分公司本级运营公司物料管理办法》,设备器材管理层级从本级库房下沉至运营单元物料库,确保末端设备管理落实到人。其次,器材领用时采取核销制,定额审定、核销补充 循环使用原则,保证后期终端设备的实物发放和相应的销售上线保持动态平衡。第三,进一步修订完善现行存货管理制度,梳理材料领用流程,同时要求各运营公司设立物流管理员,建立材料库库存数量台账、定期盘点,报表及与物资采购部定期对账制度,确保物流管理全过程的落实。

四、加快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物资信息的共享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和沟通是企业管理的重点。部门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信息沟通平台是促进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的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是企业各部门联系的重要桥梁。因此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既可以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又可以减少生产设备因物资延误而发生生产事故。同时管理部门有效监管下级物资使用和库存情况,并预测货物的需求和货物补充。

五、企业通过培训加强员工业务素质

企业效益是通过各部门、各单位每一个员工创造的,每一名员工组成了企业的大厦和脊梁。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人才的竞争。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目前企业中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普遍不足,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因此企业必须在提高员工素质上加强投资,为企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企业可以定期选择一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或开展业务讨论交流会,或外出参加培训和考察,学习先进的知识,然后带领其他员工一起进步,掌握最新的管理技能,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一方面使他们更好地为工作服务,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激发工作潜能。

六、小结

在科技信息化、管理日益先进化形势下,物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及其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精细化管理相比传统管理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更加注重对管理对象的科学化分析研究,并对物流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加以严格控制,提高管理质量。在精细化物流管理下,企业利润来源扩大,经济效益提高。

企业管理论文 第9篇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纵观芸芸众生,多数人长时间是在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也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程度,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商战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习惯

一是我们讲精细,主要是针对工作,而不针对生活。在工作中,按照管理规范的要求,按程序的要求,按岗位的要求,按团队合作的要求,该做的细节必须全面做到,这个不存在太苛刻的问题,否则就不能谈管理。

二是我们说的精细化,应该是有规则在先,然后才能强调。这种规则应该是经大家讨论,在民主集中的前提下统一的,不是管理者临时增加的。因此,建立各种规则是开展精细化的基础,所有的规则来源于全体员工的实际工作和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对其进行总结、提练、升华,就行成了我们的规则,也成为了我们的工作标准。

三是我们现在开始强调精细,追求完美。在思想境界上,追求完美是一个永久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正确实施精细化管理

一是管理者自己在企业内部,应比较系统迅速地整理好用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东西。比如岗位职责明晰,流程优化,这是我们管理者要做的事情。你只有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才有可能使员工按要求做好事情。

二是所有的管理者自己要参与并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任何一个岗位,一定有标准,只要是有标准的,就一定可以检查和考核。管理者的行为,对公司提倡精细化管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是通过一些日常的行为训练,来提升全员的细节意识。例如:行为规范、文明办公、习惯、结点思考与总结,定置管理和定时管理等。

四是在员工训练的过程当中,尽可能让员工学会应用更多的管理操作工具和方法,应该逐渐养成一个习惯,员工训练应该以一般流程的训练、岗位的训练、操作规范的训练,以及安全生产要求的训练为基础。

五是让员工换位体验,学会换位思考,管理者更应从员工角度去考虑问题,领导的关键在于帮助、指导、协助下属去完成工作。

精细化管理的落实

一是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在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的行动,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之外,更重要的是计划的落实。

二是一家企业如同一个人,有着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工作环境……这些就是一个企业的气质与修养,一笔笔勾勒着企业的体态,充盈着企业的血脉,描摹出企业的魅力。而企业的管理方式,无疑最能诠释企业独特的精魄!一旦能够将管理的艺术挥洒自如,企业便能从平庸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辉煌!

三是在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今天,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高居不下的成本、日益精明的顾客……让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运作之道。因为,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它是核心,也是全部!

一种精雕细啄的管理方式――精细管理是在中国企业界已经在尝试。《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提出了重视细节的理念,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和热烈反响。细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精的途径,通过细最终达到减损增效、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在汪中求看来,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种行业,不论是哪家企业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

精益管理不是繁琐管理、复杂管理,也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在于简单的关注细节、片面的注重量化,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抓那些既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又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关键环节。精益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有了需求,生产才能应运而生,企业才有存在的意义;
有了企业,管理思想开始了不断革新,管理成了一门奥妙的艺术。问渠何得清如许,谓有活水源头来!精益管理思想就是企业不断前行的源头,是企业在汹涌竞争中求生的救生圈!

企业管理论文 第10篇

内容摘要:旅游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微观主体的旅游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承担重要责任,实施生态管理是旅游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旅游企业的生态属性入手,分析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及特点,并指出了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旅游企业 生态管理 生态经济系统

旅游业的发展因其对自然资源高度的依赖性,对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活动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被重视。作为旅游经济的微观主体的旅游企业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外向型的.旅游企业将首先面临这一挑战,实施生态管理不仅会给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是指旅游企业运用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调节、控制,以提高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实现旅游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的本质,是要使旅游企业的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达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却不超过系统平衡所允许的阈值,核心是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不同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方法,它是一种管理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系统工程。

旅游企业的生态属性

(一)流:资源利用开发配置的生态问题

旅游业具有高度的行业关联性,它是通过与同业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学校、社会公众、其他行业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连续进行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等来维持其新陈代谢的。占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能源和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并产生污染是旅游企业的基本属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短浅的资源开发行为和低的资源利用效率。旅游企业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各种“经济流”,更应关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流”,正确处理好各种“流”的关系和影响,必须通过资源的有效开发配置来实现。

(二)网:生态系统的成员与关系结构问题

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互相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网络结构。而企业环境是一个通过各种复杂的物理网络、管理网络、文化网络和关系网络交织而成的超维人文空间,在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中企业的关系是互动网络式,保持网络的畅通和各网点的协作,正确处理生态系统成员的关系与结构是旅游企业实行生态管理的本质要求。

(三)序: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

一个和谐的生态经济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配置、价值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经济系统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与稳定,而这一切的关键取决于组织和人的经营、管理、控制行为。旅游生态经济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通过人类的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而建立起来的自然与人类的复合体系,在此体系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旅游企业通过实施生态管理,更好地认识竞争与共生的矛盾关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竞争序和共生序。

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一)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

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和前提,是旅游者旅游的主要对象物,也是当今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构成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导因素。经济系统是维持和发展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保证,是旅游企业经营目的所在,也是现代旅游活动的本质。社会系统是实现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保证,是旅游者、旅游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是旅游这种生活方式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多级多要素系统,其各级各类子系统都包含了众多的构成要素,各要素间产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流和转换。

(二)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1.对生态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对自然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神奇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环境、丰富的历史遗存,无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作为经济单元的旅游企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态资源,而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其发展的宗旨。生态资源既是旅游业产品的重要组成,也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动力基础。

2.旅游容量的有限性。旅游业并非无污染的产业,由于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旅游区生态环境退化乃至失去旅游吸引力的事例屡见不鲜。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出于单纯的经济目的,热衷于旅游、餐馆、游乐等设施的投入,大兴土木,旅游地生态环境的退化对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将旅游的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认为旅游容量由自然环境容量、人工环境容量、社会环境容量三项组成。无论哪一种容量,均是数量有限的,即存在不能超越的阈值。

3.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旅游企业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严格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因为旅游经济活动使系统的抗干扰和自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而从旅游产业的自身特点来看,旅游需求与供给受到来自于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旅游需求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给旅游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行带来困难,也给旅游业严重依赖的生态环境带来周期性破坏。旅游业发展的自身高弹性与其生态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共同决定了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点。

4.系统功能的多重性。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该系统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多重性特点。旅游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旅游生态系统又能使其具有生产生态产品、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地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减缓甚至消除环境污染、减少自然灾害、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稳定、健康等生态功能。生态功能的维持和发展是实现旅游经济功能的前提和保障,旅游经济功能的完善为生态功能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也是优化旅游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相应策略

(一)培育生态理念

旅游企业生态管理理念应包括生态战略理念、绿色营销理念、“清洁生产”理念、生态财务理念、生态文化理念等。旅行社是联系旅游者与旅游企业的纽带,在了解需求及指导供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树立和营建绿色营销观念是旅行社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理念;
饭店属高消费场所,必然占用消耗大量资源,转变经营观念、创建绿色饭店是旅游饭店的持续经营之道;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的目的地,按照生态产业园的设计思路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及管理,是景区实现生态管理的首选策略。

(二)构建旅游企业生态管理运行机制

1.健全企业生态管理组织。合理的组织结构是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生态化的组织结构应以提高生态效率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强调生产过程的循环,在外部建立生态链的网络关系,设法改变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模式,推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实现信息交流的多元化。通过建立生态运行经理制,把生态理念贯穿于管理组织网络之中,使管理更趋灵活有效。在质检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设立生态管理监督机构,使之成为生态管理的重要部门,保证生态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强化企业生态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实施生态管理的有力支持。企业制定的经营管理方针之主要内容应为企业对污染防止和各种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承诺,建立评审生态指标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生态要求的操作规程,并将其渗透到各项业务活动之中。积极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将ISO14000作为旅游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一个基本框架。

3.完善企业生态管理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是生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通过各种激励方法使全体员工参与整个企业的生态管理活动。如建立生态管理经济责任制,将生态管理指标与管理者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通过设立生态管理奖励基金鼓励员工,成立生态技术革新小组,奖励创新成果;
制定生态目标,实行全员考核制度,实现由全体员工参加的、全过程的全面生态管理。

(三)对生态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已推动生态系统管理进入了数字化管理的时代。将记录资源生态系统要素的信息转化为按一定准则且规范排列的数字信息,就形成数字资源生态系统。其意义在于:建立了不同资源层面的空间相关,构造了反映同一资源层面动态变化模式,有利于我们尽量用服务来替代能源和物质的消耗,做到既按顾客之需调节能源的供应,又确保能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控制;
生态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促使旅游资源的生态特征可视化,给管理人员提供了对生态经济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四)激励供应商并教育引导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一方面人们将更关注对自身有益的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将负担过度消费引起的负效应,因此旅游企业不但要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也有责任激励供应商、引导消费者向有利于生态经济平衡的方向发展。通过把新的环境准则纳入采购行为,要求供应商提供环认证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向公众展示他们的环境承诺,对供应企业起到宣传广告作用;
旅游企业对消费者的引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向消费者提供有关生态产品、服务和企业生态经营的信息,引导消费者的购买方向。二是向消费者宣传、灌输、渗透企业生态产品、服务及企业生态理念,刺激和创造消费者生态需求。旅游企业可根据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资源节省使用等原则制定产品和服务的生态价格来引导顾客的生态消费。

(五)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生态资源

旅游企业的生态管理要从生产要素配置和利用转化为生态资源配置和利用,这将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企业设计建造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第二,推进高科技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旅游产品销售网络化、设备功能的深度开发、能源系统的技术革新等措施,达到市场的充分扩大、管理效率的提高、能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本内涵扩大再生产。第三,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再开发,通过有系统、有步骤的实施企业人员的招募、选择、培训及合理流动等,达到人尽其能、各得其所,使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进而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有效和节约利用,形成与其它资源的良性循环。

生态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对传统管理思想的变革,协调好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关系是企业生态管理的核心所在,唯有实行生态管理,旅游企业才会拥有强劲的竞争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企业管理论文 第11篇

1、E-learning现状

E-learning是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的、开放式的、交互式的新型学习模式,在E-learning教学平台中,汇集了大量的数据、多媒体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E-Learning并不只是意味着远程教育,在线教学同样可以在传统校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E-Learning进入校园,并非是要完全取代传统教学,而是不断与传统教学相互碰撞,在碰撞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体系。目前中国E-learning主要的大客户是大型公司和企业,尤其是区域广、人数多、培训多的企业,比如银行业、保险业、移动通信公司、电信公司、大型IT企业等。E-learning除了在企业的应用之外,在国内高校、高职高专、技工学校等也有一定的应用,这些应用基本上是以网络教学平台的形式出现,平台内容以精品课程为主[7-8]。从国内外的E-learning研究和发展情况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在平台建设、内容建设和服务管理等各方面都已经非常成熟了,促进了国民教育素质的提高,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E-learning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学校的网络平台只是个摆设,是一个形象工程,真正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学习的人数比较少,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职业教育中,E-learning的建设比普通高校还要滞后,通过这种平台进行学习的人更少。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对E-learning体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机械制造工艺E-learning体系结构

E-learning教学系统关键的是要具备合理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在学校、家里、实习单位等有互联网的地方随时登录E-learning系统进行在线学习。教学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在线自主地学习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也可以实现教师进行网上教学活动。体系结构主要由3个系统构成,分别是系统管理系统、教学支持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

2.1系统管理系统

系统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用户管理和系统维护的功能。用户管理是对合法用户的身份和权限进行管理。给用户分配用户名和密码,给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系统维护主要对E-learning平台的性能和安全进行维护,及时修复故障,保障稳定运行。

2.2教学支持系统

教学支持系统实现对学生的在线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支持。由如下子系统组成,辅导答疑子系统、作业管理子系统、虚拟实验子系统、自我测试子系统、在线考试子系统、试题库管理子系统、互动交流子系统、教学评价子系统、教学管理子系统、学习子系统、教学子系统和教学资源编辑子系统等。(1)辅导答疑子系统功能:学生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在线提问,教师可同步实时解答,也可事后解答。(2)作业管理子系统功能:教师可通过本系统布置作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提交作业,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并将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系统可记录和查询学生的作业成绩。(3)虚拟实验子系统功能:通过本系统访问机械制造工艺的虚拟实验室,学生既可以在虚拟实验台上动手操作,又可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做完实验后在线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可通过本系统批改实验报告,并将实验情况反馈给学生,系统可记录和查询学生的实验成绩。(4)自我测试子系统功能:学生可通过本系统进行单元测试,也可进行课程的综合测试或模拟考试,测试系统给出测试结果,让学生把握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5)在线考试子系统功能:教师可通过本系统对学生进行期中或期末测试。试卷可通过试题库生成,教师可在线阅卷,系统可记录和查询考试成绩。(6)试题库管理子系统功能:教师可对试题进行增加、删除、编辑等操作,对试题库进行管理和维护。(7)互动交流子系统功能:建立一个BBS系统,师生可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8)教学评价子系统:学生可通过本系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作为评价教师授课工作情况的依据之一。(9)教学管理系统功能:对学生的花名册、课表、教学进度表等进行管理。(10)学习子系统功能:学生通过本系统进行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提到的其它教学活动。(11)教学子系统功能:教师可通过本系统进行教学资料的准备以及上面提到的教学活动。(12)教学资源编辑子系统功能:教师可通过本系统对教学素材进行加工处理生成课件、试题和实验等教学资料。

2.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和虚拟实验库等,主要实现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媒体素材库包含文本、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原始资料,为课件库、试题库和实验室的建设提供素材。课件库包含机械制造工艺所涉及内容的课件,课件的形式是多样的,有PPT格式的文件,有教师上课的录像实况,有工厂车间的制造工艺的实况录像,有3D动画模型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试题库包含了机械制造工艺各个章节知识点的考核试题,题型多样,为学生自我测试和考试提供试题来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最根本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保障,在E-learning系统中,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是对真实实验室建设的有益的补充。虚拟实验库中包含虚拟实验平台和实验器材,为虚拟实验提供基础。

3、结语

E-learning是一种通过网络的在线学习方式,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学习,可以作为传统面授教育的一种补充。这种学习方式对机械制造工艺E-learning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企业管理论文 第12篇

以史为镜,古为金用,不仅能够将优良传统继续传承,还能够创新现代文明。儒家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就可以借鉴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使管理者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团队、企业,能够有效激励员工为企业服务的热情。本文将研究儒家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情况。

一、儒家人本思想概述

在中国文化史上,首次提出以人为本思想的是春秋的管仲。他在《管子霸言》中说:“夫霸王之所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他认为管理国家应该以人为本,否则就会出现危机。而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和精髓的最鲜明特色的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周对殷礼进行了变革,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宗教祭祀生活中融入了人的自觉的精神,集中体现在周人提出了“修德配命”、“敬德保民”的伦理思想。然而这只是对少数统治者的自觉和要求,后来春秋时代逐渐扩展为贵族阶层的自觉,直到儒家创始人孔子才第一次“发现了普通的人”。后又经孟子和荀子进行了发挥和引申。

(一)孔子的人本思想

“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都有相近的本质,都有趋向于完善的可能,人之所以变现出不同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原因在于人们不同的习性;
孔子主张以仁爱为本的人格追求。“仁且智”,以仁爱为本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宽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讲原则。孔子的人本思想的内在的深层含义是“仁”。“仁”体现的是儒家人本管理思想。《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以爱人界定人,体现的正是“一种朴素的人文关怀,它首先意味着确认人在天地物种中的至上地位。”《论语阳货》载:“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这五个字是“仁”的具体要求,即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这些德性在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依然拥有其重要的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孟子的人本思想

孟子认为,人生来善良,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性善是先天的,但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发展和完善。孟子将孔子的仁爱为本的理想人格发展成为仁义礼智等的具体规定,不能无原则地施爱,心存仁德,行由义路,审美上强调精神生活美的陶冶。孟子成长之道的基本方法是:存心、养心和养气。

(三)荀子的人本思想

荀子的人才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人性有“好利恶害”的特性,对此要“制礼义以分之”。荀子强调“人格的全”,是一个完整的求善的过程。他认为人性是恶的,因此要将仁德原则与法度原则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人们成为君子。荀子提出“注错习俗,积善成圣”的成长之道,他非常强调人格的外在造就,自我的后天发展及自我究竟趋向于何种人格目标,主要取决于习俗与教育。

二、儒家人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联系

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思想,最早是在西方的人际关系学派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将对人的管理放在第一位。企业管理从对象上来分,分为人、物和信息三要素。企业的盈利目标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来实现的。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必然应该以人为本,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现代人本管理把研究人的需求欲望作为出发点,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来激励员工,使其充分实现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孔子看来的管理就是掌握人心的过程。后人常把孔子的仁学思想称为忠恕之道。“忠”就是充分扩充自己仁爱之心的过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恕”就是指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发扬内心固有的“仁心”,实行“仁政”,统治者以德服人才能使民众心悦诚服。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创立了“道之以德”的管理手段,确立了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标,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思想不谋而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管理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将儒家人本思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中在人这种重要资源的整合和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人相对于物质资源来讲更具灵活性和复杂性。将儒家人本思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将有助于解决员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在人才流动率较高的劳动力市场大背景下,员工的忠诚度对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对企业绝对的忠诚,但是他们大多忽略了这样的一个前提:企业管理者是否对员工同样忠诚?如果企业不爱员工,不知道珍惜人才,不懂得以人为本,又怎么会换来员工的忠诚呢?由此看来“宽则得众”的思想,就十分有必要被提及到公司的管理之中。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想要立身、立业、发展,就要帮助他们发展、进步,推己及人;
孟子也说:“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善心善行对待员工,才能赢得员工的赞许与忠诚。“宽则得众”的思想将帮助企业管理者解决员工忠诚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孟子提出“以德服人”的主张,“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孟子尽心上》),集中表达了他情感投资的精神鼓励思想。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这句话包含着现代弹性管理、个性管理的思想。一是要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二是确保在工作任务万层的前提下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安排工作的主动权,这样才能是员工“虽劳不怨”。“得人心者得天下”,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个道理。在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中也是如此,满足员工工作中的情感诉求,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水平。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管理好人,以人为本对一个企业的重要作用。只追逐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而不顾及员工个人的利益实现,只会使整个企业人心涣散,终将面临倒闭和破产的结局。只有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和需求的实现考虑到企业的利益目标之后,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这样更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举例

(一)以人为本——海底捞的制胜法宝

去过海底捞的顾客都会不由得赞叹其周到、贴心的服务,他们的火锅味道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单凭服务这一点,也只能让很多企业望尘莫及了。海底捞火锅的成功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不论是对顾客还是对员工,其管理者都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这一点。“顾客就是上帝”,海底捞始终信奉着这样的信念,在实际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确实做到了。从排队等位到进餐直至离开,都享受着其贴心的服务,甚至有很多顾客觉得比在家里吃饭还要惬意。在排队等候时,海底捞为大家准备了美甲、擦鞋等服务,提供各种饮料和小食品享用,还可以跟朋友在等位的时候一起下下棋、做做小游戏,使等候时间不再枯燥,不再让人反感;
在顾客进餐的时候,海底捞的员工总会面带微笑热情服务,为客人提供热湿毛巾,为长发女顾客提供发箍,为带手机的朋友提供防水小袋子,他们的嘴上经常带着“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您好,请问您需要加汤汁吗”等等一系列客气周到的问候,这些都使到店顾客感受到温暖和舒适。很多人不解,海底捞的员工何以做到如此的亲切、勤快,对待每一位顾客就像服务自己的亲人一样呢?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公司的员工福利。海底捞公司不仅以顾客为本,还十分注重员工的激励。海底捞的员工基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的稳定性较低,海底捞为了留住员工并且让员工踏实留在海底捞工作,特别为员工的子女提供受教育津贴,并为留守在家乡的父母提供生活补助。没有了后顾之忧,员工们才更愿意用诚信服务,才会带来如此优质的服务。另外,海底捞还鼓励员工入股,将个人的利益与公司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员工就像在经营自己的公司一样,当然就会更加尽心尽力。海底捞时刻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行事,这是它有今天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制胜法宝。

(二)以人为本——玫琳凯的“P”、“L”理念

在企业的管理中,“P”代表盈(Profit)、“L”代表亏(Loss)但是在美国著名的化妆品公司玫琳凯的经营管理中,“P”代表人(People)、“L”代表爱(Love)。他们提出:“我们是重视人才的公司”。其创始人玫琳凯提出了“开门原则”,她的办公室的门始终面向所有的员工敞开着,随时欢迎大家提出利于公司发展的宝贵意见,她主要人与人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这体现了该公司对于人的重视。当员工过生日的时候,还可以享受一份精致的免费晚餐。另外,玫琳凯公司还有一个传统,就是“秘书周”,在这一周中,所有的秘书都会获得一束鲜花和一个咖啡杯,礼轻情意重,这足以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玫琳凯公司取得的成绩与其人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和谐的团队氛围是密切相关的。

(三)以人为本——海尔创新管理的核心

《首席执行官》是以海尔企业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原型创作的电影,影片为大家讲述了海尔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工厂如何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的故事,它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奇迹。“以人为本”是海尔优秀企业文化的灵魂。张睿敏始终信奉这样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当员工的利益诉求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达到一致的时候,才能赢得企业经营的胜利。海尔在管理员工时,讲求“三心”。首先,解决疾苦要热心。海尔公司组织了自救自助形式的救援队,员工人手一册《排忧解难本》,当员工遇到困难的危险时,救援队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其次,批评错误要诚心。在每个月的中层干部考评会上,实行红黄牌制度,对变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对犯错误的干部进行诚心批评和指正,为其改正错误引导正确的方向。最后,做思想工作要知心。了解员工心里想什么,企业才知道自己可以怎样做以满足员工的需求而使其更好地为企服务。海尔对员工的知心体现在很多日常的工作制度中。海尔的“三心”管理方式以及《排忧解难本》的施行充分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体现。

五、结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想在激烈竞争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然要将人本思想贯彻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始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得人心者才能够得到天下。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时刻注重以人文本,满足企业员工的情感和利益诉求,主动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注和爱护,为员工谋福利也是为自己的企业谋发展。以人为本,可以让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进而利于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论文 第13篇

一家企业如同一个人,有着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工作环境……这些就是一个企业的气质与修养,一笔笔勾勒着企业的体态,充盈着企业的血脉,描摹出企业的魅力。而企业的管理方式,无疑最能诠释企业独特的精魄!一旦能够将管理的艺术挥洒自如,企业便能从平庸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辉煌!

在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今天,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高居不下的成本、日益精明的顾客……让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运作之道。因为,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它是核心,也是全部!

其实,一种精雕细啄的管理方式——精益管理是在中国企业界已经在尝试。《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提出了重视细节的理念[1],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和热烈反响。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他指出,细是精细化的必经的途径,精是精细化的渠成的结果。细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精的途径,通过细最终达到减损增效、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在汪中求看来,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包括有管理属性的公共机构和政府)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种行业,不论是哪家企业(也许,政府保护的高度垄断的行业和企业除外),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

卓越不是坐享其成的。汪中求在其《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开阔心胸》的文章中说,乡间小道可以直接跨越到高速公路,然而管理的阶段不可跨越。我们得一步步来,每一步可以快一些,但步子是不能省略的。我们很难改变人的思维,但可以借助职业化训练改变人的行为,通过调整行为来达到逐步调整思维的目的。我们不能省略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量化的阶段,管理依赖规则,规则需要具体化、标准化、数据化,格式化的规则才可以训练,训练提升素质才是改善和完善管理的必由之路。

因此,企业必须研究精细化管理、实践精细化管理、完善精细化管理,才能打造出卓越,迈向辉煌!同时请记住,精益管理的终级目标是:在不浪费顾客时间、以他们可接受的价格的前提下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精益管理——公司与顾客共同创造价值与财富,铸就卓越!

精益管理与精益生产一脉相承,精髓都是“精益”。不仅如此,精益管理比精益生产的范围更广更复杂!因为,管理贯穿了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了企业的血脉之中!精益管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

精益生产可以看成是丰田公司将精益管理思想应用在了企业最基础的生产线上。丰田的“精益”思想可以被称道为管理方法革新上的一个里程碑!刚开始的时候,那些世界汽车巨头对丰田的想法根本不屑一顾。结果是丰田公司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质量上把欧美汽车抛在了后面。可以说,“丰田”汽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最优秀的品牌之一,其根源是丰田公司的精细化管理。如今,丰田汽车竟成了世界汽车王国美国市场的霸主。在美国的丰田汽车生产线上,每个员工面前都有一根绳子,一旦哪个员工发现了质量问题,只要一拉绳子,整个生产线就会停止运行。管理到了如此精细的地步,这根绳子实际上只有象征意义了———因为没有一个员工想让问题出在自己的面前。精益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工程。企业要做强,需要有效运用文化精华、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深谙和运用精益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才能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充分运用。它的精髓就在于:不仅要生产过程需要追求精益,还要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追求精益,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追求精益!

精益管理不是繁琐管理、复杂管理,也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在于简单的关注细节、片面的注重量化,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抓那些既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又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关键环节。精益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精益管理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产品的价值只能由最终用户来确定,而价值也只有由具有特定价格、能在特定时间内满足用户需求的特定产品(商品或服务,而经常是既是商品又是服务的产品)来表达时才有意义。如何将适合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卖给合适的顾客来最好的体现产品的价值是企业一直关注的问题,价值是由生产者创造的,从用户的立场来看,这是生产者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有了需求,生产才能应运而生,企业才有存在的意义;
有了企业,管理思想开始了不断革新,管理成了一门奥妙的艺术。问渠何得清如许,谓有活水源头来!精益管理思想就是企业不断前行的源头,是企业在汹涌竞争中求生的救生圈!

企业管理论文 第14篇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要想抓住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及时感知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到决策的快速反应。而要实现决策的快速反应,一方面必须有扎实的信息基础平台提供预测、决策所需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则需要合适的管理模式保证决策流程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为使其在企业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还要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

一、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首先,根据企业情况选择预算管理节点及其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可以提供各节点的管理信息。

从内容上看可将预算目标分解为以经营计划为起点的销售预算与资本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的生产预算及存货、采购、材料、工资、制造费用、成本等预算,将期间费用细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与各预算并行编制的现金与筹资预算等。其中业务类预算是基础,财务类预算是关键,在企业扩大或收购期资本预算又成为重点。

其次,企业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当前,我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预算管理也随之日臻完善,分级更加科学、编制更加清楚,但个人认为目前已达到了一个“压预算”的瓶颈阶段,必须引入一系列科学编制的理念,真实诱导预算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传统的预算激励原理是对于超出预算实施奖励,而且超额与奖励往往成正比,结果编制者都竞相绞尽脑汁将预算做得很低,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等;
或者为了争取新投资项目,在项目申报时压低支出预算,当项目被批准后,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大家比的是谁编制的预算留出的余地最大,这样就将预算管理的初衷扭曲化了。当然这里也有道德管理的缺陷,个人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方法不完善。

真实诱导预算的基本思路是少报罚、多报不奖,超额按系数奖励,不足补差额。系数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少报惩罚系数,要介于超基数奖励系数的一半至一倍之间。这里举个例子,基本条件是上级要求的利润为120万元、两个下级部门A与B分别自报100万元与160万元、合同基数取上级要求与下级自报的平均数、假设期末实际都完成160万元,超基数奖励系数为0.8,少报惩罚系数为0.6。根据上述资料可计算得知,部门A的合同基数为11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40万元,少报惩罚为36万元,净奖励为4万元;
部门B的合同基数为14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16万元,少报惩罚为0万元,净奖励为16万元。在这个例子中不是自报越多奖励得越多吗?当然,自报数也不是无止境的,个人认为当实际完成数与自报数基本一致时所得到的奖励应该是最多的。在这种预算编制方法下,向广大下级部门编制者引入了一个“务实”的导向,又由于实际完成情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编制者将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做出真实的预算。

二、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

不管是何种预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都需要内部认真研究与部署,围绕关键点展开,上下结合,达成共识。

在销售预算编制过程中,有些目标制定者盲目地要求每年递增一个固定比例,这样非常不科学。本人认为,目标利润分析与市场预测是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点。目标利润可以根据行业趋势、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在此基础上可测算得出“保利点”,即能够使固定成本与目标利润的和得到满足的最低销售额。市场预测也很重要,它是对目标利润的平衡修正。企业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行业发展、竞争对手等客观因素,并适时调整定价策略、信用政策、宣传促销等销售手段。

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下级单位对固定成本及其对应的保本点没有充分的认识,造成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过度自足的现象。这就需要强化固定成本的意识,将下级单位尽可能划分为利润中心,将集团资产合理地分解到下级单位以使其自行承担折旧费用,从而准确计算该利润中心所创造的贡献。

在期间费用预算编制中,可以将其分解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分别参考变动水平与固定额度来确定。此类预算中寻找驱动因素成为关键。如研究工资项目时应该考虑职工岗位、工人人数及人均工资水平,奖金项目应考虑业绩指标与奖励额度及比率,广告宣传费、包装运输费及售后服务费要考虑销售收入与费用比率等因素,修理费要考虑大修的维修计划与可行性研究、小修的成本额度,租赁费要考虑租赁时间与租金标准,折旧费应考虑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与折旧年限,业务招待与差旅费要考虑人次、地点及人均费用标准,培训费应考虑立项计划与培训明细等。这些驱动因素往往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中,所以预算编制者要深入研究与体会经营者的言行意图。

三、全面预算的考核与评价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要建立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本人认为股权激励制度与经济附加值管理值得借鉴。

首先,股权激励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绩效考核制度。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又可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在期股和期权激励中,公司员工在远期支付购买股权的资金,但购买价格参照即期价格确定,同时从即期起就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因此,实际上相当于公司员工获得了购股资金的贴息优惠。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激励措施,将既会达到激励的目的,又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

其次,经济附加值是一种突破传统“井底之蛙”思维模式的考核制度。比如在营口港务集团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投资与筹资基本处于有计划控制的阶段,基层众多的管理人员更多关心的是实际经营运作层面,很少考虑本基层运营所需资金的筹措、运营的项目是否满足目前的可行性要求,更加不会顾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比如,基层部门会在完成计划的时候认为本单位实现了很多收入,从而为企业做出了贡献。其实,如果没有集团从银行、股市、基金机构、债券市场筹集来的大量资金,没有集团各职能部门审时度势确定的良好资金投向,就不会有如此好的业务可供运作,更谈不上能为企业做多少贡献了。所以,大家都要有经济附加值(EVA)管理的思想。

EVA管理的基本要点是不仅要看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如果放在目前本集团来看,本人认为可以将机会成本理解为还未分解到基层的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部门费用。比如某一专业化泊位,其运营效益很好,但如果考虑如此庞大的泊位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规划与设计费用的话,其经济指标会大打折扣,这个经济指标就是经济附加值的运用。如果全集团都用这种经济指标来考核,让那些创造高收入的基层人员都有一种大局意识,将会使绩效考核走向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道路。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目前一个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其提前的预见性,实现了集团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通过量化的方式为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指明了运营方向。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其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并且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会使我们“有的放矢”,降低运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引领企业管理走向更加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道路。

推荐访问:热门 企业管理 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热门14篇 企业管理论文(热门14篇)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参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