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动画论文集锦12篇

2023年动画论文集锦12篇

时间:2023-11-16 10:00:14 来源:网友投稿

动画论文第1、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概述角色造型在传统故事片中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造型元素存在的,而是部分溶入于构图,部分溶入于演员表演。但在动画片中,由于没有真实演员的存在,角色造型便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画论文集锦12篇,供大家参考。

动画论文集锦12篇

动画论文 第1篇

1、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概述

角色造型在传统故事片中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造型元素存在的,而是部分溶入于构图,部分溶入于演员表演。但在动画片中,由于没有真实演员的存在,角色造型便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语言构成元素。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今的角色造型设计者不仅要从自己专业知识角度与能力去设计角色,更多地要考虑受众群心理共鸣与接受的程度,这是角色设计是否成功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传统的迪斯尼大片不仅将男女主人公完美化(同时也是概念化),将野兽人性化、善良化(《美女与野兽》),甚至在细节上也是力求标准的、理想的,这便踏入了一个愈来愈狭窄的模式化的怪圈,直至《人猿泰山》才开始有了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比如人猿的手开始显得棱角分明,甚至有些时候非常难看。然而《埃及王子》在角色造型上走得比《人猿泰山》、《花木兰》甚至《大力神》更大胆、更坚决。比如开篇第一个段落中,表现摔倒的老人那夸张的骨瘦嶙峋的骷髅般的手,以及那怪异的扭动,动作便出现在特写逆光中,有意突显个性和特例。这种造型便是区别于传统迪斯尼大片细节造型的明证。为追求“破格”,发掘特定情境下的角色性格,摆脱概念化,《埃及王子》不惜“丑化”人物、变形细节,甚至几何化主要角色的脸。片中的女性在造型上都有几何化的特征,长脸、长鼻子、尖下巴、短上额的母亲,以及高额头、菱形眼睛、大鼻子、高颧骨的撒普拉,和迪斯尼的传统美女简直是天壤之别。然而,当我们在撒普拉出场的段落中看到蓝色影调里她的愤怒的回首的反打镜头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的女主角的魔鬼般的反传统造型,也看到了特定情景中的性格和心理。

摩西和雷明斯也都是如此,比如两人那异常长的鼻子、尖尖的下巴、雷明斯一边倒的小辫等。此外,人物的造型随着性格和心理的变化不断变化。摩西躲在沙漠中时,脸更尖,眼睛更大而且趋向圆形,眼珠经常乱转,很多镜头中没有脖子,最明显的是头发和衣着的变化,这些造型对应着人物特定的心理。而当摩西背负着神的使命去拯救苍生的时候,他的造型愈发像一个圣人。相反,雷明斯失去了少年时的天真,从外形上看更像一个残忍的武夫———作者时常突显的是他的光头。《埃及王子》中也同样保留了许多经典的迪士尼造型传统,比如一胖一瘦、走路扭动姿势颇似舞蹈的祭司,就和《大力神》中四瘦一胖的缪斯舞女以及《花木兰》中的士兵十分相似。胖祭司的造型和动作,甚至双手运动的线条,都是金字塔型的。此外,诸如骆驼、驴等动物的造型,都可以在经典迪斯尼中找到对应物。《大力神》中的角色造型尽管注意了男女主人公的个性化、表情随情境不同的丰富变化,以及经常使用色彩、造型对比(比如凯帝斯以及他的两个手下的造型)等,而且继承了迪斯尼对于动物的贯穿性使用(比如马、驴、半人半羊的阿菲),然而总体上仍然和《泰山》一样,难以摆脱壮男美女的模式,甚至在海格力斯第一次去找宙斯的路上的一个爬树镜头中,难以分清这个俯角镜头中的男主人公究竟是海格力斯还是泰山。其原因当然不仅仅是传统造型观念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决定于叙事及其文化涵义。以女性角色为例,《大力神》中的女性是二元对立项斗争的焦点,作为欲望对象和客体而存在;而《埃及王子》中的女性则不再是天使或妖女或两者的复合,而是个性化的人。在剧作意义上,也不再作为客体存在,反而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即便完全删去撒普拉这个角色,也不影响主线的进展。正是这样的角色定位,才使撒普拉更有可能向个性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也决定了《埃及王子》的角色造型发展到动画史上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2、从心理感知和传播接受角度论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

现在的角色设计,已经不单单是从美术角度看一个角色造型设计的成功与否。一个角色造型设计的好坏最终是由观众来评判的,但在设计过程中,初期的评判者应该是设计者本人。第一,良好扎实的美术基本功是设计者必备的能力,这是角色造型表现的第一关。角色造型的绘画风格表现会给观众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就是第一印象。好的角色造型会使观众从看见他(她)的第一眼就会喜欢上他(她),甚至是爱上他(她)。第二,创作者必须要有强烈的创作情感,以及对生活深入、透彻、独到的看法和感受。现在到处都在讨论“原创”,但是对于“原创”这个词的含义,不能仅停留在词义的书面解释上,它并不像表面语义那么简单。“原创”是在创作者用心去感知理解生活和现实世界客观存在基础上的高度概括总结的升华物。这个过程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实时感知理解的过程,是设计者要用心去体会、感悟的一种属于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原始积累。这种原始积累不仅体现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上,乃至是动画片,甚至是其他艺术创作设计的根本所在。第三,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动画角色造型,离不开设计者平时所积累的大量的美术知识和文学修养。只有这种日积月累的养分,才能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好地去理解剧本剧情,从而创作出深入人心的角色造型。

2.2受众群的“镜像”心理———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的关键

第一,所谓“镜像”心理,其实就是片中动画角色与受众群之间产生的共鸣。动画片主要的受众群是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迅猛的发展,现在受众群的心理特征普遍提前早熟,所以设计角色造型时不仅要考虑到剧本中限定的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现实中时代背景下受众群的心理特征。

第二,成功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会使受众群在看过之后,对周围事物事情或是自己经历的,生活产生强烈的“镜像”心理,这样的心理认同是动画角色造型被受众接受的基础。

第三,儿童从小爱看儿童节目。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单纯、好奇、模仿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生活知识的日积月累与理解、感知,心理特征逐渐现实化。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慢慢喜欢超现实题材的东西,如虚拟、科幻、暴力、犯罪、侦破、喜剧等等类型的题材。近年来的儿童和青少年正从动画电视节目逐渐转向交互性产品(游戏),这是人在成长中不断理解、感知,以及欲望膨胀的一个阶段。如朋友逐渐被虚拟角色所替代,消磨时间,逃避现实,社会学习、交往等的变化,而虚拟的角色恰恰提供了超现实角色,给予自己成为虚拟角色演员的机会。他们可以依靠虚拟角色往返于这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方面,儿童需要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存在于虚拟世界的特殊规则可以成就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的种种愿望,如成为伟大的英雄,其实这个“英雄”的本质是儿童自己。另一方面,虚拟世界也是儿童了解现实社会,成功适应并成长于现实社会的一个最好的借鉴。这个过程是很奇妙、很有意思的转变过程,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自身的经历中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创作出符合某个时代受众群“镜像”心理特征、积极向上的动画角色造型。第四,动画片可以满足儿童娱乐的需要和生活咨询的需要,可以增加儿童的社交活动,例如模仿、一同游戏玩耍等。动画片中的动画角色在这里起着很重要的虚拟社会的作用。

动画论文 第2篇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动画产业逐渐走向产业化,但由于中国动画教育课程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为动画产业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推动国家动画产业发展,各院校必须调整课程体系,加快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画课程。

二、动画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启蒙阶段的孩子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动画是易于被儿童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这一时期,家长一般会给孩子多放一些动画片,进行启蒙。据研究,动画的鲜艳色彩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给他们带来快乐,具有教育意义。题材丰富的动画,还可以满足儿童对美的追求,通过耳濡目染,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性情。因此,国家动漫产业的重要作用就得以显现出来。而学校动画课程的发展与国家动画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想提高国家动画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完善动画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的动漫人才。

通常情况下,动画的内容贴近儿童心理活动特点。例如,近几年被小朋友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以保护森林为主题和线索,描绘了熊大、熊二为保护森林资源而英勇地同光头强做斗争的故事。这部动画片,有利于让儿童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教给他们评判是非的能力。

三、我国高职学校动画课程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动漫产业较日本和美国而言,虽起步晚,但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有了较大进步。中国在具有我国特色的动画片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喜洋洋和灰太狼》、《熊出沒》等。虽说如此,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加强动画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动漫发展氛围,是当务之急。

2.动画课程在高职学校的发展现状。与其他课程相比,动漫进入高校课程的时间较短。一方面,关于动画课程的资料、教材比较匮乏,给教师在课前收集资料带来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动画专业在许多高职学校存在定位不明确的情况,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对动画课程的发展非常不利。

3.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忽视让学生进行实践,使得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学内容和方式过于陈旧,是另一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动画设计课程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板,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解,趣味性不足。

5.教师教学法存在局限。当前,许多教师依旧局限于传统教学法,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进行“填鸭式”教育,这让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缺乏必要的思考,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发展。

6.高职学校动画设计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例如,课程模块间缺少联系,各单元内容缺少必要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所学内容过于零散,不利于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课程模块分得不够细。而动画设计专业的课程范围应该比较广,细分各个模块知识,有利于学生更细致地了解动画设计的知识点。

四、动画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应注意的方法和策略

1.重视表演在角色塑造和动画设计中的重要性。动画角色表演具有夸张性、精确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动画设计者必须具备“表演才能”。迪斯尼的米特卡尔曾经说过,“把心思集中在表演上,这才是关键”。这足以体现表演对动画设计的重要作用。动画片有趣的关键在于,让无生命的人物角色变得鲜活、生动、有趣。角色表演包括主人公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及内部心理活动的展现。主人公要表现的心情有开心、难过、失望、沮丧,抑或朝气蓬勃;
人物性格有开朗、内敛……要想自然地把主人公的人物特点表现出来,设计者必须学会表演,在设置动画内容时把自己当作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思考角色个性、人物形象,这样才会让语言、动作更形象、生动,塑造的人物表情足够自然,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吸引更多的观看者。

2.注意动画专业在高职学校的定位。目前,我国许多高职学校对动画设计专业的定位不够明确,在学生就业导向、培养目标方面比较模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做准备,因此,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立足于培养有能力、有思想的实践性社会人才。

3.动画设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适应动画艺术及产业的发展。动画产业的发展方向一般分为艺术方向和商业方向。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动画的艺术性不断被弱化,而它的商业性却越来越突出。导致动画产业商业性突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许多高职院校一味地迎合动画发展的商业性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着重于输送有商业发展需求的动画技工,缺乏对动画艺术的培养,这样下去,会导致国内动画产业只有数量的增长。这对动画产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尤其在面对相当多的国外市场的冲击。因此,高职院校设置动画设计课程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让他们了解动漫市场的运作,适应市场环境。

4.适应专业特点,注重基础性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采取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加强互动。

5.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举办一些活动,如网站动画设置比赛、设计卡通形象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完成作品。另外,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堂实践能力的培养。动画设计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尽量做到不限制学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让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多以理论考查为主,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缺少对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的考查,容易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很难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因此,学校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用让学生提交创作动画作品等考核方式,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创新能力等的考核,加强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

总之,我国动画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但动画人才短缺,亟须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为此,高校要加强对动画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步伐,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对动画设计人才的培养。

动画论文 第3篇

如今,动画电影以其强烈的艺术性与趣味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成年观众,并逐渐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角色是电影的灵魂,承载着电影的艺术魅力。自动画电影诞生以来,已出现了很多知名的优秀动画电影角色,如狮子王、白雪公主、怪物史莱克等,这些角色毫不例外都极具西方特色。我国动画电影经历了新中国初期昙花一现的辉煌后一度沉寂,直到21世纪国产动画电影又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近年来市场上的中国风的动画电影角色基本上还是在西方动画电影角色设计的基础上简单地加入中国元素,表面上具有一些中国特色,但内核还是西方的。因此在本土传统艺术中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语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手段。本土特色动画电影角色设计本质上是将传统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与现代技术及现代审美的结合,具体是在造型、色彩和服饰方面从中国古典人物画中总结特点、汲取经验,整理出科学的、合理的、现代的并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语言。《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代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优秀写实工笔画作,画卷中的人物角色众多,刻画细致到位,整幅画作不仅体现了“气韵生动”的人物造型,而且充分显现了“人文关怀”的艺术精神,是本土特色角色设计研究的良好范本。通过研究《韩熙载夜宴图》,设计师可以有效了解传统绘画艺术中对人物角色的造型手法、色彩运用及服饰设计等特点,对形成角色设计的本土化设计语言具有启发意义。

一、《韩熙载夜宴图》的造型手法对角色设计形成本土风格的启发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讲究“骨法用笔”,即通过线条来勾勒人物轮廓以体现角色风骨以及物体材质,这一特点与二维动画具有共同之处。在三维动画电影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具有领导地位,优秀作品如《神偷奶爸》《冰雪奇缘》等,我国三维动画以《大圣归来》最具代表性。三维动画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通常以现代三维技术的逼真渲染为利器来表现不同材质和立体效果。

由《韩熙载夜宴图》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墨的艺术表现魅力,通过三维渲染技术的支撑可以将水墨的艺术形式表现得更加绚丽逼真。就艺术形式和造型手法而言,《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传统的水墨工笔画作,充分展现了画家顾闳中对于墨线的灵活运用和精准把握。他将“水墨”和“线条”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兼具造形、传神双重特色,正所谓“气韵生动、神形兼备”。画卷中的人物形象由生动流畅的线条勾勒得惟妙惟肖,在第一段中尤为显现,无论是坐在床榻上单手支撑着身体的状元郎粲,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演奏者,抑或是站在侧边的侍女,都可以看出画家用线的精练与娴熟。墨线在不同的材质和角色上具有丰富的变化,如表现侍女的用线细腻而柔软,线条从头至尾轻盈透彻,“钉头鼠尾”的运笔给人直观的绸缎质感。这与画家描绘韩熙载的墨线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主人公韩熙载以及状元郎粲的墨线则更为粗壮且颜色更为厚重,甚至少了许多勾连宛转,这不仅符合韩熙载作为一名中老年男性角色的人物特点,也使得韩熙载的主人公形象更为突出。

通过这些简单又不失精准的线条既展现了人物形态,又交代了结构关系,彰显了画家顾闳中的用笔张弛有力、顿而不滞,既往复连绵又极为顺畅,这种精准的表现手法会给观者以简约且灵动的美,让人们不仅流连于画面的表征还关注角色的神态与精神面貌。中国传统绘画非常讲究“骨法用笔”,这要求线条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概括性,而我国画家则擅长将客观物象化作飞动流畅的线条。这些线条所传递的时空感、力量、气势和情感,构成了中国绘画重要的"独特审美境界。因此,在创作二维动画电影角色时尤其要注重线的运用和表达,以线写意、以线传神,用线的变化表现角色形态,交代结构关系,并根据不同的角色特点而灵活多变。比如在勾勒男性角色时用线要粗壮有力,描绘女性角色时用线要细腻流畅,在表现空间结构时用线要注重穿插,且在墨线的起始与收尾处注重顿笔收笔的变化,如此这般才能在海仙画谱“十八描法”的基础上加以丰富与传承。

而在三维动画电影角色设计中,水墨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得到更好的表达,这不仅需要设计者在影视后期制作上仔细琢磨,而且需要在初期角色贴图绘制上做好基础工作,首先在角色模型的贴图绘制上要突出水墨的肌理感并在渲染过程中反复调试,然后在影视后期特效中合理加入水墨滤镜以弥补角色模型在轮廓边缘上的不足,使角色与动画电影的画面感和谐统一,从而展现人物角色仙风道骨、灵动飘逸的本土特色。

二、《韩熙载夜宴图》中色彩运用对角色设计形成本土风格的启发

动画电影在设色上通常比较鲜艳明亮,色块鲜明运色均匀,这与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代表的传统工笔人物画在色彩表达上具有共通之处。画家顾闳中在创作时处在中国染料技术萌芽时期,因此画卷中的颜色依然以矿物质颜料的应用为主,并出现了少量唐朝及以前画作中未曾出现的植物质颜料。在画卷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植物质颜料与矿物质颜料的区别,在主要的人物上,如韩熙载与身边官员身着的黑袍与侍女们的裙子都是以矿物质颜料着色,其特点是色彩种类较少,主要是绯红、朱砂、石青、石绿等,但着色力较强,可以历经百年而不褪色;
而色彩的通透性却较弱,因而给人一种厚重感。植物质颜料在《韩熙载夜宴图》中主要应用于一些小面积的装饰色如人的皮肤和几处较小的服饰,经过几百年的岁月摩挲,这些颜色如今已经被氧化斑驳。但这并不影响《韩熙载夜宴图》在色彩上的艳丽。画卷中男性角色以青色、黄色、赤色等“正色”为主色,而女性角色以三青、三绿、朱砂等“间色”为主色,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感受,更是为了隐喻角色地位的高低贵贱。

古时将黑、白、黄、青、赤这代表传统“五行”的五种颜色称之为“正色”,“正色”就是尊贵的象征。画卷中韩熙载分别身着黑、白、黄三色服饰出现在五段场景中,这和侍女们的素妆艳服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在现代角色设计时要根据人物身份背景的不同而采用不同色彩,如达官显贵之人使用“正色”,在平民百姓等角色身上使用“间色”。于《韩熙载夜宴图》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人物画受中国传统“五行”“五色”等观念的影响,在设色上不以描绘客观事物为目的,而是讲究主观地运色造型、以情运色,色彩成为关注内心、表达情感的视觉符号。通过《韩熙载夜宴图》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人物画具有色彩绚丽的艺术风貌,在设色上重视固有色的表现,注意用色的单纯性。在动画电影角色的色彩运用上首先要避免颜色强烈的对比和跳跃,在角色色彩上体现和谐统一简约的美。其次,根据传统绘画中随类赋彩、以情运色的特点,色彩运用上要根据角色特点合理赋色,如《韩熙载夜宴图》中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在色彩上的区别较大,不仅要注重“正色”与“间色”的区分使用以彰显不同角色的身份与地位,还要注意男性角色的色块较为单一和谐而女性角色的色彩更为丰富绚丽。

最后,由于传统人物画运用“勾廓填彩”的技法使人物角色整体色彩较为统一,因此要在表现材质的基础上减少高光,并适度减淡色彩纯度,同时考虑角色色彩之间的和谐可降低明度。当然,在最终展现角色时,可运用后期制作统一色温与色调以体现含蓄的东方韵味。

三、《韩熙载夜宴图》中服饰设计对角色设计形成本土风格的启发

服饰是展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与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服饰是体现中国动画电影角色的本土特色的必然要求。动画电影角色服饰设计不仅需要从传统民族服饰中寻找元素借鉴,更需要在设计中体现中国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思想。《韩熙载夜宴图》中对服饰的刻画细致入微,是研究五代十国时期传统服饰的典范。由画卷我们可以看出五代十国时期的服饰延续了唐代传统服饰宽衣大袖的特点。画卷第五段中韩熙载身着前开型的大襟,而在其他部分身着对襟,这两种式样都是我国传统服饰的形式特点。在形制上,男性角色身着上下连属的袍衫,女性角色身着上衣下裳,这两种基本形制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外形上则有“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这三大特点,同时又以盘领、直领、箭袖、纽扣等为其有益补充。

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五代时期男性角色服饰的领口都是盘领,而女性角色服饰则体现了无扣结缨的特点。这种宽衣大袖的服饰特点在腰肩处不过分拘束,使人物修长飘逸,不仅在审美上体现中华特色,而且寓意深厚:宽大的衣袖呈圆弧状以应归,交领成距以应方,代表“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后背中间有一条直线贯穿上下,象征人道正直;
腰系大带,象征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这些特点都是华夏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总结出来,并符合传统审美特色和体现着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结晶。男性角色如韩熙载都头裹幞头(由于幞头大多由青黑色罗纱制成,因此幞头也常被称之为“乌纱”,俗称“乌纱帽”),从幞头样式可以看出,韩熙载所裹幞头内衬桐木板使幞头高而挺,而其他宾客所裹幞头软而矮,彰显韩熙载尊贵的地位。在画卷中还可以看出所有角色佩戴的都是软脚幞头,幞头脚平展下垂,这也营造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所处非正式场合下的悠闲状态。幞头这一配饰无论在民间还是统治阶层的应用都非常广泛且历史悠久,一直延续到清朝才被满式冠帽所取代。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我们还能发现中国传统服饰强调平面装饰,具有“衣必锦绣”的特点,在侍女们的服饰上尤为显现。即使经历了千年的岁月摩挲后的今天,我们依稀可见侍女们裙摆上的淡淡纹饰,甚至还有清晰的仙鹤,裙上纹饰往往斑斑点点星罗密布,而帔上纹饰一般具象复杂却寥若晨星。这些纹饰通过画家顾闳中的精细刻画保存至今,令人不得不感慨我国古代艺术先贤不仅具有一丝不苟的艺术追求,而且秉持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这值得我们每一代人传承和发扬。创作动画电影角色要遵守中国传统服饰的形制样式的同时,更要注重突出中国传统服饰自然修长的特色,正确选择与角色身份匹配的配饰,男性的配饰如幞头、革带、长筒靴等。

而女性配饰更为丰富,不仅要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配以相应髻式以及髻鬓上的配饰如金钗、犀牛梳篦等,还须配以适宜的刺绣等装饰花纹作为点缀。在男性角色服饰上要严整修长,在女性服饰上应精致含蓄,洋溢中和之美,并在造型上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心态和文化征貌。结语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角色设计需要从我国传统绘画和传统艺术中寻找借鉴,《韩熙载夜宴图》在角色的艺术创作手法、表现形式、色彩运用和服饰设计等方面,给予我们非常多的设计依据和设计理念。创作角色时根据“勾廓填彩”的传统绘画特点,注重对水墨肌理效果的表现以及对线描技巧的合理使用来突出人物角色“气韵生动”的造型特点;
在人物设色上注重“正色”与“间色”的搭配使用,通过色彩的对比彰显角色形象并在对比中强调和谐统一以表达含蓄的东方韵味;
在角色服饰设计上遵循传统服饰形制,合理搭配装饰,突出飘逸灵动的民族特色,从而使动画电影角色不仅体现具有本土特色的形式美,更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情理结合,以理节情,追求闲适、平淡、中庸,追求超出形体的精神意蕴。于《韩熙载夜宴图》中归纳与总结具有本土特色的角色设计特点,帮助我国动画电影角色设计形成自己的设计语言,从而提高自主产权能力,弘扬本民族文化。

动画论文 第4篇

动画角色设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设计确定出整个造型的表现风格,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塑造出角色的形象,使形象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所造出角色形象,使形象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角色的造型设计也为后期制作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此造型设计人员要求在前期设计出人物的转化图、表情图、常见动作图、各人物间的比例图、道具设计图等,在动漫专业的教学中,如何顺应社会需求,立足本土,培养能够从事动漫人才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问题,能够创造出赋予角色生命的形象,符合后期制作人员的需求,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打破以往的教学理念

新时期的高新科技的发展之迅速,使得媒体环境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波动,这需要新时期媒体教师教学的方式上的革新和打破常规的教学理念上的变更,顺应时代的改革,在互联网平台和科技技术的普及,如果在原地只为了商业利润而做出来的符合商业利益的效果,没有考虑到整体时代的发展,只为了满足大部分的消费体系,人们是不会接受这种病态改变的,现在就目前的教学,大部分大学生沿袭了初中、高中关于的学习方式,自行解决问题差,大量死记硬背的教师范例的案例,在这一课程的实训期间,教师无法实时跟踪学生的制作进展,教学中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导致课堂的听课效果太差,长此以久,这部分的学生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

(二)动画角色造型在动画制作中的意义和任务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专业基础,动画角色的造型的工作是剧本中描述的角色的造型和视觉的具象化,在整个动画的制作流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相当于导演在拍一部片子,要选择好演员,为这个演员设计好造型、服装道具等等通过造型的设计以及人物符合剧本中的反映的角色的性格特点等等,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动画制作流程中属于前期工作,动画中出现的各级人物的服饰、道具等等都是需要造型的设计考虑的内容,动画角色形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的一部片子的制作和给人的感受。

(三)教学的现状分析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前期也学习了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但是目的性一般,学生在创造方法和立体思维方面都较为欠缺,在表现人物动态时缺乏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设计角色过程中一般无从下手,东拼西凑的找资源,设计出的角色缺乏个性和想象力,虽然大量的临摹能学到很多的造型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但是只是一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创造能力会逐渐减弱,这些都是教学中动画角色造型需要解决的问题2。

二、教学模式

(一)造型能力训练阶段

动画角色形象不论是善良的、邪恶的、快乐的还是犹豫的,这些个性鲜明的彰显生命里的角色,都是通过造型表现出来的,具备了丰富的角色造型能力,才能在创作过程自如的表现,要培养造型基础,就要善于观察生活,分析造型规律,勤于动手,温莎麦说过一句话:“如果我能从新来过,我会学习绘画,我要学透视法,然后是人体,包括落体与着衣人体,再画围绕着人体画上周围的背景”,米而特-卡荷也说过:“我认为顶尖的画家,当然也是卓越的素描家你必须了解整件事--就是了解人物,充分的了解人物后就能给抓住与特定的人物上,裂解此人为什么与众不同”,因此从这些事情中可以得出造型的能力的重要性3。

(二)对于作品的分析

分析角色形象体现出体会、掌握造型能力、对角色的形象进行设计,考虑如何设计成某种样子,如何体现出角色性格特点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学习通过学习优秀的动画形象中得到启发,如:花木兰中男主角的形象设计的脸型方正、五官比例协调、眉毛方正等细节表现都在体现出正直、勇敢的英雄角色,反而里面的反面角色在造型设计上却是面目木狰狞,造型怪异,例如恶童这部动画片,通过两个孩子在城市中生活的一些故事反应一定的社会现象,在整个动画为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哥哥脸部故意设计一个大刀疤,为了体现哥哥的好斗的性格特点。弟弟的形象则是整个动画中都会带着可爱的动物的帽子,以此来体现任务的性格特点,所以,在这些造型设计上中无不在告诉此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和生命,好的角色设计都会是想象鲜明的,在角色创作的阶段过程中,多分析优秀的作品,从中体会造型设计的特点是如何体现出角色性格的,这些都会给学生再设计角色造型过程中受到很多的启发。

(三)创新教学方式

动画电影美术的造型的设计是非常贴近生活需要的一门过程,并非是教授你学习道理的课程,对于什么样的人生理解,需要对人物赋予什么样的看待方式,如今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传播媒介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个性化学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思维,在设计主题的训练方式上,在教学创意上寻求改变,找到能够体现角色性格特点的关键词:美丽、善良、忠实、阴险、英雄等等,根据关键词入手进行思考设计不同的能够表现性格张力的特点的造型要素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以一个小豆子为主:在形象设计上,设定其是个淘气的小朋友,我们可以给它的头上设计出贴出个创可贴,头戴一顶歪带的帽子等等,围绕性格才能形象设计上有了依据,便于打开思路。结语:综上所述,新时代新的媒体环境,动画造型是动画专业的对于创新的设计能力训练的专业课,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训练,可提高学生动画造型能力,掌握动画片前期设计特点和分割,为动画后期的造型设计赋予灵魂和生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造型的能力。

动画论文 第5篇

1、角色设计概念

以绘画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形象的主体造型和空间造型的就是角色设计。角色的创建可以充分运用夸张的形式、变形的方法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征,又可以借助幻想、想象和象征来表达创作者的理想和愿望。

2、角色设计的风格

2.1写实类

对于角色设计来说,写实是角色尽量真实还原人们认知中的角色形象。从角色的身材比例到色彩结构都尽量靠近人们脑海中的形象,符合实际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使人们更易接受角色的设定,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如日本二维动画《灌篮高手》无论在表情、造型还是动作上都是写实类动画片的典范。

2.2写意类

写意类的角色设计注重以神似为主而不追求形似。这类角色中即有比较抽象的造型,也有比较具象的造型。写意类角色造型一般出现在一些探索片、艺术片当中,造型处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往往通过形象变形、移动、转换等方式带给观众无尽的联想与审美上的享受。在中国,写意类角色多出现在水墨画中,如清代大师朱耷的作品《古木双禽》和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运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完整的画面,意境深远。

2.3符号抽象类

抽象符号类型的动画角色在动画片中应用的比较多。这类造型是对角色的自然形态进行较大程度地艺术化处理,即能明显区别于自然形态,又能在上面看到自然形态的影子。国产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角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作者对的动物形象进行拟人化,将其身体比例进行夸张,可爱又不失动物原本的特点,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3、不同类型的角色设计风格

3.1日式角色设计风格

日本的动画可以说动画产业的风向标,他们对动画角色造型的处理可以说是十分优秀的,很多角色造型都十分简练,造型充满自然气息,让人感觉贴近生活,在普通的造型上有独特风格,很多角色造型更是富有想象力。日式的很多动画画面都赋予有梦幻色彩,叙述的方式也是比较慢节奏的,角色的造型很多也充满想象力,例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影片《猫的报恩》中角色造型。主角女孩本来是普通的人类造型,但在她进入猫的世界以后就长出了猫耳朵、猫爪和猫尾巴,造型顿时就变得独特可爱了。

3.2美式角色设计风格

美国的动画一直都有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造型,例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美国动画观众当时的欢乐大多都是因为它们的出现。在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中,美国的动画角色形象也慢慢的有了特别的亮点。美国的许多动画主角都具有个人英雄主义,比如超人、蝙蝠侠,他们惩恶扬善,帮助他人脱离困境,以描绘出因而情节曲折离奇、感情深入、主角性格鲜明等优秀风格。

3.3中式角色设计风格

中式角色设计风格受中国古老文明的影响,主要依照自然之法进行创造,而非理性模式的设计。所以,中式角色设计风格多以写意为主,写实为辅。例如,中国早期动画《三个和尚》、《牧童》等,多以线条写意为主,具有水墨山水造型,水墨字画的味道。其中《三个和尚》还采用了一些西方现代动画的表现手法来制作,制作精良具有中国特色。

4、角色设计的基本设计法则

4.1夸张的角色造型

夸张手法是角色设计中特有的设计表现手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采用适当的夸大和弱化的手法,可以加强设计的画面感和幽默感,还可以带给角色不一样的感觉。例如蒂姆伯顿的动画电影《僵尸新娘》,在片中主角的造型设计就颇具亮点,设计就采用了适当的夸张的手法,倒三角式的脸型,夸大了眼睛,比起真人看起来纤细的要断掉感觉的四肢,虽然这样的表现与现实的人体比例大相径庭,但是这样的手法让我们更能够明白人物的内心,也更具有独特性。

4.2抓住角色的性格特征

一个好的角色造型,要在观众看到造型的时候就能够联想到角色的性格,角色的性格关系着它的神态和动作等重要方面,性格暴躁乖张的,在设计上就可以使用上挑的眉毛,三角眼,瞳孔较小的方式来形容,性格温柔的就可以使用温柔的平眉造型,眼神的设计也可以使用较为温柔的颜色来表达。做到准确的表达角色的性格特征,在表达角色时才能都给予角色特点,确立人物形象。

4.3突出角色的时代及地域特征

设计角色造型不可能没有故事背景,明确角色故事背景的世界以及地域是十分关键的,设计角色造型不但是五官以及身材,好的服饰设计也是角色必备的,不能说明代的角色却穿着清代的衣服,也不能明明背景是地域寒冷的地方,而在设计角色的时候却穿着夏天的衣服。比如在故事时代背景与地域的传统服饰中获取灵感,这样在设计上就能够与背景故事更加吻合而且设计更具有民族特色。

5、结语

在各种类型的动画片创作环节中,角色造型设计是整个影片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主导着整个动画片的情节、风格、趋势等。动画片中角色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动画影片本身,类似于电影明星的广泛社会影响,优秀的动画角色造型同样有着独立于影片之外的意义和价值。

动画论文 第6篇

0前言

在计算机技术的带动下,三维动画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为做好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社会企业逐渐提高了对三维动画人才的需求。但优秀的三维动画人才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但在很多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并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教改措施。

1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自从我国各大院校扩招以后,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尽管学习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人数在增多,但不少学生只懂得理论知识,很少具有实践能力。这样一来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动画毕业生无法适应企业工作,很多都要重新学习,尤其是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中,不仅需要学生懂得动画知识,还要懂得计算机知识,这样一来就降低了企业的满意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现代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有关。很多学校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中依然采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分离的方式,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教学的辅助,所以,很多教师并没有将实验教学作为重点,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课堂教学效果滑坡,学生学习成绩不高,无法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情况。[1]

1.2组织教学存在问题

很多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师在组织教学阶段,只是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向学生传播知识,也就是先为学生介绍一下与三维动画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针对某点做详细讲解,整个课程均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程结束后多数学生都很疲惫,所学到的知识也很少。

2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与教改措施

2.1注意新型教学方法的引入与实施

为做好三维动畫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需要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法,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转变师生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教师在适当时机为学生提供指导,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将项目目标告知学生,然后将总目标划分成多个小目标,然后划分到各个小组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与实验。这样学生就会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如让学生利用三维技术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动画形象,让学生回忆制作动画形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逐步深化学生的理解。[2]最后,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不仅要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还要将学生实验课程表现作为评价一部分。

2.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开展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时,还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完成有关软件的操作。为此,还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以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进而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设计思路,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完成三维动画的创作,使学生将获得的材料作为素材进行动画编辑。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应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对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培养,以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3]而三维动画的制作需要多人配合,所以还需将教学目标细分为多个目标,并将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多个小“项目”。根据这一思路,可以进行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构建。首先,还应完成工程标准的制定,即结合学生职业任务取向完成三维动画制作内容的定制。而结合课程标准,还应完成知识目标的树立,即利用项目引导法帮助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3DMAX理论,并学会运用数据库知识,从而完成动态网页的制作。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还应树立加强学生运用动画开发工具实现动画设计开发能力培养的目标。在工作任务上,应制定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三维动画设计开发的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完成动画基本理论、开发工具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掌握三维动画设计开发的实践知识,并能更好地实现动画定位,从而得到知识的扩展。为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应将课程总学时设定为90学时,理论和实践各占30学时和50学时,机动占10学时。

2.3做好课程项目设置

想要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开展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还要做好课程项目的设置。在项目选择上,还应确保项目具有实用价值,并能完成课程知识覆盖。结合这些内容和学生培养目标,教师还应对市场进行就业调查,然后结合职业能力目标进行学生职业需求的确定,以确保项目的设置能够起到加强学生岗位职责培养的作用。为此,教师还应随着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而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并进行相应的能力目标设定。[4]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项目设置落脚点,则能在设置课程项目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部分融入学习过程,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并得到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进行项目设置时,还应进行小“项目”的实践操作设置,并在其中引入相关理论知识,进而使学生在具备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学习。而采取该种项目设置方法,则能引导学生完成三维动画设计开发能力的逐步构建,进而使学生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首先,教师设置的项目应能完成情境因素的充分利用,从而完成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其次,教师还应以典型三维动画工作任务为例,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该类任务的完成方法。再者,在学生掌握任务方法后,还应进行实践任务的设置,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完成技术实践知识构建后,则应进行相关理论体系的归纳,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技术理论知识。[5]最后,还应围绕技术理论提出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技术实践经验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成功解决这些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完成了能力构建。

3结语

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项目设置完成知识面的覆盖,并通过构建项目体系完成新的教学布局。采取该种教学方法,需要始终利用问题进行学生的引导,并利用项目实现学生的驱动,进而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知识的联想和应用,所以能够避免一味进行枯燥理论知识的学习。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成果来看,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动画论文 第7篇

一、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以及应用的作用发挥分析

1.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体现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艺术和设计等创作手段有了突破。在传统的艺术以及设计是通过尺规以及纸笔工具的应用来实现的,所以具体的修改方面就存在着很大难度[1]。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下,就能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手段进行优化,能结合实际的需求来绘制真实性的人物以及场景,这样就能在对作品的修改方面提供很大方便,在整体的工作效率上也能有效提高。

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还体现在多样化传播形式上,数字艺术能在艺术形式作用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并能在不同传播途径下对人们产生影响。数字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传播的多样化特征也比较鲜明的呈现,这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人们的工作能力迅速提高。

数字媒体艺术对多艺术行业产生的影响比较深远。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对影视艺术以及游戏设计等诸多层面都产生了很大程度影响[2]。而尤其是在二维动画的影响方面比较突出,开始向着三维技术的发展方向迈进,这就提高了动画艺术的整体品质。

2.数字媒体艺术的作用发挥

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方面有着诸多作用发挥,首先在新的技术应用下,使得具体的设计更加简单化。传统的动画设计涉及到诸多的程序,这就对整体的动画设计发展形成了很大阻碍。在新的发展环境当中,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方式变得更加简单化,从整体上提高了动画设计的效率,使得动画设计的效果比较精细化,对设计者的动画设计思路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创新了动画设计的风格。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动画设计的表现力,在应用中能让动画设计者有独特性的设计思路,对动画设计的表现效果的良好呈现就比较有利。不仅如此,对动画设计的表现方式能丰富化呈现。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可将图像声音文本进行有机结合,对传统单一化表达方式有了突破,在动画设计的内容上就变得更为丰富性[3]。在具体动画设计当中也融入了诸多元素,对动画的画面的丰富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动画在听视觉等方面的质量有了很大程度提高,这就从整体上对动画设计的表现方式和感染力得到了加强,创新了动画设计的方式。

二、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探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对动画设计的具体应用上体现在多个层面,齐志勇对动画艺术前期创作的方式有着很大程度影响。动画设计的前期创作是动画创作的起始阶段,并会对整部影片有着很大程度影响。在动画设计中相关人员就要对动画的剧情以及结构和美术设计风格等诸多方面加强重视,要结合实际写出详尽的文字分镜头京本,以及结合镜头脚本与导演的要求能相契合,然后明确美术风格以及场景设定、角色造型设定等[4]。这些工作如果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在实际工作的效率上就会受到很大程度影响,而数字媒体艺術的运用对动画前期的工作优化就比较有利。前期设计可在电脑端通过专业的软件进行绘制,这在色彩的丰富以及选择上就比较方面。对动画的场景造型设计以及角色造型设计上,在三维软件的应用下,能形象逼真的将人物造型的毛发通过三维技术应用进行创造,数字软件的应用对实际动画设计提供了很大便利,也对创作者的想象力的扩展有着促进作用。

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还体现在制作方式层面。动画设计在传统的方式上是通过笔纸和颜料等进行绘制的,在工作的整体效率上相对比较低,对设计人员来说也是一项比较大的工作量。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就能对设计的方式进行优化。三位数字软件的应用,能设计立体场景,对动画角色的渲染处理后,就能呈现出逼真的动画效果[5]。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能有效优化动画角色动作调节,这样就能对动画制作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在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下,就能创造出真实自然立体的画面效果,对动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大大减轻。数字媒体艺术为动画设计创造了特效,这样就对动画画面的丰富性目标得到了实现。

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制作平台的更新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数字媒体作为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在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平台的作用下,对艺术创作规律的运用,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就能有效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良好发展。各种数字媒体艺术平台出现下,艺术种类也在不断的提高。在三维动画设计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就对动画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对扩大动画艺术的内涵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在从虚拟到现实的创作中,需要三维软件技术的应用,这样就能从多方面提高设计的质量。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对动画艺术传播空间的扩展有着积极作用,使得动画设计作品的传播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动画设计中有着诸多不足之处,在当前的新技术支持下,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对动画设计进行优化,就能从整体上提高设计的质量以及效率。当代的数字媒体艺术也为我国的动画艺术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的科学应用,就是动画设计领域发展的重要课题内容。只有充分重视数字媒体艺术的作用发挥和技术的科学应用,才能真正有助于动画产业的良好发展。

动画论文 第8篇

一、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相关概述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视听艺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创造性、虚拟性以及现实延展性[1]。动画是基于现实事物的基础上,如动物、植物等,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延伸与创新,实现事物的拟人化、夸张化处理。与此同时,动画设计者赋予了动画角色人类的行为与情感,并通过与动画故事内容、动画场景的融合,提升受众注意力,基于受众更多的视觉感官与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即为动画角色造型,作者通过动画创意要求,进行角色构图,并辅助一定的色彩与装饰设计,使动画角色造型形象化、具体化。

在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与创造中,影响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动画创意主题因素等等。

首先,文化因素:艺术来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性与民族文化特性。动画作为视听艺术的一种,同样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特性。因此,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受地域文化影响性较大[2]。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动画作品中的动画角色视觉形象,通过中国传统水墨画文化与动画艺术的结合运用,展现了中国特色动画艺术风格,是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传承与发扬的具体体現。

其次,社会因素:实践证明社会的发展对动画艺术创造与发展具有很大影响性,社会经济、科技、人文理念的提升,推动了动画艺术的创新与改革。经济水平改变了受众消费形式,推动了纸质动画艺术向电视动画艺术、影视动画艺术的转变;
科学技术为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与表达带来了全新的动力,使角色视觉形象表现的更丰满、具体、生动;
人文理念与审美追求的提升,对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趋势[3]。

此外,动画创意主题因素:动画创意主题作为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的源头,决定了动画造型的具体体现。而创意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动画角色形象设计者创作思维、文化素养、审美理想、技术水品等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要想实现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优化,动画艺术创作团队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只有高素质团队才能提出符合受众需求的优质主题,从而通过动画形象进行具体体现。

二、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原则

(一)创新创造性原则

创新创造性原则是保证动画艺术不断完善、动画产业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对创新创造性原则的遵循。在基于动画创意主题的基础上,开拓思维,选定动画角色,塑造动画造型,并通过写实、变形或抽象符号等表现方法,赋予动画角色以情感,使动画角色具备灵动性、形象性、幽默性等特点[4]。例如,《猫和老鼠》中,动画角色“汤姆”和“杰瑞”的形象,则是在基于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具新颖性、灵动性。

(二)事物再现原则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动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要想提升自身艺术性与质量性,其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在设计过程中,应从实践生活出发,实现社会生活的真实放映,从而引发受众共鸣,实现受众与动画角色之间的情感沟通,提升动画整体质量。

(三)民族文化与精神渗透原则

在动画设计与制作中,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与代表性,而这种象征性与代表性与动画艺术所在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精神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这一点在《千与千寻》、《冰雪奇缘》、《葫芦兄弟》等动画片中可得到充分认证。因此,在进行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设计时,应注重民族文化、精神与动画艺术的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动画文化底蕴,从而赋予动画角色形象以真实思维、情感,打造动画角色视觉形象韵律美、造型美特性,展现动画艺术魅力。

(四)假定性原则

假定性作为动画艺术特有的审美特征,是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不可或缺的存在。假定性原则的有效遵循,可从多层面、全方位展现动画艺术魅力,包括动画背景环境、动画影音、动画场景、动画角色等等,进而提升动画视觉冲击性。例如,在《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疯狂动物城》中“闪电(三趾树懒)”、“尼克(赤狐)”等行为现象是动画艺术假定性的具体体现。

(五)休闲娱乐性原则

随着视听艺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动画不仅成为儿童、青少年钟爱的艺术作品,动画以其所具有的艺术性、文化性、审美性,同样被成年人以及老年人所喜爱,动画欣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的首选项目。因此,在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中,应注重休闲娱乐性原则的遵守与体现,提升动画角色幽默性、趣味性、活泼性与生动性,给予受众视觉冲击与情感体验。

三、结论

总而言之,动画角色视觉形象作为动画设计与制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动画艺术质量的提升与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基于文化发展优势,明确动画艺术内涵,认知制约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因素,掌握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原则与审美特性,已成为制作优化动画的必然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创新与竞争发展。

动画论文 第9篇

随着国门的打开,外来文化的涌入给我国本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扬民族文化艺术具有紧迫性。动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发展动画的过程中加大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皮影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皮影艺术应用到动画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将这种民族文化更好地传统下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动画的娱乐性,带给观众更好的视听享受。

一、皮影艺术的概述

所谓皮影艺术就是一种以兽皮或者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是影视艺术的最初形态,是一种集光影、美术、剪纸、雕刻、舞蹈、音乐、说唱为一体的传统表演艺术。皮影艺术实现了形式美和内容的和谐统一,皮影艺术所用影人和场影以驴皮为片基、精雕细刻,漆以桐油,各行当脸谱,神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皮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皮影艺术以独特的表演方式和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受到了高度关注,并逐渐走向世界。

二、皮影艺术与动画之间的关联性

皮影艺术是采用传统的幕影表现形式,借助抽象和写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对人物及人物所在的场景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的综合处理。而动画作品采用的是幕布的方式来进行人物表现。从这一点来看,皮影艺术和动画作品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再者,皮影艺术和动画都属于一种视觉传播媒介,都有着一定的文化传播功能。另外,皮影艺术和动画设计两者的创作流程相同。皮影艺术的创作流程根据故事内容来编写台词剧本,然后制作皮影人偶、上色,进行人偶动作演练,乐队伴奏。而动画作品的创作流程也是根据故事内容来编写剧本,对动画角色人物进行设计,给人物的服装、肤色上色,接着后期制作,皮影艺术中的音乐伴奏在动画设计中大多是通过后期制作来完成的。从两者的创作流程来看,有着一致性。皮影艺术与动画设计两者之间唯一的不同就是皮影艺术是视觉固定舞台语言,而动画作品是运用可变的视觉镜头语言。

三、皮影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1、皮影艺术造型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皮影艺术的造型主要是通过皮影人偶来体现的,而皮影人偶巧妙的运用到了点、线、面的原理。艺术家通过对点、线、面的把握,从而产生一个独特的人偶形象。对于皮影艺术造型而言,它有着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特点。在皮影造型设计中,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是采用侧身五分脸或者七分脸的平面形象,没有正面。同时,皮影艺术造型设计中采用了抽象和写实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线条进行镂空雕刻,将人物的装束与面容形象的展现出来。皮影艺术的造型可以为现代动画设计提供参考,在动画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采用皮影艺术的造型或者皮影艺术造型的设计方法来进行动画设计,通过皮影艺术与动画的结合,创作出更好的动画作品。

2、皮影艺术的色彩搭配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在皮影艺术中,使用的都是一些纯色,如红、黄、绿、黑等,在着色的时候采用浓墨重彩着色方法,使色彩浑厚沉重,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而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强烈的色彩对比能够带给观众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震撼。对于动画设计而言,通过色彩来引起观众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冲击也是动画设计人员所追求的一种效果。然而就我国动画设计来看,在色彩应用上还比较单调,难以引起观众的视觉冲击,不利于动画人物的表现。故此,在进行动画设计的时候,可以借鉴皮影艺术的色彩搭配,根据动画内容需求适当采用浓墨重彩的着色方法,从人物的造型、服装、动画场景方面入手,通过色彩来提高艺术表现力。

3、皮影艺术在动画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音乐在皮影艺术和动画作品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可以宣传氛围,凸显故事内容主题,引起观众的共鸣。在皮影艺术中,音乐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皮影艺术中的音乐唱腔丰富、韵律优美,灵活多变。在动画设计中,借鉴皮影艺术音乐,如戏曲音乐、民间音乐,这些音乐可以提高动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如动画作品中,碰到亢奋人心的故事情節时,可以采用一些民间音乐来渲染气氛,丰富故事情节的表现力。

4、皮影艺术为动画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素材是动画设计的基础,脱离了素材的动画设计很难吸引人们的兴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动画作品也不断产生,从我国当前动画作品来看,其创作素材都大径相同,毫无创新,没有将我国传统的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很容易使得观众产生视觉疲劳。而皮影艺术的出现为动画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启发了动画的动作与造型设计。对于皮影这种艺术而言,它所展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更加逼真,而且皮影艺术选材比较严格,在动画设计中,按照皮影艺术的选材方法和制作技巧,可以提高动画艺术表现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皮影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皮影艺术以其独特的动作特征和造型艺术为现代动画设计带来了重大影响。皮影艺术的应用丰富了动画创作思路,为动画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动画产业面临着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而皮影艺术为动画设计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在动画设计中合理的应用皮影艺术元素,可以提高动画作品的艺术性,带给观众更好地动画作品。在动画设计应用皮影艺术的过程中,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需要设计人员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从而推动我国动画设计的更好发展。

动画论文 第10篇

在二维动画设计中加入数字化的技术形式,在运用方面不仅仅可以推动二维动画在设计方面的未来发展,还可以帮助人们提供设计二维动画的学习工具,这种双向性的优势展现,使得数字化的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种运用模式为中国未来的动画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质量的理论与技术平台。这种发展的方向才能使今后中国二维动画设计持续发展的技术源泉。

一、二维动画数字化的优势

针对二维动画数字化的优势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制作成本的大幅降低

在之前传统的二维动画设计过程中,大多数的设计形式就是使用纸张来进行动画模式的描述,这种描述的形式对于纸张以及相关工具的要求比较全面也比较具体,并在修改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材料消耗,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人员的投入力量也比较大,相关的资金摄入也比较多。使用现有的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的规避这类型的问题,在电脑屏幕上进行动画的设计,首先就节省了纸张的使用,对于修改以及相关问题来说也有了逐步的完善,使得整个动画制作的成本大大降低。

(二)便捷的资料传递

使用手绘二维动画的生产方式,动画稿想要进行不同城市之间的传递,必须采用快递邮寄的模式,这种传递的形式不仅仅加强了成本费用,还在动画生产周期方面延长了生产时间,影响动画制作的整体时长。数字化生产方式下采用大多数都是矢量图形的技术,动画文件容量比较小,相关的存储形式也比较简单,方便使用互联网模式的传输以及交换,这种便捷的形式不受时间以及地域的影响,也方便公司之前协同创作的整体要求。

(三)高质量的动画制作

使用纸上手绘二维动画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不同情况的修改形式,并且,在修改的过程中,相关的问题还要进行不断地返修以及检查。数字化生产方式下,动画设计者只需要提供应用软件,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添加或者删除就可以进行实时的修改以及检查,大大提升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高效率的动画制作

使用纸上手绘的形式,动画设计师月产量为1500幅左右,而采用数字生产的形式进行动画的设计与制作,月产量可以达到之前的两倍。这种数量上的提升可以展现综合效率整体提高。借助数字化的资料管理可以有效的掌控动画的纸张以及动作完成的状态,实现动画生产任何工序上的数据共享,大幅度的提升动画生产的效率。

二、数字化技术在二维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针对数字化技术在二维动画设计中的应用问题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动画的制作

在之前的动画内容设计中,可以通过镜头的移动形式进行相关运动状态的表述,使用图像运动的模式进行动画内容的展现。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模式下,设计师可以通过时间轴上的各项内容进行镜头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对动画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使用数字化技术的形式其实与传统的纸上设计方案基本保持一致的状态,对于角色动作的节奏以及实践的掌控都是动画制作比较关键的内容。使用数字化的动画形式可以将两张原画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并按照实际的要求状况进行进一步的划分,采用数位手写板进行具体的分镜演示,以这种流程以及方式得到最终动画设计的连贯性以及流畅性的目标。

(二)动画后期特效以及输出

响合成就是使用之前制作好的动画影像片段或者图像素材通过各种剪辑的效果将这些素材进行有机的合并,用这种合并的形式变成一个完整的镜头或者影片。影视后期的数字化运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不管是电视还是电影,都会有影视后期制作的展现,动画后期的数字化处理也同样如此。在二维动画数字制作的过程中,一般可以分成两部分的后期特效制作,第一种就是单镜头的特效处理,第二种就是镜头之间的对接处理。动画设计过程中,只有经过动画后期得到特效处理,才能将影视作品与影视语言进行全面的结合,变成现在观看的动画影片形式。

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方面,相关于技术创新的问题也在逐步的进行更新与创建,这种综合性的优势展现凸显了二维数字技术在二维动画制作中的优势力量。从制作的角度来说,使用相关的制作软件可以图像处理的功能进行阶段性的提升,方便创意的展现,并且,在动画设计的过程中,使用数字化的技术应该有效的结合自身动画内容的特点,并选择相关的工具进行制作,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結语

使用数字化的媒体建设是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这种技术的实现开始于文化产业,依托于信息技术,具有高增值,低消耗等优势特点,未来在二维动画的生产过程中,这种数字化的形式将变成动画创新的主导力量,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与延伸。加快二维动画企业的科技创新速度,加快数字化模式在动画产业中的运用,对于今后动画产业的发展具体十分重大的战略价值,只有这样的优势提升,才能为中国的原始动画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动画论文 第11篇

自20世纪初第一部动画诞生算起,动画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它从少数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走向社会,很快步入艺术殿堂,成为电影电视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并显示出了这一新兴艺术的勃勃生机。现在,动画已逐渐走进世界各国的各个家庭,成为广大少年儿童乃至成年人的最爱。动画发展到现在,在艺术上、技术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无论何种题材的动画艺术作品都具有极大的假定性,由此派生出了动画的夸张性、趣味性等。

“夸张”作为艺术表现手法在动画创作中具有广泛应用,几乎可以说,每一部动画片都有“夸张”的存在,或者是剧本构思的夸张、或者是人物造型的夸张、或者是动作的夸张等等,可以说,夸张是动画的重要特性之一。

1、夸张的概念简述

1.1作为修辞手法的夸张概念简述

夸张的定义早在1923年唐诚第一次明确提出,之后,很多学者在研究夸张时也给夸张下了定义,定义的内容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认为夸张要以真实为基础,不能背离真实,而夸张的本质是“言过其实”。学者唐诚认为刘勰的《文心雕龙》里面的论夸饰就是指的夸张,学者王希杰认为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目的是让读者对于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另一类认为夸张可以背离客观现实,而不仅仅是超过客观现实。比如说学者高胜林认为:根据表达的需要,故意超越或背离客观事实,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综上所述,夸张首先是一种修辞手法,通常是指为了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表达强烈的思想情感,故意把事物说得扩大或缩小。简言之,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的一种修辞手法。

1.2作为动画艺术表现手法的夸张概念简述

在动画艺术作品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用画面形式夸张事物的特征,达到吸引观众、引起联想、突出特征、产生共鸣的作用。在动画设计中,主要指动画剧本、角色形象设计、动画动作设计中对故事描绘、角色造型、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行超越正常表现的描绘,使原本平淡无奇的画面更加吸引人,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动画中运用夸张能够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深刻的印象,有些过分夸张的肢体语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趣味性。

总之,无论是作为修辞格的夸张还是作为艺术表现手法的夸张,都属于夸张。动画中的夸张与语言修辞学中的夸张类似,只是表现形式有区别,一种是靠画面表达,一种是靠文字表达,目的都是吸引观众的注意,使平淡无奇的故事画面或文字,产生新奇、引起读者联想,而达到扣人心弦之效果。

2、夸张手法在动画中的应用

无论是早期的默片还是现在运用先进技术制作的动画作品,都有大量带夸张手法的画面表现,动画作品中夸张的形式主要包括构思的夸张、形体的夸张、动作的夸张、速度的夸张。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时候一个镜头包含多种形式的夸张,夸张形式并不是单一存在的。

2.1构思的夸张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

简单的说,构思的夸张就是想法上的夸张。动画片中的角色很多都是拟人化的角色,这些角色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其它物体,如《花与树》中的树是拟人化的植物。夸张首先要有夸张的构思,如《白雪公主》中动物帮助白雪公主打扫房间那一段,小鹿用它的尾巴当抹布,小松鼠用舌头洗盘子,小鹿用尾巴压水等等,这些画面首先在构思上面进行了夸张,让动物们做出超过现实的行为,把生活中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搬到了银幕上,却使观众觉得在艺术上很真实。

2.2动作的夸张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

动作的夸张,指肢体动作超出应有的正常表现。自然写实的动作在动画中会显得软弱无力,要观察生活中的动作是如何发生的,再恰如其分地表现这些动作,并赋予适当的创作性的夸张,使动作更有戏剧效果。通过对动作时间、空间的夸张化处理,使动作超越原有形态,造成力度、幅度、节奏的改变,从而更强化人物的情绪、性格,增添更多的视觉美感和情趣。动画中的动作有时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状态的表达,常常对人物的动态和运动状态,作出不同程度的夸张。有时还会超越自然法则,超越人的正常机体活动范围,甚至超越生理极限,达到荒诞不经的地步。

2.3形体的夸张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

形体的夸张,可以概括为外形的夸张,是动画作品中常见的夸张形式,為了使动画片更富有戏剧性,让角色特点更加鲜明,有时会将角色的身体进行变形处理,如进行压扁或拉长等,是为了在画面上表现瞬间的强烈变化状态,增强视觉冲击力。很多搞笑的"动画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形体的夸张,《猫和老鼠》中杰瑞给汤姆制作了一个汉堡,汉堡里面夹了一个圆铁盘,汤姆吃了下去,先是腮变形,继而是脖子,一直到身体,从外型上都能很明确地看到汤姆的变化,最后身体整个变成了像弹簧一样的形状。

2.4速度的夸张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

速度的夸张,指动画作品中角色在运动速度上的特殊变化,包括夸张动作的快和夸张动作的慢。动画作品经常会根据情节的要求和动作的需要作出超常规的动作,使快动作更快,慢动作更慢,来加强速度上的强烈对比,突出动作效果。例如:表现角色像飞一样的奔跑或逃窜,画面上的角色不仅仅是两条腿在奔跑,而可以出现无数条腿的虚影,夸张飞奔动作的极度快速。

3、夸张在动画中的作用

3.1夸张能增强动画片的趣味性

动画跟实拍故事片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动画可以天马行空,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虚拟的动画世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想。夸张是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夸张的运用能增强动画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夸张和变形等充满想象力的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和乐趣的艺术世界,可以增强动画的艺术感染力,也能使动画的艺术风格更加鲜明,从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猫和老鼠》的故事就是夸张的成果,以情节热烈见长,里面的汤姆猫总想抓住与它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小老鼠杰瑞,但每次都失败而且被整得很惨,即使偶尔抓住了也不知道怎么处置,又让它跑了,实际上追逐的乐趣远远超出抓住老鼠,里面夸张的肢体语言有很强的趣味性。

需要注意的是:趣味性并不是每个动画作品必须追求的唯一目标,影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夸张的幅度也不同,即使是同一部片子,也会有不同场次、不同人物之间夸张幅度的差异,产生的趣味性程度也不同。

3.2夸张能制造更多的“笑”果

弗洛伊德在《笑话与下意识的关系》中说:我们为什么对小丑指手画脚的表演感到好笑,因为他举止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我们笑的就是这种夸张的举止。弗洛伊德说的是喜剧表演中夸张带给人的笑,而动画中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也能引得观众哈哈大笑,动画中夸张的应用能够制造更多的“笑”果。

如动画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中,有段厨房闹剧,罗杰照看的孩子进入厨房捣乱,罗杰急于追赶时身体失去重心还照样奔跑,一脚踩在擀面杖上,溜冰似地向前冲,水壶从上方跌落套到他的头上,罗杰看不清前方,又闯入烤箱中烤得浑身冒烟,出来后又撞上墙壁上的插座,火花四溅……相信这些片段谁看了都会被罗杰的夸张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3.3夸张能突出动画作品中的人物特征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必定有典型的动画人物,如何让动画中的人物能够深深地印在观众的心里,必定有鲜明的人物特征,实拍电影中的人物特征靠演员的外在条件和精彩的表演来塑造,动画中的人物也是靠表演来塑造,而夸张的造型、表情、动作是动画人物表演的重要部分。

好的形象是经过合理概括、夸张等艺术处理后,形象内质得到加强和提升而产生的。通过概括、取舍、对比等主观手法突出特点,让角色个性气息更加强烈,很多优秀的人物角色造型就简化归纳到只剩下线条、色彩和主要特征,但在视觉形象上却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许多角色设计为了突出角色俊美的外形,而夸张地改变了其身材比例,有时角色身高会有九至十个头高,又或夸张地强调了女性角色的三围曲线变化,使其异常苗条性感,这些夸张都能够起到突出人物的特征,加深观众印象的作用。

3.4夸张能给予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提高人们的想象力

动画能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意念、意境形象地表达出来,凭借的是虚拟与想象。人称动画就是“想入非非的艺术,幻想化的艺术”。可以说,没有丰富而高超的想象,就没有动画艺术,动画本身就是想象力的艺术。《哆啦A梦》中神奇的发明,《大闹天宫》里孙悟空的上天入地、七十二变、无所不能之神奇,《大力水手》里面波力的力大无比等等,这些都充分运用了夸张,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法国动画短片《非常小王子》中的小男孩,发现了太阳上的污渍,他马上用布去擦,太阳渐渐升高,他垫凳子、搬台子、用长杆刷,想尽各种办法都没有成功,当他筋疲力尽时,却又发现太阳下沉了,污渍终于被他擦干净了……影片利用平面绘画的遐想空间与真实立体空间的错乱,编织了一个极富童趣的故事:男孩可以像擦玻璃那样擦太阳,可以坐玩具飞机上太空,给人无穷的想象,多少小朋友看了后回味无穷,这些动画中夸张的应用对提高观众的想象力有极大帮助。

4、总结

动画中艺术表现手法很多,夸张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法。通过夸张,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可以超越現实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可以使剧中的人物、动物及物体的特征更加鲜明,更富有感情。它依据动画家的意念,在可视的韵律中追求一种不失真而又变形的新形体,创造出一种形式美、理想化的艺术形式。夸张手法的运用使动画能超越现实,得到观众理想化的“真实”。动画中如果没有了夸张,完全按照自然形态去描摹,就失去了动画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

动画论文 第12篇

【摘 要】在一部动画片中,角色造型的设计与塑造是创作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同影视片当中的演员一样重要,它担负着演绎故事、展示空间、形象表演、揭示主题等任务,具有独特的性格魅力的角色是构成动画片整体风格的重要元素,本文通过近九年的动画教学与创作总结出角色形象塑造的几个关键点,方便于以后的交流与学习。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角色形象塑造

无论是商业动画还是艺术类动画短片的创作,角色是影片中必不可少的视觉元素,它的出现对于整部剧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创作中角色的塑造能更为有利的将剧本中故事内容更好的体现出来,由此可见角色的形象塑造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部成功的动画片想要打动观众不能单单依靠故事的情内容节,同时还需要要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形象。众所周知的《唐老鸭与米老鼠》这部经典的动画片及动画形象到如今也能深刻的印在每个人的印象里,原因就在于这部动画片剧本的选择出现的这两种角色形象,再加上角色的夸张表演等一系列的塑造,才使得这部动画片家喻户晓。其创作者就是运用了动画中的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角色的形象与性格,使之具有独特的行为、语言以及鲜明的个性,从而在观众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角色形象是一部动画作品的支柱,形象的塑造则直观地传递出整个动画片的情节、风格等,无论是在商业动画片还是艺术类短片创作中就尤其重要。

一、动画角色设计的概述

(一)动画角色设计的概念

动画角色设计是指在动画片中一切物的造型。众所周知,许多动画造型曾给我们带来不同寻常的轻松与快乐,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所不能代替的,也正是动画艺术形象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特征。而动画角色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对每一个动画角色赋予感染力和生命力。

(二)角色设计的风格类型

动画角色设计的创作过程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描述的角色外貌和性格特点,进行素材搜集,提炼概括以及形象创造,最终确定故事需要的形象的过程。分为人物设计、动物设计、其它设计。动画片中的动物造型绝大多数属于浓郁的漫画风格类型的角色设计,都采用夸张与变形类的形象特征,动物形象的夸张是基于生活中的形象原型的,每个动物性格、外形和身份的不同在角色相貌和体态上也都有一定的体现。漫画式的夸张造型的设计方法是动画中角色设计中较为常用的角色设计方法,在很多有名的动画片中都能找到其中的影子。

二、动画创作中角色形象的塑造点

(一)色彩对角色的塑造

色彩在一部动画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视觉效果和提高观赏性的装饰,还为动画角色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塑造基础。众所周知,每种颜色都有它固定的属性,且一种色彩一般都具有“两面性”。比如说:红色。人们在看到红色时往往会感觉到热情、积极、活跃、热等感受,但同时人们也能看出红色的血腥、暴力、警告等感受,即为同一种色彩带给人们不通的感受。由此可见,色彩的情感特征能通过视觉刺激唤起观赏者的情感感受,这种情感感受则能直接的影响到观赏者对角色形象的认知。正是如此,我们就要利用色彩的情感特征,来强调和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以达到暗示观众对角色形成特定的态度,使观众更快、更准确的掌握角色设计者想要塑造的角色形象特点。

比如说要设定活泼可爱的女性角色特点,那么角色的色彩可以以粉红色为主,运用粉红色的可爱、亲切、妙趣横生的色彩感情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随和善交、热情风趣的角色形象,而要设定一个爱幻想、有个性的男性角色时,则可以以蓝色、黄色搭配为主,运用蓝色神奇、深邃、理智和黄色阳光、亲切等色彩感情,塑造了一个梦想的、神奇的、异想天开的角色形象。

(二)动作对角色形象的塑造

动作是动画片中角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型的不同则决定了角色的动作的不同,角色的形象塑造中动作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动画片中的角色大多数是拟人化的,虽然它们形象各异,但是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类的情感。因此,要以人体的基本结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动作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设计都应模仿人类的表达模式,把人类的动作和表情特征渗入到动画角色中。我们在创作的时候,画面中不同的形象各具独特的性格特点、反差的表情,造成画面情节的冲突,令故事情节更加趣味、生动。

(三)表情对角色形象的塑造

表情的设计可以加强角色形象的塑造。在动画片中角色的表情是以现实生活中人的喜、怒、哀、乐四种大的表情为基点。面部表情能够反映形象内心的情绪,要想通过面部表情的刻画把形象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来,就要仔细研究面部各个部位动作形态的变化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内心特征。通过刻画人角色的表情,使角色通过表情的展现了解内心的感受,表现地越生动越能打动观众。只有根据不同的角色形象、剧情的发展程度,再利用动画这一夸张的艺术特点,才能加强角色形象塑造的力度。

(四)角色性格的塑造

动画角色性格塑造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塑造过程。它不仅包含了角色的感情、意志、个性、能力与气质等心理特征,同时,角色的行为特征与外貌特征因素也是表现的重点。角色的个性特点在它们的表情和动作中也都有所传达。在制作角色动作过程中,尽可能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视频素材并反复表演模仿,尽可能的把角色的动作表情表现到位。

三、角色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动画角色是动画片的灵魂,观众对一个动画角色的价值判断不单纯停留在其外在的造型层面,还包括对角色性格内涵的认同。在动画创作环节中,角色的形象塑造则是整个影片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主导着整个动画片的情节、风格、趋势等。通过制作一部动画短片,我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画角色形象塑造关键点,要学会充分合理的运用,它不但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能力,而且还为未来的艺术道路做铺垫。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角色造型及形象塑造是创作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各种角色必须根据剧本的要求进行造型设计,其手段是运用美术造型技法进行创造,是可以产生动作和表现生命的模型。角色形象的塑造则掌握以上的几种方法,我们就可以准确的表现出角色的特点,从而达到角色给人深刻印象的目的。除了需要制作者有很好的绘画造型、美术功底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只有在大家的制作的过程中互相配合,多沟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推荐访问:集锦 动画 论文 动画论文集锦12篇 动画论文(集锦12篇) 动画论文范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