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8篇

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8篇

时间:2022-08-31 19:40:05 来源:网友投稿

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8篇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新物理课程理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ld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8篇,供大家参考。

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8篇

篇一: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新物理课程理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只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九年级 1-4 班共有学生接近 200 人,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几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极分化较突出。本学期,我将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让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三 、教材分析 :

 本册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八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

 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1、临近中考的学生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2、在教学和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4、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六、教学进度表:

 教 学 进 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1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第一课时)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第二课时)

  13

 中考物理复习考试(一)

  2 2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复习

  14

 中考物理复习考试(一)

  3 3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第一课时)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第二课时)

  15

 中考物理复习考试(一)

  4 4

 第十六章电压和电阻复习(第一课时)

 第十六章电压和电阻复习(第二课时)

  16

 中考物理复习考试(一)

  5 5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复习(第一课时)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复习(第二课时)

  17

 中考模拟考试讲解

 6 6

 第十八章电功率复习(第一课时)

 第十八章电功率复习(第二课时)

  18

 中考

 7 7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复习

  19

 8 8

 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第一课时)

 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第二课时)

  20

 9 9

 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第三课时)

  10

 专题:基础知识复习的思路和方法

  11

 专题:中考物理典型实验复习的思路和方法

  12

 专题: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篇二: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进度表含全套教案

 一、指导思想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我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

 二、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继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学习力学。本册共分六章。第七章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九章 压强

 第十章浮力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本章的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本章的重难点。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四、学生情况分析;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一些基础较好、思维灵活、接受性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另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针对以上各种情况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成绩。

 五、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无法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本学期开学起,就要很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其中多做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多讲物理科学故事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教学语言要多变和适当增加幽默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加大备课力度。备课备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那堂课教师所授知识。

  4、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问题。

  5、想法解决计算题丢分大的问题。

  6、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第 1 周 透镜 第 2 周 7.1 力

  7.2 弹力 7.3 重力

 单元复习 第 3 周 第七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 4 周 8.1 牛顿第一定律

  8.2 二力平衡 第 5 周 8.3 摩擦力

  单元复习 第 6 周 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 7 周 9.1 压强

  9.2 液体压强 第 8 周 9.3 大气压强

 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 9 周 单元复习

  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 10 周 期中考试 第 11 周 10.1 浮力

  10.2 阿基米德原理 第 12 周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单元复习 第 13 周 第十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 14 周 11.1 功

 11.2 功率 第 15 周 11.3 动能和势能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 16 周 单元复习

  第十一章单元检测与

 讲评 第 17 周 12.1 杠杆

 12.2 滑轮 第 18 周 12.3 机械效率

 单元复习 第 19 周 第十二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 20 周 期末考试

 7.1 《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 2、难点: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 (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 【教具】

 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刻度尺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2、力 (1)展示并罗列现象 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拍右手、手拍打桌子)。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 下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举例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 (2)分析罗列的现象 可以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3)归纳总结归纳 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 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体也一定有受力物体。学生举例:

 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投影仪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

 ①按住磁铁 A,释放磁铁 B; ②按住磁铁 B,释放磁铁 A; 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现象表明了,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 B 也对磁铁 A 施加排斥力。

 (2)两只弹簧互相拉伸让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

 (3)学生实验:

 ①用手拍桌子。

 ②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

 教师:同学们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4)归纳总结 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5)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符号 N 活动三:体会力的大小:手托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 3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 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 700N;一个质量是40kg 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 400N 等等 4、力的三要素 活动四: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推凳子:①用同样大小的力在凳子中间,向不同方向推凳子②用不同的力向同一方向推凳子③用同样的力,向同样的方向,分别在凳子上方和下方推凳子。

 三次产生的效果一样吗? 师生分析:可见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这就是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 教师:可见要想把一个力完整的表示出来,就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要显示出来。在物理上我们是怎样表示力的呢?下面请同学来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选一个同学黑板展示)

 师生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进行纠正强调。

 画力的示意图方法:

 (1)确定受力物体;

 (2)在受力物体上找好作用点; (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6、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来越快;用投影仪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让学生说明其原因。

 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

 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要“敢放”“能收”。在设计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唯一觉得遗憾的是:课堂机智还是不够,学生有的回答离自己设计的答案相差很远时,我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

 7.2 《弹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 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测力计的原理。

 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

 教具准备

 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

  (学生活动后汇报)

  [生]钢尺或钢锯条,在用力弯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

 [生]我们平时用的橡皮用力扭时也会发生形变,松开手后又会恢复原状。

  [生]女同学扎辫子用的橡皮筋也是用力拉时能变长,松手后恢复原状。

  [生]用力按皮球时,球会凹下一个坑,松手后恢复原状。

  [师]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

  [生]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师]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

  [生]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

  [生]玩泥巴时也是一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师]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有塑性的物体。

 二、进行新课 (1)弹力

  [师]刚才同学们在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

  [生]我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师]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 force),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请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别的物体施力,物体肯定也会对你有力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物体不发生形变也会有力的作用。

  [师](积极鼓励同学们互相辩论,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

 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 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右上图)

 [师]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小车受到力以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

  [师]进一步向同学们说明,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师]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这只小青蛙(出示实物),给它上弦后,放在地上就会自己跳起来(演示),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

  (同学们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

  [生]跳水运动中 1m 板和 3 m 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

  [生]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生]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

  [生]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

  [生]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

  [生]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

篇三: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版 八 年级 物理 下册教学计划

 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学情 分析 :

 八年级学生刚处于发育阶段,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这给接受物理提供了个很好的前提;但又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还不成熟、认识水平还有限、学习基础还不够扎实,还有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一样,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既看到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扬长避短,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不仅让学生成才,更让学生成人! 三、教材分析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学习力、力和运动、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和简单机械有关的信息传递知识。本册共分六章,每章的导入内容,起了学生对本章的学习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本章的

 重难点;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四、重点难点:

 重点:力、弹力、重力、牛顿第一定律、压强、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功、机械能及其转化、杠杆、滑轮、机械效率。

 难点:让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研究方法探究问题。

 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现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六、教学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2、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七、教学进度表:

 教 学 进 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1

 第七章:力 力(第一课时)

 力(第二课时)

 13

 第十章:浮力

 浮力(第一课时)

 浮力(第二课时)

 2 2

 弹力(第一课时)

 弹力(第二课时)

 14

 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

 阿基米德原理(第二课时)

 3 3

 重力(第一课时)

 重力(第二课时)

 15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一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二课时)

 4 4

 第八章:力和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16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功 功率

 5 5

 二力平衡(第一课时)

 二力平衡(第二课时)

 17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6 6

 摩擦力(第一课时)

 摩擦力(第二课时)

 18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杠杆 滑轮 机械效率 7 7

 第九章:压强

 压强(第一课时)

 压强(第二课时)

 19

 期末复习

 8 8

 液体压强(第一课时)

 液体压强(第二课时)

 20

 期末考试

 9 9

 大气压强(第一课时)

 大气压强(第二课时)

  10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一课时)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二课时)

  11

 期中复习

 12

 期中考试

篇四: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年度初二年级共有 8 个教学班,本人任教 3 个班的物理课,这3 个班的学生多数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由于物理是新开设的学科,其本身又有较强的趣味性,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学科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成长过程中见过的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若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物理,会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去探索物理这个美妙的世界 ,从而为学好物理奠定基础并提供保证。但据了解也有少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存在混日子的现象,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够持久,这都是学习的不利因素。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为初二物理教材上册。教材内容共六单元,现就六个单元简要分析如下: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1

 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 6 章,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全书通过《科学之旅》,认识学习物理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程序,学生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认识“如何学习物理”,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和操作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是实验探究。三、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2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四、具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措施1.努力学习新课改新理论,不断提高个人业务素质。2.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以育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

 3.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搞好备课组的研讨,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尝试,认真实践“3611”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学自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主动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5.重视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6.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学习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7.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五、教学进度表周次12345678起止时间9.1-9.39.6-9.109.13-9.189.20-9.249.26-9.3010.1-10.710.8-10.910.11-10.15教学内容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2 运动的描述 1.3 运动的快慢1.4 测量平均速度 单元复习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2 声音的特性 2.3 声的利用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单元复习3.1 温度

 3.2 熔化和凝固4备注中秋节国庆节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0.18-10.2210.25-10.2911.1-11.511.8-11.1211.15-11.1911.22-11.2611.29-12.33.3 汽化和液化3.4 升华和凝华 单元复习4.1 光的直线传播 4.2 光的反射4.3 平面镜成像 4.4 光的折射期中复习与考试4.5 光的色散 单元复习5.1 透镜 5.2 生活中的透镜12.6-12.10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4 眼睛和眼镜12.13-12.1712.20-12.2412.27-12.311.3-1.71.10-1.141.17-结束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单元复习6.1 质量和密度 6.2 密度6.3 测量物质的密度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单元复习期末综合复习期末考试元旦5

篇五: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选修模块教学课时安排 选修 3-1(36 课时)

 第一章

  静电场

 内容 课时安排 小计 导入

  神奇的静电 第 1 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1 课时 6 课时+机动 1 课时 第 2 节 静电力

 库仑定律 2 课时 第 3 节 电场及其描述 2 课时 第 4 节

 电场中的导体 1 课时

 第 2 章 电势能与电势差

 内容 课时安排 小计 导入 电场力可以做功吗?

 第 1 节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 1 课时 4 课时+机动 1 课时 第 2 节

 电势与等势面 1 课时 第 3 节 电势差 2 课时 第 4 节电容器

 电容 1 课时

 第 3 章 恒定电流

 内容 课时安排 小计 导入 历史回眸 第 1 节 电流 1 课时 5 课时+机动 1 课时 第 2 节 电阻 1 课时 第 3 节 焦耳定律 1 课时 第 4 节 串电路和并联电路 2 课时

 第 4 章

 闭合电路 欧姆定律 和逻辑电路

 内容 课时安排 小计 导入 从闭合电路找原因 第 1 节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 课时 6 课时+机动 1 课时 第 2 节 多用电表使用和原理 1 课时 第 3 节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 课时 第 4 节 逻辑电路和自动控制 1 课时

 第 5 章

  磁场

 内容 课时安排 小计 导入 “迷路” 的信鸽 第 1 节 磁场 第 2 节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1 课时 4 课时+机动 1 课时 第 3 节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2 课时 第 4 节 磁与现代科技 1 课时

 第 6 章

  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

 内容 课时安排 小计 导入 从奥斯特实验说起 第 1 节 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课时 5 课时+机动 1 课时 第 2 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 3 节 洛仑兹力的应用 1 课时 2 课时

 厦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选修模块教学建议 选修 3-1 一、 概述 物理学有自己的实验基础和逻辑结构, 有广泛的技术应用, 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本模块中, 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 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场是除实物以外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学生将通过电场和磁场的学习加深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

 本模块中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 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现代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电的知识。

 本模块对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二、 内容特点 ⒈本模块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对“场是除实物以外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的认识, 学生通过电场和磁场的学习不仅要知道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了解电场和磁场规律在科学技术、 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而且要加深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

 第二是关于电路的学习。

 电路是电能传递的途径, 在高中阶段主要是探究闭合电路的规律, 同时要认识电路元器件和电路参数的物理意义等, 了解电路的研究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电磁学内容相对独立, 规律多、 实验多、 概念抽象、 与现代科技联系紧密是本模块的显著特点。

 ⒉在教学要求上, 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更具体、 更容易把握。

 教学大纲把教学要求分为 A、 B 两个层次。

 A 层次:

 较低要求的层次。

 所列知识的内容, 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 或在初中阶段已经做过较为详细的讨论。

 B 层次:

 较高要求的层次, 两个层次的要求很笼统, 教师较难把握, 容易形成单一的记忆、 接收、 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 偏重知识与技能, 轻视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在三级主题中, 通过“了解”、 “认识”、 “理解”、 “应用”、 “独立操作”、 “经历”、 “领悟”等一系列行为动词, 具体的给出了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要求的目标, 操作性更强。

 特别是与教学大纲相比, 课程标准更注重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例如:

 “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 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 “关注我国集成电路以及元器件研究的发展情况。

 ”; “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 “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以及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 “认识电磁现象的研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

 课程标准还加强了科学、 技术、 社会的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课程标准中提供了大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 增加了与社会生产和技术相关的物理学知识, 改封闭型课程为开放性课程, 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着眼于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

 例如:

 “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 “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

 ”; “关注与磁相关的磁现代技术的发展。

 ”; “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以及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 “认识电磁现象的研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等。

 三、 具体教学建议 第一章

 静电场 内容 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导入

  神奇的静电

 第 1 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1 课时 主要通过实验演示, 计算机辅助教学, 启发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的静电基本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分析得出不同起电方式的相同本质。

 从而自然过渡到电荷守恒定律。

 要突出过程和方法的教学, 避免结论式教学,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1. 通过实验和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

 2. 通过多种途径, 让学生了解避雷针、 静电除尘器、 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设施的基本原理, 知道静电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 通过实例分析, 让学生知道静电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危害及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4. 在初中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第 2 节 静电力

 库仑定律

 2 课时 实验探究教学为主, 综合合其他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定性或半定量实验探究, 让同学观察讨论并总结, 得出库仑定律; 通过习题演练进一步明确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比较。

 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由于电荷的不可观测性, 讲解时,可以多利用媒体帮助学生对电荷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和电荷物理模型的建立.

 1. 注意点电荷的引入, 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让学生知道带电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视为点电荷。

 2. 对于库仑定律需要强调的是:

 (1)、 库仑定律适用条件.

 (2)、 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之间的相似性可以让同学们通过练习自己认识对比并讨论. 让学生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3)、 点电荷的电性有正负之分, 但在计算静电力的大小时, 可用所带电量的绝对值进行计算. 根据电荷之间的电荷异同来判断是吸引力还是斥力.

 (4)、 在两点电荷之间距离接近为零时, 由于两个点电荷已经失去了点电荷的前提条件, 因此不能根据库仑定律得到库伦力无穷大的

 结论.

  第 3 节 电场及其描述

  2 课时 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设疑探究启发” 的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演示法、 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 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中:设问激疑, 尽量通过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类比释疑, 对新概念的引入, 尽量启用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已知的相类似知识, 通过类比、 分析, 使得抽象概念能够较顺利地建立。

 实验分析, 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使具体现象直观表达抽象概念, 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 动画模拟扩大实验成效。

  1. 通过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让学生体会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2. 通过对点电荷电场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何要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 通过比较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及点电荷场强的公式, 加深对电场强度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和方向的规定。

 3. 用模拟电场线的实验, 让学生对常见的五种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有直观的认识。

 4.下一节的电场的叠加的内容上移到第 2 课时上, 但对于叠加不要进行繁琐的计算。

  第 4 节

 电场中的导体

 1 课时

 主要通过实验演示, 计算机辅助教学, 启发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电场基本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分析得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1.在教学中要明确:

 我们研究静电平衡状态、 导体静电平衡时的特点, 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的. 这就要求在讲解时, 首先以电场的基本性质为基础,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 使得学生清楚的知道推理过程, 以及结论和结论的由来, 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目的.

 2.在教材中, 讲解了一些验证性实验, 使分析和推理得出的结论能够通过实验得到验证, 巩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3.在为学生讲解时注意强调实验的目的, 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的结论, 可以通过习题加深对结论的理解.

  第 2 章 电势能与电势差 内容 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导入 电场力可以做功吗?

 第 1 节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 1 课时 在本节内容中, 涉及到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讲解, 与前面所学的重力(同属于保守力)

 做功和重力势能有相似的规律和原理, 因此, 讲解时可以采取类比、 概括这一物理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 通过电势能与重力势能的类比, 让学生知道电势能具有相对性, 知道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电场与重力场的类比, 让学生理解电势能的相对性。

 3. 电势、 电势差的概念还没有学, 建议将教材中的操作性定义, 转化为描述性定义为好, 即“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称为电势能”。

  第 2 节

 电势与等势面 1 课时 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类比、 归纳。

 通过精心设置疑问,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归纳。

 引导学生体验“结合问题情景, 自主参与, 合作交流” 的自主学习.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形象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激发学习兴趣。1.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引入重力场的“高度” 概念进行类比, 以增强知识的可感知性, 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但在讲解中不仅要掌握好教学的深度。

 2. 需要明确的是:

 等势面是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势的分布情况而引入的, 等势点连接成等势线, 等势线又组成等势面, 在这里点出:

 点——线——面,让学生有这一理解过程, 同时类比地理上的等高线、 等高面, 发挥空间想象力, 在理解等势面的有关特性时注重推理过程,让学生展开讨论, 加深认识.

 第 3 节 电势差 2 课时 通过旧知识进行类比、 概括讲述新知识, 发展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通过建立电势差概念, 又一次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1. 建议通过示波器的教学, 以习题教学为手段, 学会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的问题。

 2. 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匀强电场的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的, 教学中重视启发学生联想, 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使学生不仅知道结论, 并会推导得出结论, 在一定的条件下正确应用结论.

  第 4节电容器

 电容 1 课时 通过实验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形象化, 对于设计的实验:

 可以让学生观察纸制电容器的构造, 用1. 通过拆解几种常见电容器, 让学生了解它们的构造。

 2. 通过实验, 让学生知道电容的物理

 充电的电容器短路放电产生电火花使学生感受到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 显示充放电过程, 并用实验演示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关系. 另外,可以借助媒体动画、 视频将过程再现, 这样, 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意义, 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决定因素, 知道电容器的工作电压和击穿电压。3.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 让学生了解电容器在技术上的应用。

  第 3 章 恒定电流 内容 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导入 历史回眸 第 1 节 电流 1 课时 讲授法, 通过复习回忆, 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深化电流的相关概念 1. 电流的速度只要求学生了解, 不能过于深入 2.

 理解电流的概念与定义式 I=q/t, 并进行有关计算。

 尤其要理解正负电荷相向移动问题。

 第 2 节 电阻 1 课时 采用以分组实验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 思考、 小组讨论,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 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 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并学习实验中收集数据、 处理数据的方法。

 2. 通过实验, 让学生理解电阻率主要是由导体本身的特性决定, 认识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3. 通过实物和实验,让学生认识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 并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

 第 3 节 焦耳定律 1 课时 问题探索法: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上升到理论认识, 最后回归实践 1. 引导学生应用电场力做功等相关公式得出电功及电功率的表达式, 并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2. 介绍焦耳研究电流热效应的过程, 让学生领会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3. 通过实验演示分析

 一个含电动机的实际电路,让学生理解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 体会电功与电热的区别, 并学会用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观点及方法解决电路问题。

  第 4 节 串电路和并联电路 2 课时 串、 并联电路的特点采用复习加深的教学方法;

 电表的改装主要采取了“实验探究法”。

 教师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观察实验和实际测量, 探索物理规律。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用明亮的色彩, 动态的画面, 形象化表现改装原理图。

 1.

 用可拆装的电流表演示它的构造, 学生分组实验, 来探究电表的改装等传统的...

篇六: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版九年级 物理 下册 教学计划

 及进度表

 九年级下学期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半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学情分析 :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1)、(2)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九年级学生已接触物理一年多,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的知识面都比较窄,虽然在小学的科学课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从物理知识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其中最基础、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所学的知识比较浅显,作为一门中考必考学科,应该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

  我校所使用的教材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本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充分体现 STS 思想,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有趣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 目标 :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四 、教学 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做到每周不少于一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注重教材体系,把握重点难点。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把好实验关。

  3、认真备课,根据不同的课型,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让学案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充分利用课堂 45 分钟,向 45 分钟要效益。

  4.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初中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上课时要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建立“问题记录本”,要求学生人人做到每日一问;建立“错题记录本”,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并指导学生预习、复习、解题的思路和能力;

 6、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记笔记,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7、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但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做到严而有情,严而有度。凡事要优先摆事实、讲道理,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

  8、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授课效率。

  9、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10、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五 、教学进度表:

  教 学 进 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1

 第十六章电磁转换

 13

 第二轮复习

 2 2

 第十六章电磁转换

 14

 第二轮复习

 3 3

 第十七章

 15

 第二轮复习

 4 4

 第十八章

 16

 第三轮复习

 5 5

 第一轮复习

 17

 第三轮复习

 6 6

 第一轮复习

 18

 考前指导

 7 7

 第一轮复习

 19

 中考

 8 8

 第一轮复习

 20

 9 9

 第一轮复习

 10

 第一轮复习

 11

 第一轮复习

 12

 第二轮复习

篇七: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年级

 物理

 学科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面向新高考课标, 针对新高考考纲要求, 在诱思探究校本模式下集结备课组的智慧, 打造高三物理复习的高效课堂。

 具体目标为:

 构建知识网络, 提升学生的理解、 推理、 分析、 综合数学应用和实验能力, 从而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高考。

 (一)

 在课程目 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 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三)

 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 基础性、 选择性 (四)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 提倡教学方式 多样化 (五)

 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 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课堂教学要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展探索自然、 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 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1、 教材版本 人教版 高考必考模块为必修一

  必修二

  选修 3-1 、 3-2

 高考选考模块为 3-4 2、 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 高考考纲分析:

 (1)

 高考考纲明确说明考查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 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 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2)

 新课标物理大纲具体变化内容如下(2011 与 2010 年区别)

  ① 考试大纲在个别地方的叙述作了文字修改, 与内容无关。

 ② 考试大纲及说明在解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时, 将“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 函数图像进行表达、 分析” 中的“必要时” 删去了。

 ③ 在考试说明中将选考模块 2—2 删除了。

 ④ 在考试说明中将 2009 年与大纲不一致地方进行了修改更正。

 ⑤ 考试说明在必修模块物理 1 中主题为“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中的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要求会应用于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 删除了。

 3、 重点、 难点 力学和电磁学是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 主要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与图像、牛顿运动定律、 圆周运动、 功能关系、 万有引力定律、 电场磁场、 电磁感应、 变压器与高压输电、 电路实验、 多用电表、 螺旋测微器、 游标卡尺等基本实验仪器的读数。

 选考模块重难点是振动和波的图象,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三、 教学策略及主要措施

 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 。

 时间是:

 2010 年 2 月 中旬到四月 下旬。

 第二轮目标、 任务是重组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 思维过程的训练, 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和综合能力。

 按相近内容, 相似规律、 相同方法归类, 共划分 13 个专题好专题, 目标是构建知识框架, 形成知识网络。

 突出重点, 精编专题;以点带面, 注重能力。

 即突出高中物理学中的重点知识, 以其为为核心, 结合第一轮复习中学生掌握情况, 精心选编专题, 并以这些重点知识带动与其相关的其他知识点, 把知识点连成网, 强调知识间的联系, 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具体要求:打破章节界限, 注重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专题教学形式, 构建知识网络。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提炼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并能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进行理综的应试训练。

  第三轮复习是综合复习, 时间是:

 2012 年四月 下旬到 5 月 底。

 第三轮的任务是面向考场: 整合知识, 综合运用, 掌握技巧, 全面培能及其限时训练, 科学表述、增强防错能力, 适当查缺补漏。

 侧重点应放在综合运用以前掌握的知识、 能力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 即本轮复习的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整理第一、 第二轮复习笔记和

  做过的题目, 做与高考模式相对应的理科综合试卷; 做与高考试题相近的往年高考真题; 采用目标过关记录, 复习要全面到位。

 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包括审题能力和答题时间的合理分配。

 5 月 底到 6 月 是考前整合, 继续限时训练, 提升重点题型的应考技巧和能力。调整心态, 全力以赴新高考。

 复习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 认真做好集体备课 :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搞好统一行动.

 例题统一; 讲题思路统一; 练习统一; 考试统一; 讲评统一; 补练统一; 总结统一. 在七统一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研究出具体的不同的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

 ①个人备课为基础,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 完善。

 ②发挥教研组、 备课组整体优势, 集中集体的智慧。

 ③备课要备考纲要求、 知识和能力目 标、 重点难点, 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尖子生上,研究解题方法, 学生思维品质培养, 应试能力提高, 专题怎样突破。

 典型例题、 针对训练题(学科作业)

 的选取、 审核, 目标检测命题。

 ④复习课、 习题课、 试卷讲评课的研讨。

 做好阶段性的集体反思, 优化复习方案 (二)

 练考结合、 限时训练 ①试题的选取:

 历年高考题, 考试中心提供的样题, 各地最新试题, 经典好题, 相同考点但不同方式命题, 按题型训练。

 题要有针对性, 引发学生暴露问题, 找学生薄弱环节, 知识、 方法的漏洞, 解题规范上的问题, 故意让他出错。

 让学生有出错、纠错的体验。

 ②关于学科自习的时间、 练考结合, 限时训练, 提供答案。

 学生自己先自评反思。教师及时阅卷, 及时点评反馈、 总结。

 如何培优。

 ③平时练习的时间限制, 题量的控制。

 ④发挥经典好题的作用, 进行滚动练习。

 ⑤平时练习考试化, 后期平时考试高考化, 追后追求高考考试平时化。

  (三)

 上好习题课、 试卷讲评课

  1. 目标: 全员参与、 全方位互动、 立体沟通、 信息流强度最大, 充分调动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参与的积极性、 高智商性、 创造性, 最大限度提升全体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全班同学都有最大收获。

 2. 习题课内容的形式多样性 A. 重要的物理方法、 模型应用型习题课

 B. 多题归一类习题课

 C. 典型模型有序设问习题课

 D. 选择题专练习题课 3 ①习题课必须是宽松、 愉快的上课环境

 ②民主的课堂气氛:

 师生在平等的条件下共同学习、 探讨。

 一定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

 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 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投入。

  ③注意形同质异、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怎样变)

 和形异质同、 多题一解的训练。比较、 优选好的解题方法。

 在课上让学生暴露思维障碍, 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④讲评课主要讲共性问题, 兼顾个别错误。

 教师对学生答卷了如指掌。

 进行优秀、规范试卷展示。

 ⑤讲评课重点讲解题思路、 方法技巧。

 讲题的立意。

 四、 教学进度表(附后)

  高三

 年级

 物理

  学科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三物理教学计划

  相关文档下载:

  2006 年度 第 二 学期 教学计划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三 教师:

 金招政

 讲授 7 0

 课时 复习 1 3

 课时 测验 1 0

 课时 总计 1 0 0

 课时

 作文

 课时 实验

 课时 机动 7

 课时

 一、 教学目 的要求 做好 3 轮的高考复习工作,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论以模拟考试为主查漏补缺。

 争取在二 00 八年高考中, 物理成绩在居同类学校前列, 为我校在高考中创造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三学生总体学习习惯努力程度都有好转。

 学生总体分三个层次:

 重点班学生基础知识、 自学能力都较好, 自觉性很高, 但有少部分学生不很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重点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

 普通班学生当中成绩很与差很明显, 总体基础尚可。

 三、 具体教学措施

 1、 以“注重基础, 培养能力” 为宗旨,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 努力使复习具有高效性。2、 争对高考的最新模式和历年高考的题型特点, 注重基础, 培养能力, 精选习题, 把讲、 练、 批、 评各环节做到位, 使练习具有实效性。3、 强化中等生的补差和后进生的治瘸, 提高本科的绝对数。4、 根据学校学生层次的不同分难度, 分练习进行教学。

 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加大难度、 深度,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 通过每周的小题训练, 提高学生的能力, 及时反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备注 1 8. 27-9. 2

 预备周

  分班考试

 改卷 教师做试卷分析

  2 93-3. 9. 9

 试卷分析

 2 1 . 4

 物质波

  2 2 . 1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

  2 2 . 2

 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

  2 节

 1 节 1 节 1 节

 周六的一节课 做练习分析 3 9. 10-9. 16

 2 2 . 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2 2 . 5

 核反应

 核能

 2 2 . 6

 裂变

 2 2 . 7

 轻核的聚变

  习题课

 1 节 1 节 1 节 1 节 1 节

 4 9. 17-9. 23

 单元测验 分析 高考总复习--:

 一单元/ 第一讲/ 五种性质力 2 节 3 节

 5 9. 24-9. 30 一单元/ 第一讲/ 五种性质力 一单元/ 第二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单元/ 第三讲/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1 节 2 节 2 节

  6 10. 1-10. 7

 国庆放假

  7 10. 8-10. 14

 一单元/ 第三讲/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二单元/ 第一讲/ 质点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 3 节

 2 节

 </TD< tr>

 8 10. 15-10. 21

 二单元/ 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单元/ 第三讲/ 图象运动 追及相遇问题

  2 节 3 节

  9 10. 22-. 10. 28

 二单元/ 第四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三单元/ 第一讲/ 牛顿运动定律 三单元/ 第二讲/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2 节 2 节 1 节

  10 10. 29-11. 4

 三单元/ 第二讲/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三单元/ 第三讲/ 超重和失重 连接体问题 四单元/ 第一讲/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平抛运动 2 节

 2 节

 1 节

  11 11. 5-11. 11

 四单元/ 第一讲/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平抛运动 四单元/ 第二讲/ 圆周运动 五单元/ 万有引力定律

 1 节 3 节 1 节

  12 11. 12-11. 18

 五单元/ 万有引力定律 六单元/ 第一讲/ 功

 功率

 3 节 2 节

  13 11. 19-11. 25

 六单元/ 第一讲/ 功

 功率

  六单元/ 第二讲/ 动能 动能定理 六单元/ 第三讲/ 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节 2 节 2 节

  14 11. 26-12. 2

 六单元/ 第三讲/ 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七单元/ 第一讲/ 冲量 动量和动量定理 七单元/ 第二讲/ 动量定律及其应用 1 节 2 节 2 节

  15 12. 3-12. 9 七单元/ 第二讲/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5 节

  16 12. 10-12. 16 八单元/ 第一讲/ 机械振动 八单元/ 第二讲/ 机械波 九单元/ 第一讲/ 分子动理论 2 节 2 节

 1 节

  17 12. 17-12. 23

 九单元/ 第一讲/ 分子动理论

 九单元/ 第二讲/ 物体的内能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九单元/ 第三讲/ 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 十单元/ 第一讲/ 电场强度 电势 1 节 2 节 1 节 1 节

  18 12. 24-12. 30

 十单元/ 第一讲/ 电场强度 电势 十单元/ 第二讲/ 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 节 4 节

  19 12. 31-08. 1. 6

 十一单元/ 第一讲/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十一单元/ 第二讲/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十一单元/ 第三讲/ 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 节 2 节 1 节

 20

 1. 7-1. 13 十一单元/ 第三讲/ 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十二单元/ 第一讲/ 磁场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节 3 节

 21 1. 14-1. 20

 十二单元/ 第二讲/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十二单元/ 第三讲/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3 节 2 节

 22 1. 21-1. 27

 十二单元/ 第三讲/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机动 3 节 2 节

 23

 1. 28-2. 3

 机动 考试 等

  周起止时间 (周一—周日 )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次 第1周 1 月 30 日 —2月 5 日

 第 1 课时

 选考模块复习 3-4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简谐运动 单摆 振动图象

  第 2 课时

  复习 1

 第 3 课时

 机械波:

 波的图象以及传播规律

 第 4 课时

  复习 1

 第 5 课时

  复习 2

  第 6 课时

  波的干涉 衍射 偏振

 第 7 课时

 振动和波 周测

 第2周

 2 月 6 日 —2月 12 日

 第 1 课时

  振动和波结课总结

 第 2 课时

 选考模块 3-4 第十二章

 光的折射

  光的全反射

  光导纤维

 第 3 课时

  复习 1

 第 4 课时

  复习 2

 第 5 课时

  光的干涉 衍射和偏振

 第 6 课时

  实验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双峰干涉测波长

  第 7 课时

 光学周测

  第3周 2 月 13 日 —2月 19 日

 第 1 课时

 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力与运动 专题一:

 力与物体平衡 1

 第 2 课...

篇八: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三、具体实验安排:

 三、具体实验安排: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实验课题 主要器材 备注一 一

  长度测量 秒表、刻度尺

 二 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玻璃管、米尺、电子停表 演示 演示

 三 四 四

 声的产生

 音叉、共鸣箱、方座支架、泡沫塑料小球、细线

 演示 真空铃实验 真空罩、闹钟、抽气机 演示 声的传播

 声传播演示器、玻璃水槽

 演示 乐音的三个特征

 梳子、钢板尺、听诊器

 演示

 五

 六 六 七 七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

 演示 光的反射

 光具盘、光的反射演示器

 演示 平面镜成像

 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平面镜、火柴、刻度尺 分组 凸镜、凹镜

 凸面镜、凹面镜

 演示 光的折射

 光具盘、玻璃杯、水、铅笔 平行玻璃砖

 课外 八 八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 演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具座、凸透镜、火柴、蜡烛、光屏 分组

  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近视眼镜、凸透镜、光屏、蜡烛

 分组 九 九

  中考复习

 十 十

  期中考试

 十一

  声的产生

 音叉、共鸣箱、方座支架、泡沫塑料小球、细线

 演示 真空中的闹钟

 真空罩、闹钟、抽气机

 演示 声的传播

 声传播演示器

 演示

 十二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钢尺、桌子、橡皮筋、发音齿轮、手摇离心转台、硬纸片、

 演示 用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频率

 教学示波器、音叉、话筒

 演示 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音叉、乒乓球、线、铁架台或水槽、水

 演示 用示波器显示响度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教学示波器、音叉、话筒

 演示 用示波器观察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

 教学示波器、二胡、音叉、话筒、笛子

 演示 观察噪声的波形

 铁钉、玻璃、教学示波器、话筒

 演示 十三

  演示 十四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实验器、或光具盘

 演示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实验器、或光具盘

 演示 十五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

 演示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

 分组 球面镜

 凹面镜、凸面镜

 演示 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实验器、或光具盘

 演示 通过水观察搪瓷杯地部的硬币

 搪瓷杯、硬币、水

 课外 十六

  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白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或光具盘、三棱镜

 课外 物体的颜色

 光具盘、三棱镜、学生电源、彩色透光片、红、白、蓝、黑纸片

 课外 光的三原色合成

 光的三原色合成实验器、彩色透光片

 课外 颜料的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

 课外 十七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天平、小石块、盐水 分组 十八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铝块、天平、刻度尺 分组

  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盐水、天平、小石块、量筒

  。

 分组 十九

  期末复习

 二十

  期末考试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实验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实验课题 主要器材 备注一 一

 二 二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光具盘(一套)、放大镜

 演示 探究——凸透镜成像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演示 探究——凸透镜成像

 光具座(一套)、蜡烛、火柴或学生电源

 分组 三 三

  生活中的透镜

 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演示 测算眼镜的度数

 老花镜、刻度尺、白纸片

 课外 四 四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圆筒测力计、演示测力计、平板测力计、条形盒测力计

 演示 自制测力计

 橡皮筋、钉子、纸板、重力已知的玻璃球、小盒盖、回形针

 课外 五 五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钩码、弹簧测力计、

 演示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线绳

 演示 六 六

 七 七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木板、滑轮、纸板、钩码、线绳

 演示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摩擦计(一套)、弹簧测力计

 演示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摩擦计(一套)、弹簧测力计

 分组 滚动和滑动

 轴承模型

 演示 八 八

  惯性

 惯性演示器、茶杯、纸条、水、鸡蛋、小车、木块

 演示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和力实验器(一套)

 演示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和力实验器(一套)

 分组 九 九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和力实验器(一套)

 演示 十 十

  中考复习

 十一

  期中考试

 十二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液体对器壁压强演示器

 演示 探究—液体内压强的规律

 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微小压强计、水、透明盛液筒

 演示 连通器

 连通器、带色的水

 演示

 十三

  大气压的存在

 注射器、易拉罐、茶杯、厚纸片、大试管、小试管、水、钩码、马德堡半球、抽气机

 演示 托里拆利实验

 水银、水银槽、长 1m 的玻璃管、米尺

 演示 大气压的测量

 空盒气压计

 演示 抽水机

 抽水机模型、离心水泵模型、水轮机模型

 演示 十四

  浮力的存在和测量(称重法)

 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

 演示 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原理演示器

 演示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

 演示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

 分组 十五

  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浮沉条件演示器

 演示 探究—轮船采用“空心法”的原因 烧杯、水、空牙膏皮

 演示 密度计的用法

 密度计

 演示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流速与压强关系演示器

 演示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飞机升力原理演示器

 演示 十六

  杠杆

 剪刀、羊角锤、撬杠、起子

 演示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钩码、方座支架、

 演示 轮轴

 轮轴模型

 演示 自制小戥子

 一根筷子、螺母、或竹筷、罐头瓶盖、细绳

 课外 探究——不同滑轮的工作特点

 定滑轮、动滑轮示滑轮组、钩码、细绳、铁架台、弹簧测力计

 演示 十七

  测爬楼的功率

 刻度尺、电子停表、台秤

 课外 十八

  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钩码,刻度尺、铁架台、线绳、滑轮、弹簧测力计、

 课外 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线绳、刻度尺、动滑轮

 分组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一套)线绳、弹簧测力计、钩码

 分组 十九

  期末复习

 二十

  期末考试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实验课题 主要器材 备注1

 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

 烧杯、热水、冷水、滴管、墨水 演示 演示气体间扩散 广口瓶、二氧化氮、玻璃片 2

 分子间的作用力

 铅块、弹簧球

 演示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空气压缩引火仪、厚玻璃瓶、烧杯、乙醚、打气筒、金属棒、酒精灯 演示3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玻璃杯、电加热器、温度计、 秒表、水、煤油若干

 演示4

 热机的原理

 试管、水、酒精灯、胶塞、 内燃机模型、铁架台

 演示5

  月考一

 6

 电荷之间的作用

 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 验电器、碎纸屑

 演示7

 电路的串联、并联电流规律

 电流表、电源、导线、灯泡、开关

 分组8

 用电压表测电压

 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开关 分组 分组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开关

 9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源、导线、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定律演示器

 演示10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

 演示11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电源、导线、开关、滑动变阻器、几个定值电阻

 演示12

 期 期 中 考 试

 13

 探究电阻串联的问题 探究电阻并联的问题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定值电阻、电压表、电流表

 演示14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 分组15

 磁场的方向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 铁屑 演示 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小磁针、导线、电池

 演示16

  月 考 17

 探究不同规格的灯泡在相同

 时间消耗电能的多少

  规格不同的灯泡、电能表

 演示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 分组18

 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演示器、电源

 演示19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螺线管、磁针、导线、电池、开关 演示20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大铁钉、漆包线、导线、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大头针

 分组九年级下学期实验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实验课题 主要器材 备注1

 奥斯特实验(电流的磁效应)

 演示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电源、导线、开关、、蹄形磁体

 演示 电动机

 电动机模型、电源

 分组 2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导线、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计

 演示 发电机 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

 演示 3

 电磁波的产生 收音机、电池、导线 演示

推荐访问:职高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职高 进度 安排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