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7篇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7篇

时间:2022-09-11 16:30:06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7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两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稿: 目录两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7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7篇

篇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稿:

 目录 两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讲稿:

 .......................................... 1 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 1 党史党课教育:信仰的力量 ................................................. 8

 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

 党史学习教育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试金石”,更是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载体、提升工作成效的“创新工坊”。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将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开新天地、提供新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化的重要路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能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引发“感同身受”与“身心认同”,从而充分发挥积极情感在塑造理性认知中的促进作用。随着网络科技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已大大拓宽。线下的红色遗址、红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线上的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展馆等都是开展情境教育的重要路径,其沉浸性、想象性和交互性的特征有利于配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和体验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情境教育所特有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有助于转变传统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让党史课本“立起来”,让党史教育“活起来”。通过广泛组织高校师生模拟体验党史故事,走出课堂现实感受新时代发展成就,走进红色场馆、红色遗迹感受和触摸历史,可以深化、升华大学生对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的理解,激发、融合大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使党史学习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良

 好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载体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和客体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思想与心灵交流,要通过优化载体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党史学习教育所要达到的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四大目标,蕴含着理想、信念、道德、实践等多个维度的价值指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载体提供了重要抓手。一要以服务学生成人成才为中心。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总目标、总方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二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两个主体。充分调动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坚持教育者先接受教育、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落实“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局面。三要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为三个教育渠道。以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核心,用好第一课堂党史教学主阵地;通过打造实景化特色教育基地、情景化品牌教育活动,优化第二课程党史育人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实践中提升家国情怀和志愿服务本领,引导学生学思践悟,打造党史教育社会实践新空间。四要以党建、团学建设、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四个着力点。学生党员、团学组织带头学党史、讲党史、做服务,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党史故事、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丰富工作的素

 材与手段。五要以开学、开题、就业、毕业以及评奖评优为五个关键点。将党史中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的宣讲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事业观、人生观。

 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情感共振点。大学生年纪轻、兴趣广泛、爱好新鲜事物,因此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形式的创新性和生动性,因人施教、寓教于乐。要善于抓住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例如青年节、建党日、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把准学生情感共振点,通过感悟历史、感受精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要注重深入挖掘节日思想内涵,揭示各节日与党史的内在关联,加深大学生情感融入的自觉性与自主性,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引导大学生在祭奠英烈、追思先贤等节日活动中,感悟历史、发扬精神、传承理想,强化时代责任感。要丰富活动形式与载体,善于以声为媒、以歌为媒、以画为媒、以网为媒,通过开展集体朗诵、手绘、情景剧、歌咏比赛等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节日活动有机融合,在历史与现实中搭建好贯通古今的“时空隧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二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的基础上,可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美育、信息技术、沉浸式教育相结合,让思想政治工作有情境、有载体、有氛围,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境界。

 突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党史学习教育要紧紧依靠这个关键平台展开。一是与时俱进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用鲜活的党史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坚持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同频共振,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二是充分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主导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一刀切”“一锅煮”,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选择科学合适的教育方法,因人施教。三是结合新情况新特点开展翻转课堂教育,充分运用讨论式、研究式、互动式课堂模式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投入度。如引导大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党史故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激发对党和国家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优越性,增加党史学习教育的亲和力。

 将美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美育以塑造人的完善人格为出发点,依托美的形式与活动来实现以美育人。发挥美

 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载体作用,将美育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汲取党在百年奋斗进程中铸就的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更好地激励大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挑战、自我突破。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借用直抵心灵的多样化、艺术化呈现方式,充分发挥美育“润物无声”的效果,更好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思想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产生悦纳感。同时,美育重在践行,要深入挖掘党史学习教育中蕴含的积极能量和美育元素,通过组织大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基地、游览红色景点等形式,在耳濡目染中帮助大学生找寻美的真谛,探究奋斗与实践之美,增强实践能力和综合审美情趣,自觉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内化为自身追求美、感受美、践行美的多样途径。简而言之,可以把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等综合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展现出来,为思想政治工作开拓新的途径。

 将信息技术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与融媒体传播的多元性和精准性,可以使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绘声绘色、随时随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代大学生与信息化、网络化的表达方式有天然的亲近感,他们既是新技术的使用者、拥护者,也是新话语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要深入挖掘高校在新媒体平台的渠道资源,运用接地气的生动表达、形象化的信息传递,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答题、微视频大赛、云演出、微课、TED 演讲等活动,借助微信、

 微博、短视频等推送活泼生动的党史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网络是最大的变量,也是强势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主战场。高校应提高议题设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主动适应当前网络媒体的微语言特色,充分利用微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辐射性等特点,牢牢掌握网络平台话语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术语转化为接地气的网络呈现方式,借助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微直播、微声音、微论坛、微报刊、微慕课等形式,打赢与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战争。

 运用沉浸式教育方式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沉浸式教育方式是将主体置于良好的文化环境之中,关注学习活动和过程本身,激发内部驱动力,从而获得认知、行为和情感等层面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教育应创设特有的“历史之境”,激发受众对党史学习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等层面的内部驱动力,使大学生完全浸润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在内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教育的适切性,让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学习生活自然融合。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包含场景的沉浸式和参与的沉浸式,场景的沉浸式是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历史文物的展示、历史人物的述说,使大学生有深度体验感、代入感,从而激发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参与的沉浸式是让大学生“跨越时空”,成为重现历史、还原历史、感悟历史的主体,在追寻革命先烈足迹、体验红色记忆的参与中,让红色文化鲜活起来,引导大学生

 传承好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引导大学生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青春力量。

 党史党课教育:信仰的力量 同志们: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信仰的力量。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认识信仰的力量这个问题呢?我想先简要地回顾、概括一下中国共产党 100 年的光辉历程,给大家一个整体上的认识;然后从这 100 年历程中来挖掘、提炼信仰在我们党的成功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0 个春秋。我们党这 95 年的历程,根据党史教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 1921 年开始到 1949 年的 28 年时间,我们称为革命时期;第二个阶段,从 1949 年到 11008年的 29 年时间,我们称为建设时期;第三个阶段,就是从1100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现在,大致 40 年时间,我们称为改革开放时期。下面,我们就对我们党这 95 年的历史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第一个阶段:革命时期。大家知道,我们党在 21 年建

 党的时候全党只有 53 个党员。二大的时候,中共党员不到200 人,195 个人。二大以后,经过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我们的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到 27 年 4 月,也就是我们的北伐战争打到长江流域的时候,已经发展到将近 6 万人,影响之大,所以才引起蒋介石决定发动“四·一二”政变,疯狂清党,大革命因此陷于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武装斗争,建设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经过长征,最后开辟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并迎接了抗日战争高潮的到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部队空前发展壮大,到 45年 8 月日本投降的时候,全国党员达到了 120 万人,正规军达到了 100 万人,民兵 100 万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从1948 年 9 月 12 到 1949 年 1 月 31 日)发动了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与国民党进行了战略决战,到 49 年 10 月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我们简要回顾第一个阶段的历史。

 那么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从 1949 年到11008 年,29 年时间。应该讲,这段时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曲折复杂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对于这段历史,无论是党史学界,还是社会上对它的认识,都是有分歧的。有人说,中国共产党这 29 年,除了搞运动就搞运动,除了整人就整人,基本没干什么好事,甚至有人在网上用极端的语言评价毛泽东,说毛泽东这个人解放前是

 功高盖世,解放后是罪恶滔天。我们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而且是极端错误的。但你怎么来认识我们党在这 29 年的历史?这是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讲清楚的一个大问题。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对历史的看法、对历史的态度问题,而且更重要的它是关乎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共产党能不能继续执政下去这个重大问题。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国际共运史上有一个教训,那就是前苏联。前苏联在 1986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他对待苏共的历史,特别是对斯大林的历史基本上是否定的。按照当时戈尔巴乔夫和苏联一些媒体的观点,苏共在历史上除了搞运动,就是搞运动,除了搞肃反扩大化,就是搞肃反扩大化,基本没干什么好事;斯大林是个变态狂,是个神经质,是个暴君;列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媒体和领导人这样讲,那必然会影响到苏联的青年人对共产党的认识,所以到 91 年的时候,在苏共遇到危机的情况下,苏联的青年党员都是很麻木的看待苏联的危机,看待苏共的下台。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对我们党很有启示。所以,我们对中共的历史,特别对这段历史,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怎么让青年人,包括身临其境的一些人,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看法,这是我们党的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这 29 年间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支流。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观点。那

 么,为什么说这 29 年的成绩是主要的?我们不妨看一看我们党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建树。

 从理论建设方面来看,我们党及其领导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这些重要思想、重要观点,不仅在当时是正确的,一直到现在,我们党的许多重大政策、重大理论都是依据当年的理论观点而发展起...

篇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dash;—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帮您做好职业准备!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们的思想面临的新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们思想的教育。

 当我们的大学生们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然紧抱固有的模式不放, 不加思考, 不加证实, 不求突破的话,必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当前, 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适应:1. 单向的灌输方式, 导致教育有效性的降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者起主导作用, 他们将含有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治观点、 思想体系、 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 有计划地灌输给教育对象, 而受教育者在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有选择地接受这些信息,进而“内化” 为自身的个人意识, 之后再“外化” 为实际行动。

 在这一过程中, 教育者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是以上课宣讲、 座谈讨论、 个别谈心、开展主题活动等, 而以报纸、 广播、 电视、 电影等大众传媒作为辅助工具。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是经过筛选、 加工的, 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正面的思想。

 然而,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对思想领域的入侵, 单向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其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

 大学生在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后, 必定要求教育工作, 包括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采取更为民主、 更为自由、 更为生动的方式进行。

 这将改变教育者的关系和位置,信息传播的内容和途径也不为教育者所掌控, 对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还没有充分的准备。有计划地灌输给教育对

 2. 缺乏敏锐性, 不能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一个时期以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 不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忽视理论研究和前瞻性探讨。

 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敏锐度不够, 不能对大学生指出的热点、 难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因而有些老师对大学生接触网络这一具体事实无从引导, 一旦出现问题, 已存在一定的普遍性。3. 大学生自主、 平等意识的增强, 导致传统的社会调控系统的失灵虚拟条件下网民的交往角色是虚拟的, 不存在上下级、 长晚辈、 地位尊卑的垂直型关虚拟条件下网民的交往角色是虚拟的, 不存在上下级、 长晚辈、 地位尊卑的垂直型关系, 交往变得平面化, 属典型的模式交往。

 网上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 但由此也带来了权威的削弱, 导致主导价值观念、 社会公共权威以及教育者权威的削弱, 使得传统社会调控的功能在逐渐丧失。

 我们曾在网上下载到这样一份《电子空间的独立宣言》 :

 “我们没有一个选举出来的政府, 我们也不愿意要这样的一个政府。

 我宣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空间, 它与你们试图强加给我们的各种专制体制完全不同。

 ” “我们正在制造的世界, 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世界, 它没有特权, 没有因为种族、 经济权利、 军事力量或出身而形成的偏见, 在这个世界中, 任何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表达他的信仰。

 ” “但愿它比你们以前的政府建立的世界更人道、 更公正。

 ” 这样的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是信息系统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 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进行干预, 更多地要靠大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

  4. 教育者人格魅力的下降, 导致感召力、 吸引力减弱面对网络的冲击,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及应有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据统计, 教师中经常上网的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对教师来说对于网络这一领域不甚了解或教师。

 对教师来说, 对于网络这一领域不甚了解或只是略知皮毛, 不具备较高的网络知识和英语水平,而且明显落后于青年大学生。

 因而也就有可能缺乏大学生所崇拜的科学文化素质、 人格魅力及亲和力。而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说, 人格魅力和亲和力有时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一般只能做网络的基本维护工作, 对其中传播的内容无从管理, 对网上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更谈不上参与教育的问题了。

 党中央早就指出“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 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 方法、 手段和机制,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 “更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 扩大覆盖面, 增强影响力” 。

 这是我们加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1.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 , 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抛弃以往说教的方式, 建立互联网的平台, 以平等、 敏捷、 交互、 细致的表现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真正在“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上实现突破。一个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光是有效地开展理论灌输教育还是不足取的。

 因为青年思维活跃, 勤于思考,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特别是对新的学习生活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单纯靠灌输方式已显得非常有限, 对学生来说,在思想理论知识入脑之前应入耳, 入耳之前应入座,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讲究“润物细无声” 和“寓教于乐” 。

 除了理论灌输外, 应有更多的丰富多彩的网络科技文化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各取所需, 从而达到文化熏陶的效果。我们必

 要想在网络上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必须要有一定的硬件设备。

 条件允许, 可单设服务器; 人员必须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以及兼职工作人员, 还应有一批学有余力、 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过硬的政治思想理论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

 另外, 应加大教育软件开发力度, 不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先进性。如果有实力, 还应该加强自主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 通过制作、 传播集思想性、 知识性、 艺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 让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2. 广泛开展网络活动,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电脑和网络日渐普及, 特别是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寝室里购置了 电脑, 有些学生还在宿舍楼里将不同寝室的电脑联网。

 如何因势利导, 利用好学生自发建立的这些局域网, 广泛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 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新课题。

 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挖掘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用好这资源, 挖掘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 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 成立各种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 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 网络征文、 软件编程大赛、 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 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

 同时,还可建立虚拟的“网上社区” , 在网上组织网友“虚拟联欢会” , 进行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 开展民主评议、 交流谈心和心理咨询等活动, 在网下可组织“网友联谊会” , 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 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各种“工作室”定工作室, 定上海不少高校都设立了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校园网的开发和维护, 在此基础上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如指派德育教师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轮流值班, 关注网上信息, 参与BBS上有关问题的讨论, 以普通网友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

 一方面可直接了 解学生思想动态, 掌握第一手资料, 有助于及时把握大学生的现状。

 另一方面, 教育者以网友的身份与学生对话, 可直接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放到学生面前, 绝大多数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

 目前在上海高校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辅导员在以这种形式开展工作。

 3. 规范网络道德, 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和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 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 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 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途径。

 同时, 要加大网络监控力量, 清除网上垃圾, 规范网上行为, 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间。

 为了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保证网络健康、 有序运行, 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 我们要制订相应的“网络管理办法” , 规范网上秩序, 严肃网络法纪。

 包括规定“不得泄密, 不得制作、 复制、 查阅、 传播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 行政法规、 危害党和国家安全” 的信息, 不得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 并制定相应的处罚办法。

 在高校, 一般的学生组织或学生个人未经学校批准不得私设网络服务器, 对于因工作需要而设立的网络服务器, 要实行专人管理、 维护。

 这样, 才能促进大学生网民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 达到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网络教育的预期效果。

 我们要在网络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 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 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 更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4. 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 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如果说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那么网络文化也就属于文化发展的新形态, 是文化进步的新趋势。

 网络也有许多的形式和手段, 可以承载文化的丰富和创新。

 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 是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真正进网络, 还是仅仅披上了网络的外衣, 而实质还是传统的刻板、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的标志之一。

 所以我们不能回避网络文化的客观规律, 必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引导社会文化网络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 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 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应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例如利用电子论坛、 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有说服力的、 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 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大学生头脑中去, 培养是非判断能力, 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 学会选择, 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 观念的侵袭。

 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 、 “全” 、 “新” 、 “近” 等特点, 把网上内容与大家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 使其贴近读者、 贴近生活, 更加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热情, 达到主动受到教化的目的。

 所谓网络的引导功能, 就是因为网络具有大家平等参与、 共同决定内容发展方向的特点, 关键在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引导。

 所谓管理功能, 就是我们应一改过去那种传统的说教式管理,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易参与性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5. 加强网络管理, 促使大学生合理、 有节制地使用网络大学生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 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我而做出触犯法律、 违背道德的事情。

 有的大学生还因为上网没有节制而造成学业受挫。

 比如, 上海某高校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中, 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和看碟片造成的。

 针对这些状况, 对大学生上网进行适当管理和干涉是很有必要的。

 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学生上网的条例和守则, 告知每一位大学生, 对学生上网的机房、 图书馆、 实验室要配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至于寝室和学校附近的网吧, 也要经常去巡视。

 上海市有的高校制订了学生上校园网申请审批制度, 凡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暂时不予办理校园网上网手续, 已办理上网手续的, 如考试成绩出现几门不及格的, 也暂时取消其校园网上网资格。

 6. 加强对网民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网络时代, 大学生中出现了各种症状的“网络心理障碍” , 有的大学生无节制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漫游、 聊天、游戏, 耽误学习, 损害身体,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心理异常, 包括人格障碍、 交感神经功能部分紊乱, 其表现为上网成瘾、 情绪低落、睡眠障碍、 生物钟紊乱、 食欲下降、 体重减轻、 思维迟缓、 社交活动减少等。

 对此, 上海市各高等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 开设了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课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心理障碍” 产生的原对性的心理指导课, 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心理障碍” 产生的原因, 特别是怎样预防诸如上网成瘾、 信息焦虑和人际孤僻等, 做到防范于未然, 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 的学生及时做好咨询、 调适和治疗工作, 使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能健康地成长, 使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网络的存在是有两面性的, 既可以是利也可能是弊, 这就要看大学生们如何处理了。

篇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当今网络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大学生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然紧抱固有的模式不放,不加思考,不加证实,不求突破,必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

 缺乏敏锐性,不能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不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己 忽视理论研究和前瞻性探讨 哭 。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环境 Ⅸ 影响的敏锐度不够,不能对 餐 大学生指出的热点、难点问 限 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因而有 垓 些老师对大学生接触网络这 塞 一具体事实无从引导,一旦 忭 出现问题,已存在一定的普 仑 遍性。

 大学生自主、平等 老 意识的增强,导致传统的社 ü 会调控系统的失灵 虚拟条 盾 件下网民的交往角色是虚拟 菩 的,不存在上下级、长晚辈  、地位尊卑的垂直型关系, 押 交往变得平面化,属典型的 蒉 模式交往。网上交往的虚拟  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 喇 、平等,但由此也带来了权 傅 威的削弱,导致主导价值观  念、社

 会公共权威以及教育 鹎 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社 舡 会调控的功能在逐渐丧失。

 单向的灌输方式,导致教育 酰 有效性的降低 传统的思想  政治教育,教育者起主导作 啼 用,他们将含有社会要求的  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 ψ 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 黎 有计划地灌输给教育对象, 猹 而受教育者在内外各种因素 亓 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地接 缯 受这些信息,进而“内化” 崽 为自身的个人意识,再“外 蜣 化”为实际行动。在这一过 籁 程中,教育者传递信息的手 冶 段主要是以上课宣讲、座谈 制 讨论、个别谈心、开展主题  活动等,而以报纸、广播、  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作为  辅助工具。

 二、网络时代 邳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 蹴 对策 党中央早就指出“要  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化 驹 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 虿 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皎 、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思 遥 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 ︼ 力”,“更重视和充分运用 世 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 l 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 愤 面,增强影响力”。这是我 脱 们加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  育的指导思想。

 规范网络 窀 道德,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 豌 的有机结合 加强对网站的 声 管理和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 钡 ,促进网上自

 律和他律的有 米 机结合,是提高对互联网的  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 砑 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 ┪ 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 周 途径。同时,要加大网络监 岜 控力量,清除网上垃圾,规 璀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大学生 畏 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  间。为了广泛开展网络安全 徽 教育,保证网络健康、有序 饵 运行,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攸 ,维护社会稳定和各项工作 埠 的顺利运行,我们要制订相 礤 应的“网络管理办法”,规 孳 范网上秩序,严肃网络法纪 徙 。包括规定“不得泄密,不 戊 得制作、复制、查阅、传播 褐 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 昼 法规、危害党和国家安全” 贮的信息,不得从事危害网络 揆 安全的活动,并制定相应的 斑 处罚办法。

 如果说网络时 豉 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虮 ,那么网络文化也就属于文 髡 化发展的新形态,是文化进 饿 步的新趋势。网络也有许多 玛 的形式和手段,可以承载文  化的丰富和创新。营造全新 崧 的网络文化氛围,是区别思  想政治教育真正进走网络, 燕还是仅仅披上了网络的外衣 墓 ,而实质还是传统的刻板、 萎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的标志之 榭 一。应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 雪 见的方式,例如,利用电子 艄 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 膛 息传输方式,进行有说服力 ㄡ 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 研 ,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 喘 大学生头脑中去,培养是非 ∨ 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 蒯 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 粟 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 洮 良思想、观念的侵袭。

 建 砌 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 绍 站”,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向思想政 抖 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 畴 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以往说 综 教的方式,建立互联网的平 慈 台,以平等、敏捷、交互、 蕾 细致的表现来开展思想政治 龛 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 荐 以情感人”上实现突破。一 弃 个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 ,光是有效地开展理论灌输  教育还是不足取的。因为青 孀 年思维活跃,勤于思考,易 蛩 于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对  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思想政 馐 治教育单纯靠灌输方式已显 畅 得非常有限,对学生来说, 钤 在思想理论知识入脑之前应 鼐 入耳,入耳之前应入座,新 媛 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讲 宜 究“润物细无声”和“寓教 椟 于乐”。除了理论灌输外, 瓿 应有更多的丰富多彩的网络 龛 科技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 橱 动中各取所需,从而达到文 坨 化熏陶的效果。

 加强网络 翟 管理,促使大学生合理、有  节制地使用网络 大学生认  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 脚 缺,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 灵 我而做出触犯法律、违背道 筐 德的事情。有的大学生还因 羊 为上网没有节制而造成学业 饔 受挫。例如,上海某高校 2 缢37 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  中,80%以上是因为无节 S 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和看碟 呃 片造成的。针对这些状况, ╊ 对大学生上网进行适当管理 缡 和干涉是很有必要的。学校  应该制定规范学生

 上网的条 要 例和守则,告知每一位大学 织 生,对学生上网的机房、图 己 书馆、实验室要配有专职的 峁 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醅 ,发现问题及时制止,至于 舅 寝室和学校附近的网吧,也 毗 要经常去巡视。上海市有的 钙 高校制订了学生上校园网申 蕈 请审批制度,凡学习成绩不 佳 好的学生,暂时不予办理校 林 园网上网手续,已办理上网 怂 手续的,如考试成绩出现几  门不及格的,也暂时取消其 进 校园网上网资格。

 参考文 诬 献:

 1、王里平.信息时  代的产物——网络教育[J 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 ㄔ 学版),1999(4). 礁

 2、刘次林.教师的幸福 逯 ——教育研究[J].教育 韭 研究,2000(5).

篇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经验与做法王务均( 安徽工业大学组织部, 安徽马鞍山24 30 0 2)[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 大学生群体依赖网络的特征日益显现, 同时出现抵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迹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变化, 运用知识管理和网络治理的框架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凝练设计原则, 总结经验做法, 把平台建成大学生愿意访问、 自主学习和选择利用的知识服务体系, 提升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平台; 经验做法[ 中图分类号]G 6 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0 9 —2528 ( 20 12)10 —0 0 8 7 . 0 0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N N IC )《第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 截至20 11年12月 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 13亿, 【lJ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 生活、 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组成部分。怎样利用知识和网络资源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怎样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平等面对学生、 扩大参与和快捷传递教育目的和意图的优势,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使命。

 ( 文中所涉网络除非特殊说明, 一般包含互联网和手机等手持媒体两种。

 )一、 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意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就是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 把众多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资源积累起来, 进行科学分类和有效整合的知识服务体系。

 使其成为融理论性、 教育性、 参与性和启发性为一体的大学生愿意访问、 学习、 下载的网络平台。进入2l世纪,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迁, 大学生个性特征更加张扬。

 有学者归纳, 当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上具有更强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基于个人经验的理解, 喜欢通过网络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追求新知识和发表自己的愿惹礁露敦薰豢秘{、 -。

 上。

 . 。

 。

 . . . i.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个人观点; 二是生活上张扬个性, 依赖网络, 追求时尚, 喜欢直率的情感表露, 心理素质相对脆弱, 抗挫折能力较低。

 【2J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要顺应这种变化, 重点围绕网络虚拟特性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争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提高教育效果。

 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表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限制。

 教育者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资源通过网络平台( 网站、 网页、 栏目、 共享等)链接到网络上, 供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浏览、下载和使用, 帮助大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其次, 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全新的、 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思想教育信息、 目的和意图, 还可以通过网络调查以及大学生阅读、 下载知识资源的偏好和次数来判断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

 第三, 平台直接面对大学生个体, 减少了中间环节, 降低了信息损耗和信息失灵, 教育者可以及时地把教育内容和组织关怀传送到每位受教育者面前, 提高工作效率。二、 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框架和原则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框架其一, 知识管理框架。

 运用知识管理框架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成综合的知识处理系统,2012年第10期( 总第166期)型万方数据

 适应大学生知识学习的需求, 涉及以下步骤:

 首先,广泛收集和挖掘需要的知识和资源。

 其次, 对收集到的知识资源进行分析、 整理、 编码, 存储到知识库的相应位置。

 再次, 利用数据库技术对这些知识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建立逻辑关系, 实现知识重组和转换。

 最后, 设计一个网络知识平台, 用户通过电脑终端在平台上下载、 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其二, 网络治理框架。

 大学普遍实行选课制和“大类” 招生导致“同班不同学” 、 “同宿舍不同学” 的现象广泛存在, 尤其是研究生的学习教育方式更加分散, 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但大学生每天都会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 学习知识、 查看信息、收发邮件、 交友购物, 大学校园渐入虚拟组织的许多特征。

 因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可以选择双向互动网络模式。该模式有以下特点:

 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藏中心地位相对弱化了,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变成网友关系, 或者是网站管理者与网络受众的关系, 两者的地位趋于平等, 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的和意图会以更加平等的方式为被教育者接受。第二, 大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选择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 还可以表达疑问和观点, 与教育者进行互动和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趋于分散, 参与的方式和途径更加便捷。第三, 班级等中间组织的作用有所弱化, 被教育者个体的自主权和作用趋于扩大, 相对减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级和中间环节, 使其变得更为直接。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设计原则笔者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作用, 基于知识管理和网络治理的框架和要求, 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目标, 凝练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设计原则。其一, 理论性与实践特征并重。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灌输。

 网络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学习理论要为实际服务, 在设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时, 要把“刻板” 的理论与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实际案例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其二, 知识性与时尚元素共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既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图, 又要体现大学生崇尚时尚的个性特点, 科学地进行知识分类, 增加网络平台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要, 促进他们的价值认同。其三, 教育性与思想启发兼顾。

 大多数大学生有较强的网络学习意图, 能够较为理性地使用网络资源,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的上网目的比较消极。

 因此,在设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H 寸, 应兼顾知识教育性和思想启发性, 围绕一些深层话题, 引导大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增进上网学习的意图。其四, 参与性与价值引导融合。

 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在于网络虚拟性、 平等性和互动性。

 网络交往中, 网友的角色是虚拟的, 交往对象没有心理负担, 可以保持相对平等的心态, 便于建立宽松的人际关系。

 因此, 交往者可以直抒胸臆, 不必像日常生活中那样吞吞吐吐、 胆怯害羞, 容易达到较深层次的交流, "1这便于教育者的价值弓1导。三、 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经验和做法当下不少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己开始按照上述原则, 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并成功运行,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 分析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 要拓展平台的知识深度知识管理框架是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基本原理, 也是大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 通过科学地挖掘和整理各类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包括思想教育方面的, 还包括各类专业知识、 前沿知识、 时政知识等), 按照知识的逻辑联系和处理方法储存在知识库中, 形成丰富的知识资源, 借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提供给大学生,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大学生利用平台和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发挥其育人作用。

 目前, 不少大学建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都广泛链接了多种知识资源, 如图书馆、 学术电子资源、 读书交流网站、 期刊群、 报刊群和各种类型的教学管理网站、 学业指导网站、 就业创业指导网站等。

 有些网站还列出经典书目, 让大学生围绕这些书目发表自己的理解和读书报告, 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万方数据

 2. 要扩大平台的参与效应网络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学习、 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运用网络治理的理论和框架, 一方面积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承担大学生管理和沟通的某些功能,因此要扩大被教育者的自主权和参与权, 实现大学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转换:

 一是大学生在浏览网页、 选择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信息时, 他们的身份是教育客体; 二是大学生将自己喜爱或认为有价值的知识信息上传、 发布至网络平台, 传递思想、观点、 看法, 这时他们又是教育主体。

 另外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关注别人对自己观点的看法和评价, 因此他们会主动增加参与和访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频率。

 如一些党建网站就建有特色鲜明的互动栏目, 经常鼓励大学生围绕一些实际和热点问题, 如教育公平问题、 社会责任问题、 学术道德问题、 城乡发展问题、环境保护与治理等进行讨论、 发表观点, 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平台适时发布互动和引导信息, 扩大参与效应和教育效果。3. 要注重平台的实践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在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 加强对实践问题的思考并用理论来解释现实问题, 所以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如一些主要门户网站的“党史上的今天” 栏目,网友一看标题就了解到今天在党的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还可以点击标题进入专题网站系统地进行学习认知。

 还有不少大学的党建网站设置专门板. 兰兰。

 垒竺兰!竺查. 1块, 介绍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组织发展问题, 详述组织发展的相关制度、 规则和要求, 把被动的理论政策灌输变为大学生主动要求掌握的知识信息, 增进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心。4 . 要增加平台的时尚品位实践中,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 特别是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往往更易被大学生接受, 而且效果也越加明显。

 时尚元素和现代消费观念己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重要地位。

 鉴于此,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多多尝试搭建各种形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诸如年级Q Q 群、 手机飞信、 微博平台等, 与大学生会话、 聊天、 传输信息、 共享文件, 更加快捷地进行思想交流和辅导, 也能覆盖和关注到每位学生。由于受到关注, 一些同学的自我认同感提高了, 积极性也提高了,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有了较大改进。

 目前, 这些方法已逐渐推广到专业教学、 学校管理、 后勤服务等其他工作上去了。参考文献:[ 1]第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 B /O L ].http:

 //w w w . cnnic. cnm lw fzyj/hlw x zbg /hlw tjbg /201206/t20120 612—267 20 . h tm , 20 12一O l一16/20 12—0 3—31.[ 2】

 张岳伦. “8 0 后” 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J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 ( 9 ).【3]陶国富. 网络交往的泛化与精神文明的深化【J】

 . 社会科学, 20 0 1, ( 6 ).责任编辑:

 任蕾2012年第lo期( 总第166期)一89]万方数据

篇五: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育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徐美勇(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办公室, 北京10 0 8 7 6)摘要: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 已引起当今社会的巨大“震撼” , 引发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 思维方式、 工作方式、 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这种变革, 已在教育领域突出地表现出来。

 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着重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关键词:

 网络环境;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

 G 64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8 —7 7 29 ( 20 0 4 )0 2一0 0 66一0 4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和高校互联网的全面普及, 网络文化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网民的思想意识。

 高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 , 青年大学生也根本无法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 。相反, 现在的高校已经成为全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同时也是综合信息量最大的焦点。

 数量巨大且来源广泛的信息凭借网络直接到达学生身边, 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

 有限的德育信息与多样的网络信息交织, 使得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力量明显不足。

 因此, 网络环境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不再是“未雨绸缪” , 而是到了接受全新发展挑战的关键时机。一、 网络媒体与青年大学生倾向化问题校园网的普及使大学生具有上网浏览的便利条件。

 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人性化, 出于经济、 政治的目的, 网络中大量西方化、 灰色、 休闲娱乐和鱼龙混杂的信息充斥网络, 不断侵袭着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

 大学生在这种媒体面前最容易受到冲击, 产生意识上的震荡和行为上的混乱。

 因此, 媒体嬗变所引发的青年大学生思想倾向, 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正视的问题。第一, 政治观念趋于模糊。

 尽管网络既不姓“社” 也不姓“资” , 但与网络发展相伴随的是西方文化的进入。

 由于我国在科学技术尤其网络技术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这必然会带来信息流量和流向的不平等, 使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可以趁机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 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信仰, 求知和受知意识强烈的大学生将不可避免地会遭到西方社会文化的侵袭。

 多元化意识日益取代一元化意识, 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显著倾向。

 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一方面反映着主体意识的扬弃和重塑, 一方面也反映着网络时代社会变革的痕迹。

 正是在现实社会各种影响、 撞击与冲突中, 大学生群体不断在寻求自己的价值观定位。

 有些人知道如何在迷宫般的网络中找准了定位, 但有些人却迷了路, 充满了困惑, 对网络上大量的西方文化难以做出正确的鉴别。

 网络代表着世界的现代化和一体化, 但是有效地保护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价值观, 增强大学生网民对西方意识形态的防收稿日期:

 20 0 4 —0 2—0 8作者简介:

 徐美勇( 19 7 8 一), 男, 江西南昌人,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办公室秘书, 助教。・6 6 ・  万方数据

 徐美勇: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御能力、 分辨是非和抵抗腐蚀的能力, 并保证其健康地参与网上活动, 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二, 道德意志趋于紧张与无奈。

 目前, 用以消除道德失范现象、 维护道德秩序的管理、 监督、约束、 制裁机制, 在“网络社会” 中不可避免地面临挑战。

 传统社会由于交往面狭窄, 在一定意义上是依靠“熟人” 的监督, 慑于社会舆论、 利益机制、 法律机制的强大力量, 传统道德得到相对较好的维护。

 在这种“熟人社会” 里, 人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 道德行为也相对严谨。

 然而, 一旦进入“反正没有人知道我是谁” 的网络领域, 那条由熟人的目光、 舆论和感情筑成的思想防线便很容易松懈。

 在这个崭新的信息世界里, 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不完备, 传统道德基础面临消解。

 因此, 当价值准则伴随着社会变迁、 环境改变而转变时, 相当一些学生容易产生价值判断和道德认知上的困难。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上网的大学生暂时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录的束缚, 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 忘却社会责任, 导致一些不负责任、 甚至恶意攻击行为的产生和蔓延。

 这样必然对高校的稳定和正常的人际关系造成干扰, 造成其他人在网上浏览信息时无法排遣道德意志的紧张和无奈, 从而影响青年大学生整体的“文明” 状况。第三, 社会取向趋于庸俗和灰色。

 网络信息的极端丰富, 导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以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通过教师的传道、 授业、 解惑, 现在的大学生则更多更有兴趣地去网上主动获取自己喜爱的信息。

 和传统媒介不同的是, 网上各种有益信息、 虚假信息、垃圾信息混杂在一起, 对大学生身心造成极大影响, 其中网上严重的“颜色污染” , 对大学生社会取向的影响尤甚。

 残酷的现实是, 网上存在大量的黑色、 灰色、 黄色等信息。

 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 不断散布反动言论, 影响大学生思想。

 特别是有关“法轮功” 邪教组织的大量内容, 反动的“黑色信息” 企图侵入大学校园网络, 加上反动政治势力的支持, 在学生中危害极大。

 而在学生当中, 许多人把网上聊天当成一种解脱空虚的方式, 但很多商业网站的聊天室却是“灰色信息”的污染源, 多数人在这里聊天, 找朋友。

 聊天室里主题健康的话题不多, 多数是聊感情, 发泄不满。类似这种“灰色信息” 必然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 “黄色信息” 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就更大。

 可以说, 通过网络, 学校和社会直接相连, 学生处于各种信息的直接辐射下, 未经过滤、 选择的思想、 观点难免良莠不齐、 泥沙俱下, 长期处于“颜色污染” 笼罩之下, 学生就会对其司空见惯、 见怪不怪, 久而久之, 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取向变得庸俗和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两面性,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在为高校的教学、 管理、 日常生活更新手段、提高水平、 增强实效的同时, 同样为非主流意识和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网络化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 传统教育主体的权威受到挑战。

 网络作为一种全球的开放系统, 为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和便利。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信息的单向性和可控性为重要基础的, 教育信息一般通过教育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整理后灌输给大学生。

 选择什么, 拒绝什么, 都可以由教育者主观控制, 按照教育者的意志和预先设计的模式进行。

 这种教育方式强化了教育主体的权威, 但是容易造成学生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

 网络传媒打破了这种单向的过程, 冲击着教育者的地位。

 面对共同的社会变化和大众传播, 有时甚至会出现教育者所接受的信息迟于或少于被教育者, 而失去宣传、 教育、 解释的优先地位。

 网络平台上, 信息的多向性为大学生提供了选择和比较的可能, 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大为加强, 这为定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教育思想往往只能通过曲折、 复合、 间接的作用来实现, 教育主体的素质要求明显提高。第二, 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出了挑战。

 网络资源丰富、 快速、 直接, 类似快餐文化, 导致大学生群体接受信息过程中的缺乏思考, 接受后又缺乏消化, 造成接受信息的盲目性。

 网络制造出亦真亦幻的世界, 不仅带给人感官的刺激, 而且带来诸多网络症状, 更重要的是给大学生以信仰的冲击, 特别是对政治生活原则和规则的冲击更大, 一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开始自由化, 价值取向也趋向功利化,・6 7 ・  万方数据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2004 年第. 2期道德行为庸俗等。第三, 对教育方法提出挑战。

 传统的灌输方法已经达不到明显的效果, 网络社会呼唤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体现为思想教育活动过程的现代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网络的平等参与性是吸引大学生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可以在网上通信、 购物、 交友、 聊天, 就关心的热门话题发表意见等进行参与性极强的活动。

 如校园B B S 是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意见和论点的地方, 社会热点或是校内重大事件、 突发新闻, 都能在校园B B S 上及时得到反应。

 大学生中很多的矛盾和冲突,是由一些小的问题和矛盾未及时化解造成的。

 信息的高速传递、 参与的广泛性, 可能使一些很小的矛盾, 通过交互感染, 引发成大的问题, 引导得不好, 甚至可能形成突发事件。

 引导教育得好, 会及时消解学生的情绪, 对一些可能发生的事件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如何正确引导, 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 教育大学生积极参与交流, 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宣传和教育的再认识长期以来,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个误区, 教育和宣传的概念混淆不清, 合二为一。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活动中, 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 公民教育, 包括爱国主义教育, 实际上大部分是宣传。

 教育有两种方式和意义, 一是灌输, 一是启发。

 惟有着重启发目的而力行启发方式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否则便是宣传了。

 所以, 就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 教育就是培植, 就是诱导, 就是启发; 对被教育者而言, 教育就是生长, 就是发展, 就是功能的协调与分化, 直至内化为思想意识。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的育人目的。为了强化意识形态, 巩固政权,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宣传是必不可少的。

 身处网络化校园,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方式已显得不合时宜。

 在网上, 学生既可以方便地漫游世界, 又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从中体会到传播者和受教育者双重身份的乐趣。

 在网上, 大学生接受不同主体传递的不同倾向的思想意识的频率越来越大, 其信息摄取行为也愈个体化、 隐蔽化, 接受信息的自主性大大加强。

 大学生理解信息变得多角度化。

 他们会将各种信息、 观点摆在一起, 自行选择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而不是被动地听从教育者的安排。

 正在兴起的“网上一代” 获取信息并不难, 难的是分析信息的价值, 有效地利用信息, 健康地参与网上活动。

 这客观上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开放的意识、 开放的教育手段和开放的教育方式, 把握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 及时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应从学生正面灌输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选择正确信息与灌输信息并重。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按照积极引导、 兴除利弊的方针,帮助大学生懂得如何甄别信息、 使用信息、 学习判断各种信息的价值和意义, 学会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 并了解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发展自己,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内容和出发点都不能停留在只抓好稳定和整顿上, 而应坚持“以人为本” 的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观紧紧围绕“育人” 这一根本任务,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意改变过去“防范” 的思维定势, 要养成一种“塑造” 的思维习惯, 努力把大学生塑造成为身一0 健康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塑造的思路则体现为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种机制, 必须有利于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立场进行民主交流, 从而改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人格, 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观点,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四、 开拓网络空间。

 抢占思想阵地“网络” 终归是人的网络, 其本质无非是为人所用的物质工具。

 思想政治教育所针对的教育对象是使用网络虚拟身份的人。

 校园网上, 传统的“教师一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机制正在弱化, 而“网络一学生” 的信息机制正在形成。

 这种自发形成的不完全的信息机制与传统的“教师一学生” 的信息机制并存, 却未能得到沟通, 关键是缺乏教师对网络文化的必要介人。

 当前, 抢占思想阵地, 建立一种教师参与下的“教师一网络一学生” 完全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机制极为必要。第一, 建设一支队伍。

 学校可以将辅导员和校园网义务服务人员的力量凝聚起来, 建设一支包括. 6 8 .  万方数据

 徐美勇: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职干部、 “两课” 教师、 学生干部、 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学生及校园网站长在内的网上辅导员队伍。

 这些人一方面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 倾听大学生的心声, 为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另一方面, 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 向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映, 真正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这支队伍人员的挑选要严格把关, 因为他们有时是代表学校在网上发表见解, 需要对时事、 政策和校园动态有很强的把握能力; 有时又以普通学生的身份上网, 不能老气横秋, 总是以批评的姿态出现, 要熟悉掌握网络沟通技巧。

 所以, 必须对这支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等知识的专业培训。第二, 健全一系列制度。

 校园网是向全社会开放的网站, 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网站。

 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 需要建立和健全一套特殊的管理体制, 以保障正常的校园生活和教学秩序。这包括校园网管理制度、 检查制度、 筛选制度、 值班制度、 汇报制度和岗...

篇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 9年1 0月第37卷第5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0F JIAMUSI UNIVERSITYOct..2019V01.37 No.5网络信息时代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探析。孔 卓(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213022)[摘要]网络的发展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也对教育者和学生提出了挑战。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并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引导,同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教育者[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9)05—0084一03在信息技术快速变革的推动下,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覆盖率更为广泛、普及率更高、使用率更频繁。中国的网络化进程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面对网络时代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其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建设祖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因此,如何主动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一、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1.网络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具体的地点和具体的时问段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课堂讲授,集中开会,举行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可以在短时问内取得育人效果,但是育人对象覆盖面窄,效果持续性低。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处处有网,时时有网,网络的跨时空性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空藩篱,为跨区域、跨时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条件。网络架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在网络中,三种育人力量发挥协同效应,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2.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多来自书籍、报刊、文件。思想政治教育者即使花费巨大的时问和精力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仍然不能改变其内容的局限陛和滞后性。网络是大量信息传播、交互、整合的载体,具有信息容量大,更新快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既可以在网络信息中找到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以及中国化进程中的经典理论成果,还可以关注当前的世界局势、国内形势、政策措施、最新理论成果以及热点新闻、典型案例、社会聚焦等。“网络信息成果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有利于开阔教育对象的视野、提高境界,有助于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1]3.网络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固定场所向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包括课堂教学、学术报告、集中开会等。一张嘴、一支笔、一言堂是其典型的写照。思想政治教育者占据主导地位,向学生灌输相关理论知识,往往忽视学生是否对教育内容有反馈、反馈的频率如何等。网络的虚拟性和交互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在网络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地位平等。双方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也是传达者。学生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说自己想说的话,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分享体会、吐露真心、沟通思想,互相影响,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收稿日期]2019—07—18[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2018sJsz588)[作者简介]孔卓(198l一),女,安徽长丰人,博士,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84—万方数据

 4.网络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达成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效果必须借助教育载体来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单调,大多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教材、课堂、会议、报告等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种类繁多的新媒体不断涌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而不断增加,“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也需要载体的创新。在继续沿用传统载体的基础上必须不断创新,使之变得现代化。”-21二、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1.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的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掌握着信息的收集、辨别、传播,具有权威地位。学生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授中获取信息。即使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从中得到的信息也大多和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的信息相重合。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地位受到挑战。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使得学生不但能从思想政治教育者处获得信息,而且能从网络上获取多元化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不但数量庞大而且更新快、范围广。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能掌握的信息数量有限,不能及时更新。相反,学生有可能获得更新、更多的信息。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前,需从繁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将错误的信息删除,保留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在相关机构的监督下,报纸、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介将正能量传递给社会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来源具有可控性。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相关机构都很难筛选全部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信息来源的可控性降低。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技术能力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培养了一批既具有深厚理论水平又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教学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没有能够跟上网络时代的脚步,缺乏网络技术能力。如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虽然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知识,板书优美、工整,但是却不能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剪辑处理视频,课下,不会运用各种新媒体和学生沟通、交流,不能建设、更新、维护网络平台。2.对学生的挑战首先,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挑战。网络中既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信息传播,也有黄色、暴力、迷信等负面信息传递,其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通过网络源源不断的输入到世界各地。网络的开放f生使得学生能畅通无阻的获取各种信息。其中,不良信息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冲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正处于道德、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发展时期,如果接触到腐朽、萎靡、享乐和拜金主义的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严重,他们可能会从欣赏走向趋同,从无意识模仿走向有意识追求,长此以往就会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恶劣的影响。”∞1其次,对学生生活方式的挑战。在网络交往中,人们一般不采用真实姓名,人与人之问空间距离遥远。这些因素满足了学生渴望和其他人交往,又惧怕身边人知道自己真实想法的心理。一些学生喜欢在网上交朋友,倾吐心事。网络交友虽然能扩大交友范围,但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又使得人与人之间呈现不真实、隐形的状态,有可能出现欺骗行为,也会导致学生不愿在现实中社交,久而久之将自己封闭在小圈子里,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情感冷漠、孤僻、压抑甚至连家长都不愿意交流。一些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拜金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为了攀比、虚荣不惜在网络上借贷,却又无法偿还导致诚信全无,生活混乱,对以后人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念,吸引学生模仿、参与,甚至违法犯罪。最后,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挑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学习。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将学习的方法、特点等要素告诉学生。学生在学习上不容易走弯路,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网络背景下虽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能找到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但是对网络学习的方法、内容、规律不了解、不懂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网络具有强大的娱乐功能。学生可以在网络观看最热门的影视作品,听流行歌曲,参加网络下棋、打牌等游戏。网络娱乐成本低廉、方便快捷适合学生的休闲需要,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网络娱乐的强大吸引力会致使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不认真学习。有的学生关注明星生活、美食、运动节目,不关注时政要闻;还有的学生玩网络游戏成瘾,不睡觉、不吃饭、逃学以致无法完成学业,追悔莫及。三、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1.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有较高的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但应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方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发展,而且应具备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要加紧对思政工作者进行网络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思政工作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41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先进教育的理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用灌一85—万方数据

 输式的讲授进行教学。在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树立开放意识和平等意识,改变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工具与学生互动,与学生真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引导学生的价值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网络巨大的信息载量和交互式传输模式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吸收知识,实现自我教育的飞跃。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紧跟时代步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2.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引导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具有极大的自由度,为了确保其网络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法律的规定。政府、社会和学校都要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引导。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出发,制定政策、出台法规、引导网络环境风清气正。同时公、检、法等部门还应采取行动净化网络信息。社会层面要大力宣传文明上网,营造文明上网的舆论,倡导文明上网,人人有责。从学校方面来说,首先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学校通过设置校园防火墙和防毒软件严防黄色、暴力、赌博、迷信等信息进入校园。其次,学校组建一支具有高水平网络技术的督查小组,负责平时的网络监控和信息过滤,不让不良信息混入校园,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参与到网络行为的引导活动中,密切留意学生的网络行为,时刻了解学生的网络动向,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学校要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使学生明确哪些网络行为是对的,哪些网络行为不能做,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要说服教育,其中屡教不改或情节恶劣者要予以处罚。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建设精品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当前,学校都有校园网,大部分学校校园网还兼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因此,校园网要改变单调的说教功能,抛弃枯燥、乏味的设计,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吸引力。如栏目划分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信息传递要契合时代精神,语言要优美、视频要生动。如果具备一定的条件,学校要积极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作为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网站的内容应丰富多彩,既要有教育意义还要生动、活泼,可以设置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校园聚焦、校园BBs,时政要闻等栏目。其次,学校要搭建远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远程优势。各校合作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共享网络公开课,使学生足不出户能就与学术界的泰斗、各校的名师近距离接触。学校还要积极探索与政府机构合作开展网络教学,如学校与法院合作,组织学生观看庭审现场网络直播,有助于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几乎人人都使用新媒体,其中微信、微博、QQ都是学生常用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使用新媒体进行课后教学并和学生增进联系,为学生答疑解惑。如搭建微信公众号,提供学习资料和练习题,也可以开设微博,反映学生思想动态,及时疏导疑惑。总之,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变革,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引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参考文献][1]苏志勇.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2]徐学英,谢华.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3]王莉.网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5(12).[4]余启泉.面对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与回应[J].鄂州大学学报,2002(4).InVestigation on the Opportunities,ChaU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twork IIlformation AgeKONG Zhuo(School of Marxism,Changzhou I璐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 3022,Cllina)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not only brings great opportunities to students’ide0109ical and p01itical ed-ucation,but also poses challenges to educators and students.A gIDup of highly—compet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ors shouldbe trained, the monitoring and guidance of students’behavior on net、vork shouldbe strengthened,and innova【ions on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ion shouldbe made.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tudents;educa【ors[责任编辑:周立君]万方数据

篇七: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论文 关键词:

 高校 网络 思想 政治

 教育

 现状 对策

  论文摘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存在问题及原因, 并着重就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从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高质量的教育网站、 加强网上引导、 整合网上资源、 营造网络文化氛围、 强化网上沟通、 做好网络心理咨询、 提高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的全面素质、 健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 现代 科技 发展 的表现, 更是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的必然要求。

 面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 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需要对其现状与存在问题作客观、 全面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被引起重视. 一般认为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或新世纪初开始的。

 近十年来, 随着网络科技的突飞猛进, 在广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实践下,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无到有、 从理论到实务不断发展, 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目 前, 全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以下两方面表现突出。

 一是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成果丰硕。

 近年来, 各地高校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设立了不少项目 、 课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问题. 发表、 出版的理论成果(论文、 专著)众多。

 在“ 中国 知网”上输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检索. 结果仅 XXXX 年至 XXXX 年, 不少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和专著, 但真正专业化、 系统化的研究很少, 即使已有部分这方面的单项研究成果. 也没有进入应用领域。

 因此,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 的、 指导思想、 工作机制、 工作方法、 实施途径等. 广大高校政工干部还处在探索之中, 这就难免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盲目 性, 以致相当多的领域还保持传统的灌输方法, 忽视网络文化 规律 。

 再次,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规划。

 当前, 众多高校在建设校园网时, 对校园网的功能没有准确定位, 使校园网不能有效地发挥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在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 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 队伍、 制度、 机制、 工作方法、 投入等没有作全面的、 系统的科学规划, 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 没有形成合力。

 最后.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系统的建设。

 高校普遍缺少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即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

 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对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够, 运用网络技术的意识不强, 对开辟和占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的紧迫感不强。

 还有一些工作者虽然有占领网络阵地的意识, 但是网络素质和网络技能的欠缺影响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 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 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 人类开始进入一个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网络的快速发展给教学、 科研、 管理和大学生的学习、 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 行为方式、 思维方式和个性心理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高校迫切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式。

 要研究网络的特点和规律. 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 借助网络覆盖面广、 信息传播快等特点,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目 前世界上很多政党都在研究互联网规律. 充分利用互联网迅捷、 廉价等优势, 在网上设立各种 论坛 , 与网民交流意见, 化解分歧,宣传主张, 形成共识。

 我们也必须适应这种趋势, 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2. 建立高质量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为了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必须建立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网站.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

 要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的支持, 通过开发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网上的信息流量,并定期更新、 丰富信息资源。

 保持信息的生机与活力,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可以充分利用 BBS 、 QQ、 E~ mail 等途径进行交互沟通,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沟通互动功能,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服务。

 3. 加强网上引导. 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

  观点多样, 是网络舆论的一大特点。

 因此, 网上舆论引导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形式、 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途径。

 对高校来说, 学校的 BBS、 贴吧等经常成为大学生发表观点和讨论问题的场所, 成为对社会焦点问题发表意见的集中发散地. 因此, 它是网上舆论引导的重要途径。

 在这里,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发布自己的意见, 发表现实中不愿说、 不敢说的意见。

 针对这样的特点, 为了堵住管理上的漏洞, 减少和消灭有害信息的传播, 高校 BBS 必须实行“注册制” 。

 通过严格的实名注册. 加强信息发布人的责任意识, 控制甚至取消境外敌对势力和社会上低级趣味的有毒有害信息的发布, 提高讨论区的品位, 提升站点的整体水平。

  4. 整合网上资源, 打造服务育人品牌。

 目 前, 一些高校甚至校内各院系的网站虽各有一定特色栏目 , 但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 浪费了资源。

 在互联网这块重要的阵地上, 没有互相呼应,不能充分发挥 网络 资源的整体效应和影响力。

 因此, 改变高校网络资源不能共享的现状, 加强高校及院系网站的联系与合作. 整合各网站优势栏目 , 打造服务育人品牌网站, 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形成 教育 合力, 是增强高校服务育人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 可以整合校内各院系、 部门网站特色栏目 , 建立校内高品质的服务育人网站,开辟学生获取网络教育资源的便捷途径。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国内众多高校专题网站的优势栏目 , 建立全国性的服务育人网站. 使学生有更多选择,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 政治 教育的感染力。

 5.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目 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 无论是网络这个大环境, 还是校园这个小环境, 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 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通过建立多层次、 高晶位的网络文化, 提供全面、 及时、 精彩的网络信息,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实践活动, 可以为学生学习、 生活、 就业等各方面提供便利。

 在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进行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一时,也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 达到了凝聚人、 团结人、 鼓舞人、 激励人的教育目 的。

 6. 强化网上沟通, 做好实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青年学生的思想问题, 是社会思潮和现实而深感困惑的难点、 热点问题, 不会通过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的栏目 . 就立即消失。

 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必须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和教师一起. 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 通过疏导予以化解。

 而网络, 则为教师与学生交流、 沟通提供了一个开放、 平等的平台。

 一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释疑解惑, 澄清各种模糊认识。

 对网上各种错误的观点和议论以鲜明的态度给予应有的“批驳” . 同时又进行有说服力的引导. 在网上形成正确舆论的强势。

 另一方面, 要快速处 理学 生通过网络所反映的各种生活问题。对不合理或一时做不到的予以说明、 解释, 合理的积极加以解决. 并善于利用网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从而达到化解、 理顺存在于学生中的矛盾与情绪, 提高学生对学校的信赖程度。

 7. 做好网络心理咨询工作。

 网络心理咨询比起其他咨询方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非面对面和匿

 名性, 使咨询者没有心理压力, 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心理咨询更加亲切, 不易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 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开放性和信息承载量大的优势, 将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和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的表现特征及其自我诊断方法上网, 可以为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开辟新途径。

 在网上构建心理健康测评系统, 帮助大学生 科学 地进行自 我心理素质和能力 发展 状况的评价, 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

 根据需要设计一些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普查, 通过网络渠道可以从宏观上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并通过网络心理辅导和网络心理咨询, 纠正大学生的心理偏差. 解决心理问题

  8.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全面素质

  政治素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核心。

 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立场、 政治信念、 政治品德、 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的是网络化全球信息的挑战, 面对大学生“网民” . 更需要提高政治素质, 着重提高“三性” :

 政治上的敏感性、 政治上的预见性、 政治上的坚定性。

 信息素质是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 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 人们所应具备的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 鉴别和使用的能力。

 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 信息的广泛性特点, 网络信息庞杂繁多, 既有大量进步、 健康、有益的信息, 又有许多反动、 迷信、 黄色的内容。

 因此, 培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信息素质非常重要, 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 崇高的信息道德、 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9. 健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正常、 持续与有效地运行.就必须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首先, 要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分工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 应确保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对领导, 成立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 对所有组成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 使之明确自己的工作具体职责和主要任务。

 其次, 要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机制。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上信息, 必须强化网络安全观念,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 管理。

 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作用,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联系站点, 定期收集与分析学生思想动态, 提出对策措施。

 据此及时调整并完善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最后, 要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考评机制,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目 标和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考评机制, 从机构设置、 人员经费、 工作职责、 规章制度、 网络维护、 效果评价与内容创新等方面定期进行工作考评, 确保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

推荐访问: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网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