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7篇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7篇

时间:2022-09-11 19: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7篇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教育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教育的质与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无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7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7篇

篇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教育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教育的质与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无论是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还是生均教育经费、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都有了较大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直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加在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重视教育的资金供给和软环境建设,积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重。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

 在教育支出总量既定的情况下,教育支出按照何种比例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分配是宏观教育决策中最重要的问题。财政教育支出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的分配反映了国家对各级教育的支持力度和财政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分布状况,其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着各级教育的发展及其结构的合理。

 (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国际比较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从绝对规模上来看,总量持续增长,从 2001 年的 3057 亿元增长到 2011 年 18586 亿元,十年间翻了六倍。但就相对规模来而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 总量比重的上升幅度依旧缓慢,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直到 2012 年才达到 1993 年提出的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4%的目标。《国际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表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一直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

 (二)生均财政教育支出比值指标

 生均财政教育支出比值指标: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按在校生平均计算的生均教育支出比值,计算方法是:以小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 l,分别计算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小学生的倍数。这一指标体现生均教育支出绝对量和相对量关系,在体现财政教育支出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间分配的合理性方面相对准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间生均财政教育支出的差距是在逐渐缩小的。由于财政教育支出中基建费支出的不连续性和无规律性会对生均支出造成影响,以下我们是剔除基建费支出的影响,主要从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口径来分析。

 如上表所示,2000 年我国小、中、大学的生均财政支出分别为 490.88元、781.87 元和 6027.23 元,三者之比是 1:1.59:12.29,即大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小学生的 12.29 倍,差距很大。到 2011 年,我国小、中、大学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分别增长到4965.66元、6370.01元、13735.09元,三者之比是 1:1.28:2.77,各级生均财政教育支出的差距明显缩小,尤其是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生均教育支出比值下降较快,由 2000 年的 12.29倍下降到 2.77 倍。其主要原因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更加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到 20 世纪末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在这期间,国家大大增强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投入力度。到 2005 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 95%以上,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

 段。而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虽然很快,但同时在校生增长也很快,再加上普通实行征收学费的高等教育成本回收政策,使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相对下降,导致其生均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低于基础教育阶段。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状况

 在这里分析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将按照这样的层次来进行:首先分析总体的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其次分别分析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和普通高校财政教育支出的使用结构。使用的指标是公用经费支出和个人经费支出分别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

 如图所示,近 10 年来,我国公用经费支出比例持续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由 2001 年的 17.22%上升到 2011 年的 35.81%。目前,我国公用经费支出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 30%左右。相应的,人员经费支出占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在波动方向上与公用经费支出正好相反。如图所示,近 10 年来,我国人员经费支出比例持续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由 2001 年的 77.41%下降到 2011 年的 61.08%。

 综合来看,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公用经费支出挤占人员经费支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说明相当大一部分都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图书,而用于教职工工资、福利等支出并不多。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16%-21%,并且在 2012 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4%的目标。然而国际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 GDP 的 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 4%的目标用了三十多年,距离 5%仍有差距,并且将各国财政教育支出平均后,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二)财政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所占的比重偏高,初等教育占的比重偏低。根据我国的人均 GDP 来看,21 世纪初我国是低收入国家,与人均GNP2000 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来比,我国初等教育支出比例在本世纪初一直偏低,而高等教育支出比例一直偏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政府对急需发展的基础教育的支出仍显不足,政府过度偏重高等教育而忽视初等教育的发展,导致三级教育支出比例失衡。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内部使用结构不合理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见,我国教育事业费支出内部分配中,人员经费支出比重太大,公用经费支出比重过低。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2001 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是 77.41%,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是 17.22%,教育经费支出的结构不合理。2011 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达 61.08%,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在 35.81%,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明显提高,这说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中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的支出有所增加。

 (四)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大

 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差异明显,各个地方发展速度不均,经济实力不同,而教育上很多是由地方政府负责,致使各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

 平并不均衡。发达地区教育水平远高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东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中部地区教育水平,中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形成与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差异趋势一样的东中西部教育水平梯形分布。

 三、完善财政教育支出的建议

 (一)加大教育投入

 增加财政收入从根本上就是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一国的教育水平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还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财政教育支出的目标,从而确保改目标能够完成,可将其作为政府及官员考核指标。

 (二)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增加基础教育支出,明确其优先地位,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首先确保义务教育支出,应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教育经费支出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落到实处。适度对高等教育支出,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不能因高等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高收益而投入过多,并且高等教育作为补充教育应主要由受教育者支付费用和从社会吸收资金。

 (三)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到社会的贫富差距,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教育水平提升而促使贫富差距加大。然而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均等的,因此需要国家发挥宏观调控手段,改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入,确保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供应。同时保证财政教

 育支出的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用于教育事业,不挪作它用。从而,促进地区间教育资源均衡。

 (四)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

 在非义务教育领域,如: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进入,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政府对民间资本的监管,严格审查资金规模、办学资质、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收费管理等,防止教育产业化倾向及高收费、乱收费等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和学生权益。

 作者简介:

 曹华杰,会计师,现就职于湖南理工学院计财处,湖南大学经贸学院2012 级在职研究生。

篇二: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我国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10级组长:

 龚冠雄组员:

 张琪 王恩哲 高东侠 韩爱萍孙秋苑 张济慈何云杰

 “科教兴国” 在很早就被踢出, 政府也一直一次作为发展的战略之一。

 但是在查阅相关数据后, 不难发现我国的教育财政支出仍处于落后,甚至在“金砖四国” 中也排在末尾, 即使义务教育已经免费, 保证了 许多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的权力; 即使大学扩招, 让高等教育更普及。我们希望通过分析、 比较我国与外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 找出我国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分析近年来, 按照教育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大幅增加教育投入。2009年, 全国财政教育支出10437. 54亿元, 比2008年增长15. 8%。

 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981. 39亿元, 增长23. 6%。

 下图来源中国财政统计年鉴

 1、 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不断增加由1991年的3386. 62亿上升到了 2009年的10437. 54亿, 约为1991年的3倍多。2、 教育支出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国家对教育的关注程度。3、 自1990年至2009年, 教育支出GDP的比重始终在3%左右, 在低位徘徊。

 在2000年甚至出现了 大幅下降的情况。

 但从2004年开始占GDP 的比重逐年增大, 足以体现政府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一国的重要意义。一、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分析多年来, 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 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2001—2010年, 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 年均增长20. 2%, 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幅度。据统计, 2001—2010年,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的公共财政预算部分)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4. 3%提高到15. 8%, 教育已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我国这一比例略低于美国, 高于法国、 日本、 德国等许多发达国家。

 二、 中外教育财政支出对比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

 %)

 若干国家基础教育经费政府投入和社会及私人投入的比例(1998年)二、 中外教育财政支出对比政府投入社会及私人投入日本91 .78.3美国90.89.2阿根廷89.41 0.6墨西哥86.21 3.8澳大利亚84.11 5.9中国(2002年)76.723.3

 从国际比较来看, 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比重也越大。

 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 2%, 发达国家为5. 5%, 发展中国家为4. 6%, 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 6%. 而我国仅为2. 41%, 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二、 中外教育财政支出对比小结:

 三、 中外教育财政支出的结构比较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在高等、 中等、 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两个方面。生均日常教育经费占GNP比例的国际比较

 三、 中外教育财政支出的结构比较财政教育支出三级教育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单位:

 %)

 三、 中外教育财政支出的结构比较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 中国、 巴西、 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 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 日本、 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均衡, 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 已基本上普及了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

 而发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 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 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 人均GNP为600-2000美元时(目前, 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

 , 初、 中、 高三级教育比例为40. 5∶ 29∶ 17. 9, 而我国1997年三级教育比例为32. 41∶ 37. 15∶ 20. 32, 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 而中等、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 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上, 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 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我国教育支出的地区结构

 四、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问题分析1、 教育支出总量不足虽然我国教育支出近年来大幅上升, 但其所占GPD总量的3%左右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 9%,当前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 1%, 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也在4. 1%, 以人均GDP来比较, 中国人均教育支出仅占人均GDP的 0. 82%, 美国为6. 10%约为中国的7. 44倍; 俄罗斯为1. 87%, 是中国的2. 28倍; 巴西为2. 29%是中国的2. 79倍, 日本为4. 28%, 韩国为3. 01%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就算在金砖四国内, 中国的教育支出也排在末位。

 四、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问题分析2、 教育支出结构失衡1)

 在初、 中、 高三级教育支出上, 我国严重失衡忽视初等教育, 过分注重高等教育。2)

 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 投资不足, 支持力度不够, 这严重阻碍了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模式的改变。3)

 地区性支出不平衡。

 我国对中西部的财政教育支出投入较小, 东部地区的教育性经费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远远高于中西部.4)

 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 所以我国教育投入基本走了 一条先城市后农村的道路, 导致城乡 教育支出差距显著。5)

 多元财政主体, 使责任难以落实。

 五、 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建议1、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

 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 首先, 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 其次, 预算安排时, 要确保《教育法》 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 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 在此基础上, 根据经济发展状况, 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 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2、 促进教育投入渠道多元化一国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全部依赖单一的政府投入,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合作努力, 因此在加大财政教育性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府牵头, 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的聚集民间资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3、 优化三级教育结构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应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 提高义务教育中公共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

 在公共教育经费占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比重中, 应该使义务教育的比重最大。五、 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建议

 五、 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建议4、 建立基于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国家服务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协调东西部关系、 稳定社会的长期政策。

 对教育而言, 均等化, 指由基本教育服务最低公平原则与等价性原则配合的政策体系。

 其中,基本教育服务最低公平原则要求建立对教育房舍、 设施和设备、 教师和服务的国家服务标准。

 这是一种最低限度, 无论何种学校, 即使最偏远地区也应达到, 所需经费应由中央和省级财政保证。

 等价性原则是指中央允许并鼓励地方政府提高义务教育配置标准, 但经费由地方承担。

 二者配合, 既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服务, 又能促进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

篇三: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经济学院 05 级

 周楚书 [摘要] 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 一些变化; 1993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明确规定:

 本世纪末即 2000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 比例达到 4%。

 但是这个目 标并没有在世纪末实现, 相反低于 1986 年和 1990 年的水准。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关键词] 财政教育支出

 规模

 结构 [正文]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 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 财政教育支出 结构这两个指标。

 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 是和国际上公共教育经费( 公共教育支出)

 相对应的指标, 即指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 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重视程度。

 1993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了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在 2000 年达到 4% 。

 而 2000 年财政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仅为 2.86% 。

 不仅没有达到 4% 的既定目 标, 反而低于 1986 年和 1990年的水准。

 自 2001 年起, 政府将目 标的实现推延到 2005 年。

 2002 年以来,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 GDP 比例分别是 3. 41% 、 3.28% 、 2.79% 、 2.82% ( 见表 1), 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1

  1993-2005

 年份 财政教育支出( 亿元)

 1 993 867.761 994 1 1 74.741 995 1 41 1 .521 996 1 671 .701 997 1 862.541 998 2032.451 999 2287.1 82000 2562.612001

 3057.012002 3573.362003

 GDP GDP( 亿元)

 财 政 教 育 支 出 占GDP 的比重 2.51

 2.51

 2.41

 2.46 2.50 2.59 2.79 2.86 3.1 4 3.41

 3.28 34634.4 46759.4 58478.1

 67884.6 74462.6 78345.2 82067.5 89468.1

 9731 4.8 105172.3 117390.22004

  136875.92.79 2.82

 2005

 从国际比较来看, 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比重也越大。

 1 995 年公共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世界平均为 5.2%, 发达国家为 5.5%, 发展中国家为 4.6%, 最不发达国家达到 3.6%。而我国仅为 2.41 %, 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见表 2)。

 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 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以 1 993 年数据为例, 世界平均人均教育支出为 22.9 美元,发达国家为 1 08.9 美元, 发展中国家为 43 美元,不发达国家为 8 美元,我国为 1 0.77 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2

  国家和地区 1 980 1 985 世界平均 4.8 4.8 美国 6.7 4.9 日 本 5.8 5.0 法国 5.0 5.8 印度 3.0 3.5 巴西 3.6 3.8 中国

  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 在高等、 中等、 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 以及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

 从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来年, 在我国, 教育经费按来源, 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 地方教育经费投入还可以细分为省级、 地市级和县级、 乡 镇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

 2005 年, 全国教育总经费为 8419 亿元, 其中中央为 852 亿元, 占比例为 10.1%, 地方为 7567 亿元, 占比例 89.9%。

 同年, 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 5161 亿元, 其中中央为 410 亿元, 占比例为 7.9%, 地方为 4751 亿元,占比例 92.1%。

 从数据看, 地方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绝对主力。

 1980 年代中期以前, 中国的教育财政基本是中央政府“大包大揽” , 此后,中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 两个重要的改革, 第一是逐步把中央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责任和财政责任向地方政府扩散, 基础教育形成了 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的体制,高等教育形成了 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 第二个改革则是由过去单一的国家财政拨付改为多元化的筹资体制。

 这两方面的改革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的改革让地方政府更多的承担起教育财政的责任, 这样就让我们的教育发展和教育财政的供给和地方财政能力直接挂起钩来, 实际上就导致了 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财政中立性的缺失——财政中立性指的是教育投入和地方财政无关, 财政中立性是为了 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第二个方面的改革则使中国的教育经费越来越依赖于预算外经费来源, 尤其是高等教育, 从 1990 年实行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制度, 开启了 让家庭和学生承担学费的政策, 高等教育的私人成本越来越提高。

 从教育经费在高等、 中等、 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来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三级学校生均日 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 的比例为 0.05∶ 0.1 5∶1 .93,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是所有国家中相差最悬殊的(见表 3)。

 从与美国的比较中可见,我国对小学教育投入仅为 0.05,比美国低 0.08 个百分点,对大学投入为GDP1 994 4.9 5.4 3.6 5.9 3.6 1 .65 2.51

 % 1 990 4.8 5.2 4.7 5.4 3.9 4.6

  1 995 5.2

  6.1

 3.4 2 2.41

 1 .93,比美国高 1 .72 个百分点,由于在基础教育上的缺位与高等教育上越位现象并存,使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不协调,阻碍了 各种初等和中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从表 4 中可以看出, 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 中国、 巴西、 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 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

 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 日 本、 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均衡, 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 已基本上普及了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

 而发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 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 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

 3国家 初等教育 美国 0.1 3 英国 0.1 5 法国 0.1 9 日 本 0.1 4 韩国 0.1 2 意大利 0.1 4 巴西 0.1 1

 印度 0.1 1

 中国 0.05 4国家 初等 中国 33.0 美国 38.1

 日 本 32.3 印度 41 .8 法国 23.7 巴西 30.8 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 人均 GNP 为 600-2000 美元时(目 前, 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 初、 中、 高三级教育比例为 40.5∶ 29∶ 1 7.9, 而我国 1 997 年三级教育比例为 32.41 ∶ 37.1 5∶ 20.32, 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 而中等、 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 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 20%以上, 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 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从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来看, 我国的教育投入分布很不平衡。

 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 中部、 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 益增大。

 1 992 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 2/3,而到1 995 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东部的 1 /2 左右,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 5.7 倍,2001 年为 5.4 倍,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

  1 ∶0.41 ∶ 0.26。

 虽然这种比例差距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2006 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以后有所缓和, 但是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三、 财政教育支出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对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 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GNP 中等教育0.35 0.27 0.27 0.1 6 0.1 7 0.23 0.1 2 0.1 5 0.1 5 高等教育 0.21

 0.42 0.41

 0.49 0.06 0.45 1 .1 0 0.83 1 .93 % 中等 42.3 37.5 32.1

 29.1

 45.9 34.1

 高等 1 5.4 24.4 1 9.0 1 7.0 1 9.8 20.6

 (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

 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

 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上保证、 规范教育投入, 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法治化。

 教育支出占GD P 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 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 GNP财政收入在 GNP 中的比重偏低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的财政收入并不等于政府收入。

 我国的政府收入, 除了 列入预算的财政收入之外, 还包括预算外收入。大量的政府收入游离于预算之外, 由各地区、 各部门自 收自 支, 这种不规范的政府收支管理状况, 带来了 一系列的后果。

 表现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问题上, 有如下几个方面:(1 )政府收入虽然总体上说并不少, 但财力分散在各地区、 各部门,财政部门能够调度的仅限于预算内收入这一块儿。

 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的安排上捉襟见肘。

 (2)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类政府收入由于自 收自 支, 不受财政部门的监督, 其管理自 然处于混乱状态。

 不仅本应花在教育事业上的资金被挪用、挤占和克扣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 通过种种途径, 相当一部分预算内收入被转作预算外资金,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 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安排上的困难。

 (3)即便通过一些非规范的途径, 如集资、 摊派、 收费、 统筹等取得的制度外政府收入, 已经用之于教育, 由于未列入预算, 亦不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统计口 径之内。这部分的政府教育支出, 也就不能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NP 的比例数字中得到反映。

 () 在我国, 一方面文盲率还很高, 另 一方面人均 GDP 还很低, 在这个阶段迫切需要的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 而且初等、 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

 在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人到收益率低的部分, 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 并使社会不公平的情况加剧。

 因此, 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不尽合理, 应把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

 为了 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 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 将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

 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引 进市场机制, 实行全社会参与战略, 采取自 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

 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应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 提高义务教育中公共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

 在公共教育经费占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比重中,应该使义务教育的比重最大。

 () 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乃是政府有效承担教育支出责任的前提。

 我国目 前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转移专项基金形式进行补助; 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

 但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没有法定财力加以保障,对教育的支出主要依靠本地财) ,

 源,“中央请客、 地方出钱”的现象相当普遍。

 因此,应按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尤其, 中央政府具有教育财政负担的最终责任,通过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条件(特别是基础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 享有均等教育机会的责任与义务。

  鉴于目 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力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为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加强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弥补西部和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 ; 横向建立省际之间、 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 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 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

篇四: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教育财政支出现状思考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制度现状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的税费、其他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其中非财政教育经费中主要由事业收入、社会捐赠收入、民办学校社会投入以及其他收入。高等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隶属于教育经费。其中公共财政经费仍然在高等教育经费中占据重要位置,比例达 71.86%,事业收入也占据较大比重,为 16.22%,社会捐赠和民办学校社会投入虽然比例较小,但也实现了我国这方面教育经费分担的从无到有。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模式 我国财政支出模式经历了财政包办模式向财政补偿模式和财政多元化投入模式的变革。现行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模式为多元化投入模式,一方面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向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进行显性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教育税收优惠、企业教育捐赠的税收优惠、高等教育建设的金融信贷优惠等政策措施对高等教育进行隐性投入,将民间资金逐步引向高等教育领域,同时也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主完善的奖、助、贷、勤学生资助体系。

 (三)我国高等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机制 现行高等教育经费拨款实行“政府—高校”二元模式。其中,部属高校的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拨款由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地方高校的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拨款由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具体的高等教育拨款方式采取基本支出预算加项目支出预算的办法。其中,基本支出预算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为保证机构工作运转的日常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是为保证高等教育机构科研项目和其他重大项目建设的开展而设置的专项预算支出。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的财政资源配置不均衡 首先,在资金分配中政府间不平衡。中央管辖的高等教育机构比地方机构显著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区域间高等教育资金失衡。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量入为出,导致了不同地区间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不同的,使得教育的地区差异化越来越大。最后,在高等教育投入领域的投资是不平衡的。财政资金主要投资于基础教育和应用教育,科研等方面,但在基础学科等这些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低但是社会效益高的科学研究领域,财政投入一直不充足。

 (二)高等教育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足 一是重点高校得到大量的财政资金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教学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人员配置冗杂、非教育科研支出比例过大的问题;二是非重点高等学校却由于资金的缺乏导致教育科研建设跟不上,优秀教职人才流失的现象;三是高校的支出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财政支出的效益没有形成完善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高校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低下,存在严重的财政资金浪费。

 (三)高等教育机构法人独立性受财政影响较大 现行高等教育财政资金拨款模式是“政府→高校”二元模式,高等教育机构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往往不是完全从社会需求或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决策,而是在综合了所能争取到的财政资金后在进行决策。这一方面造成了极大的高等教育效率损失,另一方面也为贪污腐败创造了寻租空间。

 三、外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制度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的经验借鉴 美国在联邦、州、地方这三级行政机构中就高等教育而言权责分工明确:联邦政府主抓私立高校的财政投入,州政府着重州立大学的财政投入;地方政府则主要将财政资金投向职业学校或者社区学校。此外,美国各个州都拥有自己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鼓励高校通过自办产业、产学研结合等途径筹集教育经费。同时专门设立了相关法律鼓励社会捐赠,时至今日捐赠助学已经成为美国的一个传统,捐赠支出在公立高等学校教育经费中达到 20%以上,而在私立高校中的比重则更高。

 (二)英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的经验借鉴

 英国的高等教育由政府主导,政府专门建立了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作为专业管理者。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拟定高等教育资金的分配计划,对基本教学经费和经常性科研费用的财政拨款、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价,向政府负责报告高校资金分配情况以及执行考核情况。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在综合考虑 GDP 及通胀等指标、上一年在校生规模和招生规模变化情况以及高校近期财政经费绩效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后制定拨款计划。英国高等教育科研经费分为经常性科研财政经费和科研项目财政经费,这两部分分别由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和科研基金会咨询委员会负责拨款。研究基金会依据其专业性对科研项目作为拨款计划安排。

 四、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高等教育财权事权的责任范围 一是中央政府除了承担重点领域科学研究以及重点高校的财政投入外,还应该预留出一定的财力用于保障地区间高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营管理,逐步改变仅仅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教育事权。二是中央、地方共建高等教育机构的财政资金要统筹使用,避免造成教育设施重复建设等财政资金的浪费行为。三是加强中央政府在基础性科研领域及重要科研领域的财政投入,促进基础性科研领域和重点学科的长久发展。

 (二)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方式引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所有财政性教育支出要列入单位预算,利用“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进行预算管理;二是根据专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科学合理的设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际经费拨款依据项目完成情况而定;三是成立独立的第三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管理基金委员会,负责高等教育机构的绩效考核及拨款,以激励高等教育机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大财政对奖、助、贷款等助学渠道的支持力度 一是要加大贫困生资助资金的财政投入规模,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要充分发挥教育公债、福利彩票的筹资作用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扩宽资助资金的来源渠道;三要提高低息助学贷款的覆盖面,尽可能使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能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四是要区别奖学金的奖优和助贫目的,统筹政府各项资助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资助标准,使资助体系真正能够将需要资助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程度的资助。

 (四)完善高等教育民间办学的财税优惠政策 在个人所得税的设计中,逐步将个人人力资本投入部分甚至全部纳入扣除范围内,激励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企业所得税方面,要进一步扩宽企业计税工资标准,对企业用于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支出予以减免的税收优惠;扩宽企业高等教育公益捐赠的税收优惠的范围,争取将企业直接将用于公共教育事业发展的公益捐赠在税前全额扣除。对民办高等院校除了给予税收上的相关优惠外,可以依据其教学或科研成果给予相应的税收奖励优惠,采取税式支出的方式增加民办高等教育资金的投入,促使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晏成步.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的国际比较分析———兼议高等教育财政制度转型[J].中国高教研究,2017(5). [2]廖楚晖.教育财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UNESCO,WorldDeclarationonHigherEducationfortheTwenty:VisionandAction,WorldConferenceonH

篇五: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经济7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与建议梁紫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较以往,我国教育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结构也得到了优化。本文通过以往财政数据来分析目前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在与发达国家教育财政数据对比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出见解。关键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结构优化中图分类号:G46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3-0007-02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一 ) 支出规模

 从整体上看,我国对教育的支出平均已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以 2012 年为例,当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540 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 2.2 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比重已经超过 4%,此外,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总量规模与人均规模不断增加,但增长幅度呈放缓态势。1. 总量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我国教育支出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增长率方面,2010-2014 年总涨幅高达 67.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突破 79%。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支持教育的费用对教育支出总额的增长贡献明显。表 1

 2010-2014 年我国教育总额支出情况 ( 万亿元 )年份 总额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总额增长率 ( 较上一年 )2010 1.96 1.47 0.192011 2.39 1.86 0.222012 2.87 2.31 0.202013 3.04 2.45 0.062014 3.28 2.64 0.082. 人均规模该部分选取国家统计局统计的 2010-2014 教育支出总额、全国大陆人口及人均支出增长率来分析教育支出的人均变化趋势。表 2

 2010-2014 教育支出总额、全国大陆人口及人均支出增长教育人均支出情况年份 总额 ( 万亿元 ) 总人口 ( 亿 ) 人均支出总额人 均 增 长 率( 较上一年 %)2010 1.96 13.41 1461.60 18.182011 2.39 13.47 1774.31 21.402012 2.87 13.54 2116.65 19.292013 3.04 13.60 2235.29 5.602014 3.28 13.67 2399.41 7.34从绝对总量来看,我国的教育人均支出总额随着总人口的增加逐年增长,但人均增长水平在 2012 年开始减少,在 2013 年增长率锐减至 5.6%,与总量规模的变化趋势相吻合,我国教育人均收入在后期微显出了“疲软”态势。( 二 ) 支出结构1. 区域我国教育支出与地方财政关系密切,因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地方有能力负担当地的教育发展,教育投入相对较大,而在欠发达地区则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由国家统计局2015 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 ( 下表 ),在北京、上海经济发达区,人均教育财政支出水平较高,而在中部的人口大省河南、山东则出现了人均支出水平偏低的情况,1390 元远远低于了部分西部地区。此外,西部地区由于国家转移支付补助较多,但中部两省占比偏低,这也说明了我国财政对于中部教育支持力度尚有待提高。表 3 2014 年分地区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占 GDP 比重、教育人均财政支出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亿 )占 GDP 比重人均财政支出( 元 )北京 23014.59 968 4.2 4609上海 25123.45 796.5 3.17 3298广东 72812.55 2022 2.77 1872河南 37002.16 1318.18 3.56 1390山东 63002.33 1581.12 2.50 1605甘肃 6790.32 463.3 6.80 1781云南 13619.17 793.07 5.80 1678在城乡差距方面,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所提供的数据,2014 年我国农村小学生生均支出为 8152.16 元,比城市小学生少了248.77 元,二者初中生均支出相差 457.67 元。在生均教育经费上城乡存在一定差距。2. 层级据 2013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显示,我国小、中、高学校经费支出占总生均经费的比重分别约为 16%,41% 及 42%,对小学的财政支持力度较低。表 4 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地区 普通小学 普通初中 普通高中 普通高等学校2013 年 2013 年 2013 年 2013 年全

 国 6901.77 9258.37 8448.14 15591.72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地区 普通小学 普通初中 普通高中 普通高等学校2013 年 2013 年 2013 年 2013 年全

 国 2068.47 2983.75 2742.01 7899.07总计 8970.24 12242.12 11190.15 23490.79职业学校方面,2013 年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总额约为 1.3 万元,额普通高等学校则约为 2.4 万,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都与普通高等学校生均经费上存在差距。而发达国家往往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我国在对职业学校的经费支持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3. 用途该部分所分析的主要是教育事业费中人员经费与办公经费的比例问题。我国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支出的比重大约是 2.04:1,而较为优良的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应当在 1:1,基础教育比应当在 3:7,所以我国教育人员经费投入仍然存在着偏高的现象。二、发达国家教育财政投入根据国研网统计的教育财政支出相关数据,2012 年,德国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为 4.94%,美、英、墨西哥分别为5.2%、5.76% 和 5.15%。我国则才刚刚达到 4% 的水平,这证明我国在教育吃出规模上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甚至相比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扶持力度也略显欠缺。下接(第9页)

 宏观经济9从政府分级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教育支出的百分比来看,美国、墨西哥、英国对初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比重超过三成,而我国显然是对初等教育投入不足,而对高等教育财政支持力度明显。表 5

 2012 年部分国家分层级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占总教育支出比重政府分级教育支出占总教育支出的百分比 %初等 中等 高等美国 31.59 35.87 26.11墨西哥 35.50 30.66 18.12英国 30.77 41.57 22.10三、我国未来教育财政支出的建议( 一 ) 扩大教育财政支出规模,完善教育经费支持的长效机制根据前文的数据分析,不少发达国家教育占 GDP 比重该的平均水平达到了 5%,因而我国在教育支出规模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内生增长因素,必须不断加强对教育支出的重视。可以采取提高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支出占整个经费支出的比例。同时可以完善教育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教育投入进行机制性的保障。( 二 ) 推进教育财政供给侧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首先在城乡差距上,政府需要增强作为纯公共物品的基础教育财政支持。其次,在中、东、西部的区域差距上,国国家应当正视到中部教育发展压力的问题,平衡东中西区域的教育财政拨款。在教育财政支出的层级结构上,我国可以增加高等教育民间资本投入比例,而财政经费主要投入与基础教育,增加在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最后,在教育支出的经费用途方面,应当适当减少人员经费的支出,使教育经费更多的用来“办公”而非“养人”。参考文献:[1] 王希瑞 , 刘畅 . 优化我国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结构 : 制度约束与政策取向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4(9):103-105.[2] 周瑜 .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结构优化 [D]. 贵州大学 ,2015.[3] 林月雯 . 河南省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与结构研究 [D]. 河南大学 ,2015.在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全球化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有的矛盾,并使竞争的激烈程度提高了一倍,他们之间的竞争目的是为了在生产领域中获取有利的投资领域,而不是为了自然资源的开采。作为全球化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也正受到其负面影响。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是经济建设规划实施的必要性,社会发展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克服社会经济落后弊病的必要性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是资源短缺的矛盾。由于我们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饥饿、失业、收入减少、社会冲突等灾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另外,不可低估的是,某些矛盾时不时会产生,它不仅仅存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而且存在于新兴工业国家之间或竞争对手之间,并且那些矛盾的激化是以某个事情为借口,目的是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在其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 中国,俄罗斯等 )。从另一个角度说,全球化这一客观的过程按它自己的逻辑以不同的速度发展着生产力,加速了人们的融合,使人们进入了一个共同的发展过程。但同时它 ( 全球化 ) 导致了战争、冲突和社会贫穷。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这样一种方法应对它:为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我们要利用它积极的一面去抑制它消极的影响。目前的发展形势是:许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体组成了一个新的进步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扩大了三个层次的框架:局部、区域和全球。因此,在局部层面要以下列几步为前提:1. 找出在每个独立国家导致贫穷困苦问题的原因;2. 想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设性的方法;3. 探究利用国外投资的可能途径。这些以上提到的方法必须符合国家建立一个稳定、独立经济体的计划。因此,这些方法必须得到政府在货币、财政和经济政策上的支持。在此背景下,不同国家的经济在上述条件下的区域一体化被视为是有益的。全球化资本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将资本渗透到自然资源领域,夺取商品销售市场。所有的措施都有利于跨国公司通过扩大势力范围和进一步开采资源的方式来缓解矛盾。全球化使得资本主义体系中的新成员的数量还在扩大。然而,全球化对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国家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它允许各国发展生产力和整合经济实力,这被认为是欧洲共同体的目标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组织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增加了商品贸易数量,扩大了国家之间的资本交换,为共同解决了国际问题扩大知识交换的范围。因此我们要统一建立另一种类型的全球化—新的革命、人道主义和民主国际主义,并且要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参考文献:[1] 蒲国良 , 熊光清 , 著 . 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22-123.[2] 许立群 .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2(2):3.作者简介:管淑娇 (1995-),女,汉族,山东青岛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上接(第7页)[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 数 据 公 报 ( 第 1 号 )[DB/OL].http://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2011-04-28.[4] 陆学艺 . “三农论”: 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11.[5] 吴建中 .21 世纪图书馆新论 ( 第二版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6] 倪姗 . 从文化投入角度探寻财政三农支出现状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2-27.[7] 息慧娇 .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发布 [EB/OL].http://cips.chuban.cc/kybm/cbyjs/cgzs/201504/t20150420_165698.html,2015-04-20.[8][9] 新华网 2016 全国两会特别专题 . 廖仁斌代表:以“互联网+”助推新农村 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04/c_135156126.htm.作者简介:陈 平 (1972-),女,大学本科,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上接(第6页)

篇六: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68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宝菊

  山东省诸城市财政局

 262200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各级政府偏重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倾向,稀缺的资源更多地被用于生产性资本支出,教育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低,教育财政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教育公平与教育负担是当前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重点对当前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研究了解决对策。关键词: 财政教育支出;现状;问题;对策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问题(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在投入总量上,财政教育支出由 1978 年的75.05 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309.66 亿元,增长160多倍,是各项财政支出中增长幅度最快的项目之一,也远远高于同期GDP及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财政教育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及占GDP的比例也有明显提升;在经费来源上,基本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社会捐款和集资办学及收取学杂费等多形式、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 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的目标,近年来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有力促进了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1)财政教育支出整体投入不足。虽然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总量持续增加,但在相对量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明显偏低。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 4% 的目标以来,一直没有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 2012 年达到 4%。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2.51%只是增加到2009 年的3.67%。其中从2001年至2005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竟一直在下降,从近年开始才有所好转。从国际比较来看,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是4.1%,我国没有达到4%,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也不符合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2)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失衡。①地区财政教育支出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再加上地方官员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教育投入差异悬殊, 而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致城乡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失衡。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益增大。②三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欠合理。财政教育支出在不同教育级次之间的分配,反映了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分布状况和国家对各级教育的支持力度。就我国目前的三级教育机制看,财政教育支出更多地侧重于高等教育,对初、中等教育投入明显不足,这显然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③城乡财政教育支出不均衡。农村教育长期落后,2006~2010年,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0% 以上,虽然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将由原来的 2182 亿元增加到至少 2652亿元,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低于 1%,而发达国家初中和小学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集中在2%~2.5%。长久来看,这进一步加大了城乡的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农村地区恶性循环。二、优化我国教育财政支出水平的对策(一)加大财政教育支出的投入力度应把握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契机,进一步明确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例, 规范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加大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及官员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一票否决制。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政府预算的审查和监督责任,凡财政教育支出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均不予通过。(二)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1)地区间财政教育支出的均衡。在现有投入体制下,根据各县域的基本教育财政经费需求,确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意义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再根据财政的负担能力,计算出差额, 建立起由省级政府面向县级政府的长期和规范化的专项补助。同时,加强监管并减少中间环节,避免转移支付资金不到位和改变用途。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后和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地区再适当集中部分财力,向西部进行转移支付,弥补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2)三级教育层次间财政教育支出的均衡。对于“ 纯公共产品” 的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政府应承担起全部责任,切实贯彻九年制“ 义务教育法” ,无差别地向所有家庭均等地免费提供,将教育拨款的增量部分集中用于基础教育,优化有限资金的结构配置,以保证全民享有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和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初等、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在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人到收益率低的部分,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并使社会不公平的情况加剧,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3)城乡间财政教育支出的均衡。进一步修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 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例如,从“ 十二五” 期间的新增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中拿出50%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或者在确保教育财政投入原有渠道增长的前提下,用新增整体财政投入总量的10%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三、结语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家财力有限,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还不够,在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处于“ 穷国办大教育” 的局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指出我国目前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并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提出几点建议,以便提高我国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陈共编.财政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 柳 海 民 . 教 育 原 理 [ M] . 长 春 :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出 版社,2000.170- 175.[3]邓子基.对财政与教育的几点思考[J].当代财经,2007(7):30-34.[4]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3- 2009年),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

篇七: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及改善分析

 摘 要: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育财政投入的总量不足和投入结构失衡两方面,因此造成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受阻,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居民素质差异比较大,教育又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研究,寻求高效的支出结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和国民素质的发展。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相关政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育财政 改善 支出结构

 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1、教育财政投入的 GDP 占比过低

 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出口,我国教育也得到了非常显眼的进步,各级学校入学率的攀升就是最好的证明,比如 1990―2002 年我国小学升学率从 74、6%上升到97、0%, 上升了 22、4 个百分点;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40、6%上升到 58、3%, 上升了 17、7 个百分点; 高中升学率从 27、3%上升到 83、5%, 上升了 56、2 个百分点,

 2 这样的上升速度促使我国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这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但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是不成正比的,甚至距离 200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定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占当年GDP 总值的 4%的目标也相差甚远。

 2、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据统计,自 2005 年开始,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就不断下降,这是一个政策性的失衡,即使在我国普九的关键时期,教育财政支出也依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各级学校的入学率却持续上涨,这种错位的政策对于我国普九的愿景是极其不符的,导致了我国教育办学质量失去了提升的资金支持。

 (二)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失衡

 1、教育财政投入地区不均衡, 中、西部教育财政投入偏少。

 首先,以各级地区政府对于教育财政支出的总额来看,对于东部地区的投入远远超过了中部和西部的 10 倍之多;其次,就支出总数而言,东部的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占全国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总数的比重也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不论从中央教育财政的投入比例来看,还是各级教育机构对于东部、中部、西部的教育财政支出结构都明显侧重于东部,这是一种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的体现。

 3

 2、财政对中等师范教育的投入偏小

 生均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生均教育成本=财政支教力度,这是很好的能够反映财政在教育发展路程中贡献大小的公式,或者说反映一个地区财政教育贡献参数的依据,参数越大,说明该地区对于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越高,相反的,参数越低,说明该地区对于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也越低。据统计,东部地区财政支出对中等师范教育贡献度参数不断下降:

 从 2002 年的 62、7%下降到 2008 年的 50、9%, 下降了 11、8 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对中等师范教育贡献度参数一直在 50%以下。就全国而言, 财政预算内支出对中等师范教育的贡献度在 50%以下, 且有不断下降趋势。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教育财政对于中等师范教育支持力度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目前倡导的加强义务教育,实现高质量素质公民的目标是相悖的。

 二、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低度化造成的不良后果

 (一)教育发展滞后, 人文素质降低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迅速,相较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都高出 1、5 倍左右,但是教育发展水平却低很多。从入学率和居民文化素质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速度是不匹配的。据统计,我国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分别比菲律宾和亚美尼亚低 13 个百分点和 3 个百分点,成人识字率分别比菲律宾和亚美尼亚低 1、7 个

 4 百分点和 8、5 个百分点。受其影响,我国人文发展指数排名也比较靠后。

 (二)居民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财政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受教育的费用主要由家庭负担, 受教育权利与财富直接挂钩, 富者受教育的机会要大于贫者, 不少城市贫困家庭和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无法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这使教育的福利性和公平性受到了损害, 根据《“我国教育公平的理论与现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的研究:

 国家重点院校党政干部子女与工人子女、农民子女的入学机会差距是 31.7:4:1, 干部子女的实际入学机会是农民子弟的 31.7 倍, 是工人子弟的7.9 倍。

 三、政策调整

 (一)建立财政对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 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的占比

 教育投资法制化是有效确保财政教育投入的坚实后盾,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对教育投资法的建设,规定各级政府对于各类教育的投资标准和责任,一旦违反应当承担怎样的后果等等,使教育投资规范化,各种规范法律化。其次,要加大教育财政在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的占比,各国教育投入的指标是依据财政教育经费 GDP 的占比得来的,因此想要提升教育投入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就必须将其法律化,通过

 5 逐渐提升的速度,尽快实现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4%的诺言。

 (二)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中西部教育财政的投入

 第一, 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教育投入, 承担起中西部地区实行免费教育所需资金, 并提高公用经费保障资金和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第二, 确保教师工资不拖欠, 稳定教师队伍。中央财政应把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教职工工资承担起来, 建立统一工资制, 由中央财政通过银行、信用社或邮局直接发到教职工手上, 再由省级财政负责工资外的补贴。第三, 中央财政应加大对中西部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 尽快解决中西部高校教学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确保教学质量提高。

 (三)提高中等师范教育支持力度

 中等师范教育培养的是小学的师资,财政支出降低必然会导致小学师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我国普九计划的推行和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继续恶化势必会制约我国居民素质的提升,因此财政教育支出应当侧重对中等师范教育的投入,如果能将中等教育纳入到免费教育的范围,更有利于我国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体制改革的

 6 进展问题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5- 14.

 [2]栗玉香.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决策权配置格局的理性思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3):67- 73.

推荐访问: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 财政支出 现状 我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