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9篇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9篇

时间:2022-10-03 11:10:07 来源:网友投稿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9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PIANXIANWUYUN翩跹舞韵59一、现代芭蕾舞剧的产生与发展1、芭蕾舞剧的产生。欧洲芭蕾艺术正式进入剧场表演后,将最初只在演出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9篇,供大家参考。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9篇

篇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ANXIANWUYUN 翩跹舞韵59一、现代芭蕾舞剧的产生与发展1、芭蕾舞剧的产生。欧洲芭蕾艺术正式进入剧场表演后 , 将最初只在演出歌剧过程中穿插的舞蹈段落称为“芭蕾歌剧”。十八世纪中期,“情节芭蕾舞”产生,这几乎结束了芭蕾舞蹈艺术与歌剧之间的合作。当芭蕾舞从最早的穿插舞蹈真正独立的那天起,芭蕾舞剧也正式诞生。十九世纪中期,浪漫主义思潮流进芭蕾艺术殿堂,芭蕾舞剧也迎来了鼎盛灿烂的成熟时代。随着芭蕾舞剧的发展,其表现内容与体现的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性的变化,各国的芭蕾舞剧也得到迅猛发展。2、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的发展。二十世纪初期,曾有外国的芭蕾舞团来我国交流演出,但是由于我们封闭的思想与来华演出规模的有限,当时芭蕾舞剧在我国没有很大发展。不过,这对我国的芭蕾启蒙却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1958 年,对中国芭蕾舞剧起到极大推动性作用的苏联艺术家,在京第一次表演舞剧《天鹅湖》, 他们精湛的表演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芭蕾艺术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1959 年,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剧团正式成立后,我国产生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芭蕾舞团。同年,在苏联舞剧专家的指导下,我国编导家们编创出第一部民族化的中式芭蕾作品。此后,我国芭蕾舞剧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经过编导家们的共同努力,1964 年,真正属于我国的芭蕾舞剧经典作品《红色娘子军》诞生。二、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诞生与发展1、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剧中主角吴清华,一个受旧社会压迫的劳动者,在经历了压迫与战争后自觉参加斗争的典型人物形象。整部舞剧中,充分显现出吴清华英勇的反抗与斗争精神,以及她在党的领导下慢慢成长蜕变的过程。通过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强悍的,勇敢的,吃苦耐劳而又顽强的中国反压迫的妇女形象。1964 年初,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关于舞蹈的谈论会议,身为编导的李承祥认为该舞剧题材鲜明,主题歌好,并且娘子军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容易得到大众的接受。商讨结束后,提议得到各位专家的一致同意,最终决定该舞剧由中央芭蕾舞团的各位演员与各位编导家们共同努力完成。编创人员为塑造出更符合剧中人物性格、精神、气质的形象,也曾多次组织演员们到海南进行实地采访,下到部队体验战争年代的军营生活。舞剧以中国的革命历史发展作为背景,创作更是基于西方芭蕾的技术体系、结构与内涵,将西方芭蕾的足尖技巧运用于中国民间舞蹈之中,编创出属于我国的民族芭蕾的舞剧精品。2、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发展。1964 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位“琼花”——白淑湘,她是中国第一代芭蕾舞演员,同时也是中国芭蕾的拓荒者。为更好地体现角色,她同编导一起走入海南体验生活, 1964 年 9 月在天桥剧院,中国乃至世界芭蕾史上出现了第一位极具反抗精神的琼花形象。在舞剧中,西方芭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时代特征与民族文化的融合。1968 年,经历文革的洗礼,经历女主角名字的更改,由吴琼花改为吴清华的变革,经历第二代“琼花”的诞生。与此同时,随着电影《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全国开始了学习芭蕾的热潮,也是在此时期,历久弥新的《红色娘子军》■ 张靖怡

 陕西师范大学〔摘 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以西方芭蕾舞技术为基础,以中国芭蕾舞演员为核心的一部优秀的“中国式芭蕾舞剧”。该剧将政治色彩淡出、艺术色彩凸显,音乐与动作有机结合,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关键词〕

 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

 发展历程万方数据

 PIANXIANWUYUN 翩跹舞韵60西方芭蕾在中国极大普及。《红色娘子军》经历“文革”的风暴,经历了几十年的浮沉,在中央芭蕾舞团的努力下,1992 年该舞剧得到复排,第三代琼花由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担任。与之前不同,第三代琼花在思想上得以复苏。随着中国芭蕾的成熟,《红色娘子军》逐渐走向世界舞台。2014 年,经典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已诞生五十周年,这个用足尖诉说故事的中国传奇仍在代代相传,代代延续。三、经典舞剧历久弥新的原因2015 年,中央芭蕾舞团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四天大型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票价四十到一百元不等,几乎场场爆满,反映强烈,颇受观众好评,掀起又一次的舞剧高潮。1、舞剧编创的独特性。舞剧的编创初期,对于整个舞剧的创作人员来说,首要的任务是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创作班子赶赴海南岛深入了解生活,在途经广州之时,组长李承祥与电影原作梁信讨论了关于变动剧本的问题。芭蕾舞剧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规律。荧幕的形象成功转换到芭蕾舞剧的形象,尤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要体现出原著中的精华部分,包括原著所抒发的思想主题、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所展现的风格样式、鲜明的人物形态等方面 ;二要充分施展芭蕾舞艺术的独特魅力,使观众在体会舞剧人物形象时获得有别于荧幕的享受。

 梁信为此表现出极大支持,还编写了舞剧的参考大纲供编导们参考。

 舞剧开场,琼花在独舞部分加以中国古典舞“点步翻身”“串翻身”等技巧 ;第二场,五位年轻人出场时所跳“双刀舞”为我国黎族所特有的男子舞蹈 ;第三场,花季少女出场所跳“土风舞”是黎族少女特有舞蹈。另外,舞剧还从现实战斗场面提取了前所未有的舞蹈语汇。例如,舞剧中出现的类似“进军舞” “射击舞”等,都是用于更好地烘托剧中紧张的气氛,以使舞剧展现出真实性。在舞剧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还运用了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例如,整场的舞剧采用了分场不分幕的形式,一环接着一环,故事情节和时间也是环环相扣,如此进行使得舞剧更加符合广大中国群众的传统欣赏习惯。根据该舞剧的故事发生地点,在整个舞剧中编导们还加入了一些带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类型,例如“斗笠舞”。编导们运用如此丰富多变的形式使舞剧增加了更多的观赏性,使舞剧充分体现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西方芭蕾与中国传统的和谐融合,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独特性与创新性的体现。2、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几乎所有芭蕾舞剧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舞剧音乐创作与舞蹈动作设计是紧密相关的,观众可以从音乐听觉中理解舞蹈视觉。舞蹈演员动作与舞剧音乐的交融,能够帮助其情感的表达与舞剧主题的体现。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出现的《万泉河水》,歌曲真挚、亲切,热情地歌颂了海南岛的红区风光,在舞剧中配合舞蹈极其深刻地表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动人景象。同时,《万泉河水》在舞剧中是以舞蹈加伴唱的形式出现。这种创作手法,打破了芭蕾舞剧“不开口”的陈规,更是在揭示人物思想情感,加强气氛,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它的成功结合直接影响了后面几部芭蕾舞剧配乐的创作,如歌剧改编的《白毛女》配歌“大红枣”的抒发 ;到《沂蒙颂》中“熬鸡汤”的深情咏唱,都是在“声情并茂”的抒情。结语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从诞生至今跌跌撞撞走过了三十几载。岁月悠悠,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在改变。而艺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经典本体能够牵动人的想象引擎,联通人的文化神经,开启人的知识、情感和意志,动员人的整个生命体验。主题、情节、人物等,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经典,将政治色彩淡出、艺术色彩凸显,音乐与动作有机结合,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责任编辑:尹雨)参考文献:[1]吴祖强. 舞蹈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J]. 音乐研究. 1982(01).[2]冯双白. 当代中国音乐[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7.[3]李群.我的舞剧观[J].舞蹈.1987(05).[4]孙龙奎.看中国舞剧的真善美[J].舞蹈.2000(06).[5]资华筠.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舞剧回眸[J].舞蹈.2009(02).万方数据

篇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4艺术天地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张雨嫣

 河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 :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其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与剧情的关系、管弦类乐器的演奏、民族元素的加入、器乐合奏、革命歌曲的演绎五个方面。可以说,其极具张力的舞台音乐对后世芭蕾舞剧的音乐创作影响深远。关键词 :

 《红色娘子军》 ; 舞台音乐 ; 乐器伴奏 ; 歌曲作者简介 :张雨嫣(1991-)

 ,女,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 :

 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 ] :

 J617.3[ 文献标识码 ] :

 A

 [ 文章编号 ] :

 1002-2139(2014)-33-144-02六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1964 年在北京首演。当时正值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 《红色娘子军》即是按照周恩来指示将芭蕾舞进行“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改革的首次尝试。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 《红色娘子军》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并在后来的文革中与《红灯记》 、 《智取威虎山》 、 《白毛女》等同时被作为“八个样板戏”中的代表作而风靡一时。

 《红色娘子军》讲述了在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一支被称为红色娘子军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她们在党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发动群众等各项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故事。作为舞台表演艺术之一,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任务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艺术形式。本文拟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方面进行论述。意大利音乐学家汉斯立克曾说, “至于就作曲家创作的特殊性说, ‘它是一种不停的造型过程,一种用音乐关系来塑造感情形象的过程’ ” 。[1]由此不难看出音乐在塑造形象中的重要性。通过音乐表现手段表达选定的富于特性的感情形象是作曲家通常采用的手法。舞剧 《红色娘子军》 的音乐运用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合了其他民族音调,创新性地将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性手法进一步发展,对塑造舞剧中人物形象具有补充和衬托作用,成功将吴清华、洪常青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舞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其中,吴清华的音乐主题性格鲜明,强烈的反抗精神充斥其间 ; 洪常青的音乐主题简朴奔放、豪迈坚定。整台舞剧的音乐极具张力,直触人物灵魂。一、音乐与剧情舞剧的音乐与剧情息息相关。如在序幕中,随着舞台大幕的拉开,只见海南姑娘吴清华被锁在南霸天黑暗的土牢中。此时,音乐的强度逐渐递进。当南霸天的管家曲广四带着满脸奸诈的笑容出现,清华狠狠地瞪向他的那一瞬,音乐达到高潮。吴清华不屈不挠、棱角分明的气概毕现。随之,音乐节奏愈来愈快,营造出令人揪心的气氛。清华在与老四的奋力争斗中逃出虎口。高昂、 激越、 反抗的旋律始终回荡。随之,团丁头目老四带人对清华展开了追捕。又如第一场中清华努力逃脱团丁们的追捕。她躲进茂密的树林里,乐声变得轻微、 舒缓。清华在小提琴独奏的乐声中开始独舞, 速度、力度逐渐放慢,人物表情不断减弱,音乐转入柔和的陈述,显示了人物内心的小心翼翼。在清华最终不幸被老四发现的那一瞬,音乐随剧情达到顶峰。在激烈的音乐声中,清华和老四进行激烈搏斗。在悲愤的乐声中,清华被狠狠地抽打,不幸又落入魔掌。伴随着紧张急促的乐声,清华被一脚踹到地上。第一场第三段 “团丁搜捕清华” 、第四段“清华与老四搏斗的舞蹈” 、第五段“清华反抗”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真实、客观地展现了戏剧冲突,更加贴近生活,增加了舞剧的可观性。第二场由管弦乐器合奏、强力度的清华主题伴奏引出了“清华诉苦”的舞段, 展开了第二场的又一高潮点。文学作品中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在此得到充分运用,前者正面表现了吴清华此前遭受的苦难,后者则是通过娘子军战士进行侧面反映。第六场中, “洪常青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是该场核心段落,大段篇幅细致地描绘出洪常青凛然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与南霸天的矛盾冲突。音乐从洪常青豪迈奔放、简朴有力的主题发展而来,将洪常青作为党代表的英雄气概表现得非同凡响。洪常青主题与南霸天主题交错展开,起伏跌宕,最终洪常青主题占主导地位。在洪常青走向火堆的时刻,乐队奏出了那个时代通常使用的程式化“就义主题”——《国际歌》 。这段音乐与舞蹈的创作都做到了抒情与激情的统一,生活气息与人物形象的统一。二、管弦类乐器的演奏舞剧音乐中多处有管弦类乐器的演奏。如第一场的第一段《老四与团丁们的舞蹈》中的旋律使用了准确、清晰的调子。在单簧管最低沉的部分,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形式被用来暗喻敌人的紧张和蠢笨。第二场第二段的“常青刀舞”中音乐节奏铿锵有力,洋溢着浓郁的阳刚之气。在铜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圆号的演奏,以其嘹亮的音色部分很好地传达出欢腾和激情。第一场第六段“清华独舞”中,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将低回的情绪演奏得尤为真切,通过与中国传统乐器琵琶的齐奏,进一步营造出悲凉的氛围。清华身负重伤,并且饥寒交迫。她因无可依靠而茫然、困窘的心境随着拉长、缓慢、变形的主题伴奏得到展现。再如,在《红色娘子军连连歌》的高音部分,小提琴协奏庄重、热情,将旋律中的情绪进一步

 145艺术天地渲染。可以说, 小提琴的运用为舞剧的音乐增色不少, 而“协奏曲是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最完善、最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作品体裁……协奏曲,顾名思义即是协同演奏的一种乐曲形式,源于 16 世纪,多为教堂音乐。

 ”[2]《红色娘子军组曲》作为小提琴协奏曲,其曲风清新自然。三、民族元素的加入民族元素的加入使得舞剧音乐别具海岛风情。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中国笛子更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

 《红色娘子军连连歌》便由竹笛奏出,其自由、清新明朗、气息悠长的音色,给人带来清新自然、明亮热烈的体会,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黎族主要的民间乐器可以独奏,也可伴奏。

 ”[3]这里,芦笙的伴奏轻盈、明快,却似传统文章写法——“以乐景写哀情” ,以欢快的乐音奏出黎族姑娘们内心压抑的悲愤。又如第四场中 “女战士的舞蹈”是海南民族音乐得以运用的又一例证,体现在其作为音乐中最具表现意义的节奏型明显来源于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 “四只小天鹅”的音乐,但同时与海南音调结合得十分融洽, 既体现出芭蕾动作的节奏动感, 又体现了民族风格。四、器乐合奏器乐合奏充分传达出音乐情绪。例如第一场第一段中,当敌人对清华进行追捕时,弱音器被加在小号上与小提琴共同奏出切分的刺耳音,用以烘托出紧张的气氛。中国民间器乐合奏的历史悠久。其中,打击乐合奏“指纯由打击乐器组合的合奏音乐。

 ”[4]在作为第一场高潮的“洪常青指路”亦即该场“点题”的段落中,整个管弦乐队加全部中西打击乐器齐鸣。洪常青主题在庄严的气氛中首次出现,给苦苦挣扎的清华带来了重生之光。洪常青刚强、果敢而勇猛的人物形象作为理想化的共产主义者化身,被创作群体以极为鲜明的方式表现出来。第二场第三段“五寸刀舞”的音乐旋律自由活泼、热烈奔放。在起伏跌宕中彰显着民族特色。舞蹈中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结合,展现了赤卫队员勇猛威武、聪明机智的雄浑男儿气概。其中,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即“喇叭” )吹奏出色彩鲜明的旋律,具有号召性 ; 铜管乐器中音域最高的小号(俗称“小喇叭” )

 负责演奏乐曲中的高亢部分。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可谓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则是“看得见”的音乐,二者密不可分。这里,在打击乐器小堂鼓的伴奏下,乐曲与舞蹈相得益彰。强悍、潇洒的舞蹈性主题呼之欲出。第五段“清华参军”中,独具特点的清华主题由长笛、单簧管奏出,吴清华步履蹒跚的舞台形象使观众聚焦到她的身上。第五场中,为了表现战士们英勇杀敌的场面,各种管弦乐器共同演奏,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并通过不协和的和声做出种种展开性变化,突出战斗的激烈程度。当身负重伤的常青被敌人发现的那一瞬,管弦乐队齐鸣,让人心惊,英雄被捕的悲剧气氛达到高潮。五、革命歌曲的演绎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是该剧的一大特色。

 《红色娘子军连连歌》具有进行曲风格,用果敢有力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歌颂光明,表达对新生的向往。由短笛组成的乐队和女声二部合唱的加入使舞剧氛围更加喜庆、辉煌,凸显了红色娘子军战士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红色娘子军连连歌》也“不止一次地运用在娘子军连队集体形象出现的场面中,有时是乐队演奏,也有许多时候是通过齐唱、合唱直接表现出来。

 ”[5]在第四场中,舞曲最初以自由的速度、中弱的力度、舒展的节奏,通过弦乐震音、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万泉河”的主题旋律。《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合唱真挚抒情、亲切动人,热情歌颂了海南岛充满热带风情的美丽风光, 使人印象深刻。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歌曲在舞剧中配合舞蹈极其深刻地表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景象。深化了舞剧主题思想,表现了革命根据地军爱民、民拥军的革命情谊,展示了在党的领导下,红区人民美好生活的绚丽图景。

 ”[6]歌曲与舞蹈相互配合,深刻体现了军民鱼水般的深切情谊,深化了舞剧主题思想,革命根据地军爱民、民拥军的革命情谊真挚感人。在党的领导下,红区人民过着幸福生活的灿烂景象使人对光明的前途充满希望。作为一首表现军民鱼水关系的颂歌, 《军民团结一家亲》一直以来备受广大群众喜爱,广为传颂。优美的歌曲使人联想起万泉河畔美丽的景色,给人以美好、舒展、自由、朦胧的感受。进入主题旋律以后,管弦乐器大提琴和大管在中音区共同奏出浑厚美妙的旋律,与前面的欢快主题形成鲜明对比之势。此外,社会音响与自然音响的运用在舞剧中也可窥见一斑。如第一场中,在南霸天的土牢里,因光线较暗,使得老四恶狠狠用皮鞭抽打吴清华的“啪啪”声显得尤为清晰,令人印象深刻。又如第五场战斗场面中的密集的子弹声及其他背景音效。再如舞剧中不止一次出现的电闪雷鸣的场景等。参考文献:[1](意)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12. [2]蒋雄达.《弦音回响——小提琴学习与演奏知识综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2(48).[3]刘丽芳,王琴纳.《中国世界音乐文化》[M].北京: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4(104).[4]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5]高彩荣,马洁,南江.《芭蕾舞剧歌剧名曲精选——钢琴200年不朽名作》[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5(3).[6]吴琼 等. 《<万泉河水清又清>三题——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选曲音乐》[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6.

 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作者:张雨嫣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刊名:青年文学家英文刊名:The Youth Writers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张雨嫣 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 2014(33)2014(33)

篇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舞剧《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作曲。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1964 年在北京首演。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

 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

 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

  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全剧的音乐,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舞剧 1964年首演,1970 年被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文革”之后,它曾一度沉寂达十年之久,进入 90 年代,当人们拉开一段历史距离去审视这一中国特定时期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给予它高度评价:它是用西方唯美的芭蕾形式,大胆地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它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也是一部讴歌伟大女性的代表作品。这部舞剧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 20 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资

 感谢您全文预览本资料,内容到此结束,后面的空白页请删除后使用

 一.选择题(2×30=60)

 1.针对雅典近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曾受到群众惩罚,且大部分缘于作战失利这一现象。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发出诘问:“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技艺精湛的医生呢?”这说明 A. 受控告的政治家代表贵族利益,仇视群众 B. 当时的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 C. 群众决策方式有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 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欧洲民主提供了典范 2.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有一篇著名的《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其中讲到:“在 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对这两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A.所有雅典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B.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将被放逐 3.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4.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5.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6.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里克利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7.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 ②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③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④国家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9.公元前 452 年至前 451 年,在古罗马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 450 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最能说明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 10.《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 11.罗马法在程序法律方面确立了很多基本原则,如:审判员不得审理与自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判决应当与请求对应相等。确立这些原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防止法官以权谋私

 D.确保被告不受冤屈 12.《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 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13.《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14.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是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原则

 ④三权分立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15.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6.古代希腊人认为,城邦由爱好城邦生活的人们组成,她的理想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参与城邦所有的行动和事务。由此导致的结果是 A. 出现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 B. 古代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 C. 出现专家治国和人文思想 D. 古代希腊工商经济的发达

 17.公元前 242 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诉讼程序。这反映了古罗马法 A. 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

 B. 侧重缓和民族矛盾 C. 秉承习惯法的基本原则

 D. 案件审理程序复杂 18.公元前 5 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十人委员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肯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由此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 A. 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

 B. 本质上维护贵族利益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体现了各阶级的利益 19.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罗马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共和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近现代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20.吴于廑这样评价希腊某一时期:“财产特权代替了世袭的特权,富人的政治代替了贵族的政治。”这一时期的执政者是 A. 西塞罗

 B. 梭伦

  C. 克里斯提尼

 D. 伯里克利 二、非选择题

 21.(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 5 000 到 6 000 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

 材料三

 第 3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 5 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 8 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 11 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材料四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

 (1)材料一中的陶片在古代希腊有什么特殊的用途?(2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这种限制说明了什么?(4 分)

 (3)材料三引自古代罗马的哪一部法律?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法律规定?(8 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4 分) 1-10. CBBBC CBDAB

  11-20. BDDAC

 AACAB 31.【答案】(1)是公民大会用来投票、计票的。

 (2 分)

 (2) 限制: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与未成年人被剥夺了公民权。

 (2 分)

 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2 分)

 (3)《十二铜表法》。看法: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部分条文体现了不平等,从根本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8 分)

 (4)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罗马法中所蕴含的自然法的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4 分)

篇四: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乐论 坛

 永远的赞歌 芭蕾舞剧 《 红色娘子军》赏析 一 曲 迪 【 摘 要】:

 芭蕾舞剧 《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借鉴西方芭蕾形式而创作的现代芭蕾舞剧,该舞剧了反映 中国人的历史与民族感情,成为中国的芭蕾,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是中国乃至世界舞剧史上的一朵奇葩。无论从 它的选材上,还是舞蹈动作上都有新的突破。

 【 关键词l :

 芭蕾;红色娘子军;中国化;民族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在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央芭蕾 舞团给我们带来的芭蕾舞剧 《 红色娘子军》片段 《 练兵舞》中的情 景,一群上身穿着军衣戴着军帽,脚下穿着芭蕾舞鞋的女演员们,

 她们拿着长枪、大刀跳着催人奋进的 “ 射击舞” 和整齐划一的 “ 队 列舞 ” ,表现出独具风格的军旅生活舞蹈。在这支舞中长线条的芭 蕾控制和轻巧浪漫的足尖芭蕾为这支舞平添了难得的刚柔相济,使 其舞蹈风采逼人 。

 一. 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 的背景以及剧情介绍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成长于法国、成熟于俄罗斯。它是在古 希腊人体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在这 五百年中,它不断创新、发展,使它从贵族少数人自娱自乐的宫廷 中走 向世界的大舞台,成为世界观众最喜爱的艺术。芭蕾舞剧是综 合舞蹈、美术、音乐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三者密切的 合作,造成时空上的一致、视听上的统一,这也正是芭蕾舞剧的独 特魅力。

 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艺术要 “ 革命化、民族化 、群 众化 ” , 在总理的关怀下芭蕾舞 《 红色娘子军》进行首次改革的尝 试。1964年9月首演于人民大会堂,是由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 担当编导,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演出,作曲是吴祖强、杜 鸣心等。该剧是根据六十年代众所周知的电影 《 红色娘子军》改编 而成,故事反应了十年 内战期间,在海南岛椰林寨,丫头吴清华不 堪地主南霸天的折磨,逃出地主家,但却没有成功被再次抓回,之 后,由红军干部洪常青救起,并在其指引下投奔红军,成为 “ 红色 娘子 军连 ” 的一名 战士 ,在 一次行动 中, 由于报仇 心切,打乱 了原 先的计划,使南霸天逃脱,在党的谆谆教导下,她认识了自己的错 误,努力使 自己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战士,最后和部队一起奋勇杀 敌,击毙了地主,使椰林寨得以解放。

 = , (《 红色娘子军》在服装上的中国化 作为一部舞剧,首先从视觉上我们看到的是演员的服饰 。在 一般的西方芭蕾舞剧中,芭蕾舞演员都有专业的芭蕾舞裙,在1832

 年,M . 塔廖尼开始使用E. 拉米为她设计的一种露肩式连衣裙,称 “ 浪漫主义芭蕾舞裙” 。

 这种舞裙有紧贴的上衣身,下接过膝的钟形 褶裙,裙部以数层 白色薄纱裁制,配浅红连袜裤,便于演员展现大 跳、打脚等舞姿。1880年芭蕾舞裙缩短,裸露大腿,称芭蕾短裙,

 成为芭蕾舞标准裙。其裙部由4~5层丝绸绉褶构成,上连在相应尺 寸的背心上。与标准的芭蕾短裙相比,舞剧 《 红色娘子军》中演员 的服装具有独特性,演员们穿着红军的军衣,裹腿军裤,头上戴着 军帽子,特别是在军帽下女演员们留着齐耳的短发,这与以往的芭 _固黄河 之声 201 4年第1 o期

 蕾舞女演员把半长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髻是有大不同的,这样的 装扮是一种突破,是中国特有的,符合舞剧情节,也是响应了当时 舞蹈革命化的要求。

 在序幕 “ 满腔仇恨,冲出虎口” 中,女主演穿着中国传统红色 布衫衣裤,留着齐腰的麻花大辫子,这也是西方芭蕾所没有的,是 中国化的,是民族的。红军战士的服装设计也符合当时中国观众 的审美心理,因为当时的工农兵是不大接受芭蕾舞演员穿着露大 腿 的短裙演 出的,但对于海南地区娘子军的短军裤,却是完全可 以接 受 的。

 三.在舞蹈动作上的民族化 个成功的舞剧除了服饰上让人难忘,舞蹈动作更会让人刻骨 铭心。首先,我们知道芭蕾舞即欧洲古典舞蹈 ,这是在欧洲各地民 族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

 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 。古典芭蕾舞动作的 基础是建立在 “ 开绷直立” 的美学基础之上的。开,是指 “ 肩” 、

 “ 胸” 、“胯” 、“膝” 、“ 踝” 部位的打开。绷,是指脚部、膝关节及 踝关节绷直。直,是指舞者腿部、双腿膝盖以及后背的垂直。立,

 是指身体的直立、挺拔。头颈、躯干和四肢作为一个整体,把身体 中心准确的放在两腿或~腿的重心上。知道了这些后,我们再看舞 剧 《 红色娘子军》, 作为芭蕾舞剧,演员们的动作 “ 开绷直立” 是随 处可见的,但是,我们从舞蹈形态上不难发现,全剧 自始至终都融 入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的语汇与技法。

 在舞剧第三场:“ 里应外合夜袭匪巢”间舞出现了,三个女演员手拉手左右摆手、推手的动作,身体平衡 稳直,两脚踩步或小跃步前进或后退,两膝时弯时立,双向左右腰 侧前后摆动。这就是黎族舞的特性,是民族的。

 在清华与老四搏斗的舞蹈中,这段是典型的芭蕾舞中的双人 舞,除了我们可以看见芭蕾舞双人托举动作外,清华的动作更是让 一“ 黎族舞” 中,民族民 我们感到亲近,在她的舞蹈动作中有中国古典舞出现,实现了中国 舞蹈的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也表达了中国舞蹈对圆的追求,表现 出的圆、曲、拧、倾的审美特质。在舞剧 《 红色娘子军》中,我们 还看到了中国戏曲中的卧鱼、山膀、大射雁、点地翻身、串翻身、

 小蹦子、乌龙绞柱等等,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感到既有西方芭蕾足 尖舞的贵气,又有中国民族舞的朴实。

 四,音乐主题鲜明,民族风格突出 电影插 曲 《 娘子军连歌》作为舞剧 《 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序 曲,又作为 “ 舞剧主题歌” 多次地运用在娘子军连队集体形象出现 的场面中,并且通过乐队演奏,齐唱、合唱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投稿热线:01

 O - 6558301

 3\ 6358573 投稿邮籍 h hzg 2z9@gin a e o m

 浅析古筝曲 《 西楚霸王 的音乐特点 一 宋范玉岚 【 摘 要】:

 本文通过浅析 《 西楚霸王》的音乐特点,深刻理解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加深情感层次的变化前提 下,更好的诠释出乐曲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古筝这一乐器,并以真实的楚汉相争为素材,再 现了刘邦和项羽决战垓下的情景。塑造了项羽的英雄形象及悲剧结局,以极富变幻的技法,表现了楚汉之争的波涛汹 涌。作者更是潜心营造、演绎了一种跌宕起伏、悲喜交错、富有空间感、立体感和层次感的听觉盛宴,将古筝独有的 音色特征与丰富的演奏手法巧妙的结合起来,更为我们呈现了风格独特的、别致新颖,富有诗意的音乐语言。

 【 关键词】

 :

 古筝曲; 《 西楚霸王》; 音乐特点 ;音乐技法 一.(《 西楚霸王 的创作背景 《 西楚霸王》可谓系出名 门,创作于 上个世纪9O十年代,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

 作 曲家何 占豪先生 。是著名小提琴协奏曲 《 梁祝》的作者,他在音乐创作上一直坚持 “ 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 的创 作理念 。而 《 西楚霸王》就是 民族音乐现代 化的一个产物。多年来,何占豪始终坚持着 民族民间音乐渗入骨髓,民族化创作。本作 品以通俗 易懂 的表象 出现,深入刻划音乐形 象,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以震撼人心的抒 情与戏剧 目式风格特点,演绎了楚汉相争的 历史故事。是 “ 民族音乐现代化” 的代表之 一,一 经推出就广受民乐爱好者的好评。

 资料显示,秦朝末年,统治残暴,至 始皇驾崩二世 即位 ,一时天下群雄四起 ,反 抗暴秦,风起云涌。公元前209年 (秦二世 元年) , 项羽助项梁於吴中起义。虞姬,秦 朝末年虞地人 ( 今江苏吴县 ) , 貌美性贞,

 擅舞剑。虞姬爱慕项羽之勇猛而委身为妾,

 伴随项羽转战各地。后项羽升为上将军,北 伐巨鹿,大败秦军,继续西征,直入关中,

 自立为西楚霸王,其间与虞姬几乎形影相 在这个舞剧中,音乐基本上有三个主题:娘 子军主题是一个纯四度的音程结构,成为贯 穿全剧的音乐素材,根据剧情的发展有着不 同的变化处理,这段音乐气势磅礴,塑造红 军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女主人公吴清华的 主题 也 很具 有 个性 ,主 题 充满 愤怒 抗 争 ,

 暗示着她过去的苦难生活。党代表洪常青 的主题坚定、豪迈,并暗含有某种悲壮的 调式色彩 。

 在芭蕾舞剧 《 红色娘子军》中第四场 “ 党育英雄,军民一家” 中歌曲 “ 万泉河水 清又清” , 这首歌曲真挚抒情,歌颂了海南岛 的迷人风光,民族风格突出,给人们留下了 随,如胶似漆 ,感情甚笃。秦亡之后 ,楚 汉相争天下,双方激战惨烈,最后项羽被汉 王刘邦困于垓下 (安徽灵璧县东南) 。

 此时 项羽兵少粮尽,四面楚歌,陷入重围,遂夜 饮帐中,面对宠姬虞姬、骏马鸟骓,慷慨悲 歌。(史称 《 垓下歌》) 项王歌罢而泣,虞姬知军情突变,哀 叹大势己去,歌罢,拔剑自刎,以断项羽后 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 围。虞姬大义 凛然忠于爱情如此 ,至今仍令 后人传颂不己。项羽终于带着对虞姬的无限 眷恋与哀思,自垓下率众奋力突围,行至 阴陵迷路,为汉军追上 ,再退至东城,只 二十八骑相随。项羽遂以二十八骑大战汉数 千追兵,击败之。在乌江边,乌江亭长备下 小船,劝项羽渡江为王。项羽自觉八千江东 子弟无一生还,即便 自己逃生,又有何颜见 江东父老 ,乃 降乌骓 马赠与亭长, 自刎乌江 而亡 ⋯ ⋯ 远古楚汉相争的两军呐喊 己然远去,

 两千多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今惟余乌 江岸边萋萋芳草对孤山,滔滔江水空呜咽,

 在诉说那无尽的虞姬情,霸王泪⋯ ⋯ 深刻的印象。在舞剧中这首歌曲配合舞蹈极 其深刻地表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景象,

 体现了民族风格,深化了舞剧主题思想。

 五 ,结语 芭蕾舞剧 《 红色娘子军》 以其独特 的 中国式理念和表达 方式无可替代地跻身芭蕾 名剧之林,它以西方芭蕾舞剧的基本表现形 式为创作艺术基础,柔和了中国古典舞与民 间舞,是西方舞剧音乐创作技法与中国民间 音乐表现手法的融会贯通。芭蕾舞剧 《 红色 娘子军》作为中国成功借鉴欧洲芭蕾形式而 创作的大型现代舞剧,至今仍以它独特的艺 术魅力活跃在国内乃至国际舞台。无论是它 = . 《 西楚霸王》的艺术特点 作品以真实的楚汉相争为素材,描绘 了刘邦和项羽决战垓下的情景。而该曲藉由 于运用了传统乐器古筝,没有一 味在 宣扬胜 者王侯 ,败者寇,反而在表达项羽气盖山 河 的英雄气概,和他与虞姬之间荡气回肠 的爱情悲剧时,对于项羽这个 “ 力拔山兮 气可盖世” 的历史人物寄予了 “ 力拔山兮气 可盖世” 的同情和赞颂。作品经过钢琴气势 如虹 的润色,倾耳一品,既能感受到英雄项 羽那气盖山河的气概,又掺杂了英雄末路之 时 “ 死亦为鬼雄” 的悲哀与无奈;既有英雄 美人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又有生死别离的 慨叹唏嘘。当楚汉相争已经到了最后决战的 时刻。项羽被围困于垓下,满 目焦土,四面 楚歌。这时,乐曲以管弦乐为背景,用古筝 深刻而细腻的描摹项羽这一悲剧性的历史人 物,充满了凄婉哀怨的思乡之情,大业未成 的苦 楚遗恨 ,以及与爱人决绝 的切肤之痛 ,

 更饱有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英雄 气概,这些浓烈的感情皆通过筝与管弦乐的 共鸣展示出来。古筝音乐本身的音色特质为 表现这个历史故事起到了巨大作用,它内敛 的思想性还是多元性都让人值得回味。■ 参考文献:

 [ 1]鸿昀. 舞剧 《 红色娘子军》舞蹈音乐 研究[J ] . 中国音乐学, 2004, 7.

 [2]王克芬, 隆荫培. 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 发展史[ M ] . 北京 :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 278—

 280 .

 [3]罗雄岩.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上 海音乐出版社.

 [4]田静.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1949— 1999) [M ] . 北京:

 人 民音乐出版社, 2002:

 l 10— 113.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黄河 之声 201 4年第l0期 _圜

篇五: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娘子军

 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 综合音乐、美术、 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 表现特定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舞剧的整个创作过程包括编剧构思或编写舞剧台台本, 作者根据舞剧的内容和风格设计音乐、 布景、 灯光、 服装、道具、 人物造型等, 指挥家对音乐的处理, 编导排练演员以及最后在舞台上合成演出。 舞剧, 西方称为“芭蕾” , 源自意大利文, 即跳舞的意思。

 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于1 6世纪的法国, 最初在宫廷演出, 后风行与社会。

 舞剧已经过400年左右的演化发展。

 作者简介 吴祖强(1 927-)

 , 作曲家。

 主要作品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 舞剧《红色娘子军》以及弦乐合奏《二泉映月》 等。 杜鸣心(1 928-)

 , 作曲家。

 主要作品有舞剧《鱼美人》 《红色娘子军》 , 交响诗《青年交响曲》 等。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海南岛。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依托, 舞剧讲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 鬟琼花, 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的帮助下, 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 逐渐转变成一名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娘子军战士的过程。红色娘子军在琼花的带领下, 高唱胜利战歌,迈向革命斗争的新征程

 时代背景 红色娘子军, 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式女子军特务连, 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冯白驹领导的琼崖苏区红三团下属的一支武装力量。

 该武装绝大多 数来自 于农村青年妇女, 有的来自 农民赤卫队, 有的是共产党员 、 共青团员 。

 该部队旗帜鲜明, 作战勇 敢, 曾在第二次琼崖苏区反围剿中担任掩护任务。 1 963年, 周恩来总理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创作“革命化、 民族化、 群众化” 的三化方针。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 中央芭蕾舞团确定排演舞剧《红色娘子军》

 社会反响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1 964年由中央芭蕾舞团创作并首演成功。

 时至今日,中央芭蕾舞团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在国内外演出已经超过3000场次, 写下了中国芭蕾舞史上的一段传奇。 这部舞剧向观众展示了震撼人心的悲壮情节, 恢宏绚丽的场面, 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岛的地域风情。

 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 的中国娘子军形象, 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 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 《红色娘子军》 全剧共六场。 序幕:

 满腔仇恨, 冲出虎口 第一场:

 常青指路, 奔向红区 第二场:

 琼花控诉, 参加红军 第三场:

 里应外合, 夜袭匪巢 第四场:

 党育英雄, 军民一家 第五场:

 山口阻击, 英勇杀敌 过场:

 排山倒海, 乘胜追击 第六场:

 踏着先烈的血迹, 前进!

 意义 该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业绩为素材, 围绕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 表现了旧社会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为自由而战、为妇女解放而战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节。

 该剧很好的再现了女主人公吴琼花勇敢倔强、深沉善良的性格, 塑造了红军干部洪常青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 具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篇六: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的女战士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舞剧 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剧音乐 是作曲家为各种类型的舞剧所作的音乐。它对舞剧起到了塑造人物性格、描绘景色、表达故事情节等作用。舞剧 音乐的种类有芭蕾舞剧音乐、民族舞剧音乐、现代舞剧音乐三种类别样式。

 芭蕾舞剧 《 红色娘子军 》 首演于1964年 。

 这是一 国 部在中国40 年来久演不衰的经典舞剧 。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海南岛 。

 舞剧讲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鬟琼花 , 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的帮助下 , 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 , 逐渐转变成一名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娘子军战士的过程 。

 舞曲的旋律活泼奔放,起伏跌宕,表现了赤卫队员粗犷强悍、威武机智的英雄风貌。

 《快乐的女战士》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女战士与炊事班长的舞蹈》的音乐,旋律轻快、活泼,有中国的《四小天鹅舞曲》美称。乐曲由引子和带再现的三段体组成。

 《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是第四场中的第五首舞曲。这首舞曲为再现的三段式,宫调式,4/4 、2/4 拍子。思考: 舞蹈音乐给你有怎样的感受? 刻画了女战士和炊事班长怎样的精神面貌?

 旋律轻快活泼,优美抒情,表现了红军女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她们活泼热情充满朝气的形象以及炊事班长幽默风趣的形象。

 如果没有舞剧音乐仅欣赏舞剧画面 面, 你将有怎样的感受?

 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

 可以这样说— 音乐是 “ 听得见 ” 的舞蹈 , 舞蹈是“ 看得见 ” 的音乐 。

 二者密不可分 。

篇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D·记载永恒的兰皇立户百新《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全剧录音 文何足道奏员们流淌出来的原汁原味的《红色娘子军》音乐,灌入了精致的CD,汇成了沉甸甸的音乐纪念。提起《红色娘子军》人们就会想起样板戏。样板戏是在特殊政治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戏剧样式,它包括现代京剧、现代舞剧和交响音乐等,其中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新编历史剧又是京剧的三个组成部分。所以现代京剧和样板戏并不是一个完全等同的概念。《红色娘子军》曾先后以电影、芭蕾舞剧、现代京剧、交响组曲、电视连续剧等多种文艺形式进行表现。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从中国人的审美观出发,以中国革命历史作为创作的历史依托,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精品,并成为了中西方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杰作。《红色娘子军》问世50年来,一直深受中国观众的爱戴,并成为了伴随几代人共同成长的历史记忆。一部舞剧的成功往往也是音乐的成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于1964年为国庆15N年献礼而创 军》不仅故事感人,舞蹈优美、刚柔并济,而且其音乐成就也是作,至2014年将迎来诞辰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红色娘子 有口皆碑的。《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总体构思可概括为“三个主军》也曾经历风风雨雨,但观众丝毫没有减弱对它的喜爱。然 题一个歌”。一个歌是指黄准在电影中所写的《娘子军连连歌》,而,时至今日全剧音乐还从未正式录音出版,现市面所售录音 它流传很广、家喻户晓,是娘子军战士群体形象的生动写照,是制品都因录音年代久远而难以令人满意。20多年前,《红色娘子 在芭蕾舞剧中贯穿运用的。据李承祥介绍,作曲家为了写好琼军》的音乐曾以老式磁带的形式面世发行,成为很多家庭中录音 花、常青和南霸天的音乐主题,设计了很多方案,经过深思熟虑机里旋转流淌的主旋律。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媒体以迅疾的 后,最终精选出来了这“三个主题”。这三个人物的主题音乐随脚步占领整个时代,很多经典乐曲都以碎片式的段落在网络上流 着戏剧情节和人物的行动逐渐变化和发展,并形成高潮。今天传。为传承经典,记载永恒的声音,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与北看来,作曲家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们创作的“序曲”、“娘子军操京龙源之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龙源音像有限公司合 练”、“快乐的女战士“、“女战士与炊事班长”、“娘子军连歌”作,2012年重新录制经典《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全剧录音的音 等音乐都成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经典曲目。乐唱片。2012年2月21日、22日,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指挥张艺作为中国芭蕾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作为充满诗情带领80人编制的“芭交”,携手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队在解放军画意的民族交响乐的典范,通过新的技术手段镌刻,《红色娘子军乐团录音棚进行了连续两天的音乐录制。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这个时代以双CD的完整篇幅重新绽放。龙源之声将珍贵军》原创团队一一著名作曲家吴祖强、杜鸣心、施万春亲临录音 的录音发行制作成为“HQCD”和“DSDH”制式的CD ng片,还现场指导。古典音乐录音师刘达、鹿楠楠负责全程实况录音,并 将出版黑胶唱片以及特别制作的多声道版本唱片,为广大乐迷的在Analog Technology Sounds Lab进行母带处理。“芭交”的演 音乐百宝箱中添加一张极具典藏价值的音乐臻品。嘶万方数据

篇八: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设计:“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

 发表时间:2004-06-17 14:25:03 来源:音乐教学 作者:佛堂镇中 简俏琳

 点击 160 次 “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

 ——人音版音乐教科书十六册第六单元

 教学内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欣赏

  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舞剧选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体会歌曲的亲切、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剧情,并通过表演体会第四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扩大学生音乐视野,领略在芭蕾舞台上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

  教学理念:

  情景教学是教师为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以培养他们独立探求问题的本领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唱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军民团结一家亲》时,根据剧本第四场内容结合歌曲演唱,通过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使学生自己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对剧中人物产生亲切感与新鲜感,主动了解剧情,并在愉快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

  通过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在学生亲身体验了剧中人物与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了兴趣,自觉地探索和研究表现文学剧本的不同音乐形式。

  教学作为一种认识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

 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根据。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即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互相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课内容将学唱简单的歌剧选曲引申到了解剧情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学生联想自由驰骋,情绪随意起伏,感知在暗暗积聚,技能在与时俱增。

  教学准备:

  VCD(多媒体)《红色娘子军》录相资料、剧本、表演所用服装、道具等。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并背唱《军民团结一家亲》

  2、表演体会情境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出示歌曲五指山歌,与学生共同复习。

  2、欣赏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请同学们思考:旋律与五指山歌是否相似?

  生:答案是肯定的,并引申都是发生在海南岛的——万泉河五指山

 复习时激活先前掌握技能,与本课学习内容相联系,既自然揭题又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3、师总结,前者是后者的创作基础,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

 二、歌曲学唱、歌词内容体会

  1、采用跟唱法,录音反复唱了三遍学唱曲段,所以跟一遍,就基本学会。

  2、老师用钢琴伴奏再唱两遍,要求学生背唱。

  3、学生思考:歌词的内容、情绪及歌曲的历史背景。

  歌曲难度不大,不用占用过多时间,主要是请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与思想感情,以及歌曲的历史背景,以便进行下一环节。

 三、参与表演创设情境,体会剧情

  1、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提示舞剧《红色娘子军》剧情,并发给每位学生一份第四场剧本。

  2、要求学生分组,选导演,解说;选角色,共同研究剧情编排情景话剧,①解说②洪常青③吴清华④连长⑤女战士们⑥乡亲们。乡亲们重点表现采荔枝、编斗笠、慰问红军的景象(将剧本中舞蹈动作先用纸贴起来)。

  3、学生分头行动,教师指导,帮助

  参与表演创设情境,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剧中再次复习巩固所学歌曲。掌握知识和学会运用知识。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编部分台词,并与学生一起扮演角色。

  4、教师给演员妆扮角色分组表演。

 四、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1、请学生将贴在剧本上的纸条拿下,了解这部是舞剧,是芭蕾舞剧,用“足尖舞”来表演的。

  2、对照剧本欣赏舞剧。

  3、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模仿其中一两个动作:

  如:移地吸腿空转、垛泥、亮相、射雁蹲、掀身探海„„

  教师也可示范一两个动作

  扩大音乐视野,进一步了解剧情,并感受民族化芭蕾舞剧,由衷的倾佩之情由此而产生。

 五、总结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第一部最成功的大型中国芭蕾舞剧——从内容到形成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它以震憾人心的悲壮情节,辉宏绚丽的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岛的地域风情赢得多方好评。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大家不妨用现代舞融合芭蕾的动作创编舞蹈《军民团结一家亲》。

  唤起民族自豪感,并布置课余探索,创编。

篇九: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推荐访问: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舞剧 芭蕾 第四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