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5篇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5篇

时间:2022-10-03 19:10:07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5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国培计划(2016) ) ”—河南省南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根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5篇

篇一: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dquo; 国培计划( 2016)

 )

 ”— 河南省南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6 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 号)、《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6)”——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2016〕692 号)等文件精神,提升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该及教育教学水平,继教网与河南省教育厅、南阳市教育局及项目县教育局等多级教育行政部合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如下。一、 研修目标(一)学员目标1.更新信息技术应用理念,理解“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与价值,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主要特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意识得到强化。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类型,丰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储备,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方法,信息技术应用综合素养得到优化。3.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训练,生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成果,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创新能力明显增强。4.参与混合式培训过程,掌握混合式研修方式,获得“智慧众筹”的实践体验,基于校(园)本实践的信息化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

 同步提升。(二)县域目标1.建立县域混合式研修良好机制,实现线上线下研修活动的有效协同。2.实践中锤炼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团队,提高本土指导团队的服务绩效。3.培植县域内信息技术应用学校(幼儿园)典型,牵动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深化。4.生成信息技术应用的资源和课例,县域资源库存储丰厚、应用高效。二、研修对象南阳市淅川县、新野县、桐柏县中小学幼儿园 13260 名教师三、培训阶段和内容设计(一)培训阶段设计适应河南省南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项目需求多层次、个性化的特点,本次培训阶段设计选择理念——技术——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的认知思维过程与实践应用逻辑,为不同发展需求的参训者创造宽松的选择环境和个性化发展空间。

 具体阶段设计与环节、任务安排见下图:(二)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内容预生互补、静动结合,其中网络空间主要支持学员进行静态资源即预设课程的学习探究,学员在 PC 机上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完成作业和问题探究,在移动终端上进行信息查询、碎片化学习、个别问题交流和即时感悟提交,优势互补实现时间利用和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园本空间重点支持学员合作学习、动态生成及实践探究,促

 进学员集思融智、认知积淀、学用转化和创新生成;区域空间重点支持专业指导与成果推广,实现静态资源的活化展示及动态资源的辐射推广。1. 预设网络课程维度 模块 专题(课程)信息技术应用理念与方法(44 学时)综合素养初中教师、桐柏小学教师选修不少于 28学时课程(淅川、新野)小学、幼儿园教师选修不少于 14 学时课程信息技术应用理念信息技术应用技巧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96学时)互动交流能力初中教师、桐柏小学教师选修不少于 32学时课程(淅川、新野)小学、幼儿园教师选修不少于 16 学时课程思维导引能力技术支持教学能力课件(程)制作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资源管理与使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能力(144 学时)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初中教师、桐柏小学教师选修不少于 40学时课程(淅川、新野)小学、幼儿园教师选修不少于 20 学时课程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以维度为单位规定必选学时,其中“信息技术应用理念与方法”维度必选 28/4 14 学时课程,“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维度必选 6 32/16 学时课程,“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能力”维度以模块(系列)为单位必选 40/0 20 学时课程。(二)研修任务安排承载资源生成的研修活动,以任务为驱动,结合培训阶段,安排五项研修任务。

 模块混合研修任务及活动学员任务 坊主任务线上任务 线下研修 线上辅导任务 线下研修组织模块一:做好研修准备3 天1.完成培训前测(诊断测评)。2.学习“认识我的研修任务”课程。参与教研组组织的“平台操作及学习流程研讨交流会”。1.建立工作坊 QQ群。2.动员组织学员熟悉平台操作及学习流程。组织学员参加“平台操作及学习流程研讨交流会”。模块二:信息技术应用理念与方法2 周1.学习综合素养必修课程2.参与线上主题为“我的师德追求”的研修活动。3.提交 1 篇“我的师德追求”。4.选课并进行课程学习。5.参与线上研修活动,反思聚焦,结合自身测评结果确定研修任务,提交 1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参训计划”。1.参与教研组交流研讨活动,组内同伴学习师德,交流心得。2.参与教研组内研讨交流活动,组内同伴交流研修规划。1.批改学员提交的作业。2.参加专家视频答疑、在线研讨活动。3.视需要组织与师德相关的主题活动。4.在工作坊简报中展示优质研修计划。组织学员参加“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交流活动,为学员制定规划提供咨询。模块三: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3 周1.选课并进行课程学习。2.参与“基础能力应用与技术选择方案”研修活动,与同伴交流疑难问题。3.提交 1 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技术应用课例等)4.参加专家视频答疑、在线研讨活动。1.参与教研组组织的活动,组内汇报个人选择此项新技能的原因,同伴协助诊断其可行性并提出建议。2.参与教研组组织的活动,同伴交流完善“基础能力应用与技术选择方案”。1.坊主关注、指导学员的方案打磨,视需要组织专题研讨。2.评阅学员提交的“信息技术应用成果”。3.在工作坊简报展示学员的优秀成果组织学员参加“基础能力应用与技术选择方案”交流会。模块四: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能力3 周1.选课并进行课程学习。2.参与“应用成果实践应用”的研修活动,交流教与学的优秀课例。3.提交 1 节体现信息技术且同步与教学进度的“教学课例”4.参加专家视频答疑、在1.参与教研组组织的磨课活动,同伴交流研讨,打磨教学设计。2 参与教研组组织的同伴听课、评课,相互点评并形成最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3.参加“专家到一线、1.评阅点评学员提交的“教学课例”。2.在工作坊简报中展示优秀“教学课例”。参与、组织学员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并对最终形成的课例进行交流研讨,最终形成优质课例提交工作坊共享。

 线研讨活动。

 技术进课堂”巡回指导活动。活动五:规划持续发展1 周1.个人总结参训收获,诊断薄弱点,提交 1 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行动计划”。2.完成后期问卷。参与教研组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行动计划”交流活动,分享优秀计划。1.工作坊评选、展示优秀成果供全体学员学习借鉴。2.根据评优方案评选出优秀学员。评选优质应用成果,在推荐个项目。四、培训安排(一)培训时间2016 年 10 月至 2016 年 12 月(详细时间另行通知)(二)进度安排培训安排分为前期准备、培训者培训、启动预热、学员研修阶段、考核评优和总结结业六个阶段。培训进度具体安排如下:阶段 时间 培训安排活动形式前期准备——1. 结合本地需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2. 准备培训平台和培训课程资源3. 组织报名建坊——培训者培训阶2016.10 对项目县骨干培训者进行培训集中面授

 段启动预热阶段2016.101. 开学典礼,培训动员2. 学员网上注册,熟悉培训流程集中+远程学员研修阶段2016.10—2016.111. 确定研修任务2. 在线选择课程进行学习3. 参加在线研讨以及答疑活动4. 参加校本研修活动5. 参加区域研修活动6. 完成线上、线下所有研修任务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考核评优阶段2016.11—2016.121. 开展评优活动,评选优秀2. 根据考核标准,评定学员成绩——总结结业阶段2016.11—2016.121. 分类编辑培训成果并展示2. 提交培训总结3. 举行结业典礼——五、组织管理(一)管理与辅导结合区县内原有的校本研修管理方式,建立多层级管理、双层级辅导的研修模式;通过“省—区县—学校”三级管理的方式,全面掌握学员学习信息,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对培训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区县工作坊-学校教研组”双层级辅导的模式,建立与校本研修模式相匹配的网络研修环境,全面推动混合式研修模式的常态化应用。根据教育部对混合式研修模式的要求,区县工作坊由区县管理员

 协调成立,原则上由 50-100 人构成一个工作坊,每个区县工作坊配备 1 名坊主,建议由区县内的学科教研员或学科带头人担任。学科教研组由学校校长协调成立,每个学校每个学科成立 1 个学科教研组,如校内资源有限,可由区域内中心校协调,跨校组成学校教研组。每个学校教研组配备 1 名组长,建议由校内教研组长担任。(二)继教网内部组织结构及职责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成立国培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亲自挂帅,负责项目的统筹管理工作。为了做好本次培训,领导组下成立项目协同管理团队,负责培训过程中的项目实施管理、课程配置、教务管理、教学支持、技术支持、质量监控和客户服务等工作,具体如下图:(三)区县辅导团队工作职责1 1 .教研组组长(1)熟悉平台和培训相关资料。培训前组织学员熟悉研修平台,帮助学员了解研修流程。(2)建立教研组 QQ 群等工作坊沟通渠道,及时传达坊主对培训

 的通知及要求。及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和解答。(3)结合继教网对项目主题、时间的要求和安排,设计本教研组在培训期间的研修计划,对本教研组原有的校本研修计划在内容上进行调整,以符合本次培训的主题要求,严格按照培训研修计划组织学员参与线上网络研修及线下校本研修。(4)设计线上网络研修活动内容,在项目开展期间结合本校校本研修活动内容开展相应的线上研修活动。(5)督促学员及时完成培训内容,并对学员在线上提交的作业等内容给出指导意见。(6)撰写并发布教研组简报不少于 3 期。(7)定期整理教研组优秀研修成果,上报坊主。2 2 .工作坊坊主(1)建立工作坊 QQ 群等工作坊沟通渠道,及时传达项目组、管理员对培训的通知及要求。及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和解答。(2)指导和督促坊内学员日常学习活动,通过平台功能、工作坊 QQ 群等多种方式,指导学员掌握远程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辅导学员有效开展网络学习。(3)设计坊内研讨活动主题,组织工作坊学员开展线上研讨活动。(4)撰写并发布工作坊简报不少于 3 期。(5)批改学员提交的作业,并给出改进提升建议。

 (6)定期整理工作坊优秀研修成果。上报继教网项目组。(7)做好工作坊培训总结工作。(四)区县管理团队工作职责1 1 .校级管理员(1)制定本校校本研修规划,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2)

 负责遴选教研组组长,指导并督促教研组组长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3)定期在平台上巡查校本研修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督促。(4)撰写并发布工作简报,展示本校研修成果和研修情况。(5)制定相关奖励机制,对优秀教研组或个人给予奖励,保障本校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实施。(6)对学员参与校本研修的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并给出评价,并在平台中对学员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分数。. 2. 区县管理员(1)制定区县内校本研修规划,选定本区县校本示范校。(2)培训期间选派校本督察组成员对本县各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进行督查指导。(3)定期组织校级管理员、教研组长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汇报。(4)撰写并发布工作简报,展示本区县研修成果和研修情况。(5)做好组织评优、总结表彰宣传工作。(6)建立本地优质资源库,整理并展示本地区的优秀资源。

 六、考核方案(可根据省内要求更改,但应符合研修任务流程)考评坚持自我考评与他人考评相结合、过程考评与终结考评相结合、合格考评与激励考评相结合、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对学员、坊主分别进行考核。具体办法如下:1. 学员考核方案一级 指标二级指标 考评标准 满分 考评者过程性测评课程学习初中学段和桐柏全学段:学员要选学 100学时课程,网上学习累计达到 1800 分钟记 30 分,小于 1800 分钟时此项考核成绩=实际学习时间/1800(分钟)×30 分( 淅川 、 新野 )

 小学 、 幼儿园学段:学员要选学 50 学时课程,网上学习累计达到900 分钟记 20 分,小于 900 分钟时此项考核成绩=实际学习时间/900(分钟)×20分30继教网(网络平台自动记录生成)参与活动至少参与1次线上研修活动并完成每个活动的所有环节,每次记 10 分,满分 10 分10继教网(网络平台自动记录生成)阶段成果作业 1:提交 1 篇“我的师德追求”。提交记 10 分,若未提交或者提交的内容有抄袭现象此项考核记 0 分。10继教网(网络平台自动记录生成)作业 2:提交 1 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提交记 10 分,优秀加 5 分,良好加 3 分,合格加 1 分,抄袭记 0 分15 坊主

 研修成果应用成果提交 1 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课例等)。提交记 15 分,评定为优秀加 5 分,良好加 3 分,合格加 1 分。抄袭记 0 分20 坊主实践应用教学案例提交1节体现信息技术应用且同步教学进度的“教学课例”。提交记 10 分,评定为优秀加 5 分,良好加 3 分,合格加 1 分。抄袭记 0 分。15 分 坊主备注 满分 100 分,累计达 60 分及以上为合格2. 坊主考评评价指标 考评标准 分值 考评者学员合格率超过 95%记 20 分,超过 90%记 15 分,超过 80%记 10 分,低于 80%记 5 分20继教网网上统计学员成果批改率学员提交的课例成果批改率达 100%记 20 分;超过 90%记 15分;低于 90%记 10 分;未批改记 0 分。20继教网网上统计网上研修活动组织情况在社区内发起活动,数量超过 3 个记 25 分,数量低于 3 个记15 分,数量为 0 记 0 分。25继教网网上统计学员满意度全体成员对辅导者研修活动的组织管理、专业指导、服务态度等综合...

篇二: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2021 年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0 2.0 培训实施方案

  依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20〕15号)等要求,为提高市参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的意识,真正达成技术和教学的融合创新,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实施达到预期目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中国教师研修网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训主题

 本项目紧紧围绕整校推进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将提升工程与学校工作全面整合,切实降低工学矛盾,实现减负增效,让 2.0 工程成为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为此特设定主题为:

 赋能工作·成就发展——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 二、培训对象

 区域培训指导团队、学校管理团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等 三、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全市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实际,坚持“面向未来、整校推进、学用结合”原则,通过成果导向、任务驱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模式,突出“学得会、用得上、干得好”的研学理念,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精准测评”的培训机制,加强学校信息化管理与指导团队建设,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订研修计划,立足应用、靶向研修,整校推进、全员参与,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通过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工程培训,提升市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修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实现“三提升一全面”总体发展目标。

 (二)各角色目标

 对象

 培训目标

 预期成果

 培训指导团队

 理解《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2.0 意见》的政策要求,能够根据各学校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规划,制定区域统筹研修指导方案。

 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方式方法,提升指导参训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能够对学校教研组信息化教学研修活动进行实施指导。

 依据本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2.0 考核规范的测评数据要求,能够指导学校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

 ·完成一份区域统筹研修指导方案 ·推荐一份学科教学优秀案例资源包 学校管理团队

 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变革,理解“能力提升 2.0”的文件内涵,明确自身应承担的工作职责。

 能够根据学校实际确定未来三到五年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并能够分解发展目标,根据本年度目标,科学制订学校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

 能够有效组织、实施和评估学校“能力提升 2.0”培训,从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能力,推进学校(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发展,提升自身信息化领导力。

 ·制定一份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 ·推荐一份整校推进案例资源包(含整校推进实施情况总结ppt 及学校优秀教学案例)

 (拟)教研组长

 能够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制定教研(年级)组信息化教学研修活动计划,并进行组织和实施。

 能够围绕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前瞻引领教学创新,形成相应的能力点示范课例。

 理解学校“能力提升 2.0”的校本应用考核办法,能够指导教师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

 ·制定一份教研(年级)组信息化教学研修活动计划 ·提交一份能力点教学示范课例 教师

 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环节,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能够依据学校整体推进发展规划和自身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学习、应用、实践在改进教学的同时实现微能力点的提升,并以作业形式提交。

 ·提交所选择能力点对应的认证材料

 四、培训环节与内容安排

 (一)管理与指导团队先行培训

 环节

 培训要点

 具体内容

 在线同步 研制规划 制定计划 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尚志市的区域培训指导团队、管理团队、学校管理团队开展 2 天的在线同步培训,学政策、明路径、悉平台厘清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实施步骤。

 网络选点 整校选点 主题确定 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登录平台,依据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方案确定 8 8- -0 10 个能力点。

 (二)参训教师全员混合研修

 环节

 培训安排

 具体内容

 能力点选择 学员选点

 推送课程 学员根据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所选的能力点组合和教研组确定的能力点选择自身所需的 3 3 个能力点, 建议所选能力点覆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个维度中的三个维度; 平台根据学员选点情况自动推送对应能力点网络课程供参训教师学习。

 网络研修 示范引领

 形成课例 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建立学科工作坊,由学科教研组负责人担任坊主; 教研组长通过预热学习环节先行学习能力点课程,并结合本组研修主题,形成本组能力点教学示范课例; 参训学员完成预热阶段课程学习。

 混合研修 网络研修

 课堂实践

 活动深化

 成果生成 学校教研组长与参训学员完成线上线下混合研修:

 1.完成所选能力点线上课程学习; 2.结合所学能力点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应用,将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 3.参与校本研修,包括听评课、课例研究、技术沙龙等校本教研活动; 4.完成所选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

 培训指导团队需对活动过程进行跟进指导。

 中期跟进 化难解惑 结合本区实践,围绕整校推进实施组织专家入校指导,重点围绕信息化技术工具的应用、融合创新典型案例的生成、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的把握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校切实解决培训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

 实践测评 成果考评

 优秀推荐 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参训教师个人提交的 3 个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进行考评。

 学校管理团队依据规范,对学员提交的 3 个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进行审核; 学员之间能力点开展互学互评; 区域培训团队对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抽查并推荐优秀成果; 参训学员个人的线上专题培训成绩由平台系统自动统计。

 总结评优 示范展示 参训学校总结项目实施经验与成果,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区县;区县组织开展评优活动,表彰奖励先进个人和集体。

  (三)学校整校推进工作流程建议

 学校整校推进工作流程建议

 步骤

 学校管理团队

 学科教研组/ / 备课组

 教师学员

 第一步

 制定方案

 ·确定本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学校本年度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 ·根据学校特点和教师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组建健全的校本研修小组,制定完善的研修制度。

 依据学校教学环境及一案一划,确定本组研修主题,围绕整校选择能力点研修范围,制定研修计划。

 / 第二步

 校本动员

 召开学校整校推进工作动员大会。

 讨论、研磨本组研修计划。

 围绕教研组/备课组研修计划,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第三步

 小组活动

 组织培训活动:基于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教师基础能力,组织开展通用技术工具培训活动;

 提供支持保障:

 为各学科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后勤保障;

 形成总结报告。

 一轮讨论: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特点,讨论可以用于教育教学场景的信息技术工具。

 二轮讨论:围绕校本研修主题讨论各项信息技术工具在学科中如何应用,完成教学设计。

 三轮讨论:组织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开展说课、研课活动。

 :

 一轮实践:结合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讨论结果制定教学设计方案。

 :

 二轮实践:根据说课、研课的建议,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轮实践:课堂教学实施。

 第四步

 经验提炼

 组内总结交流,提炼经验做法,打磨课例研究成果。

 通过对比,提取他人经验做法,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五步

 一展所长

 建立测评机制,组织校级示范课观课、议课活动。

 组内讨论推荐优秀代表进行示范课展示。

 参加学校组织的示范课观课、议课活动

 五、各角色职责与考核

 (一)区域管理员

 【工作职责】

 A.政策支持。结合本区县实际与项目要求,制定组织管理、考核激励、督导、评估等制度和办法,制定整区推进方案。

 B.人员遴选。确定学校管理团队、培训指导团队及学员名单。

 C.活动支持。对项目组组织的集中培训、在线直播、总结表彰等活动给予活动场地、组织推动等支持。

 D.督促学情。了解项目进展和学情数据,培训前期确保参训率、学习率;培训后期,督查各校实践测评情况、督促合格率。

 E.考评抽检。对各项目校整校推进绩效进行考评,对项目校教师校本应用考核测评结果进行抽检。

 F.培育典型。注重挖掘典型,示范引领;确定项目组评优方案,督促学校上报各类优秀成果及名单。

 (二)培训指导团队

 【工作职责】

 A.专业引领。在培训工程中对本区域参训学校教师进行示范带动、分类指导,促进项目校开展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活动。

 B.入校指导。通过线下有针对性的入校,对各校学科教研组开展的研修活动进行深度参与与指导。

 C.成果检查。对学员提交的 3 个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给予指导。

 D.成果提炼。注重培训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推荐学员优秀成果参加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形成本学科精品案例。

 【考核细则】

 维度

 考核项

 分值

 考核指标

 研

 修

 组

 织

 坊参训率 10 分 学员参训率达到 95%以上:计 10 分;80%-95%:计 8 分;60%-80%:计 6 分;50%-60%:计 4 分;50%以下不得分 坊合格率 10 分 学员合格率达到 95%以上:计 10 分;80%-95%:计 8 分;60%-80%:计 6 分;50%-60%:计 4 分;50%以下不得分。

 计划制定 15 分 结合整区推进方案,制定本学科区域研修指导计划,提交至平台,得 15 分。

 研

 修

 指

 导

 线上活动 10 分 研修过程中,根据本工作坊研修方向,发布线上活动,每个 5 分,共 10 分。

 能力点抽查 30 分 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范对学员提交的3个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抽查,按照本学科参训教师总人数的 10%,推荐优秀能力点作业到平台上。

 入校指导 20 分 培训过程中,针对示范校学科教研活动开展入校指导,提交 1 份入校指导研修简报,得 20 分。

 (三)学校管理团队

 【工作职责】

 A.建章立制。制订本校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组织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和办法。

 B.组建团队。确定本校培训指导团队(以教研组/备课组负责人、骨干教师、技术能手为主),分学科建立校级工作坊,支持并推动校级工作坊开展主题研修、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

 C.督促学情。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学情通报会,了解项目进展,督促学情,及时回答并解决相关问题。

 D.成果认证。对学员提交的 3 个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点评认证。

 E.活动支持,组织、支持学校开展校本动员、校本教研、总结表彰等线下集中研修活动,并结合活动完成活动简报。

 F.培育典型。提炼项目学校培训工作经验,推出样板教研组,遴选并提炼优质生成性资源成果。

 【考核细则】

 维度

 考核项

 分值

 考核指标

 研修

 组织

 学员参训率 10 分 学员参训率达到 95%以上:计 10 分;80%-95%:计 8 分;60%-80%:计 6 分;50%-60%:计 4 分;50%以下不得分。

 学员合格率 10 分 学员合格率达到 95%以上:计 10 分;80%-95%:计 8 分;60%-80%:计 6 分;50%-60%:计 4 分;50%以下不得分。

 整校推进 方案 10 分 调研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基本情况,制定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提交至平台,得 10 分。

 启动会组织 10 分 组织召开整校推进工作启动会,完成启动会活动简报,提交至平台,得 10 分。

 总结会组织 10 分 组织开展整校推进工作总结会,汇总整理整校推进经验成果,形成整校推进落实情况总结报告,提交至平台,得 10分。

 能力点认证 30 分 对本校学员的 3 个能力点成果进行打分和点评。(建议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来考评)

 校本实践 20 分 结合各学科校本教研活动情况,为学员进行综合评定,此项最高可得 20 分。(建议此项工作在项目临近尾声时再结合参训教师全程参与情况给出正确打分)

 (四)教研组长

 学校可根据本校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分布情况,自主建立校级学科工作坊,并任命学科工作坊坊主(教研组长),开展学科研修活动。

 校级坊坊主的工作职责和考核细则参考如下:

 【工作职责】

 A.制订计划。结合本校教研工作及教师实际需求,确定研修主题,制订学科教研组(工作坊)研修计划。

 B.形成案例。结合本组研修主题,形成本组能力点教学示范案例。

 C.活动组织。根据研修主题,结合网络研修课程,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工作坊)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活动,如集体备课、观课议课、研课磨课等。

 D.成果推送。对本研修小组的成果进行遴选,推荐优秀成果参加成果校内、外展示活动。

 【考核细则】

 维度

 考核项

 分值

 考核指标

 示范引领

 提交 案例 20 分 结合本组研修主题,形成本组能力点教学示范案例并提交至平台,最高可得 20 分。

 研修组织

 制定 计划 25 分 结合整校推进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教研组的校本研修计划,提交至平台,得 25 分。

 组织 活动 15 分 在工作坊内发布至少 3 个线上研讨活动,每个活动得 5 分,最高得 15 分。

 40 分 结合校本教研活动,至少提交两份活动简报,用以展示活动过程和研修成果,每份简报得 20 分,最高得 40 分。

 (五)参训学员

 【工作职责】

 A.根据本校及本教研组/备课组的研修计划,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B.认真参加线上专题培训,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支持下...

篇三: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1 -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0 2.0 项目

 整校推进方案

  省、市、区县

 安徽 省宿州市萧县

 学校名称

  学

 段

 小学 负 责 人

  联系电话

  - 1 - 一、团队建设情况

 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每校确立一位 学校首席信息官( CIO ),一般由正校长、或主管教学或信息化工作的副校长担任。

 姓名 学历 职称/职务 任教学科 主要职责

 本科 一级教师/校长 道德与法治

 负责学员 线上线下学习 督导。

  本科 一级教师/副校长 数学 负责学员 线上线下学习指导 。

 学历 职称/职务 任教学科 主要职责

 本科 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语文 负责学员 线上线下学习 辅导 。

  本科 一级教师/数学教研组长 数学 负责学员 线上线下学习 辅导 。

  本科 一级教师/艺体教研组长 体育 负责学员 线上线下学习 辅导 。

  - 2 -

 二、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学校管理团队填写)

 (一)学校简介(学校的建校历史、办学理念与传统、现有班级数、在校生人数、教师总人数、校园及建筑面积、特色优势学科、主要荣誉奖项等基本情况)

 (一)学校简介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 学校班级数、师生数、校园及建筑面积等基本情况:2. 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设施设备及利用情况等现状)

  萧县赵庄镇中心小学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492人,教师83人,校园占地面积330243平方米,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切实以“应用引领”为指导,以硬件有效支持为基础,提升技术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和效能,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教师年龄及职称结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现状

  从教师平均年龄上看,我校教师总体年龄集中在中轻年,平均年龄 45 岁。从信息技术应用上看,我校起步较早。2017 年,电脑办公已成教师常态,电子白板走进各班教室辅助教学;我校也是第一批电子白板使用校,我校大多数教师都能规范使用办公软件,制作编辑 ppt、并在 ppt 上进行教学复备;对电子白板书写、保存、拖移、涂改等功能的使用。部份教师能制作精美美篇,录制微视频、微课;一师一优课录制与剪辑。在疫情期间,老师们在家都能有效选择适合学生和家长的腾讯课堂,钉钉平台等,上好每一节网课,涌现出了一个个信息技术能手。

 (三)学校先后获“安徽省普通话示范学校”、“宿州市文明校园”、“宿州市平安校园”、“县先进单位”,“萧县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

  - 3 - (二)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条件一览表 序号 维度 内容 有/无 自我评价 (数值或比例)

 1 网络条件 学校互联网情况 有 移动/电信 200M WIFI 覆盖情况 有 全覆盖 2 硬件环境 学校多媒体(白板)教室 有 34 配备平板等学生终端教室 有 4 专用录播教室 有 1 教师配备办公电脑 有 30 VR 教室 无 0 3D 打印机 有 0 创客教室 有 0 机器人教室 有 0 3 软件平台 在线教学平台 有 钉钉直播课堂 在线阅卷平台 无

 在线教研平台 无

 办公管理平台 有

 4 教师队伍 学校 40 周岁以下教师比例

 20.4% 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情况

 85% 信息中心专职教师人数

 4 5 支持条件 学生信息化素养程度

 一般 家长对信息化应用支持态度

 支持 6 其他设施

  2.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种类, 可多选( 在下面 ” 中打“√”:

 ):

  A. 多媒体教学环境:有投影仪、电视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的教学环境等,无网络或网络条件一般,重点支持教师集体教。

  B. 混合学习环境:网络较好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重点支持学生集体学。

  C. 智慧学习环境: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

  - 4 - (三)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1.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场景和水平现状,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课题、教学评比、赛事活动、“三个课堂”建设等工作基础。

 2017 年,电脑办公已成教师常态,电子白板走进各班教室辅助教学;我校也是第一批电子白板使用校,我校大多数教师都能规范使用办公软件,制作编辑 ppt、并在 ppt 上进行教学复备;对电子白板书写、保存、拖移、涂改等功能的使用。部份教师能制作精美美篇,录制微视频、微课;一师一优课录制与剪辑。在疫情期间,老师们在家都能有效选择适合学生和家长的腾讯课堂,钉钉平台等,上好每一节网课,涌现出了一个个信息技术能手。

 2.学校结合教学改革条件和优势,从以下五类信息化教学模式中 选择 2 2- -3 3 类主要的教学模式( 在下面  中打“√” )。

  优化教学深度融合:在不改变当前学校以讲授启发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

  翻转课堂个性学习:将知识传递置于课前,课上时间主要用来更多的“以教定学”开展互动、点评与分享。

 M STEAM 项目式学习: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在复杂、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问题分析与探究,通过制作作品来完成知识意义建构。

  数据驱动精准教学:依托互联网和学习分析技术,围绕着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而实施的教学模式。

  在线学习同步课堂:师、生物理分离状态下基于互联网实施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 5 - (四)

 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发展结合点(根据以上对学校信息化环境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的分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与核心诉求,梳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可能解决的学校管理问题、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等,从多方面寻求提升工程 2.0 与学校发展目标的结合点)。

  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能力。

 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围绕提升信息化指导能力开展引领性培训,打造学校信息化骨干团队。推动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通过项目实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学科教学为重点,以课堂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开展网络专题学习、教学问题研究、校本创新实践,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努力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教学能力,助力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

  通过项目实施,打造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创新课例。围绕研修主题,结合学校实际,由学校组织参训教师自主设计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开展技术应用 创新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鼓励学科教研组合作研磨,打造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创新课例。

  - 6 - (五)根据学校信息化环境与教师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提升工程 0 2.0 与本校发展核心诉求,选择本校教师学习和参加校本应用考核的能力点范围。

 (从以下 30 个微能力点中,选择 5 15 个以上能力点范围,所选能力点范围至少要覆盖“四学”维度中的三个维度,可在下面列表的中打“√”)

 维度/ / 环境

 A. 多媒体教学环境

 B. 混合学习环境

 C. 智慧学习环境

 学情分析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C1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设计

 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 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 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学法指导

 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 B4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B5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 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

 □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B8 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A10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学业评价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A12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B10 档案袋评价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注】A 多媒体教学环境

 B 混合学习环境

 C 智慧学习环境

  - 7 - (五)学校提升工程 0 2.0 整校推进保障机制

 包括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制度保障(激励措施)、经费保障(硬件设备、教学、教研、管理平台的建设)。

 一、领导小组 组长:刘瑞 副组长:王昌彬 组员:赵鹏程、李述勤、周庆红,杨德谋、陈阵、单根玲、李海青、及各班主任等。

 学校首席信息官(CIO)刘瑞校长,负责信息化管理总体事务。王昌彬副校长负责信息化团队管理任务。陈阵、单根玲、李海青负责信息化培训辅导。赵鹏程、李述勤、周庆红,杨德谋负责后勤保障。

 二、制度保障 (1)明确主体责任。

 教师首先要进地自我诊断,认清现有信息技术水平,明确达到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标准,参照能力维度,对照微能力测评规范选择个人研修的关键能力点,完成线上线下学习。

 (2)建立应用机制。

 1.学校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之中,成为评优选先的依据。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将成为参加学校及以上部门组织教学竞赛活动的入门条件。

 三、经费保障

 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各种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保障培训经费的使用。购买书籍,保障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理论层面的提升。

  8 三、校本研修计划(由学校培训团队填写)

 (一)

 根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设计“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的“一句话”主题。

 “全员参与,全员提高,以技术为手段,促进教学相长” (二)学校依据自身情况设置校内工作坊,确定各工作坊研修主题。

 工作坊名称

 工作坊研修主题

 关键能力点

 数学 组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B4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语文组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艺体 组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9

  (三)“提升工程 2.0 ”预期成果

 1.学校信息化管理成果(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研、学生管理与评价等相关成果)

 在市县信息化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更多的是把课堂教学与信息化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受益。把信息化教学常规化,以研促教,把信息化 2.0 的学习理论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想结合,促进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改变传统的教研模式,依托 seewo 网络教研平台把研磨教材-研磨课件 -上课展示-课后议课总结。让老师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到教研中来。学生的评价不单纯的是老师的口头表扬,而是依托畅言、希沃平台从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全方位展示学生,家长可以登录平台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学科融合创新成果(典型教学案例包、资源包或课题研究报告等相关成果)

 形成本校教学案例、微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案例集,上报中心校。并对优质课例进行推优。

 【典型教学案例包要求】

 教师提供一段典型教学案例包视频,案例包结构可以在以下 A、B 两种里任选一种:

 典型教学案例包结构 A A

 视频片段内容

 具体要求

 视频时长

 1. 教师说课视频

 (录屏或录像)

 在说课中能够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实施过程、主要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场景。

 5 15 分钟左右

 2. “一课多点”讲解

 (录屏或录像)

 讲述本节课所应用到的 3 3 个能力点,讲到每个能力点时,用 1-2 页 PPT 来说明本节课所体现的信息技术应用” “亮点”,可 参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该能力点的“能力描述”和“实践建议”。如:本节课应用到“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这个能力点,课件里有某几处具体体现了“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能力点中所说的“采用留白、动画效果”等方式,丰富了师生互动的形式,避免了照本宣科和“电灌”等等。

  5 5- -0 10 分钟

 3. 校本教研活动感受

 (录屏或录像)

 谈一下自己在学校里参与备课、观课、议课、磨课等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3 3- -5 5 分钟

 典型教学案例包结构 B B

 视频片段内容

 具体要求

 视频时长

 1. 课堂实录片段

  在课堂实录片段中能够体现本节课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环节及相应的课堂教学现场情景。

 5 15 分钟左右

 2. “一课多点”讲解

 (录屏或录像)

 首先简要讲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重难点。

 然后讲述本节课所应用到的 3 3 个能力点,讲到每个能力点时,用 1-2 页 PPT 来说明本节课所体现的信息技术应用 “亮点”,可 参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该能力点的...

篇四: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园教研组信息技术化提升 0 2.0 校本 研修 方案

 学科 学前教育 学段 学前教育 负责人姓名

 职务

 职称 二级 联系电话

 手机

 本教研组人数 共 95

  人 研修目标 (根据幼儿园信息化教育整校推进发展规划和项目研修计划,制定本教研组研修目标。)

 根据我园当前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教师信息化教学存有的问题确定教研组信息技术 2.0 整校推动项目研修目标。

 1.组建“园长负责、骨干引领、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通过学习,完成提升工程 2.0 任务中的校本研修任务、网络研修任务、校本应用考核中的微能力点任务,提升园长信息化领导力、团队信息化指导力。研修任务、网络研修任务、校本应用考核中的微能力点任务。提升园长信息化领导力、团队信息化指导力。

 2.打造信息化教研团队,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并将所学使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3.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服务幼儿,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等。

  4.网络课程研修,完成 3 个能力点的学习,制订幼儿园研修活动方案,指导教师拟定个人发展规划。掌握方法,聚焦能力突破点,形成教学时间划。

 5.线下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小组学习分层研讨。

 6.能力点提交与评价、经验总结。

 7.案例分享,成果推广。

 研修计划 (根据研修目标,确定研修主题、研修内容、研修形式和具体研修安排。研修主题: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研修内容;

 构建“以园为本,立足岗位,边学边用”的以微能力课程学习为载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探索骨干引领、教师选学、能力促进、整体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模式。

 研修形式:线上课程学习+线下实践应用 具体研修安排:

 第一阶段(2021 年 11 月—12 月):准备阶段 1.制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实施方案、学校发展规划及校本考核方案,并召开教师动员大会,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政策、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进行解读,提高教师对 2.0 工程的认识。

 2.园长带领教研组长根据我园的教学环境及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对 30 项微能力进行分析解读确定我园能力点选择的范围。

 3.教师在研修平台进行能力点选择并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和学习计划。

 第二阶段(2021 年 12 月—2022 年 1 月):网络研修 通过集中学习、教师教师自学等方式,观看推送课程完成线上的课程学习任务。通过校本教研进行学习分析,困难解答等。

 第三阶段(2022 年 1 月—2022 年 3 月):分散学习,教学创新 利用假期将网络研修内容积累沉淀融汇贯通,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开学后通过集体备课、研课、上课、评课等形式引导教师在活动中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形评课等形式引导教师在活动中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同时各年级组进行形式多样的组内沟通,组外交流,汲取经验做法,完善自己的任务作业。

 第四阶段(2022 年 3 月—2022 年 4 月):阶段性测评 幼儿园开展教师汇报课活动,对教师进行校本研修考核。

 第五阶段:(2022 年 4 月)归纳总结解决部分遗留问题,同时做好总结工作,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和总结性材料,迎接县教体局考核工作。

 考核要求 (确定本研修组教师在本年度应达到的考核要求,如研修活动参与、研修成果产出、测评能力点数量、测评通过率等。)

 研修活动参与:参与率达到 100%。

 研修成果产出:

 线上课程学习:完成 450 分钟的课程学习。完成 3 个能力点选择:个人研修任务:提交个人研修任务 1 篇。“一师一课例”研修活动: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要求,以校为单 位,通过“一师 校本研修活动打造“一师一课例”。

 提交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的作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四个环节。

 测评能力点数量:2 个能力点。

 测评通过率:90% Y2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1. 主题说明: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活动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面向对象、活动环境等,以 PDF 形式提交。

 2. 演示文稿制作:针对上述活动主题,选择任意一种工具制作支持活动开展的演示文稿,请转换成视频后提交。

 3. 演示文稿制作说明视频:以视频形式(可采用录像或录屏方式)描述演示文稿制作过程,并说明在活动中如何使用,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

 Y4 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1. 微视频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撰写微视频设计方案,包括主题、面向对象、内容设计以及微视频应用思路。以 PDF 形式提交。

 2. 微视频: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 10 分钟。

 F2 技术支持的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1. 采集工具:请提交一个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的信息采集工具,工具应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信息采集或汇总。若为文档,请以 PDF 形式提交。

 2. 工具设计说明:请结合评价目标和幼儿,介绍工具设计过程或选用依据以及应用计划等。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10 分钟。

 3. 采集案例:请提交一份应用工具采集到的幼儿真实行为案例,如记录完整的幼儿活动过程观察记录以及分析结论。若为文本,请以 PDF 形式提交。

 能力发展测评范围 根据研修目标和研修计划,确定本教研组教师能力发展测评范围,填写能力点名称,并说明选择该能力点的理由。

 能力点名称

 能力点名称

 Y2 演示文 稿 设计 与 制作 演示文稿丰富活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

 Y4 微课程 的 设计 与 制作 丰富教育教学或专业发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H1 技术支持的情境创设

 情境可以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引起学习注意,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H3 技术支 持 的幼 儿 参与 在集体活动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J2 技术支 持 的家 园 共育活动 教师需要具备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媒体素养,能够应用新媒体技术与家长进行良性沟通、有效合作。

 F2 技术支 持 的幼 儿 行为 观 察与分析 教师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采集工程性信息。

篇五: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计划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快速走进校园,走进教师的课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了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根据柳教电教[2015]33 号文《关于组织实施柳州市 2015 年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通知》精神,我园拟采取按班分配培训名额与教师自主报名相结合的形式,推选出 22 名教师参加柳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的学习。为确保学习质量,特做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目标 1. 通过此次培训,提升受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2. 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集体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培训模式 采取网络研修、现场实践、集中研讨、小组互助等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

 三、培训时间及内容安排 1.9 月中旬召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启动会。传达《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关于组织实施柳州市 2015 年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通知》的精神,并向参训教师介绍此次培训的时间、内容、任务以及网络研修操作平台的使用等。

 2.9 月 20 日前使用账号登录平台,核对个人基本信息,在网上熟悉操作流程并完成训前测评。

 3.9 月 20 日至 11 月 30 日,根据教师情况建立 4 个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工作坊,推选工作坊主。各组成员在坊主的带领下进行网络研修,按

 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撰写研修作业,并定期制作学习简报。

 4.10 月 21 日至 11 月 21 日,各工作坊开展现场实践活动,分享信息技术成果(PPT、数字故事、微课等),并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课例展示。

 5.12 月初,开展培训总结及表彰优秀学员活动。

推荐访问: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信息技术 提升 能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