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4篇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4篇

时间:2022-11-19 14:10:05 来源:网友投稿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4篇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其次为了极大程度确保专款专用应当对投入资金渠道经费划拨和评估成本问题严格规定加强对教育投家长为苗族侗族儿童提供双语教育小学阶段是儿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4篇,供大家参考。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4篇

篇一: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其次为了极大程度确保专款专用应当对投入资金渠道经费划拨和评估成本问题严格规定加强对教育投家长为苗族侗族儿童提供双语教育小学阶段是儿童口语机能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环境言的刺激会令儿童异常敏感

  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民族语言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一方面推?恿嗣褡逯?间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数正在不断减少,使用频率也在逐步降低,促使更多的人注意到对民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而语言,正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将根留住,才可以繁茂成长。失去了根,便是无源之水。一旦语言消失,基本上不可能进行恢复,其的消失代表着民族文化的整体消失。只有很好的传承语言,才可以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二、黔东南苗族侗族语言教育现状1、苗族侗族语言学无所用在各民族加强交往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苗族小学生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时间和范围,具体表现为:第一,苗族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使用汉语,苗族家长本身选择与使用语言的情况影响了小学生使用语言。伴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进一步加深了交流,在一些社交场合苗族家长一般使用汉语,因此,在这样的语境中成长的小学生自然学习汉语,无形之中增加了汉语交流的机会,相对来讲使用本民族语言的频率降低了。第二,随着传统思想的深入开化,在不同民族之间出现了很.

  多男女通婚的现象,在苗族与其他民族通婚家庭中苗族儿童不断增加。出生在跨民族通婚家庭中的幼儿,其父母一般都是采用汉语交流,缺少学习苗族语言的家庭环境,学习苗族语言的意识以及传承苗族语言的历史使命都在弱化。第三,小学生自从进入校园,就开始接受普通话教育,学校中自然没有关于苗族文化的课程与活动,相应的,也不会设置与苗族语言教育相关的课程。同时学校要求小学生必须使用普通话学习交流,也建议家长与小学生利用普通话进行沟通,进一步减少了苗族儿童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机会。

  2、苗族语言教育资源不足这一方面的表现首先就是有关多语言教育的经费问题。双语教育自身便是一项造价不菲的社会发展系统工程。实施苗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学所需经费相当于数倍单语教育经费。由于双语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培训大量的语言教师,还要编制与苗族语言有关的教材等。对于相对贫困的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这些教育经费必将是一笔巨大的负担。但是,国际上一部分多民族国家正在积极努力实现这一发展人类社会文化的宏伟目标。所以,不管双语教育需要付出怎样的昂贵代价,它都要低于无法开展双语教育需要付出的社会代价。3、学生本身对苗族语言的认知偏差从小学生自身因素分析,他们不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小学生无法自信的使用本民族语言,认为在本地方.

  言与普通话之间苗语体现出浓厚的乡土味,非常担心同伴歧视自己使用苗语。第二,一些小学生错误的认为只有长辈才使用苗语,这一语言已经过时,因此对其的学习十分轻视。

  三、黔东南苗族侗族语言教育发展对策1、加强民族语言教育意义理念文化将语言作为载体,其也是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语言教育中应当贯穿文化教育。黔东南苗族侗族接受多门语言的教育,因此,形成了十分复杂的文化教育。在处理黔东南苗族侗族语言教育问题上,必须突出黔东南苗族侗族的文化,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当从美国同化印第安人语言政策中吸取教训,大量印第安孩子接受英语教育,造成了很多土著语言和文化的流失。因此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语言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政治学内外因角度分析,使用民族语言的群体对自己民族语言发展前景的态度十分关键,甚至对传承保留本民族语言和文化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若使用语言者对自己的语言不自信,那么仅仅依靠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努力,是无法形成有效作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除了对苗族侗族语言制定保护政策之外,还需要为苗族侗族成员创造积极应用自己语言的环境,促使其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强化民族归属感,培养对民族文化和语言进行保护的意识。、重视苗族侗族家庭环境的熏陶2

  由于苗族侗族语言体现出的差异性,当前主要是借助于家庭教育实现苗族侗族语言的传承发展。家庭是苗族侗族儿童学习本民族语言、培养民族情感的主要场所。家长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形成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这一前提下,为孩子创造一种优良的苗族文化家庭环境。传统苗族家庭中迎接客人的板凳舞、节日唱的祝酒歌等民族文化,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思想,帮助儿童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强化了儿童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最大程度激发了儿童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热情。

  3、资源方面实施分担体制下的专款专用面对教育缺乏投入的问题,很多专家提出构建科学的分担教育费用体制。但是对于资金的使用,分担体制无法充分明确其用途,还会出现其他问题。中央政府在确保合理分配资金的基础上产生分担体制下的专款专用制度,也就是中央在投入地方教育事业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并且充分保证投入苗族侗族语言教育的经费,比如对于语言教材、辅导书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对苗族侗族教师工资充分保证。其次,为了极大程度确保专款专用,应当对投入资金渠道、经费划拨和评估成本问题严格规定,加强对教育投入的监督力度,杜绝苗族侗族语言教育费用被挪于他用。4、家长为苗族侗族儿童提供双语教育小学阶段是儿童口语机能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环境语言的刺激会令儿童异常敏感。相关研究说明,小学时期是语言只要创立环境就会让学生形成学习多种语言的学习的最佳阶段,

  能力,同时他们可以在多种语言环境中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思维,这些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儿童思维。因此,家长必须紧密把握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儿童实行汉语和苗语的双语教育。

  5、学校可以设置关于苗族侗族课程活动学校可以以兴趣班的方式设置苗族侗族文化课程,联系苗族侗族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组织活动。一方面为苗族侗族儿童创造了对本民族文化历史全面了解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课程体现出的自主选择性,可以鼓励喜爱苗族侗族文化的其他民族儿童进入兴趣班,强化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也防止非苗族侗族儿童强迫接受苗族侗族文化教育。在校园活动中加入民族文化,有利于苗族侗族儿童形成正确的民族观,从而有效提升苗族侗族文化意识。通过开展苗族侗族文化课程,促使苗族侗族儿童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强化民族认同感,极大程度推动了儿童学习民族语言。四、结束语综合分析,当前我国积极发展和完善民族语言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只有不断推动民族语言教育的发展,才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多元民族文化,统一建立中华民族的精神园地。也只有利用民族语言教学的发展,才可以帮助民族地区儿童继承传统文化,最大程度发扬民族精神。【

  

  

篇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为了迎合各民族之间越来越频繁的相互沟通与融合的需求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和确保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双语教学针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我国双语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浅析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很多民族并不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为了迎合各民族之间越来越频繁的相互沟通与融合的需求,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和确保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双语教学,针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我国双语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措施在党中央的大力宣传与支持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积极响应与努力下,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少数民族同胞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蓬勃发展。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目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定位模糊提到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经常会提到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一些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最特殊、最复杂的部分,通常是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学中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汉语与民族语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两种语言的关系,是开展好双语教学的前提。有的学者和一线教师认为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率降低,其社会功能必然随之降低,因此,双语教学应该以汉语为主;也有的学者或教师认为,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自古以来的主要交流工具,要保持民族性,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就必须以民族语为主。而对这一争论不能很好的解决,我们的学者们就不能统一步调,不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共同出谋划策,同时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就缺乏参考和指导。2.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双语水平有待加强首先,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位置偏远,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不高等原因,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就职。很多学校只能聘请代课老师,作为权宜之计,不能吸引或者留住一些骨干教师,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师资不稳,学生的双语学习没有连续性。其次,教师整体水平相对不高,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水平偏低。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职教师都是本地人,并且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毕业于当地的师范院校。这些老师对于汉语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多数教师都有发音不准、汉语词汇不丰富、语法应用不准确、无法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熟练运用正规的汉语等问题。教师的汉语水平有限,那么对于学生的汉语教授工作的结果一定是差强人意。3.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的中介。教师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而学生依据教材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教材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材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①所有教材以本民族语言为主,汉语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②以汉文编写教材,以汉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本民族语言只起辅助作用。③以汉文教材为主,全部采用统编的教材的译文。各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教材。然而无论如何,教师和学生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都难免遇到以下的问题:①学校所选用的教材内容,脱离了学生的

  实际生活经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汉语教学,选择使用全国统编的汉语教材,或者是使用本民族译文的统编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产生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完全超出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情况。比如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物品或是事物,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接触到的,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这种情况下,教材不仅不能辅助学生学习知识,还可能对学生造成困扰。②一些教师和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教材的真正功能。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一些老师在双语教学中把教材看成是让学生学习汉语的一种工具。过于强调学生对于汉语知识的接受和认可,忽略了学生对于专业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丧失了对于专业学科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学科的学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二、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1.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定位模糊的问题,无可否认,两方学者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都是从我国民族教育和社会发展着眼。然而,双语教学要解决的并不是究竟要偏重哪一方的问题,而是如何协调好两方面关系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双语教学,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本民族语言,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让学生学习汉族文化,以便能更好地融入到主体文化之中,放眼未来,走向世界。另外,双语教学并不只是意味着开设两种语言的语文课,它还应作为媒介,运用到其他学科的教材和授课当中。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明白,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与民族语并不是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辅助、相互补充的关系。两者应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而绝对不可以厚此薄彼,有所偏颇。由此,在处理二者关系上,无论是学者们还是一线教师们都大可以统一思想认识,共同促进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2.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关键要想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关键。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解决教师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从根本上吸引和留住教师。要先种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其次,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努力:①提高双语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来指导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双语教学的老师,不仅要精通所教授的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知识有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双语学习方面也取得突破和进展。②提高双语教师的语言水平。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双语教师,无论其所教专业是什么,必须要具备熟练运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授课的能力。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语言水平就有很高的要求。双语教师必须具备双语思维,能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对两种语言灵活运用,自由切换。在少数民族地区,只有让老师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劳动得到相应的肯定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整个少数民族地

  区的双语教育的发展。3.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教材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是关键要加强双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水平,增强对于双语教学教材的鉴别和使用能力。合理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教材,要大力推进双语教材的建设工作,提高双语教材编写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双语教材的质量,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师生的需求。三、结语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极其必要的。只有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发展,才能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也只有通过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才能让少数民族的孩子立足民族,放眼全国,走向世界。要想使双语教学取得长久稳定的发展,我们就要不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各民族的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实现融合与升华。参考文献:[1]杨浩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15.[2]李枚珍.3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发展与现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1):185.[3]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59.[4]柳元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双语师资的现状及思考[J].语文学刊,2010(1):164.

  

  

篇三: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现状

  作者:张慧霞,田雪芮,马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5期

  摘要: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虽有较大的改善,但也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如学生方面(汉语应用能力偏低和双语水平层次不齐)和学校方面(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确、师资力量薄弱和教材建设有待规范等)。针对这些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197-02

  在新疆,双语教育被称为双语教学,指在学校中对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组织教学活动和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地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里,民族交融和语言的双向交流给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难得的机遇,为新疆双语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在新疆地区推进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实践工程,涉及到民族、人口、社会、经济、文化、语言使用及教育基础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双语教育的实施仍是任重而道远[3]。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

  据相关信息统计,2011年,在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中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达140.84万人,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7.5%,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55.0%。其中,学前三年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幼儿达40.99万人,占学前三年少数民族适龄幼儿的62.4%;中小学(含职业高中)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达99.85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46.9%[4]。与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相比,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校的双语教育问题。高校开展双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长期以来,在新疆高考录取中,民族考生和汉族考生一直采取不同的标准录取,少数民族考生通过政策性调剂考入大学,但实际上,在学习水平上仍相对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虽然经过大学阶段的训练和学习,与汉族学生相比,毕业时在学习成绩和实际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龚军等[5]研究认为,只有认真、科学、积极实践和探索双语教学管理方式和教学手段,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新疆高校双语教学工作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二、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在历经了多年发展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双语教育工作的推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新疆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直接影响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

  1.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水平参差不齐。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教学的积极性偏低,缺乏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双语课程教学理解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如听力水平与口语表达能力低,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有时能听懂但表达不出来,汉语言使用不够流利。在新疆地区,通过对MHK考试分布分析发现,参加MHK考试的学生群体大多是各高校中的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少数民族学生。这部分学生来自于新疆的不同地区,其双语水平参差不齐,在进入高校后又被安排在同一班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存在或多或

  少的问题,不利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6]。

  2.双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当前,新疆双语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双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弱化了人才培养目标,致使双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狭隘,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进而阻碍了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和潜力的挖掘[7]。

  3.双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对双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双语学校的开办也随之增多,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小学有三千多所,初中有七百多所,高中有一百多所,在校学生有两百多万人,而新疆地区双语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尤其是在偏远的地区更为严重。另外,由于教师需求的增加,部分学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较为随意,使得学生所学的汉语达不到双语学习的标准[8]。

  4.教材建设有待规范。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关系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十分慎重[9]。新疆高校在双语教材建设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双语教材种类较少、教材内容存在着脱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情况等问题。

  三、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明确双语教育目标。双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化形式,从本质上讲,双语教育的目标应与教育目标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教育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故双语教育目标应该要凸显“人文价值和关怀”。双语教育目标界定不仅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人才整体质量的提升。

  2.提高双语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是双语教育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1)从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现状来看,抓住培训环节,集中搞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抓住培养环节,努力提高教学队伍的质量。从双语师资的源头抓起,严把“入口关”,为各地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力量。(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对双语教师进行定期汉语知识水平测试,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良性发展,以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10]。

  3.加大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的三大要素。教师和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最有效的两大要素。其中,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物体,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必要条件[11]。合理开发地方性教材,实现汉语教材与母语教材相统一。

  综上所述,经过长时期不断地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中的不足进行改进,目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宣传双语教育,加深民众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集中力量办好双语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汉语基础知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将大幅提升,从而实现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篇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云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双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武咏梅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不仅关系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涉及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25个有代表性的城乡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学前双语教育的机构设置、教学态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学前双语教育机构人员自我评价及社会效益,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Preschoolbilingualeducationinethnicareasispivotaltothesuccessionandpreservationoftra-ditionalethnicculture,andtothe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ofareasconcernedaswell.Thispapersur-veysintotwenty-fivekindergartensandtraininginstitutionsprovidingpreschoolbilingualeducationinruralandurbanareaswhereethnicminoritygroupsinYunnanprovinceinhabit.Byconductinganalysisintothestructuralestablishment,attitudetowardsteaching,teachingcontent,pedagogyinrelevantinstitutionstogetherwiththeself-evaluationofthepersonnelandtheembeddedsocialbenefits,insightshavebeenshedwithsug-gestionsgiven.

  【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1)010

  【总页数】4页(P35-38)

  【关键词】学前双语教育;教育质量;建议

  【作者】武咏梅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0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解决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之间的冲突已成为各多民族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随着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在一些多民族聚焦区很多少数民族群众都使用多种语言,事实上非正规的双语教育在建国前就已经存在。随着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云南的社会文化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少数民族群众在力图融入当今主流社会、分享现代化社会文明成果的同时,又担心失去本民族的传统语言与文化,处于两难境地,因而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探索研究的新问题。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双语教育,尤其是移民儿童的学前双语教育习得,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进行了探索。国内学者的主要成就在于:从教育发展战略的宏观层面和民族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双语教育与双语教育的问题。以多元文化思想、第二语言学习规律和双语教育原理等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了双语教育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问题。例如,强海燕论证了外语学习对幼儿社会性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凸显了外语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尤其是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外向型性格特征。[1]高一虹的研究表明,双语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儿童学习母语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儿童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2]此外,陈红涛、万明钢、余强等学者,从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角度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双语教育的有效路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包括多语转化、适合不同民族双语教材的编写等。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在国际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学前双语教育

  的发展问题,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同时对学前双语教育发展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探求发展策略,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一)调查对象及样本对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临沧市)的25个有代表性的城乡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随机抽取1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这25个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随机抽取400名学生家长进行学前双语教育基本状况问卷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包括机构调查、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教师调查、学生调查等。(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教师基本情况和学生满意度进行整理、编号、数据录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一)学前双语教育机构设置基本情况1.创办主体情况我国政府一直倡导“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思路,鼓励不同形式的举办主体参与创建学前双语教育机构。2012年颁布的《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第3条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方针。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依法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或者为学前教育提供资助。”[3]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抽样调查的学前双语教育机构中,机构主办主体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力量已介入学前教育体系,其中以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为主要创办主体,民营资本的创办主体仅占12%。

  2.教育服务覆盖率从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服务区域范围来看,所调查的25个机构的平均服务半径为1.43公里,其中服务半径最大的是昆明理工大学幼儿园(4公里),最小的是国营勐腊农场幼儿园(0.2公里)。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服务半径大致与人口的密度成正比,人口密度越大,服务半径越小,反之亦然。同时,25个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平均服务覆盖人口为0.23万人(见表1)。3.工作人员的结构由于云南省学前双语教育起步较晚,截至2013年底,全省幼儿园数为4768所,比2012年增加978所;教职工数为59613名,比2012年增加12612人,增长26.83%;专任教师数为35581名,比2012年增加6378名,增长21.84%。2013年全省学前毛入园率达48.95%,比2012年增长11.52%,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是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不愿意去私立的学前双语教育机构从事教育工作,更多的人力资源集中在公立幼儿园。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25个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在职在岗平均人数为9人,其中聘用人员的平均人数为12人。(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1.教学内容语言是幼儿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最重要、最基础的条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幼儿能够运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际。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双语教育的目标是明确的。他们认为,培养幼儿对汉语的兴趣和汉语的初步运用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幼儿园双语教育应该培养幼儿对汉语的兴趣、运用汉语的能力和启蒙其多元文化的思维为宗旨。调查结果显示,在幼儿园教学中,日常用语、词语、句子、拼音及汉字的比例分别为79.38%,47.19%,36.68%,28.54%和21.78%。可见,在教师看来,幼儿学习汉语主要以口头语言为主。

  2.教学方式幼儿园双语教育的主要方式包括教师教学、游戏实践和模拟生活等,其中游戏活动作为幼儿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是幼儿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语言的发展。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示范模仿法、游戏法、儿歌唱诵法、表演法、练习法和讲授法。这些方法的使用率分别为:示范模仿法占77.45%、游戏法占71.46%、儿歌唱诵法占66.23%、表演法占45.37%、练习法占35.65%、讲授法占25.10%。(三)学前双语教育机构人员自我评价情况为了深入了解学前双语教育机构人员对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看法及其工作效率,本次调查从25个幼儿园或学前双语教育机构随机抽取了3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前双语教育工作情况、对学前双语教育工作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对学前双语教育未来发展的观点等方面。本次随机抽取的样本,男性7人,占23.3%,女性23人,占76.7%。从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较大,占50%。目前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教师以经验丰富、工作年限较长的群体为主,年轻人相对较少。在所调查的教师中,学历以大专为主,占40%,中专学历或相应水平的占20%,本科以上学历只占7%,这说明学前双语教育机构教师的整体学历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被调查的工作人员中,30%的教师专业为幼教,30%为英语,而专业背景为儿童教育、教育管理的教师比例仅为6.7%和3.3%。在所有被调查的人员中,40%的工作人员的月收入低于2000元,月收入超过3000元以上的比例仅占20%,可见,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大约有50%的教师曾经想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具体的原因包括收入低、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没有发展前途等。

  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得到了学生家长或领导的认可,这一点与公立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人员的观点基本一致。在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对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发展困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22%的工作人员认为,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发展的困境在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15%的人认为是缺乏技术指导,14%的人认为是专业人才紧缺。面对如何走出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发展困境这一问题,86.7%的工作人员认为应该提高技术水平,80%的人认为应该改善员工福利、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66.7%的人认为应该引进专业人才。(四)学前双语教育的社会效益评价学前双语教育的社会效益是影响学前双语教育机构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从服务消费者(本研究为学生家长)的角度进行考察。为此,本次调查在25个学前双语教育机构随机抽取了400名家长进行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85份,有效回收率为98.75%。满意度是学前双语教育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及家长对学前双语教育教学的满意度直接反映出学前双语教育的质量及社会效益。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385名学生家长中,对学前双语教育质量的综合满意度已达到53.1%,该数据表明云南省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需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在就读满意程度方面,52.4%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满意”,36.2%的学生家长表示“比较满意”;在接送时间方面,27%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满意”;在服务态度、受尊重程度、交流沟通方面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因此,由于学前双语教育机构通常设置于人口聚居区的中心位置,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就读,为家长接送孩子缩短了时间,而且接送时与老师之间的熟悉程度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互动关系。在设备设施、技术水平和就读安全性方面,学生家长对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满意度

  相对较低,仅有13.9%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满意”,44.1%的学生家长表示“比较满意”;在技术水平方面,只有14.9%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满意”;22.5%的学生家长对就读安全性表示“非常满意”。可见,学生家长对学前双语教育机构所提供的多元化教学还是不太放心,特别是私立幼儿园,这也说明我国城市的学前教育资源绝大部分集中于大型幼儿园或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学费方面,家长的满意度并不高,仅有14.2%的学生家长对学费价格表示“非常满意”,50.4%的学生家长表示“比较满意”。总体而言,学生家长对学前双语教育机构学费收费标准的认可度不高,应该进一步降低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就读成本。根据上述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云南省多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育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对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双语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3)缺乏符合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双语教材;(4)缺乏有效的政策配套与评估机制。基于现存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第一,完善学前双语教育保障机制制度建设是保障云南省学前双语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笔者建议完善以下保障机制:首先,明确地方政府在幼儿园双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角色定位,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幼儿园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幼儿园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其次,设立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分担城镇公办三年制幼儿园成本;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针对孤残儿童实施普惠性教育。公共财政保障应涵盖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最后,完善督导评估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各项措施和标准,以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为主要方式,确保行之有效地发展学前双语教育。[4](P26-27)第二,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云南省学前双语教师的后备力量不足,专业素养好、汉语水平高的年轻专业人才倾向于选择小学或相关事业单位。汉语水平欠佳,专业素养好的年轻教师,只有极少数愿意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目前从事幼儿教学的教师的汉语水平几乎都不足以胜任双语教育。要改变这一境况,笔者认为,在职教师的培训势在必行。在职教师的培训是提升幼儿园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可采取校本培训、依托高校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的汉语口语训练,在口语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幼儿园双语教师的汉语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双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相关部门必须有序地、有计划地在云南省各个州市推进在职培训,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可主辅兼修,在学好必修课程的同时,选修双语教师必备素养和能力的相关课程,使其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第三,强化双语教材和教辅资源建设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和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以及保证达到教育目的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的编写,除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优秀文化外,还应富含地区特色的文化,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和地方性知识,让学生感到教材并不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所学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实用价值,以增强语言学习的生活适应性。其次,组建双语教材编写团队,除聘请基础教育专家、学科课程专家和双语教育专家外,还应聘请通晓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谙熟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和思维习惯的学者以及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一线教师参与编写。第四,建立和完善学前双语教育的评价机制目前,云南省幼儿园双语教育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各个州市的双语教育评价标准差异较大,甚至有些州市没有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因此,参照义务教育的教学评

  价体制形成适合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评价标准尤其重要,并且要区别于之前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评价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入手,其中教学内容应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普通话教学以及有条件的外语教学,教学手段应多元化,涵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评价应引入多元评价,包括同行教师听课评价、主管部门评价和学生家长评价,从而形成多元化评价机制。

  【相关文献】

  [1]赵琳,强海燕.儿童早期第二语言侵入式教学与课程建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2,(2).[2]高一虹,等.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3]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S].2012.[4]巴桑卓玛.西藏学前双语教育有关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少数民族 现状 双语教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