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

时间:2023-01-01 11:30:06 来源:网友投稿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1  摘要:学生开始学习C语言,思维习惯还不适应对C语言的学习。加上学习C语言时还没有接触物理层面的器件不知道C语言用在哪里,不能坚持学习。本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供大家参考。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1

  摘 要:学生开始学习C语言,思维习惯还不适应对C语言的学习。加上学习C语言时还没有接触物理层面的器件不知道C语言用在哪里,不能坚持学习。本研究就是通过明确学习目的、分散难点、降低学习C语言的难度,以真实的测温工程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使坚持顺利完成对C语言的学习。

  关键字: C语言;高职教学;测温工程;改革措施

  Abstract: Students start learning C language, habits of mind does not adapt to the C language learning. If you can not learn C language plus physical contact level devices do not know where to use C language, can not keep learning. This study is through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s, dispersion difficulties,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the C language to the real temperature engineering guide students" interest, so that adhere to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C language to learn.

  Keywords: C languag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mperature engineering; reform measures

  1、学生学习C语言的现状

  由于C语言简洁紧凑、具有结构化的控制语句、生成的目标代码质量高、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和灵活性,都选择C语言作为首个计算机教学语言。C语言除了具有以上高级语言的优点外还允许直接访问物理地址,更适应于底层应用软件的开发,是嵌入式电子产品开发、芯片设计等基础; Linux的内核也主要是以C语言写的。基于以上特点,即使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流行的今天,许多公司依然把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首选语言,开发解决本领域的应用程序。

  然而,C语言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C语言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加上C语言本身的抽象性、用语句表达逻辑关系比较复杂,加之以往在C语言教学中不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造成学生学习C语言过程感到困难,目的又不明确,不能从学习C语言中获得成就感,降低了学习兴趣,学习到最后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比例很低。往往导致学习C语言开始阶段踌躇满志,中间阶段困惑遍地都是,最后阶段不了了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C语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本研究的具体解决思路

  本研究主要从C语言的特点和学生以往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出发,通过强化知识点、分散难点、以实际测温工程问题作为C语言学习承载媒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严格要求学生、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坚持学习,发挥师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促使学生完成C语言的教学,最终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清晰、学有兴趣、学以致用的目的,帮助学生熟悉C语言在工程中的使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顺利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的具体步骤和内容

  3.1 归纳出C语言的知识点

  为了把C语言的知识梳理清晰便于学生记忆,我们把C语言的知识分为静态的知识和动态的知识。

  3.1.1 静态的知识[1]

  (1)一些概念如:运算符、标识符、关键字、数据类型、表达式、语句、数组、函数、指针等,像运算符、标识符、数据类型等概念容易理解,但是另一类概念(还包含用法)如二位数组及引用、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等概念都是新接触的概念并且抽象,它们的使用还涉及到计算机内部的工作过程,难度比较大,需要反复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定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尝试着应用。在这部分教学中需要重点加强练习。

  (2)C语言的格式:可以概括为“函数头 + 一个主函数”的结构,这是任何一个C语言程序必须的格式,就像给具体的C语言穿的一件制服,看到这个制服就知道是一个C语言程序;反过来,每一个C语言程序都必须穿这套制服。具体C语言程序中是什么内容,就要看{ }中的内容了。

  3.1.2 动态知识包括算法、函数、语句的使用、编译工具软件

  (1)算法是一个很复杂很宽泛且有很大难度的问题,但就解决常见的工程问题和生活问题的算法还不是很难。明确算法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不能对算法这个概念产生神秘感。对常见的算法会用C语言实现就可以,例如:一般的数值计算、逻辑运算、查找、排序、查表等。

  (2)函数:明确函数的调用、参数的传递,函数是C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组成部分,是C语言程序的基本组成单位,计算机的很多功能都是通过函数来实现的。要会使用乘方开方、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指数运算、微分积分等有关的数值运算函数,能完成一般的数值计算,通过查阅资料会使用常用数学函数和必要的其它常用库函数就可以了,在教学中要进行分项针对练习。

  (3)C语言的编程语句表达式和语句的关系:把C语言语句分为四类以强化学生的记忆:顺序语句、选择语句、循环语句、转移控制语句。C语言编程语句的教学是C语言教学中最核心难度最大也最有挑战性的部分,只有学好这部分内容,才有可能会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要区别对待。对顺序结构的语句来说,难度比较小,结合工程中的的算法就可以顺利过关。选择语句的难度有两个,一是几种选择语句的书写格式和用法。二是选择语句的嵌套,逻辑关系一层套一层,逻辑嵌套的逻辑习惯养成不容易,必须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进行,让学生养成用C语言逻辑嵌套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习惯。对简单的循环语句结构要加大强化力度,开始通过一定量的循环小实例练习加强学生对循环语句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然后再结合工程中的循环语句让学生知道循环语句在工程中的实际运用。循环的嵌套难度最大,对循环嵌套的教学必须通过实例反复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并且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循环嵌套的例子,以适应循环嵌套的逻辑。最后还要仔细体会测温工程中的循环嵌套的使用。对转移控制语句的教学应该强调这三种控制语句的应用条件和注意事项,防止使用不当是程序进入死循环。必要时要通过一个错误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错误使用产生的结果。

  (4)C语言的编译*台,编译*台有几种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是Visual C++6.0有在教学中发现, C语言学习还没有开始,就被编译*台难住了,选择《啊哈磊》[3]编写的C语言学习*台,等适应后在启用Visual C++6.0编译软件。

  3.2 建立一个真实的测温工程:

  3.2.1 设计工程的硬件

  本工程是利用C语言开发单片机以热敏电阻为传感器测定空气的温度。热敏电阻与555组成振荡器,,温度变化,热敏电阻阻值变化,电路振荡频率变化,通过单片机测定电路振荡频率,与标准比较就可以计算出温度值。设计一个硬件电路并且用软件设计一个PCB板,焊接好电路元件备用。

  3.2.2 对测温硬件电路编写部分测温软件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float find(float resv)

  { idata float temper; idata int top,bottom,mid;

  if(resv>=39028) temper=-30;

  else if(resv<=831) temper=60;

  else }

  { flag=1; //*假设输入的数在表列中

  top=90; bottom=0; mid=(top+bottom)/2;

  while(flag)

  ……

  return(temper);

  }

  3.3 教学的推进

  3.3.1 在教学开始阶段

  (1)把测温工程的硬件系统功能展示给学生,演示温度测定过程,告诉学生本系统就是使用C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让学生知道把C语言学好后就可以自己编写控制程序。

  (2)对C语言知识点的归纳,告诉学生C语言所包含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3)明确C语言学习的困难。

  (4)建立学习小组。

  3.3.2 教学阶段

  根据C语言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教学,教学新的知识点时需要反复让学生练习直到熟练为止。教学中有难点时,要把难点分解成几个步骤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循环语句时,就把循环语句每循环一次的运行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写出3-5个步骤,学生就理解了循环语句的作用。又例如讲解循环嵌套的时候,开始把嵌套的语句以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逐渐让嵌套的语句变复杂,通过这样对难点进行拆分,学习难度降低,当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加,有助于学生坚持完成后面的学习。

  开始就把测温程序发给学生,让学生随时找出所学知识点在程序中的应用,并贯穿讲解硬件知识。经过实际的教学实验, C语言内容讲授结束时,学生对该工程硬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单片机知识的兴趣,部分学生自己购买单片机书籍主动自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结论

  通过对C语言知识点强化、难点分散、降低学习难度,用工程实际问题作为C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媒介,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对学生完成C语言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目的清晰、学有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效果,能坚持学完C语言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就是学生的电子学知识、单片机知识还很欠缺,还不能完达到希望的效果。如果把C语言开设在学习单片机之后效果会更好,学生的学习难度会更小。

  参考文献:

  [1]冯茂岩,孙炯宁.C语言程序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7).

  [2]杨峰.妙趣横生的算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12).

  [3]啊哈磊,啊哈C!.-思考快你一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09).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2

  【摘 要】本文在分析C语言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强调中职教学要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材灵活教学,并提出了中职C语言教学策略。

  关键词C语言;计算机;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C语言是一种实用性强的编程语言,它不仅可以编制系统程序,也可以编制软件程序,具备灵活、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备受青睐,多年来一直被使用,很多计算机科研类项目都必须应用到C语言。

  一、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

  中职学校是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的学校,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特别是认识到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这样才能学生们更爱学习这门课程。下面,我介绍一下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其特点有三点:1.它是中级语言,可以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2.它还是汇编语言,可以操作计算机中的工作单元:字节、位和地址;3.它也是结构式语言,可以分隔代码和数据,也就是让程序中每个部分相对独立,这样保证了程序中各结构层次清晰、维修便捷。C语言的功能:做底层驱动、嵌入式?通信行业、银行系统、写操作系统、片机开发机的软件系统基本都是用C语言开发。尽管C语言的功能强大,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学了C语言基本上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不然,学完了C语言只是学到了语法,如果想要进行开发还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就好象学会了英语语法并不代表会用英语写文章一样。

  二、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重在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但是也要认识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些学生们普遍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热情较低,所以,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所学知识能够被完全消化,从而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以后的拔高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们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们有了编程的思路,为以后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的利用教材进行灵活教学

  C语言是一门复杂的计算机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概念较多、规则复杂、语法应用难度较大等,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有挑战。所以,教师一定要认清教学形势,在教学中讲究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年来经过分析和总结,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点内容:1.有选择的挑选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根据学生们的能力和特点,有选择的挑选适合他们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教学,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们听懂、学会,如有教学要求中必须掌握的难点、重点知识,就需要教师多耗时间进行讲解,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影响学习效果;2.培养学习兴趣,灵活的进行教学。C语言教学内容很枯燥,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入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有学习的热情,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举个例子:教学中先教学生们一些简单的编程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自制一个自动关机的小程序,这个程序制作难度小,操作又简单,学生们可以从制作这一个小程序中就认识到编程的乐趣,从而开始喜欢上这门课程,进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教学中要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C语言课程的教学,传统上还是采用首先讲解、然后练习、进而巩固、最后考试等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教学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暴露其弊端。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根本就不能达到教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所以,教学方法急需改革,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列举一下C语言教学中使用的新方法:1.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挑选一个项目,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正常讲解教科书内容,课程结束后布置这个项目让学生们自主完成,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指导,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是靠自己来完成任务,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也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教学法。对于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可以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它需要教师选择一个有难度的编程任务,最好编程内容可分几个部分,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来完成这个任务,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到这个任务中,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们有了合作的意识,更培养了学生们互相帮助的精神。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多应用,积累经验,从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上官珺.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索[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郭晓利,赵志明.C语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

  [3]宋春秀.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网络财富.2010(22)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调查发现,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课程进行全面改革,以项目化教学作为基础,采用引导教学法,以课内与课外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学生专业能力,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一直都是以语法知识为基础,通过变量、数据及运算符实现C语言知识的学习,并且根据数组、结构及函数学习C语言的程序结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逐渐使学生掌握C语言中的内容及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抽象思维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较大的帮助,学生长期对C语言的算法及基础知识进行反复的学习,虽然能够将其中的程序弄懂并且自己编写简单的程序,但是对于自身编程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帮助,也不能够提高自身的思维及创新能力。为了解决此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尝试采用项目化教学。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

  (一)较强的基础性因为“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我国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C语言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的课时较多,一般都是在70个课时左右。在其他非计算机专业中,C语言也是一门选修课程,但是课时并不多,一般在50个课时左右。我国对于C语言课程的要求主要包括8个必讲内容,分别为指针、函数、文件、分支结构程序设计、自定义数据类型、数组、顺序程序设计及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二)较强的理论性程序设计的本质就是问题解决的程序设计,步骤需要行为与时间相互结合。学生毕业之后如果从事C语言相关工作,那么就如同写作一样,程序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所以C语言程序设计具备较强的理论性。

  (三)较强的实践性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程序,对于计算机的认知只是普通的办公软件操作,对程序设计工作的流程不适应,并且具有枯燥感及恐惧感,使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之后对于C语言程序的设计目的、组成及用途并不了解。另外,C语言程序的学习不仅要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相关的基础操作技术,还要求具备英文软件安装、纠错及识别等能力,计算机中的C语言程序的开发集成环境大部分都是英文,如果程序和计算机环境相互脱离,那么学生对于C语言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因此,该课程特别重视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找到自身的错误,并且对自身错误进行改正,以此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知识,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改革的方案主要包括语言基础阶段及提高编程两个阶段,前者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后者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现,图1为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图。首先,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教学在语言基础阶段将C语言课程分成任务的提出、知识的分析、任务的分解、任务的实现及任务的评价这五个阶段。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一个小型的系统为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其中的知识,并且使学生能够相互讨论系统设计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让学生通过掌握课程中的内容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最后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评价及总结。学生以教师对自身的评价为基础修改自身的错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认知。其次,教师通过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提高编程阶段使学生通过小组形式选择题目,从而实现解决实际问题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的提出、项目的分析、项目的进行、实施项目及总结验收。学生是此阶段中的主体,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辅助及引导。在学生提出项目及选择项目以后,教师就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自主分析。学生以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为基础,结合自己对项目的选择进行设计,最后实现自己设计的项目。学生能够在项目设计完成之后相互讨论,并且对项目中的内容及知识进行扩展。项目的进行主要是项目性能方面的设计,学生设计的项目要具备一定的功能。在学生对项目设计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评审,也可以组中的成员之间相互验收,并且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展示。课程改革主要是将上述两个阶段中的实践及理论相互结合实现的,以此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对课本中的算法及概念知识进行学习,还能够自己实现课程内容的操作,使课本中的任务与现实项目结合,从而实现C语言课程的全新改革。

  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就是使学生通过设计项目进行学习,将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将知识技术的使用及掌握作为学习的主旨。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三方面入手。

  (一)改革实践框架

  1.教学的内容。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实现C语言课程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实际工作和软件开发方面进行,项目的选择要贴合实际需求,教学内容也要贴合实际需求,主要包括程序的设计、程序的使用、数据的处理等多个不同的模块,并且不同模块还具备多个不同的任务。

  2.教学的方法。项目化教学一般使用的教学方法为引导教学,指的是在教师提出项目之后使学生能够针对项目进行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在初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对项目的功能设计进行研究,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及技术解决其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多种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这要求教师为学生进行讲解。传统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都较难懂,但是项目化教学中的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及兴趣。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布置项目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引导,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合作及模块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自身的系统开发及设计经验,为自身朝着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考试的方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的控制就是培养并且考核学生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中的项目培养自身的能力、知识及素质,所以重视过程。课下的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能力,所以重视结果。项目化教学中,学生成绩总分为100分,包括20分的*时成绩、60分的课内项目成绩及20分的课下项目成绩。只有学生完成课外和课内两个项目,才能够认定为考试合格。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实践以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精心设计的两个综合项目为例,分别为课内项目及课外项目,实现某企业管理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内项目,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外项目。

  1.整体设计。通过情景进行教学整体设计,以课程为基础,为学生合理分配项目任务,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项目目标进行明确,从而使学生课明确自己每节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在提问及讨论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具备清晰的思路,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2.实施过程。在实施项目单元过程中,要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外项目设计的进程,之后教师要对项目设计进行评价,然后引入任务,对学生项目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指导,之后指导修改自己的方案并且讨论。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提交,教师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正。

  3.改革效果。对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一班及二班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效果一般,对于项目化教学的评价良好。在进行项目化教学之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完成项目的设计,灵活使用C语言课程中的内容,在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之后,自身就会充满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及提问,学生能够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并且还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协作精神。

  四、结语

  实践表明,基于项目化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教师指导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真实感受到C语言编程的魅力,并且感受到自主完成项目的喜悦。此种学习方式能够夯实学生的知识,并且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提高学生编程技巧及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及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蕾.基于项目化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2):17-20.

  [2]余丽红,徐存东,林春景.基于CDIO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创新导刊,2011(16):150.

  [3]赵海明.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9):211-212.

  [4]刘芳.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80-82.

  [5]袁春花,陈华.C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5):149.

  [6]淡海英.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J].岁月月刊,2012(2):100.

  [7]钱丽丹.项目化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3(1):188-190.

  [8]高冲,徐群.基于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的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7):233-235.

  [9]祝种谷.项目化教学在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11):289.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扩展阅读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扩展1)

——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论文 (菁选3篇)

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论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误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小学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小学教育改革,切实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水*与质量,是教育者当前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推进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的现状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接下俩笔者将从宏观与微观两大方面综合分析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无论是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出台,还是免除学杂费的相关政策,都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地区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却无法得到落实,部分学校也仍然存在乱收学杂费的现象。从微观层面来看,则主要体现在小学教育本身的缺陷与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单一追求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德育教育,造成了学生成长的不全面。

  2、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成为必然。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逐渐相背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教育必须及时进行改革与调整才能与时代相适应,也才能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新时代意味着会出现新的情况与新的事物,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的广泛应用也显示出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滞后性。除此之外,时代发展意味着知识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也应该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3、教育发展规律对改革的要求

  事物发展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而矛盾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当前小学教育中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为改革奠定了基础。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变革旧事物中不相适应的成分才能催生新事物,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传统教育模式之下的小学教育逐渐走向衰落,必将被新的教育模式所代替。综上所述,对小学教育的改革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其综合素养对于教育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的小学教师的整体水*都有待提升,一方面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准较低,另一方面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匮乏,这些都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背离。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性体现在对素质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充分,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潮流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则是由于教师本身并未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甚少,知识体系也没有得以更新。

  2、教育经费及教育资源的匮乏

  当前我国对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资金的投入也进行了大幅的增加,但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衡性使得不同地区教育投资差距拉大。对于经济发展本身比较落后的地区,对教育的投资也非常有限,难以为小学教育的全面改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甚至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性教育设施都不完善,极大地限制了教育的发展。教育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当地的财政水*,多数的资金仅用于教师工资的发放,用于对教育设施的完善以及教学环境的改善的情况则较少。

  3、素质教学的理念尚未落实

  小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当前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解读都有所偏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填鸭式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主导也使得素质教育的理念难以落实。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单一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则与之一理念相违背。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下,学生的德育水*、实践能力都得不到完善。

  三、关于小学教育改革的几点建

  1、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小学教育改革首先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做学生知识学习的引领者,更要成为学生德育水*与综合素养提升的导师。因此,教师自身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也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通过对教师福利的提升,让教师能够在学校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与培养学生中,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推进小学教育改革。

  2、加大对小学教育的资金投入

  教育资金的投入是推进教育改革的物质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必须重视教育,并通过教育专项资金来对小学教育改革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教育资金的应用方面主要包括教师的绩效工资以及教学设备,如运动场馆、实验室、计算机以及音乐、美术等课程材料等方面。

  3、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化教育

  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首先体现在教学课程的设置方面,通过设置一些多元化的更具开放性、个性的示范课、展示课以及公开课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主导性地位,更加注重师生之间良性互动氛围的构建,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一个更加适合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本质也集中体现为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设备等都是小学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论文2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模式相对落后。虽然我国已经实施素质教育很多年了,但实际上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当前虽然大多数的小学教师及领导都认识到素质教育是关系到青少年各方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知道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有效办法。所以他们都想从学生的素质教育抓起。但到现在,很多的学校只有口号却没有具体的实施。没有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考核方法,所以导致各学校的教师及领导无法进行实施操作。大部分的学校的素质教育只能摸索进行;而没有考核的标准,便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这些现状导致了,想抓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因茫无头绪而无法进行素质教育;本来就不被重视的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因无约束力,自然不会去进行素质教育。而应试教育在我国的实施时间之长早已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未脱离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仍没有得到大多数的人所认可。

  2经济发展水*的地方差异导致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不均衡。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从沿海往内地发展,先富带动后富,从而导致了我国各地方的发展极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相对密集,经济发达,民族相对单一,各种教育基础设备完善,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地形多样复杂,而且民族复杂,所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落后,在我国的贫困人口2500万人中,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也变得势在必得。

  3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和隐患。从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家庭成员的结构跟七十年代相比,独生子女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且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的提高,很多家庭的孩子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从而导致生活中不能自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父母的教育,而不在于孩子自身。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法否认的,但爱表达方式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就不得不考虑。同时还有许多的问题也不可忽略,例如父母双亲高节奏的工作习惯,与孩子缺少交流引起的自闭症;或以金钱、物质利益来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和上进心。这些都可能为以后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不安全的生活陷患。

  4社会发展变化导致的许多不良习惯和作风,对学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开放导致了许多的观念缺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事业也是日益的国际化,过去的生活习惯受到许多的挑战,改革开放的发展,各种思想观念不断地涌入我国,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也进入了*,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对社会发展中的存在的美学辨别能力和价值观念不明确,如果教师和家长不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在学校中的许多的消极影响因素,将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世。

  针对小学教育中问题对策分析

  1积极探讨小学教育未来的出路,加强理论创新。当前我国各个领域都在天翻地覆的改变着,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产业的基础,其发展的形式需要跟上时代变换的步伐,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小学教育的理论性建设、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并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道路,开创小学教育新的实践。

  2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的现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加之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地都存在差异,具发展不*衡,如果全国各地的基层教育都在同一个条框内活动,执行同一个标准,那么对有些地方的教育活动来说岂不是"捆着绳子跳舞",而对有些地方的教育活动来说则是痴人说梦,天方夜潭。这是现实,现在许多经济较发达的省份,英语、计算机已经从小学开始学习了,而这些东西对西部地区的许许多多的学生来说,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所以,各地区要制订适用本地区发展的教学目标和纲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样才能达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利用,和谐发展。

  3正确对得国家、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将小学教育引向一条正确、健康的路。现在我国之所以严厉禁止学校乱收费问题,正说明了现在的我国的教育系统中还存许多的不足需要我们解决,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而不应该避开问题,在国家、社会舆论的监督下,逐一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使问题公开面对。

  4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掌握好学生具体情况和状态。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模式的同时也需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密切联系和配合。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水*和质量的提高,小学生入学普遍提前,很多地方的小学生出现了早熟的现象,加上现代社会的复杂多样的变化,从而导致城市中的许多小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社会快速发展负面影响的受害者。目前的一些城市中,下岗职工子女,进城务工的子女在接受教育时存在很多的客观方面的差异而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现代高节奏的城市生活现状,使很多许多父母没有时间关心和照顾子女,导致了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痴迷于街头地摊上的低级粗俗的知识,如各类*、暴力的小说和一些卡通动画等。很多小学生因为没人关心患有一定程度的自闭症等心理疾病,这些为孩子以后步入社会埋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

  3.结论

  我国的小学教育当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需要我们全民族,会社会来共同的关注,共同的改变,面对问题的现状,针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改革,处理,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逐步完善教学体制。用长远的打算来进行完善,从而使之这一关系着国家未来命运和民族高兴使命的伟大工程能够顺利地完成。

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论文3

  小学教育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自1904开始构建小学教育,历经百年,其发展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之后,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的提升,小学教育投资不断增加,教师教学水*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量不断的累积,多种价值观的涌现,小学教育在发展的道路上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现状。

  一、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的方法问题。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内容以知识为主,不可避免地出现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并非仅是知识的累积,而是益于人的生成,思维方式的形成,对*的理想的追求。然而长期以来,教与学的质量评价则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下,学生被要求牢记科学概念、术语、公式与定律。沉重的记忆负担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他们很容易追求对知识的快速消化,缺乏独立性的思考,以及对价值和情感的判断的缺失。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受到了训练,而非接受了教育。那么他的创新和探索热情自然就会削减。其次,教师的素质问题。包括专业技术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具备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与心理学知识。小学教育是人生起步的关键时期,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价值观的建立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普遍教师往往过分强*学技能的提升,从而忽略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尤其忽略了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分析。其次,师德师风问题。近几年,媒体频频报道师德缺失事件。如教师学生,教师体罚小学生等。作为一名教师,每当看到这些新闻都会觉得心痛不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朽的园丁”,本是用这些高尚的词汇赞美的职业,何以出现如此触目惊心的行为?背后的原因纵然复杂,但师德师风的建设迫在眉睫。最后,教育评价标准的问题。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水*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在应试教育下,老师教学为了成绩,评课为了获奖,写作为了发表。因此大多数对教学的研究,其目的并非为了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也是社会唯利是图、急功近利风气在教育行业中蔓延的一种表现。同样,应试教育下衡量学生的最高标准乃是成绩。对学生进行书面考试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班级成绩又成了评价老师教学能力最重要指标。如果不改变这种以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评价标准,那么小学教育便很难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

  二、针对小学教育中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并使之不断完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方向的教育实践。具体方法例如:①创新作业,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不但学生乐做,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具有独创性质的"作品,多加赞扬、鼓励。②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③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及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观察的能力。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于一些学生独到的见解,一定要小心呵护。不但能让回答得好的同学受到表扬,也让回答错的同学受到称赞。⑤增加学习趣味,根据儿童好胜、好玩的特点,组织一些学习竞赛活动,诱发学习动机,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智能与潜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教学技能以及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小学教师应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应该坚定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增强对于学生和教学工作的责任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该学会关心激励和帮助学生,让老师的鼓励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源泉。改进小学教育中的评价机制。将传统教学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或是过程性评价,给予教师和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建立评价内容、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考试分数、道德品行、学习态度、创新实践能力、心理和身体素质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采用多种方法评价。有利于客观公*地评价学生发展情况。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强*师以自评为主,分析与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建立多方参评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多渠道获取信息反馈,更全面的认识自我。不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的唯一标准,将以教师为主,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及晋升制度。

  三、结语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教育。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基础。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必须脚踏实地深入彻底地进行教育改革,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越走越广阔。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扩展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探究论文 (菁选2篇)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探究论文1

  摘要:随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推进,计算机教学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由于高职院校受办学条件所限,计算机实训设施和场地严重不足,给计算机教学带来较大影响。虚拟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的解决计算机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有效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本文从虚拟技术概述入手,探讨虚拟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虚拟技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用价值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支撑*台,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教学,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办学资金和场地有限,导致计算机教学设备、设施严重不足,使计算机实践需求与现实设备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实践表明,虚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解决计算机教学矛盾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着重探讨了虚拟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推进虚拟技术应用、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虚拟技术概述

  虚拟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通过组合或分区现有的CPU、内存、磁盘空间等计算机资源,使其能够支撑一个或多个操作环境,从而实现原有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技术。虚拟化就是打破现有计算机物理结构之间的壁垒,把计算机本身的物理资源转化为逻辑上可供管理和支配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综合效益。随着虚拟技术的成熟与进步,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虚拟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将深刻的影响着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所有的资源将变得更加透明,且都将按照逻辑方式进行管理,使资源的自动化分配得以实现。虚拟环境具有与实体环境一致的应用环境,并需要多种技术的有效支撑,比如计算机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的虚拟化等。因此,虚拟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充分发挥现有信息资源的作用,还使虚拟现实成为可能,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深刻变革。虚拟技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以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虚拟计算机就是通过虚拟机软件来实现,而无需另外再配置计算机硬件,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计算机操作,而无需担心硬件如何配置。因此,虚拟技术不仅能有效模拟计算机,还能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效能,较好地解决计算机设备、设施不足的问题,对于条件有限的高职院校无疑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1]

  3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计算机型号不统一

  由于教学需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室需要适量购置一些新设备,但限于资金困难等原因,一般只是进行部分更替,形成新旧计算机共同使用的局面,导致计算机型号不统一。同时,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较快,使新旧计算机在配置上存在代差。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对计算机难以实现统一管理,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从而破坏了计算机实训教学的一致性,直接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效果。

  3.2计算机数量相对较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持续增加,对计算机教学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一方面,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限,不可能另行建立多个计算机室;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课之一,现有计算机数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计算机数量相对较少,使计算机实训课只能压缩课时,计算机网络实验也难以有效实施,直接制约了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果。

  3.3部分科目难以展开

  由于担心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训时损坏计算机,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室管理员对计算机设置了硬盘保护卡、BIOS密码等,甚至屏蔽了控制面板,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相应的安装和设置训练。在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教学时,为避免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等对硬件设备造成损坏,教师一般只进行课堂理论讲解,而不安排试验教学。由于实验环境限制,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和网络安全实验难以实施,学生只能学习一般的入门知识,缺乏直观的感受,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

  4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4.1优化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环境

  虚拟技术具有硬件容量扩大、软件配置简化、设备维护方便等特点,教师可根据计算机实验教学需要,利用虚拟技术来建立相应数量的虚拟机和虚拟网络环境,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在一台计算机上虚拟出多台计算机或者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环境,使这台计算机可同时供多名学生进行系统操作实验,或者兼具服务器和终端机的职能,使学生能在服务器与终端机之间进行转换。

  4.2更新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手段

  一是可实现维护实验教学。原来不允许在实体机上进行的格式化、磁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等实验,现在可以通过虚拟多台计算机进行虚拟维护实验,而不会对实体机硬件产生任何伤害。二是可实现操作系统实验。虚拟技术通过对实体机硬盘、内存等进行虚拟,可虚拟出多台相互独立的计算机,每台都拥有完整的CMOS、硬盘和操作系统等,学生可以进行操作系统的相关实验,而不用担心系统崩溃。三是可实现网络实验。原来受设备和场地限制,难以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但虚拟技术可以虚拟网络环境,让学生在一台计算机上就可完成大部分网络实验任务。四是可实现网络安全实验。在实体网络环境中,进行网络安全实验容易受到网络设备性能和网络环境的影响。而虚拟网络环境,则可以方便的虚拟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数据加密系统应用、hacker工具使用等网络安全实验。

  4.3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效率

  一是挖掘了实体设备潜力。虚拟技术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代替实体机,但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实体设备的使用效率,使计算机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极大地缓解原来存在的计算机老化、型号不统一、硬件配置低等问题,最大限度的挖掘实体设备潜力,降低实验教学成本。二是拓展了实验教学方式。原来实体机实验时,受设备数量和配置等问题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开展。而虚拟技术可以在虚拟机上完成各种上机实验,使教学方式得以有效拓展,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2]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虚拟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解决问题、改善计算机教学环境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在虚拟实验环境中,院校、教师和学生能够各取所需,使计算机教学向着虚拟化、体系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瑞杰.虚拟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135-140

  [2]王榕.浅谈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类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9):109-109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探究论文2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重要的帮手,对计算机能力的掌握是现在人才所必备的技术。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没有相应的培训方式。所以本文就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突出的买用性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买用性;教学

  1以就业能力的提升为基本指导方向

  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看,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我们进行教育的目标与初衷都是为了对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道德与品质进行全面的发展,但是我们就教育的实用性来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际的生活将,可以运用这些能力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进行克服,获得一定的生存技能。这是现在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组成方式,现在高职院校内应该将养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提升作为其教学的主导方向。高职院校间对于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是对高职院校办学实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计算机教学时,应该首先对学生的就业市场做一个充份的调砸死,对于现阶段社会的对于计逢机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行归纳,并根据以经获得的信息,对于教学结构与内容进行整体的设计。

  2计算机教材选择要突出实用性

  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着教材展开的,因此,教材内容的成熟与我们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关联,实用性的教材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的技术的系统性的知只,对于学生的视野开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实用的教材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的学习。第一,教材中的知识在讲解时,需要有明确的脉络,而且内容细致而充份,但是不能过于的复杂与精深。例如,对于计算机基础这「l课程,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只要满足学生的日常实际过用就可以,不能对一些系统性的知识进行强调。第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一些学习基础,对计算机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选择。例如,高职学生与高等教育学生相比较,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上需要不断提升的,我们不能将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材料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进行使用。这样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第三,在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分配上,应该将理论与实践部份相结合,更注意实践课程中的内容,而理论内容在其中应该起到辅助的作用。

  3课程设置突出学校特色,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高职院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的展现,就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进行促进,对自身实用性能进行价值的体现。通下以下的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体现:第一,高职院校可以从对自身的办学的优势与特色专业的突显进行入手,将校内的一些具有专业优势的学科进行相互的结合,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进行新课程的开设。例如:某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是电子商务,我们可以开设一门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的课程新课程。如果其特色专业是市场营销,那么我们可以将计算机教学了融入市场营销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思路就更加的开阔而且未来在就业时,可以具有更多的选择。第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上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学生学习时的兴趣,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课得程的设置时,需要将实用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课程的设置,这样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4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学生在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要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在对教学的效果进行提升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调动,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课程的学习与探索。例如:计算机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数据库的学习时,可以先选择一些以往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增加对数据库内容的认识,对其强大的功用有一个了解,知道其应用的范围,让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第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的方法进行选择,对于计算机基础的原理知识,我们可以使用讲授的方式进宪,对于一些高级编程的语言与对一些软件的使用时,则需要教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进行编程的技巧时,则需要我们进行课堂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而当讲解到系统的开发时,则需要教师以小组合作进行案例教学、或是项目驱动教学的方式进行,下面我们可以将项目教学法为似在学生学习《网站设计与制作》时,我们要求学生对于Draemwevaer这个网站开发工具进行熟练的掌握,并且对于其中的网页样式CSS+网页布局DIV的运用能力进行使用,教师可以将“网站前台设计与制作”这个项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从实践操作过程中,对PS、lFashDreamwevaer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掌握。第三,我们在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实践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应该要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安排实践与练习的机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其次,将现在社会中应用较广的一些计算机操作软件引入到课程当中来,特别是一些与学生专业具有很强关联性的软件,让学生在对软件的学习与使用中,加深对于专业知识的获取。其三,建立一些项目,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在教师的帮助下,相互合作完成项目,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提升。最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学科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从竞赛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5结束语

  我们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推动力量,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当中,应该以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教学的主要导向,对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进行突出为根本目的,在进行计算机技术的课程设置时,对计算机技术的教材进行选择时,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行。保证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以后,可以更好的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赵喜明.买用性授课目标对高职计算机教学起到的意义J[].消费电子,2013(06):215一215.

  【2]霍晓旭.通过突出买用性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学[J].技术与市场,2015(07):397-397.

  3[]郁涛.谈突出买用性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学【J」.电子韦}」作,2012(12):120.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扩展3)

——高职院校职业外语改革背景下听说课程的教学探索 (菁选2篇)

高职院校职业外语改革背景下听说课程的教学探索1

  论文关键词:教改 听说课程

  论文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掌握语法、阅读能力和词汇量的提升,听说课程经常处于陪衬和点缀的地位。虽然传统教学模式有其合理意义和必要性,但是的学习绝不可能脱离实际运用,单纯的卷面考试成绩的局限性也早已为人诟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为例,就听说课程体系设计进行具体介绍和分析。

  1. 部分高校开展的教改方案简介

  1.1 分层教学

  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开展的是基于分层次教学基础上的“听、议、讲、辩”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主要做法是利用一节课的前半课时或后半课时的约20分钟时间进行训练,每周2—3次。具体步骤:第一步,先播放准备好的听力资料,约2—3分钟,必要时可播放两遍;第二步,就听力资料事先准备好不同层次的几个具有启发性、概括性的问题,学生分层次就此讨论,时间约5—7分钟;第三步,几个组推出代表发言,概括复述讨论内容,时间约5—6分钟;第四步,未发言的组或任意学生可对发言者提问质疑,发言者可回答辩解,时间约5—6分钟;最后,教师简要点评。采集的数据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力、口语部分的成绩总体呈递增趋势。

  1.2 分层

  以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该校最有特色的做法是对学生分层管理,即按照学生的英语能力,分为快、中、慢班。此外,该校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具体做法是,除了在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中增加了英语听力的考核分值外,在过程性评价即*时成绩中用10%的分值作为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评价,并将其计入期末考试的分数。

  1.3 参与型听力教学模式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李佳老师以2006级商务英语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参与型听力教学模式研究,时间为一学年。具体做法是:听力资料播放前先进行听前讨论,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让学生在听前充分讨论并阐述自己的理解与观点;然后通过一些与听力内容相关的问题及练习,训练学生围绕中心主题进行发散思维;最后由教师作听后。

  1.4 任务驱动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武汉科技大学盛婧老师所采取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涉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考核方法等各个方面。简单地说,即课前布置听力任务,课堂检查,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课时。而教学内容除教材外,还大量采纳课外的视频和音频。课堂活动根据所采用的材料不同进行变化,涉及口语表达的可以进行“retelling”、“brainstorming”和“presentation”,考核上重视对学生*时学习效果和成绩的监控与纪录。

  1.5 基于当地课程资源的教学改革

  浙江义乌学院外语系的方亦飞老师所进行的教学尝试依托义乌这座国际化的城市,通过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外商访谈、参加和组织国际社区的各项联谊活动、为各类会展中提供志愿者服务、为本地商户或外商充当或导游等等,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差距,同时也增强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信心。

  虽然以上各种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各有不同,但在评估方法、重视语言应用实践以及进行课堂教学延伸等方面有着相似的努力痕迹。相比之前的教学模式,这些教改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改革的效果来说,具有激励作用和参考价值。(方亦飞,2009:106)

  2. 我院教改的具体做法及内容

  我校外语部的听说课程经历过“设立—取消—重新设立”三个阶段。早期曾专门开设听说课程(实际名称为“英语视听说”),彼时理论课每周二次四节,听说课程每周一次两节,比例为2:1。教材采用过《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和《走遍美国》等,总体上课堂活动的安排自由度比较大。后来取消了专设的听说课程,而主要由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安排听说方面的训练。由于当时学生的毕业资格与是否通过PET挂钩,所以基本上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听力考试部分为主要内容。

  在我校此次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中,听说课程的重要性和课时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具体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教材

  为适应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到目前已基本完成。与之前不同的是,听说练习的内容与精读教材是编写在一起的。以《土建英语》为例,本书共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Reading A、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B、Writing、Project、Vocabulary、Grammar以及A Glimpse of The Greatest Buildings等八个部分。教改之前的教材侧重训练日常及商务中的交流能力,教改之后的教材则立足于高职院校各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环节或场景进行设计,目标是力求使学生具备在本行业领域内运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仍以《土建英语》为例,八个单元的听说部分标题分别为:Discussion about Feasibility(可行性研究)、Negotiation of Contract Terms(条款谈判)、Construction Progress Report(施工进度报告)、Discussion about Safety Issues(安全问题)、Purchase of Building Materials(购买材料)、Inspection of Electrical Systems(电气系统监测)、Inspection of Water Sup* and Drainage Systems(给排水系统监测)、Selection of Plans(方案选择)。此外,在配套的形成性评估手册中的每个单元里还安排了听力练习,由学生在课外完成。

  2.2 课时及班级规模控制

  我校目前采取大小班制度,未来有望实现全面小班教学。大班人数约在80人左右,以语言点学习为主。小班人数不超过40人,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为1:1。这样不但从班级规模上更加符合语言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在课时比例上也较从前大为提高。

  2.3 中外老师合作教学

  具体做法是由中教和外教各自承担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由中教和外教合作沟通教学事宜。以《土建英语》为例,中教老师除采用教材上的听说练习内容外,还利用网络上与建筑行业有关的视听资源,既复习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又向学生展示了实际运用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口语方面的练习。外教老师的课程侧重说能力的培养,这样做的积极意义是给非英语专业学生接触native speaker的机会,改变学生对中教老师的依赖。

  2.4 评估模式

  评估模式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其中*时成绩比重加大到占期末总评的60%。而在教改之前,*时成绩只占30%。

  2.5 校园建设及支持

  自开展职业教学改革以来,我院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如开办校园电台、发行英语报、校园英语大赛以及各学院学生会举办的英语角等活动。每学年在新生中由任课教师推荐口语及程度较好的同学参加学校选拔,选上的同学可参加与其英语特长有关的培优班,或由学校推荐参加各类英文大赛。

  2.6 积极开发利用本地课程资源

  高职院校的教学一直注重“结合”。作为一门基础课,我院外语课的工学结合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强调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以“够用”为标准;

  (2)教学内容反映将来的工作岗位需求;

  (3)未来条件许可时,进行公共外语课程与工作的结合,如与专业教师开设双语教学、实训室教学、学生兼职时给予适当的语言训练及等。

  可以说,我院职业外语改革为“工学结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可能性。以往的听说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固然有一定的帮助,但受教材和旧有教学思路的束缚,对于“工学结合”这个目标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虽然通过学习后能掌握一般的日常对话和简单的商务环境中的交流能力,但放在各自具体的工作背景中,经常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捉襟见肘的感觉。以我院汽车学院为例,该院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汽车、客服、汽车、汽车租赁、机电维修以及类岗位,又如建工学院的同学未来则可能从事环境监测、污水处理、设计、水务运行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等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符合职业发展需求的语言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我校学生在毕业前均在市内各类企业实习,而深圳作为一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许多工作岗位对于英语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借助职业外语改革,依托各院系各自的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任课老师对于听说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外活动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3. 师生反馈及问题

  最普遍的反映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不过通过近两年的运行,也发现下列因素会从不同程度影响这次教改的效果,需要加以重视和设法解决。

  3.1 公共课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我院高职公共外语课程体系由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和素质英语等课程组成,其中前两门课程为必修课程,后两门为选修课程。按照目前职业外语改革中行业英语的分类,主要有:设计英语、化生英语、经贸英语、医护英语、土建英语、IT英语、汽车英语、机电英语以及包装印刷英语。因此,公共外语任课老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对继续的要求相比从前更具体、更高。此外,通过几个学年的磨合,各专业群任课教师的稳定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除教师自身加强自学外,在学院层面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也是非常必要的。

  3.2 公共课教师与外教的衔接问题

  中外教合作教学是一个需要磨合和不断改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外教的作用存在变数。外教自身的教育背景是一个因素,在非英语专业广泛开设外教课,外教的需求增加了,而学校聘请外教的途径与招聘国内教师相比要有限得多,有时需要作一些让步。另外,对于外教授课内容和方式的监督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外教上课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要超过国内教师。最后,中教和外教的沟通配合程度对于课程进度和衔接也有直接的影响。

  3.3 公外学生听说能力基础的现实情况

  以我院为例,深圳本地学生的语音普遍较好,外地生则有不少笔试成绩强于本地生,但发音和表达流畅方面不如本地生。虽然教改后听说课程的总量和比例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增加,但总体课时仍然有限,如果要安排专门的时间纠正和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所需要的时间是目前学时和教学内容很难满足的,而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学生后续的听说能力发展非常重要。

  3.4 教材以外视听资源的选择

  教材中的听说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考虑到学生的程度以及专业方向的不同,任课教师一般都会适当增补一些教材以外的视听资料。以建工学院的建筑电气和物管两个专业为例,针对建筑电气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利用网上搜索到的“魔术房屋”视频(一座拥有大量高科技因子的房屋,如隐形门禁、一个遍及全屋的触摸式屏幕,可以管理照明、安全系统、空调和视听资料库,还有诸如指纹解读器、运动感应器等),在开展听力练习的同时,教师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而针对物管专业的同学,网上的房地产英语系列与物业管理英语同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要获得这些针对性更强的视听资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积极搜索。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链接在课外学习。网上还有大量优质的视听资源,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两个相对资源比较丰富、内容比较合适的网站,一些网站上面的听写练习对于学生是很好的课外练习。由于教材的更新速度不可能与网站相提并论,所以网站上的资源对于教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但是,具体选择何种材料由任课老师决定,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班级之间很难达成较为一致的.安排,学习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另外,外教经常也会向学生提供一些视频,但有些视频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关联度是否密切,针对性和难度是否合适,目前仍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进行管理控制。

  3.5 学生管理时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听说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捷径,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也就是要先解决“量”的问题。按照目前听说课程的课时,对于这个“量”的贡献比例是有限的。客观地讲,课堂教学环节里,任课教师除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内容外,一个主导思想应该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帮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对学生课外的学习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跟踪和督促。如何在专业课程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英语听说方面的训练,不同的学生具体情况各自不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决心和有效管理时间的能力都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强弱。从此次教改的目前效果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之前有比较明显的提高,课堂参与程度较好,如果任课教师能对学生课外时间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跟进,学习效果应会更为明显。但大学教育毕竟不同于中学教学,“耳提面命”不利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跟踪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这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方亦飞. 基于当地课程资源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思考[J]. *校外教育,2009(2):106.

  李佳. 参与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教育,2009(1):209-210.

  刘明. 理工科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探析[J]. *校外教育,2009(12):427.

  盛婧. 任务驱动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初探[J]. 科教文汇,2010(1):89.

  张小飞.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社科纵横,2009(8):177-178.

高职院校职业外语改革背景下听说课程的教学探索2

  翻译是高职外语教学中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高职翻译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是适应现代课程培养目标、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现实、适应当下网络信息化办公、满足学生就业实际的需要。通过吸收国外最新教学理论和翻译理论,近年来,国内的高职外语翻译教学在理论上更加倾向于从语用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待翻译行为,但这种更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滞后性。为此,笔者拟以应用德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为例,提出一些翻译教学改革建议,并以一个翻译任务为例,探讨改革建议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及效果。

  教学改革建议

  照顾学生学习心理,坚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高职层次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外语教学特别是小语种教学必须避免求全求深。以高职应用德语专业为例,作为一门从零开始学起的外语,在有限的2年半的学习时间里,很多学生仍旧处于掌握基础语法知识的阶段,学生能达到的语用水*有限。指明中外文词句的互相转换、传授翻译技巧的翻译练习形式单一,氛围沉闷,且构建于语法与词汇基础上,高度依靠学生个人的外语水*。在课堂实践当中,学生对翻译练习往往存在比较大的畏惧甚至是抵触情绪。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实现翻译教学中与学生的良好互动,需要教师的耐心和主动适应。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chen)的情感过滤假说为依据,教师应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自信心缺失和焦虑情绪等因素,降低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另外,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淡化直接的词句分析,做到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在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上,由于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有能力应付职业实际中的翻译问题,德语翻译是高年级才开设的课程,学生直接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所以,教师应明确应用德语作为初级专门用途外语学科的定位,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专业市场需求保持敏感、客观的认识,开发对应的翻译情境训练。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应用德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集中于外贸、电子商务等方向,具体包括翻译介绍产品信息,通过E—mail、电话等与客户沟通,进行展会现场翻译等工作内容。要求教师能以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应用能力为向导,在内容上大胆摆脱教材的传统安排,任务布置尽量向实际工作靠拢。根据学生的就业范围,设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文体的应用型翻译任务,在学生的语用水*上开展翻译训练,提供对应的翻译策略。

  转换翻译策略,将翻译行为纳入社会交际的大视野 交际意义下的翻译不仅包括翻译的文本,还应包括整个翻译流程的参与者与影响因素,具体包括翻译客户/对象委托、翻译目的、翻译策略选择、翻译结果呈现、翻译效果反馈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交际效果等因素应更多地被考虑到。如在ebay进行产品上线的操作时,需要操作人员能够以突出鲜明的描述和夺取眼球的图片设计等手段提高网页点击率,最终实现的翻译成品应该包括相关的网页设计、广告学上的安排。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通过设定一个完整翻译任务的具体情境,指引学生在社会交际视野下看待自身的翻译行为,不再停留在静态的文本层面,而是要综合语言内外的诸因素,追求译文在交际活动中具有的对应功能。

  重视资料检索和信息处理能力在翻译过程中的培养和应用 在资讯发达、知识更新迅速的网络时代,让学生依靠大量记忆和背诵句型提高翻译水*的做法既显得“一厢情愿”,又效率低下。利用强大的信息媒介和互联网搜索、获取、整理信息为己所用,是每一个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另外一个现实是,汉译的德语资料目前仍较为贫乏,而已有的书籍资料也不能满足工作所需,因此在查找资料时,德语相比英语对网络的依赖度高出很多。教师应该从认识上让学生明确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性,突出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搜索、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现代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会借助和使用工具,灵活利用所有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珠三角”地区学习德语的高职学生就业范围一般是外贸私人企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要处理的往往是某种专业领域的词汇,如电子产品、玩具、模具、汽车等等,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特定的专业用语和表述方法,课堂上无法一一囊括。学生只有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才能接触到这些内容,他们往往需要先学习相关的中文资料,再谈翻译问题。这时教会学生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世界性加工工厂的出现和标准化的不断实现,使得各种语言都有描述产品的对应表述,这种翻译策略即应建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电子化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专业德汉、汉德词典的帮助,通过恰当的检索方式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完成翻译,而具体的翻译材料本身只作为一种学习载体出现,教师在课堂上应以传授翻译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为重。但需注意的是,网络信息未经检验,讹漏较多,应尤其注意甄别。

  个人综合素质、职业素质与外语能力并举 现代外语课程教学围绕着学生利用外语进行应用型交际的总目标展开,分为语言能力、内容—认知能力和社交—情感能力等不同的层面。反映在翻译课堂上,除了语言层面上的知识传授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人素质,包括专业应用能力、判断能力、思考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在教学上应能够给学生提供共同讨论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可以采取小组形式的任务式教学,既可活跃气氛,同时表达意见、统一意见的过程对学生也是重要的锻炼。通过对复杂句、难句的讨论分析,尝试多样不同的翻译方法,可以化抽象学习为经验式的学习,化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反思性的学习,化个人学习为小组学习。这种形式可操作性强,学生可经由交流克服个人思路的狭窄;在心理上学生不需高度集中在语法与词汇的转换规则上,这样,既可释放学习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使教师从课堂“传授者”的位置上成功退下。德语专业高职毕业生今后从事的翻译工作往往是以网页编辑、与国外客户邮件的往来为主,工作过程较为枯燥,需要较强的服务意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学生在专业知识之外的职业素质。除了吃苦耐劳、积极上进等一般要求外,尤其看重学生细致严谨、勤于学习、诚信守时、踏实肯干等素质。这些都决定着毕业生今后能否在工作上获得认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地将这些要求传达给学生。

  转换翻译评价视角 因为理解的偏差和表达的多样性,翻译表达的可能性很宽泛,在交际背景下看待翻译行为时,考察范围可扩大到整个翻译过程,而不仅是一个固定的翻译文稿,这就必将带来翻译评价转换的问题,应转换功能语用学上的“等值(?魧quivalenz)”观念为“合适(Ad?觌quathEit)”观念,从交际达成的效果上综合考察学生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特别是在中西语言的语法和句法表达差异极大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以意义段为单位,以成功交际为标准,淡技法、重信息。对因用词不当或诸位搭配不当产生的错误,教师除要进行一定的总结,纠正错误之外,还要使学生自己领悟文化差异之中存在的语言表达差异,抛弃*学生易犯的按照语法对应关系生搬硬套的错误倾向。

  翻译教学任务实例

  现以如下翻译任务为例,具体解释以上建议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及效果:某公司欲告知其德国客户关于*移动在该地区电话套餐的相关收费信息和办理方式。要求学生以4~5人为一组,讨论出一个可行性方案,并限时交出德文译稿。

  因未直接给出需要翻译的文本,学生完成本翻译任务的步骤应该包括:

  (1)通过小组方式确定翻译范围,找出所需要的翻译资料,即*移动在该地区关于手机套餐的商品介绍、办理方式信息。

  (2)分析译文对象的需求,进一步明确需翻译的文本。这要求学生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筛选和增补内容。而中德两国间移动通讯的体制与机制均有所不同,除去一些基本信息外,还需对德国客户不了解的概念进行解释。

  (3)小组内进行翻译策略、任务分工的讨论与确定。

  (4)信息搜寻、试译、讨论和修改。

  (5)接受反馈。在教学中可由教师担任审核者的角色。

  (6)定稿、翻译呈现。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找到灵活可行的翻译途径,值得应用的方法包括:

  (1)查询德语相关移动运营商主页,对比阅读。通过对相同内容的对比阅读,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中德翻译远不是词句对应的转换,两者在句子结构和表述方式上均有明显的差异。

  (2)借鉴英语的表达方式。德语与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而英语与德语的亲缘关系很近,英语与德语的句子基本可进行对应式翻译。鉴于*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英语水*,通过网络检索相关英文网页,可省去直接汉译德的转换难度,避免学生由于查汉德词典、硬套句式产生的错误。

  (3)利用Google、Yahoo等多语种搜索网站的语言指定功能,选择关键词进行搜索。

  通过搜索网站,查阅相关词汇,可增加学生对于德汉两种语言用法上差异的认识,学生可能出现的翻译和德语地道表达举例如下:“资费标准”:Tarifübersicht,而不是Preisstandard;“套餐内包含”:Optionsleistung,取代im Paket enthalten;“超出套餐部分”:nach Verbrauch der Inklusive Datenvolumen,而不是berschüssiger Daten;流量封顶Volumengrenze,代替die maximalen Datenvolumen。

  “全球通客户默认开通‘标准资费’;神州行、动感地带客户默认开通‘日套餐’”一句中“默认开通”的说法比较不易描述和表达,经过学生小组内部的讨论和分头试译,以及对德语电信供应商网页的对比,最终确定了以下较为灵活和恰当的处理方式:“Wenn GPRS—Verbindung entsteht,ist den Kunden von GoTone automatisch nach Standardpreis zu berechnen,bei Kunden von M—Zone und Easyown das Tagespaket zu aktivieren。”某些句子主题接近,可以借鉴和套用相关句型,用以表达汉语中的相关意思。如“上述新套餐的资费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届满,若我公司与客户双方均未提出异议,本套餐资费自动延期”一句,完全可借用德国电信运营商网页上的类似表达,试译如下:“Die oben genannten neuen Tarife gelten sich für ein Jahr,verl?觌ngert sie sich jeweils automatisch,wenn kein von Kunden oder China Mobil erhobener Einwand entsteht。”

  在这个翻译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从确定翻译文本开始,都在进行自主思考和摸索,摆脱了依靠汉德词典自行翻译这种既耗费时间精力,也往往力所不能及的老套路。借助网络已有资源确定相关表达方式,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强化了学生在翻译时借助网络的趋势,也使表达更加地道。相应地教师在对学生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也可完成从注重某个具体文本到注重翻译过程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和灵活的翻译观。

  综上所述,翻译课堂教学应更加着眼于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翻译拟真任务中边练边悟。在开放课堂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不可随意发挥、将翻译标准过分相对化。应根据不同地域、专业就业方向、学生学习特点等提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样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定位,有利于培养出符合岗位要求和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扩展4)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篇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

  摘 要:

  在建筑施工中,工程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工期,而管理创新又决定了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建筑施工的有效开展以及建筑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如何进行施工创新管理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随着住房商品化的不断推行,特别是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建筑行业繁荣发展的过程当中,建筑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很多建设单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没有做好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导致施工存在问题,最终使得建筑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发生安全事故,严重的威胁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1.1 施工项目的管理问题。

  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做好相应的施工项目管理,其内容主要是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施工进度的管理等。对于做为工业建筑的建设方来说,虽然进行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但为了控制资金投入,因此在施工开始之前对建筑工程编制详细的预算,对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需要的资金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再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定期对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复核,看其是否能够达到原本设定的目标。对于超出目标的部分仔细的查找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对于建设方企业来说,工期虽不能直接说就是金钱,但是工业建筑早日投入生产使用,就能早日产生效益。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好相应的工期控制,确保每个施工步骤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不论是进行成本控制还是工期管理都要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够为了控制成本而偷工减料或者是为了追赶工期而使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近年来,众多大型项目不断涌现,团队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特色、个性,技术能力也参差不齐,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项目经理往往独断专行,不会为成员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台,不利于营造一个和谐共赢的合作氛围。施工队必须要有较高的素质,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责任心,而且签订合同时要强调每一部分的任务和标准,并且必须按要求进行施工。安全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关系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进程。但是很多施工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没有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未能将建筑施工安全摆到应有的位置。也没有设立专职安全员定期参加安全培训,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

  1.2 施工程序管理控制问题。

  对施工的各个环节及其先后程序的规定,大致分为工程筹建、工程准备、主体工程施工和工程完建四个阶段。而在这个主体程序之中,还包括许多小的程序环节,施工程序管理控制工作存在这样几方面的问题:

  ①施工成本的预算工作不完整,对施工程序来讲,必须要依据一定的成本核算来开展相应的施工,但是有些施工队伍却没有精准的成本预算,容易出现受资金影响而停工的现象。

  ②监理工作不完备。对项目施工环节必须要进行相应的监理工作,一项任务没有监理合格就不应该开展下一项工作,因此必须要保证工作内容的合理性就必须要随时进行监理工作,可是目前施工监理没有深入到施工内部,所有的施工过程都过于分散,监理变成了只是要竣工前的一项工作。

  ③存在不按规定频率检验的情况。例如:在路堤及“三背”(墙背、桥背、涵背)的填筑过程中,按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填筑分层厚度和压实度。

  1.3施工质量管理控制问题。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施工违法分包和转包现象普遍、借资质投标情况很多,中标单位对现场实际施工质量的管理很弱甚至形同虚设。很少有单位对专业分包队进行严格管理的,甚至合谋偷工减料;施工单位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差,很多施工单位的现场技术及管理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宏观控制和微观把握能力不强,这直接导致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受到影响。

  2、建筑施工的创新管理

  2.1 更换观念,转换机制

  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从机构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单位的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施工管理部,赋予其在合同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以此来提高文明施工水*和企业经济效益。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来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管理

  只有建立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选择组织好施工队伍、材料和实施方案及安全施工的管理。签订施工承包合同与专业分包合同,以及合同文件的准备;合同的谈判、修改、签订及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等工作。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质量教育,要对职工进行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开展质量宣誓活动,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建立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用铁的手腕,铁面精神和铁的纪律来确保施工质量。

  2.3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

  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应用信息化管理。工程从中标到竣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施工企业管理水*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有着重大的作用。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4 强化员工素质,加强安全管理

  建筑行业较低的员工素质、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因此,建立起职业化的经营管理制度、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技能化的操作工人队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3、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经营管理上做到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做出精品,创出品牌,就必须建立一个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创新,努力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 震.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浅析[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6(4).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

  摘要: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迅猛的发展中,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愈加的严格,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建筑施工材料所决定的,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要不断的对施工材料进行及时的检测,确保施工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通过对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应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

  建筑施工材料;检测;硬度措施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怎么才能够提高建筑行业能够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不仅仅要提高建筑行业的建筑能力,也要对建筑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重视起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建筑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现在很多的建筑工程中都存在着混凝土裂缝,监管制度不完善,原材料质量不过关等等问题层出不穷,所以一定要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这也是施工的首要前提。本文将通过对建筑施工中材料的检测问题出发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1、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

  问题:

  (1)建筑施工材料检测部门效率低。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建筑施工材料决定的,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中材料的质量问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而且最近几年里,很多的建筑施工单位为了眼前的利益盲目的追求速度,对施工中的质量不管不顾,使得建筑工程中事故频发,所以建筑施工材料检测部门一定要对施工的材料进行检测,发挥出检测部门应该有的作用,目前来看,现在检测的部门虽然多,但是对于建筑中的质量却不重视,检测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而且很多的检测部门都如同虚设,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等等问题,根本无法保证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再加上现在的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十分缺乏,工作经验少,使得检测部门没有专业的操作人员,对于检测的施工材料也没有办法保证其准确性能。此外,建筑施工材料检测部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得没有办法严格的安装规则进行运转,很多的检测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只能够依附于其他的部门进行,所以对于科学有效的检测无法得到合理的保证;

  (2)建筑施工材料使用问题。在建筑材料中,很多的检测质量的凭证是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的,使得很多的材料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由于没有规范的标准使得在使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合理的标准,从而对于材料的质量也就没有办法进行严格的保证,目前,我们国家也没有一个严格的权威的审核标准,使得质量检测部门的检测也就无从谈起,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评判标准。除此之外,很多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会出现很多计划中没有的部分,使得为了能够快速的完成工程而临时的选择这些施工材料,使得工作人员对于很多的施工材料的特性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甚至是不了解,也就对于正确的使用方法无从谈起,在施工中就会对建筑形成隐形的问题;

  (3)建筑施工中的其他原因。

  2、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应对措施

  对策:

  (1)提高建筑施工材料的检测效率。首先,一定要加强对于建筑材料检测的规范与程序,由于现在建筑施工材料检测部门没有对相应的明确的规定,在检测方式流程上等都缺乏合理的规范。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一定要保证检测的流程的正确,同时要保证在检测的材料中是随机抽取的,同时对检测的材料进行批次的划分,保证一个批次的质量问题。同时能够高使得检测人员能够按照规则进行检测工作,保证检测出来的东西能够具有代表性。此外,要建立单门的检测部门,使得在复杂的建筑施工环境中能保证检测的公*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得检测能够更加的有效。最后,要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保证工作敬业,同时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专业人才和技术设备,保证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检测水*,从而提高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

  (2)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的检测。在建筑施工材料的检测中,一定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真实有效,而且要保证检测是合理的对现场进行抽样检测的,也使得检测结果的客观公正,从而保证整个施工中能够有效的进行,对整个建筑施工材料的检测进行详细的评估,不断的优化各个检测细节。同时在检测的时候应当遵守规范的流程,通过检测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来保证下一个环节的有效性,减少无用功。要对建筑材料的外形结构大小体积重量等进行全面的检测,然后保证施工材料是否是经过国家检测的是否有质量检测正式等,而且检测人员要对现场的施工环境进行整体的分析,保证材料是能适应现场的环境。这样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进度,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顺利的实施;

  (3)注重建筑施工中的各项细节。

  3、结论

  综上所述,一定要重视建筑施工中的材料的质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检测部门以及施工单位的重视,对建筑施工材料的检测的各个方面加强重视,使得建筑企业能够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田燕京.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8):608.

  [2]王义亮.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30):49-50.

  [3]高伟.建筑施工材料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9):370.

  [4]梁海燕.房屋工程建筑施工材料检测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2703.

  [5]谷君英.建筑施工材料检测常见问题探讨[J].科技传播,2012(6):21.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通过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顺利完成,需要在充分了解安全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有效的对策及时进行解决。本文从建筑施工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问题入手,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可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1建筑施工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第一,施工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部分施工单位不够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基于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并未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基坑坍塌、高空坠物、触电等安全事故形成合理的认识。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真正出现某些安全问题,或安全事故产生预兆时,施工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并利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和控制。

  第二,安全管理人员。调查结果表明,受过专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培训、毕业于相关建筑安全管理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1]。半数以上的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技能。这些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他们认为,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极低,无需太过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这种不合理认知的存在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危险性。

  1.2安全管理费用落实问题

  我国建筑部下发的相关建筑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需要按照合同中的规定,向建筑施工环节投入一定的安全防护专项费用。但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出于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目的,并未按照相关条例中的流程,对投标的施工单位进行考察。当建设单位与不重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任务的施工单位达成合作之后,施工单位可能会出现恶意压缩安全防护专项费用的行为[2]。例如,某建筑工程项目合同中规定施工单位应该投入4000元的安全防护专项费用,用于各类安全器材及安全设备的购买。施工单位为了从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扣留了30%的安全防护专项费用,仅用剩余的2800元安全防护专项费用购买少量安全器材。从本质角度来讲,施工单位的这种做法为建筑工程施工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1.3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问题

  在正式开始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多数建筑企业都会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相关员工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但就这项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而言,建筑企业负责人并未充分支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力度相对较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作用。

  2、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的对策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水*,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需要将以下几种对策应用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2.1安全防护专项费用应用规范对策为了保证安全防护专项费用的有效应用,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对不按规定应用安全防护专项费用的施工单位进行合理惩罚[3]。例如,当施工单位扣留25%的安全防护专项费用款项时,相关监管部门可以按照实际款项数额的二倍,要求施工单位缴纳惩罚款,进而对施工单位起到一定的惩戒作用。

  2.2建筑工程人员优化对策

  就人员方面而言,可行的优化对策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第一,针对施工人员,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针对性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培训人员在为施工人员介绍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时,应该结合以往类似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对该工程项目施工环节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合理预测。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安全教育还应该加强对施工操作规范性的重视,避免由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施工操作,为施工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二,安全技术交底对策。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结构复杂程度较高的分项工程,相关负责人在与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安全技术、施工方法等内容的完全性。

  2.3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优化对策

  从本质角度来讲,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的提升应该从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优化方面入手。具体的优化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第一,多样性安全标识增设措施。为了降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现场容易出现问题的位置,如大型起重机械、有害气体及液体储存位置、深基坑周围等增设相应的安全标识[4]。

  第二,施工*面布置优化措施。就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面布设方面而言,施工单位应该在不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基础上,降低临时设施的设置比例,并于施工区域设置通常的安全通道,以保证施工中出现意外事故时(如大型火灾等),施工人员能够及时逃生。

  3、结语

  通过对我国实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状况的分析可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安全防护专项费用不合理应用、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低、安全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改善这种局面,需要将工程施工环境优化对策、安全防护专用费用应用规范对策等,应用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邓龙海,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7,07;35-38.

  [2]辛爱兰,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8,03:22-24.

  [3]杜改萍,浅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J].建筑与家庭,2004,11:66-67.

  [4]周友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对策[J].门窗,2015,09:44-46.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扩展5)

——中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3篇

中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1

  1.1教师队伍管理亟需改革

  根据现在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一些学校大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等。久而久之导致日常工作中纪律涣散、工作态度不端正,教师整体形象严重受损等等。总而言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

  1.2学校教学设备简陋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有了很大的改革,但在一些地方的中学教学设备没有改善,其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这样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手段十分原始、落后,这是可想而知的。

  1.3教师教学观念要改变

  根据所从事的工作分析,一些学校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甚至有些仍旧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4课堂教学效益不明显

  现在的一些学校采用“向45分钟要质量”等等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这种效果却不是很好。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等等。

  除了上述几方面的原因之外,其实还存在很多类似的情况,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扩展6)

——多媒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篇

多媒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

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它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有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它也存在一些弊端.高校英语教师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其劣势,使它成为优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 者:楼青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学院外语系,浙江,义乌,322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优势 弊端

多媒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

  论文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职英语教学 主要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大量应用,许多问题也应运而生。本文作者就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策。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传统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学也没有例外。多媒体技术为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风,为正在改革的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高职英语教学的思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大量使用,也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1.辅助手段代替主要手段

  1.1老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播放者。

  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老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积极性很高,非常乐意使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声像效果很好,因此许多教师一味地追求现代化技术手段,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通过多媒体技术搬上屏幕,成为了“放映员”。在很多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站在电脑旁操作,起不到老师应有的指导作用,沦落为多媒体的播放者。 多媒体技术能够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现代化媒体信息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视、听、说等需求,但是当多媒体的声音代替了老师的话语,图像的显示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后,我们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出来的花哨热闹的背景或者动画效果上。感官刺激太多太杂,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很多老师将其中注入了很多美轮美奂的元素,容易让学生主次不分,只欣赏了优美的多媒体课件,而对教学主体内容却完全没有注意。这样下来,课堂就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厅。

  1.3学生成为多媒体技术的观看者。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而当英语教学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厅,老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播放者之后,学生就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只是置身于其中,而不再是参与者,纯粹变成了欣赏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2.语言交流空间与思考空间的缺失

  2.1语言交流空间的缺失。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语言是用来交流的。现行的多媒体技术都是将教学中所需要的内容提前设计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再将课件展示出来,按部就班,整个过程把学生的思维框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要求学生的思维必须按照固定的轨道运行,缺乏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即时性,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语言间的交流。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之后,等于把教学的内容展示给学生看,而不是通过老师讲解给学生听。当语言不通过交流来学习时,学习的语言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

  2.2学生思考空间的缺失。

  任何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都需要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量变才能质变,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之后却把这样一种过程简化,容易让学生产生懒惰思想,原本是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重建的形象,多媒体技术却直接进行了建构,这样很容易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限制学生的思考空间,造成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长期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来进行英语教学,必然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信息量大所造成的困扰

  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教师省去了板书的时间,扩充了知识量,但是老师往往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的时候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为节约板书和时间而没有书写出来的教学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尽量详细地罗列了出来。从表面上看提高了课堂节奏,加快了课堂进程,增加了教学密度和信息量,让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质上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影音等各种资料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全部消化,容易出现“吃不消”的问题,造成重难点混乱,让学生理不清头绪,产生误解,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样的教学中,缩小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也没有给学生增加练习的机会,容易适得其反。

  面对多媒体教学出现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英语教师也应就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1.适当使用多媒体。

  面对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泛滥使用,老师们已经注意到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老师的地位,否则课堂就会变成电影院,学生看得多、听得多,只记住了情节却忽略了教学的本质,老师的角色也被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当然无可厚非的是,多媒体技术有其他的教学辅助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比如实物、简笔画等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包括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在增强教学效果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老师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因此,按照教学所需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掌握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之道,才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2.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为英语教学服务。

  目前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鱼目混珠者占多数,而且很多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味追求华丽的背景,大量地使用动画特效,却忘记了英语教学的主旨,或者有些老师就是照搬教材或教案,这样无疑是本末倒置。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因此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才是当务之急。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有质量,而且要有深度、广度,应以教学为中心,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信息准确无误、简单易懂地传递给学生,让多媒体课件中的每一部分都为教学服务。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和各自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调整,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多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可以互补长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小组,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助任课老师做出更好的课件。

  总之,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今天,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认可,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处于主导地位,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或者是颠覆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应当充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这种地位与作用,为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高职英语教学向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扩展7)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菁选3篇)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摘 要:

  课程改革的过程应该是变革与探索的过程,是在思考、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针对新课改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内蒙古义务教育阶段于2003年实施新课改,高中于2009年实施新的课程,全面进入课程改革至此已有六年。在大家倾力关注课改、学习课改精神、体会课改理念、思考应对策略的过程中,存在片面理解课改精神、对新课程课堂内涵认识不深入等问题。如何才能让新课改走出迷雾,回归教育本真,真正实现课改目的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课改中的迷雾

  (一)把课改“形式化”

  新课标的施行给所有的教师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课改的最终目的。但是现在有些学校,在课改过程中存在形式大于内容、为了“课改”而“课改”的现象,他们的课改已经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追随课改的潮流。新课改体现了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特点,如果将课程改革变成一种形式,不但会让一线教师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影响课改的有效推进,也不利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失去了教学方式变革的根本意义。

  (二)把课改“模式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一些学校借助新课改推行先进的教学模式,这是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但一味地模仿已经成型的教学模式、甚至学校强行规定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很多教师为了更快地进入新课程,套用已经成功的课改模式。但是这样简单“拿来”的做法,不可能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甚至会压抑教师的智慧、创造意识,就连老师自己都忘了,“我是可以探究的、我是可以创造的、我是能够思考的”。课程改革地区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本身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策略可以“搬运”,如果我们忽视了教学是由具体的人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的活动,丢掉了特定的学校、师生的具体特性,拿一个“模式”来套,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三)把课改“绝对化”

  思想理念的变革必然引起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巨大转变,但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变革,是对传统教育中传统教育重“应试”的改革、是对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改革、是对传统教育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的改革。新课改,不是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机械地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到”新模式、不是非此即彼,更不能将“过去”和“现在”对立起来。当课改“绝对化” 或“教条化”,逢讲必问、逢知识必探究、逢思考必讨论,最后可能会导致教学方式的泛化。如“探究分子、原子”“讨论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许多教学设计都要冠以“探究”“讨论”。好像没有探究、没有讨论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失去了教学方式变革的根本意义,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也会被丢失干净。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有优势的,我们不能把课改“绝对化”,而是要将新课改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让新课改焕发生机

  (一)把课改“目标化”

  想要课改成功,必须理解课改的真谛,明白课改的根本目标,从教学目标上理解课改、从行为上实行课改。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那么,只要我们的教学以此为目标,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在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参与,那么,我们就是在进行新课改,具体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反而是不重要的。

  (二)把课改“个性化”

  真正的高效的教育只能是“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运用别人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学科而异,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不同年段,都有其自身教学结构和特点,建立教学模式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其次,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学生而异。一些教师看到别人在公开课上采用经典的教学模式,游刃有余,放到自己班上却大相径庭。教师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已有水*和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再次,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教师而异,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将自身的优势作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让课堂因自己而具有独特的光彩。

  (三)把课改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

  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长处,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传授大量书本知识,是传授知识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所以将新课改与传统模式结合起来探索出适合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中,教师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述是必不可少的;在自学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对于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原理的深刻阐述是对学生思维的重要启迪;在启发学生思维,学生感情时也需要教师的讲述。

  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实践,将新的理念与做法运用于优秀的传统教学中,在新要求与传统的结合过程中大胆实践,创造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四)把课改“高效化”

  新课改强调要改变教学中的过程方法,加大学生的体验、感悟、理解,这就要求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而且“新教材”比“旧教材”内容增加了,高中化学由原来的3本增加为5本,语数外也都由原来的6本增加为11、12本,增加教学内容就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这与学生需要更多的活动时间矛盾,课改就要解决这个矛盾。

  首先,必须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可操作、可检测、具有层次性,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才会提高。其次,要强调接受教学,接受教学对新旧知识之间的系统性的建立有很大帮助。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知识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必逢知识都要学生去探究,不必处处都需要学生去亲历。

  总之,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问题是多样的,它在改变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方式,努力从实践中摸索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必须自己投入、思考、实践,将新的理念与做法根植于优秀的传统,在新要求与传统的结合过程中大胆实践,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蔡可.新课改:尚未完成的教育启蒙[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4).

  [2]龙安,邦范蔚.试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兼论我国十年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及其论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

  [3]陈尚达.应理性审视新课改下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J].全球教育展望,2010,(8).

  [4]王晨光,谢利民.关于改进“新课改”运行模式的若干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我们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关注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学行为对学生“学”的价值。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值得反思的教学行为。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一、新教材倡导合作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体味学习的快乐和学习中探究的快乐。

  二、研究探索寻求最佳的教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以物质及其变化现象为切入点的、以在化学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为核心的、以师生*等、共同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化学教学模式。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强*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等对话、探究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序。其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化学教师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的绝对权威地位,营造一个师生*等的教学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我转变了单一的传输化学知识的角色,依据化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创设化学教学情景,依据认知规律和化学知识结构进行化学知识和技能内容的构建,并向学生解释学习这些内容的原因,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变成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促动力。学生依据所创设的情景产生对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化学知识的奥秘。

  三、激励适时适度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姑息迁就,甚至回避缺点,回避问题,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我们到底应怎样激励?笔者认为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而是要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进步,克服一切困难前进,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一是激励要适时,二是激励要适度。“节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只有能节制的人才会重视实际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一段充满真情的学习历程,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采用适当的竞争方法,适度的竞争,避免过度的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营造民主、*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浅谈新课改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3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在数学教学中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模拟情境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在新课改下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模拟情境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带领着每一个学生一起探索,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效学习,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对学生综合培养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要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带入课堂,如有些方便折叠的桌椅,其内部都是有呈现三角形的钢体结构,在打开桌椅使用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的晾衣架,之所以挂上沉甸甸的衣服不会变形,也是因为其形状类似三角形,结构十分稳定.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并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加以解决.第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好强心理,如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会严重打击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初中学生的年龄只是十几岁,心理需要更多的是鼓励,如果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就不会再对这方面的事物产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鼓励,加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他们的心理还比较稚嫩,对于许多不懂的事物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好奇心的增强,伴随着兴趣的增强,把握好这一点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提出数学问题,难度最好要适中,问题要有趣味性,增加学生想要知道答案的欲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增强兴趣,他们就会因为兴趣而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抛物线”时,教师可以用打篮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究竟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出手,才能投篮更准呢?这就需要教师带领着学生共同去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对篮球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关于抛物线的知识.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改变,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将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主题思想,以前的灌输式的教学不再适合新教材和现代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个人任务,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互动教学是目前为止在新课背景下比较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教育工作.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努力研究问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思维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记忆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掌握程度、认识事物的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融入课堂,发掘知识,加强逻辑的教学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很强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要把握好时机,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启发环节,制造气氛,对学生进行启发.在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层次感,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慢慢深入,达到层层思考的目的,促使学生逐渐理解.如果遇到的问题直接深入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就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根本想都不去想,所以由易到难的层次很重要,也是教学的一个技巧.还有,教师在模拟情境进行启发的时候,要具有创新能力,使情境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或者是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轴对称的物品,在学生都没有答案时,教师可以给一些提示,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利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这就使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新的环境,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新时代的学生.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营造趣味课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更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独立思考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扩展8)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菁选2篇)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1

  摘要: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教育教学技术基础;利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多媒体教室管理和使用效率;推动网络教学的开展;推动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出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教育技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是教学信息化的技术*台,是实现教学现代化的加速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育模式不断地发生着变革。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引起了教育思想与教育新观念,教师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加快了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一、现代教育技术及组成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以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技术及片、带、课件为媒体,来传递教与学的信息。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上主要指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学。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听课教室,主讲教室,中央控制室和数字网络。

  1.听课教室基本设备:数字式投影仪、计算机(必须有网卡和声卡)、网络中央控制器、扩音设施和钢制讲台等;

  2.主讲教室基本设备:听课教室的全部设备,录播主机及其相应软件,摄像机及其相应控制软件;

  3.中央控制室基本设备: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管及控制软硬件、网络教学资源合成、制作、存储和发布软硬件;

  4.数字网络就是普通的网络,最好接入INTERNET,最好能达到100M到桌面。该网络可以跨网段甚至跨校区。

  网络多媒体教室都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远程设备管理、远程安全监控和辅助教学。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有利于实现办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随着网络多媒体教室技术的应用,优秀教师所贡献的教学资源会不断增加,教授的学生数量也会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这些教师对学校的贡献大,占有更多的资源,影响广泛,受人尊敬和羡慕,使得更多的教师改变对教学的认识和看法,投身于教学,热爱教学,潜心于教学,推动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此外,随着网络教学资源的不断增加和积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授课教师成为可能。这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顺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应用教学,产生了由学生控制的发展式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更新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依于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多媒体教室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由于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已经没有一个足够大的空间来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无形中,这种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通报学校有关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就消失了。而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就可以召开全校大会,使这种教育学生的方式仍然有效。还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举办讲座、播放电影、教育宣传资料等,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提高综合素质。

  4.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和课件制作,教师将逐步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了解网络多媒体教室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作用,激发教师主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教学、相互学习和竞争,实现在同等时间内传递给学生更丰富的教学信息量,实现在同样劳动付出中有更多的学生受益,实现在同一教学内容的更新与组织,教学场景的设计,教学模式的调整,去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了好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有了优秀的师资和教材,都必须通过这些教学过程,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5.促进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推动网络教学的开展。

  网络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资源建设和积累只要有三类,一是教师上载的教学资源,二是学校购买或交流的教学资源,三是通过主讲教室的录课主机制作的教学资源。共享的资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存在的在资源管理服务器中的教学资源,另一种是发布到网上的教学现场。这些网络教学资源不断积累和丰富,通过网络和授权,可以跨校区跨学校访问,从而构建一个各高校师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台。通过这样的*台,使各高校学生梦想了解其他高校的课程和专业,聆听名师的授课,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愿望有可能实现。

  6.推动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在网络多媒体教室建设中,为了较好地实现网络多媒体的功能,必须要求教室之间有较好的网络联接。为了教师能够在办公室和家里方便地上栽和下载教学资源,为了学生能在宿舍和计算机实验室自由地享受中央控制室的资源,都要求学校要有较好的校园网极其相应的配套设施。如果有大量的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管理网络系统,以适应这种教学与学习模式的需要;就必须要有虚拟社区和校园,以便学生在学习之余到虚拟校园中方式,缓解紧张和疲乏。因此,随着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应用,必定会推动数字校园建设,以实现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以适应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教学中具有重大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它在教学中发挥了强大的优势,但在实际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室的开发与应用中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有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解片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要使用了网络多媒体教室,就是现代教育教学。没有把多媒体教室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和分析。

  2.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开发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关键在于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应用。教学如果要产生真正的实际性的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要具有可持续性。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与教材配套的、可以进行实质性使用的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并且极大地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容易出现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

  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会出现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现代媒体技术,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的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其实现代媒体只能是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是不变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

  4.多数多媒体课件中形式轻应用

  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工作灵魂之一,高质量的课件是先导和前提。由于当今开发中许多工具提供的模板制作的课件内容相仿和相近的太多,特别是开发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制作中较易出现过分强调华丽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基础,它的制作和应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5.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还主要表现在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应用上。

  ①网络多媒体教室中,各生产商的主要和关键设备的软硬件互不兼容。如果已经建设了多家厂商的网络多媒体教室,那么这些教室无法互通互联,融为以体。

  ②网络多媒体教室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软硬件的稳定性有待改进。

  ③多视频流的采集、存储和传输没有同意标准,使制作的课件格式比较单一,难于与其他资源混用共用。一旦转换成通用格式后,就无法完整表现多视频流的特色。

  ④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因校制宜。从经济、校园网和师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等多方面整体考虑,认真分析管理与教学需求,慎重选择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⑤网络多媒体教室建设应统一规划,逐步改善和建设,特别注意将已有的普通多媒体教室极其设备尽可能融入新系统中。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一个地区和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的程度是评价这个地区、这个学校综合实力和质量水*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育进行快速发展、改革的时代,运用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对社会要求的应用性人才的检测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迁移,更多的是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能力。若想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较高的社会竞争力,就必须尽快的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用教育技术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东升.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2001.

  [2]张剑*.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项国雄,赵云辉.从《电化教育研究》刊发的论文看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8

  [4]陶运三,贾义政.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2):4l一4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2

  摘要:初中生物课本上所涉及的知识不仅内容十分新颖,且覆盖面很广。初中生大多对新鲜事物有着较高的追求欲,加之其好奇心比较旺盛,所以初中生物极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过,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在切实探究生物知识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于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日渐衰微。面对这样的状况,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力回天。针对于此,本文倡导广大初中生物教师积极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去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初中生物教学;运用策略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初中生物课本上的知识以非常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有效降低部分生物知识的抽象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这对生物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应对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予以充分重视,积极利用它开展教学活动。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换言之,身为教师的我们,应当积极借助后天的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虽然十分新颖,但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十分抽象的,这给学生的有效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也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于此,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那些内容,借此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举个例子,在教学“尿的形成和排出”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flash动画等现代教育手段去为学生展示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这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势必能得到有效加深。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

  初中生毕竟年龄还小,知识水*不高,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一些重难点知识的时候,常常会觉得举步维艰。对此,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帮助他们。

  (一)通过展示资料突破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

  从初中生物这门课程的特点去看,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因时制宜地引入一些生物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这样做还有两个好处,就是能有效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举个例子,在教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为了能使学生切实掌握“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这一重点,教师可从网上搜集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纪录片资料,以及发生在它们身上的各种故事,并将这些资料展示给学生,如此,学生的情感态度不仅能得到升华,他们还能从多种角度去解读教材上的内容,从而能有效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变静为动法突破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

  初中生物课本上虽然有很多形象的插图,但它们终归是静态的,对学生有效理解生物知识会造成一定阻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插图“动”起来,以深化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在教学“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可通过flash动画为学生展示草履虫如何进行消化、排泄、生殖等,这样,能使肉眼无法见到的草履虫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实验效果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生物实验并不能直接搬到生物课堂上来呈现。此外,由于一些实验现象过于微观,使得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全然“吃透”相应实验的原理,以及该实验所涉及的知识,这对学生有效地学习生物是十分不利的,对此,教师可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改善。举个例子,在教学“根对水分的吸收”时,里面有一个关于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实验,如果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该实验,而且还要让每个学生都对该实验进行细致的观察,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一整堂课也不能仅仅就做这一个实验。对此,教师不妨先引导学生在课前将这个实验操作一遍,然后等到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要把实验结果带到课堂上,之后,教师通过微课视频、flash动画,为学生展示实验的全过程,以及相应的实验现象,如此,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与认识会更加深入,从而能有效掌握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道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将初中生物中所涉及的知识变得十分生动、直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开展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积极、灵活地将其安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厉燕.多媒体技术在当代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2):295.

  [2]杜迎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整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6(12):128-129.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扩展9)

——我国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

  前言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有了更多的发展,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而建筑质量的好坏与建筑的管理和制度的制约有着非常必然的联系。在建筑工程管理非常广泛的内容中,管理环节以及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要根据这个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真正实现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的完善并推动其发展。

  1.在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的施工团队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经济管理要求对建筑相关的专业性知识有非常全面的学习和积累,并具有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管理经验,与此同时还要在经济管理领域和法律领域有相关要求的业务工作内容,只有达到以上这些条件,才能算作是建筑经济管理发展中符合要求的综合性实用人才。而在目前的建筑经济管理中,对其人员团队建设的要求上还没有提出明确的标准,导致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人员组成参差不齐。

  1.2缺乏对建筑经济管理的成本控制

  在经济管理中,没有做好人员安排,所以工程的成本支出过大,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对现场进行有序的管理,而且调配方法也有所欠缺,所以导致各岗位的人员作用发挥落实不到实处。这就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在工程现场无事可做,给整个工作环境带来消极且机构混乱的现象,再加上材料在成本上也没有有效的控制。在工程管理中,对材料的管理是基本,虽然部分企业已经采取了措施来加强对工程材料采购的管理与约束,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材料的质量档次多种多样,其涉及到的成本和价格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成本问题。在加上对工程现场材料的管理没有规范性,导致材料的存放、使用造成混乱。致使对材料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1.3缺乏有效的质量和安全管理

  在部分工程建筑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制约,各建筑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而且一旦出现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各部门或者人员就开始各种否认和推卸责任,认为与其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必须加强人员的工程管理的质量意识,做好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要让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各负其责。

  2.加强建筑经济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并优化对工程施工人才的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使得建筑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对建筑的审美和居住要求都有了质的提高,为此在建筑施工中,要重视对人才的应用,通过引进外来先进人才并开发培训已有的施工人才,强化人才的应用观念。让施工管理工作的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要满足质的要求,并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人才进行合理分配和规划,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具有工作责任心,并为了有一定的规范性,要通过设置奖惩制度来让管理工作不断的得到完善和优化,更好的激励员工的积极上进,并促进各项建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下图)

  2.2完善对建筑经济管理的制度建设

  在建筑经济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建立了建筑经济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其发展的具有有序性。但建筑业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发展,很多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管理需求,而且本身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很多,要扫除管理中的盲目和随意性,因此要通过有秩序的制度和管理标准来规范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并确保各种施工质量不达标或者材料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及时的改善和规范,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经济管理的良性发展。

  2.3做好对工程的成本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是围绕建筑施工整个的最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尤为重要,其一个就是做好对材料单价的有效控制,要合理规避采购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并从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进行规范的控制,确保其使用的合理性,并注意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再者,做好对工程量的科学合理的计算,这是有效控制成本的一个重要数据控制,同时还要严格做好项目管理的成本核算工作,并从根本上来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能力,保障其在核算中的真实有效性,并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在技术上的培训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工程建设中经济管理的有序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建筑的经济管理工作,是推动和保障工程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对施工管理的细节进行各种影响因素的落实,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高效解决,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完成。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扩展10)

——茶道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引入论文

茶道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引入论文1

  摘要:在我国茶文化中,茶道精神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推动我国各行各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实践结果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茶道精神,既可以丰富体育教学与训练内容,也能够促进实现高校体育训练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对茶道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引入进行了浅谈,以期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与茶道精神更好的融合,实现二者更好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茶道精神;高校;体育教学;引入

  1概述茶道精神文化与价值内涵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化,在实际应用中,都有应用的局限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深入、系统地认识和理解文化机制,并且在此文化理念应用中,还没有形成关键性认知和理解整个文化机制的内涵。事实上,在全面创新整个文化机制中,完善的文化理念从整体上展示了文化价值内涵。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整个茶叶产业得到了全方面发展,而这一过程中,事实上整个茶文化也随之发展。从茶文化应用情况与价值内涵上来讲,完善的文化思维是我们系统认知茶文化的基础。在整个茶文化机制中,其包括形式多样的元素,不但有茶文化中的物质元素,而且还有与茶文化有关的精神思维。事实上,这些都全面提升了整个茶文化机制,更为关键的是,茶文化中的积极内涵逐渐被人们肯定,特别是我们看到茶文化机制中的精神引领价值,进而实现了合理应用整个茶道精神。

  2茶道精神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可行性

  2.1有益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茶道精神中的“仁”、“和”思想,有助于引导人们提高交际能力。在高等院校体育训练中,很多体育训练教学项目都需要学生共同协作完成,如:足球、篮球等,需要学生服从安排,并在团队协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实现团队精神。而融入茶道精神正好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可见,将茶道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能力都有着积极作用。

  2.2有益于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茶代表着一种人生理想,通过弘扬茶道精神,社会公众可以了解茶文化内涵,并在了解中完善自身。如在儒家思想熏陶中,社会公众学会了自省,从而促进了社会公众形成了良好的、完善的人格。当然,在促进大众人格完善中,茶道精神还发挥了很多方面的作用,如: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缓解了社会公众生活和工作压力等等。高校体育训练教学中,同样也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发挥了作用,在体育训练教学中,学生可以提高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具有更强的战斗力和意志力,进而从精神、心智以及身体等方面来完成塑造自我人格,从而推动学生更好的向前发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促进人形成良好的人格中,无论是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还是茶道精神,都倍有成效。

  2.3有益于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养生观念.我们都知道,茶叶不但具有保健作用,而且还具有医疗功能,茶叶中含有很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所以,饮茶对于加强身体素质作用很大。同时,茶道精神中的“贵生”内涵,在引导人们注重茶中的保健功能中,也促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在高校体育训练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高校体育训练教学中一大主要目标,而保证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锻炼意识,这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无论是我国茶道精神,还是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都特别注重人的生命发展,并注重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养生观念,而这一共同点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融入茶道精神提供了依据。

  2.4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礼仪素养.在我国茶文化长久发展中,已构建起完善的、系统的茶文化礼仪体系,而重视伦理观念、尊重他人,这是茶礼仪中重点内容之一。在体育训练中有很多种竞技类项目,同样需要学生遵守体育规则,将友谊第一作为参与比赛的一大原则。同时,体育比赛中,在对待比赛结果和对手中,还需要放*心态,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健康的、积极的体育道德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礼仪修养、道德修养等方面,我国茶道精神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都发挥着教育作用,而这一切合点代表着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我国茶道精神融入是可行的,并有益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观。

  3茶道精神在高校体育训练教学中的融入

  将茶道精神融入到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去,重要的是发挥其内涵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给学生带来最大的帮助。将茶道的熏陶作用达到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就是弘扬茶文化的使者,这样才能让茶文化和体育教育一同进步和发展。具体如下

  3.1构建完善的融合理论体系,找到茶道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切入口.在高校体育训练教学过程中,引导茶道精神意义重大。但我们需要注意一点是,茶道精神与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融合属于一种尝试性的教学,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这就需要高校组织一定的教研活动,来完善具体的理论体系,并为茶道精神融合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体育教师既需要注重茶道精神与体育教学融合的理论探索,而且还需要体育训练教学实践中渗透茶道精神找到切入口,从而在总结经验中,逐渐探索出新时代茶道精神融合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渠道。此外,在进行科研活动中,体育老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心中认知的茶道精神深入了解,并明确意识到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茶道精神中哪些内容可以融合,哪些不适合融合,进而保证体育教学中引入的茶道精神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茶道精神与体育教学高度融合,并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

  3.2开发与茶文化有关的体育课程,为融入茶道精神奠定基础.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比如茶舞蹈、茶艺、茶歌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茶文化表现形式都符合教学,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量哪种茶文化表现形式更符合民间体育的精神。采茶舞作为一种传统歌舞,备受人们赞赏和喜爱,这种舞蹈不但动作十分优美,而且其中也蕴藏深厚的茶文化内涵。

  将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引入采茶舞,也可以得到学生们很好的反响,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将茶舞蹈引入体育舞蹈课程中,首先最终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只专业的采茶舞蹈教师。一方面,培养采茶舞蹈教师可引导在职体育教师主动到广西和浙江地区学习采茶舞,以接触专业的采茶舞;另一方面,高校需要聘请采茶舞专业艺人来为学生进行采茶舞教学,并将好的经验加入到整体的课程教学中。除此之外,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学生们对于教学情况的反映以及体育精神与茶文化的融合情况,如果遇到问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改,因地制宜的设置采茶舞教学课时,并根据学生掌握这一舞蹈的情况,适当的调整学习难度,进而保证学生对这一舞蹈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把茶文化融入到体育的训练中,采茶舞蹈课程为有效融入茶道精神打下了基础。所以,体育教师需要意识到传授采茶舞的重要性,并深入挖掘采茶舞中的文化内涵,进而让我国学生深入了解茶道内涵,在传承和弘扬茶道内涵中更加积极和主动。在将采茶舞融入到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慢慢加入其它茶文化的表现形式,看学生们的反映,进而找到更好的融合方式。

  4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训练教学与茶道精神具有很多相似性,所以,将茶道精神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促进茶道精神在我国教育行业中更好的传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需要明确的是,茶道精神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引入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为教学中引入茶道精神提供*台,进而促使我国茶道精神可以最大程度发挥作用,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学习观和人生观,全面推动高校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寅,杨晔.茶道精神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结合[J].福建茶叶,2018(5):185-188.

  [2]周秀蓉.茶道精神在体育教育与训练中的展现[J].福建茶叶,2018(5):260.

  [3]孙乐宁.茶道精神与高校体育训练教学的融入研究[J].福建茶叶,2018(4):258-259.

推荐访问:探究 存在问题 措施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3篇 c语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论文1 c语言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