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维吾尔族文化传承6篇

维吾尔族文化传承6篇

时间:2022-08-25 13:30:06 来源:网友投稿

维吾尔族文化传承6篇维吾尔族文化传承 坚守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西告侈文1匕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维吾尔族传统村落文化变迁研究》(12XMZ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维吾尔族文化传承6篇,供大家参考。

维吾尔族文化传承6篇

篇一:维吾尔族文化传承

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西告侈文1匕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维吾尔族传统村落文化变迁研究》( 12XM Z064) 阶段性成果坚守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吐鲁番吐峪沟维吾尔族古村落考察( 1.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鸟鲁木齐830054;2.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鸟鲁木齐830011)【摘要】文章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鲁番吐峪沟为例,介绍了其传统的民俗风情和传承不息的人生礼仪过程及功能。指出,举办各种人生礼仪,亲友近邻间互赠礼物的传统习俗,对主客双方而言,都不是利益化的,只是传达情感及维持关系的一种习惯和友好的表示。特别是那些用来相互送礼的布料并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但正是通过这些象征性的礼物维持了村落原有的社会关系,达到了社会凝聚和整合,这才是最具生命活力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文化;吐峪沟;古村落;感受吐鲁番,一个充满了神奇的名字,吐峪沟,一个桃源般的地方。在这个拥有“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殊荣的古老村落里,生活着同样古老的维吾尔人,与喧闹的都市相比,称这里是世外桃源并不为过。但在他们看似与世无争的世界里自有他们的世界,走近吐峪沟,走近这里的人们,或许会有新的心灵感受。千年铭窟耸立在峡谷东侧的山崖上,一座淡绿色的拱北建筑醒目地伫立于峡谷西侧的半山坡上,与怫寺隔村遥望。干佛洞的守护人买买提,是一位憨厚踏实的中年汉子,终年守护着钨窟:与其隔岸相望的是霍加木麻扎( 圣人墓) 点灯人的虔诚守望,多样、包容、和谐的历史文化塑造了今天的吐峪沟。吐峪沟的久远文明可以追溯至两千六七百年前,考古资料显示了这里曾经的人类活动和古老的文化遗迹。在古代车师王国、高昌王国及以后的唐代西州、高昌回鹘时期,吐峪沟则是名震吐鲁番绿洲的宗教、文化中心。吐峪沟距离知名的高昌故城只有10公里的路途,可是,与那些散落于吐鲁番绿洲许多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相比,我想,吐峪沟最为特殊之处是依然保留着鲜活存在的古老生活。清晨日暮的炊烟飘过了千年古村,飘过了历史的风霜,这个小小的古村落,就是~部鲜活的历史,一条绵延不绝的生命之河。土制街巷错落有致,幽静空灵,座座土楼依山傍水,蜿蜒相连,与山色浑然天成。土楼梯、木格窗,小吊桥⋯⋯演绎着历史的记忆与岁月的沧桑。千年佛窟耸立在峡谷东侧的山崖上,一座淡绿色的拱北建筑醒目地伫立于峡谷西侧的半山坡上,与佛寺隔村遥望。一座略显古旧的清真寺坐落在村庄的正中央,新月伸向遥远的苍穹。无论冬春与秋夏,在碧蓝的天幕下,在黄色的山脚下,吐峪沟总透着一种神秘的静穆和淡淡的圣洁。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说“ 人类是一种悬置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的确,每一个文化中的人都深陷于其中。在吐峪沟人文化的意义系统中,有一系列的人生礼仪和节日民俗,从呱呱落地的诞生礼——命名礼、摇篮礼,到成年礼——小男孩7岁左右的割礼、小女孩16岁左右的梳小辫礼,再到人生大事婚礼,到最后与亲人们告别的葬礼;“ 肉孜节” 、“ 古尔邦节” 、“ 诺鲁孜节” ⋯⋯许许多多的仪式、庆典,就这样伴随着吐峪沟维吾尔族人度过一生。在当地人眼中的我虽是一个“ 局外人” ,但他们并没有将我拒之门外,却以他们的淳朴、真诚与热情每每感动着我,而我也尽量以一个“ 本土人” 的眼光对这些重要的文化事项、符号进行了参与式的观察。名字是标志一个人的符号,而命名习俗和方式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与汉族社会不同,维吾尔族没有家族姓氏,而是父子联名制,即本名加父名。汉族沿用父亲的姓氏,而维吾尔人采用父亲的名字。父亲的名字是孩子的姓,而名则是出生后起的名字。书写时,先写名字后写姓。例如:库尔班· 哈斯木,“ 库尔班” 是名,“ 哈斯木” 是姓。维吾尔人主要有九大类命名方式:按宗教习惯命名、以维吾尔族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名字命名、按字义命名、以自然界的不同事物命名、以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命名、以父母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为孩子命名、用祖先的名字来命名、以祝愿孩子健康的方式命名、以来自突厥语的词命名等。著名作家刘亮程先生说,在“ 巴扎日,站在库车河大桥上喊一声买买提,至少有五千个人答应” 。他以幽默的说法告诉我们维吾尔人重名多。即使同一个村子里,重名的人也不少。但生活中的维吾尔人更是幽默诙谐,他们就有本事把同名的几个人轻松地区分开,~般会在名字上再加上人的体貌特征、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习惯及各种外号等来区分,可谓极尽所能.这样一来,重名的人显得也就不同了。命名礼维吾尔族称“ 阿塔托义” ,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七天举行。在正式的命名礼开始之前,已经由家中或家族中的年长者给孩子起名,名字确定好了之后,孩子父母双方的家庭再商定正式命名礼的时间。届时要请一位清真寺的阿訇在生育妇女的娘家主持仪式,一般只有婴儿父母和少数近亲长辈参加。仪式开始后,首先,阿訇从亲属手上接过孩子,抱在怀里,吟诵《古兰经》,口念祈祷词、赞主词,然后说“ 愿您的从天上降下来的名字为x) ( ) ( ” ,重复三遍。仪式结束后,通常孩子的父亲一方会给阿訇一块布料和二十元钱,而孩子的母亲一方则要做抓饭招待阿訇和来客。在吐峪沟,以前生孩子都是在家里,通常第二天就举行命名礼仪式。而现在都要求去医院生育,所以,命名仪式是从医院回到家后的七天之内进行的。个案:AYN E,36岁,吐峪沟村民。生了孩子起名字要请阿訇来,现在吐峪沟请一个阿訇一般给20元钱。如果生孩子的人家不懂阿拉伯语的一些好听的名字,阿訇会给建议的。大多数人家是长辈或孩子父母自己想好了名字,请阿訇来念经。要是阿訇不能来,就要把孩子抱到阿訇家里去。在医院里不起名字。以前在家里生,当天就把孩子洗好了,第二天就请阿訇过来。现在家里生的孩子登记不了户口,就去乡政府医院生。实在没办法了才动手术生,我三个孩子都是自己生的,自己生的好。( 2013.11.17)早在古代,维吾尔族就有给婴儿正式命名的仪式,当时命名仪式被称为“ 阔丹” 。随着l o世纪伊斯兰教的传入,维吾尔族的命名内容、命名仪式也开始体现出伊斯兰教的色彩。口1维吾尔命名礼仪式是对古老文化传统的延续,但同时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例如,现代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育观念的转变,人们的生育方式由原来在家里转向了更为安全的医院。因生育地点的变化,使得过去命名礼时间向后推延。摇篮礼,顾名思义就是婴儿入摇篮的仪式,这是维吾尔族人生一22一《新西部》2014.29期万方数据

 坚守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西吉侈文√匕礼仪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维吾尔语称摇篮礼为“ 毕须克手托依” ,在婴儿满40天时举行。按照维吾尔人的习惯,已经出嫁的女人第一胎生育要在自己父母家进行,而且生产后一直要在父母家待到40天以后。而她的丈夫和亲家人只是常来探望,并且送去相应的营养品和相关的用品。等40天到来之际,女方父母在自己家中邀请男方父母、双方的亲朋好友为婴儿举行“ 摇篮礼” 。摇篮礼基本只限女性参与,男方家人要为婴儿准备襁褓、棉毯、毛毯和衣裤等,还要为媳妇准备全身的衣物和金银首饰。此外,也要给女方家长及重要亲属一定的礼物以示祝贺和谢意。最后,再由男方的母亲及重要女性亲属将媳妇和婴儿接回婆家。在吐峪沟,给孩子举办摇篮礼一般是在孩子出生后40天。但是,在农村,由于男女父母双方家庭的经济、时间、婚姻变故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摇篮礼的具体举办时间并非严格遵从传统习俗上的限制,而是灵活变通,但基本都在孩子l 岁之前举办。个案:AK^fAY,女,23岁,吐峪沟村民。我女儿AYM 现在8个月了,一个月前定了时间要给女儿办摇篮礼,是我老公的爸爸决定的具体时间。今天炸馓子就是专门为女儿摇篮礼做准备的,今天晚上还要宰一只羊,还请了清真寺的阿訇,晚上6点钟( 新疆时间) 来家里念经。明天早上大概五点半( 新疆时间) 第一次乃玛子做完后他们也要过来念经。今天晚上我要带着孩子回娘家去,我娘家在二小队,坐小汽车大概5分钟就到了( 她婆家有辆私家车) 。今天晚上我老公开车送我和孩子回娘家,明天早上10点钟( 新疆时间) 把我们再接回来。她丈夫的妹妹PTGL说,明天去接孩子时,除了要给孩子准备新衣服之外,还要给孩子的妈妈也准备一套新衣服,还有给她的娘家送一些馓子。我嫂子的娘家要给我们家准备一块毯子。当时孩子两三个月大的时候,孩子和我嫂子都在她娘家,当时把她们接过来时,我们家里还没有准备好,所以,现在要给孩子举办摇篮礼就要先把她们送回娘家去,然后明天再接过来。(2012.10.28)一般而言,在当地,儿媳妇的娘家要送1000元钱和布料,但是如果孩子1岁了举办摇篮礼就只送些布料就行了。根据男孩和女孩,娘家准备的礼物会有所不同,如果是女孩,娘家可能会准备金耳环、被褥、枕头、地毯等。举办摇篮礼的家庭,因各自经济条件的不同,在礼仪具体的操办上也是有所差别的,包括准备给孩子及其母亲、男女双方家长及重要亲属的互赠礼物、邀请的宾客人数、准备的待客宴席等。但是,无论家庭的贫富和身份如何。按照传统惯例,举办摇篮礼的家庭都要宰一只羊,以示庆贺。个案:SRH。女,60岁,吐峪沟村民。现在吐峪沟办摇篮礼一般是在孩子出生后40天,儿媳妇的娘家要送l ooo元钱和布料,如果孩子1岁了举办摇篮礼只送些布料就行了。根据男孩和女孩,娘家准备的礼物不一定一样。如果是女孩,娘家可能会准备金耳环、被褥、枕头、地毯等。(2012.10.29)个案:H LGL,女,47岁。吐峪沟村民。今天我去吐鲁番市买了做被子的布料,花了160块,馕60块,20公斤牛肉1000块,地毯l ooo块。这个地毯是准备铺在招待客人的房间。大娘一边给我和sDTGL说话,~边高兴地拉我们去位于院子中间的一个房间,说要让我们看看她买的地毯好不好看,只见一块崭新的红色大花地毯平整地铺在炕上,原本在炕上就铺着一大块旧的地毯,新地毯在旧地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看来这家的女主入为了小孙女的摇篮礼不但花费了不少钱,而且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孩子的爸爸和爷爷正在院门口准备宰羊,除了前天古尔邦节宰了~只羊外,今天又专门为孙女的摇篮礼宰了一只羊。孩子的爸爸给孩子买了新衣服,孩子的外婆说要给孩子买一对金耳环。现在孙女的摇篮礼准备的东西比我儿子那会准备的东西多多了。我儿子今年26岁,记得当时他藕个月时举办摇篮礼的时候比较简单,准备的东西不多,可那时候来的人很多。当时客人们送的礼物也简单,就是些布料。那时候大家都没有钱,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比较亲。现在要花很多钱,这次我们家一共花了七千块,准备了很多东西,买了很多水果,可是现在来的人比较少,可能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近了,都自己忙自己的事吧。现在村里入送的礼主要是钱,也有一些布料,以前送的都是布料,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现在要送布料也是价格比较贵的布料。以前我二儿子举办摇篮礼的时候,家里准备的是两床被褥,当时摇篮礼的时间应该是孩子的爷爷决定的,大概在四五天前定的。那时候待客的就是抓饭,没有那么多吃的要准备。明天家里要准备很多吃的,有抓饭、阔尔达克、各种水果、干果、凉菜等,现在要准备的很多。明天早上我老公做完乃玛子给清真寺里的阿訇们说一下我家里要给孙子举办摇篮礼,邀请他们来家里就行了。现在这里人家举办摇篮礼,一般阿訇们念经l 小时左右,以前举办摇篮礼的时候念经的时间也差不多,都是一个古兰经嘛。文革的时候也要举办摇篮礼,也要念经,因为这是重要的日子和事情。举办摇篮礼,要看儿子、儿媳妇两家的时间、经济条件等是否都具备,因为摇篮礼是在夫妻双方两家都要举亦的。七八月份农民们都很忙,所以一般秋天举办的多些。儿媳妇的娘家准备了什么礼物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呢,蛩l 明天他们来了才知道。在举办摇篮礼的当天我们得知,儿媳妇的婆家给娘家了1500块钱,娘家给儿媳妇准备了一套衣服,给孩子准备了一对金耳环,还有被褥、枕头等,还给女儿的婆家送了台洗衣机。(2012.Io.28)个案:PDGL,女,5l 岁,吐峪沟村民。今天早上6点钟左右。清真寺所有的人,阿訇、哈里甫都到我家里来了,他们念经,念了大概有多半个小肘吧。两个房子里坐的满满的,用抓饭招待了他们。早上他们先去了KEB家,KEB家的孙子割礼,然后才来的我家。为了孩子的摇篮礼,我们家宰了一只羊,古尔邦节那天也宰了一只羊。我女儿给孩子买了新衣服,孩子的名字叫RYH GL。亲戚们送的有礼物、布料、钱。一般人家办摇篮礼都得宰~只羊。如果是女孩,爷爷奶奶一般要给孩子送金耳环。一般给亲戚朋友打个电话通知下就行了,就说我们家哪天有摇篮礼,请你们参加。别人家也有发请帖的,我们家是打的电话。清真寺的人是我老公今天早上做乃玛子肘才给他们说的。如果谁家有摇篮礼的话,一般都是早上去清真寺时才给阿訇们说的。今天上午我们家来的亲戚不太多,主要是因为古尔瓤节,好多亲戚下午有时间时才过采。我女儿今年二十六岁,女儿怀孕三个月就离婚了,现在孙女一岁了,所以就在我们家办摇篮礼。给孩子办摇篮礼五六个月、一岁部可以,什么时间举办要看自己家的情况,我们家是家人一起商量决定的。我女儿当时没有举办摇篮礼,因为这个女儿是家里的老四,老大是儿子,举办了,当时来的人很多。以前经济条件不是很好,送个毛巾等小礼物都可以。现在要么送钱,要么是好布料,来的入不多。以前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准备的东西少,简单,现在要办个摇篮礼就要准备好多东西。以前给儿媳妇买一件衣服就够了,现在要买好几件衣服,甚至金耳环、金项链等。(2012.10.28)我们知道,任何的仪式庆典,并非为了庆祝和欢愉本身,而在于维持、稳固、建构一定社会相应的人际关系、社会秩...

篇二:维吾尔族文化传承

号品牌营销 品牌与营销1 2019 年第 11 期摘 要:

 新疆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是我国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古丝绸之路。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具有着独特的造型与纹路,不仅工艺技法特殊,而且刺绣图案精美,蕴含着民族特点与极高的考古价值。因此本文将详细探究维吾尔族刺绣在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以及维吾尔族刺绣在保护与传承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维吾尔族刺绣;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刺绣是欣赏和实用并举的民族传统工艺,在工艺美术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刺绣俗称“绣花”“扎花”“纹绣”,是一种在织物上以穿针引线穿刺,按照设计纹样通过运针将线条组织成图案的工艺,是用针线来完成图案纹样的艺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都得到了高速发展,西部地区开发也越来越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得到加强。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内容丰富、色彩绚丽、工艺精湛又极具民族特色,作为民间刺绣艺术乃至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呈现出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多元的审美情趣,并持续不断地焕发生机。1. 维吾尔族刺绣的起源维吾尔族刺绣最早起源于汉朝,于唐朝、清朝最为盛行,其刺绣类型多种多样。而维吾尔族刺绣最为盛行和繁荣的哈密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西域襟喉”的美誉。维吾尔族刺绣代表了维吾尔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自古以来深厚的民族情谊。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毛绣品就是在哈密地区出土的 3200 多年前青铜时代晚期的陪葬品,可见维吾尔族刺绣的历史源远流长。维吾尔族刺绣的图案不仅华丽精美,而且通常饱含寓意。例如:五彩绚丽的花卉图案表达的是维吾尔族人民对生命的热爱;立体的高跟鞋图案展现的是维吾尔族女性热情开朗的审美特质;如蝙蝠、如意、卷云纹等各种带有明显汉族特征的图案符号则展现了维吾尔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不仅如此,维吾尔族刺绣与苏绣相结合,可见在哈密维吾尔族刺绣长久的历史发展中,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个性,又实现了与汉文化的完美结合。2.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发展现状近代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发展遭遇了瓶颈,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才建立了毛纺织厂和丝制品厂。改革开放后国内外对刺绣制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刺激了维吾尔族刺绣经济的复苏。2008 年,维吾尔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3 年,维吾尔族刺绣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扬。维吾尔族刺绣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其刺绣手法也融合了各种民间刺绣工艺,并且内容丰富、图案精美,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的喜爱。维吾尔族刺绣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宝贵的“活化石”。3.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艺术特征3.1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图纹刺绣纹样普遍指的是刺绣的图案与纹理,也被称作纹饰和图纹,或被称作花纹或花样。不同的图纹能够反映出不同的民族特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纹样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取材于大自然的图案,另一种是几何图案。由于当地普遍信奉伊斯兰教,因此伊斯兰教的图腾动物常常出现在维吾尔族女性的刺绣图案中。例如:仙鹤、孔雀、喜鹊、蝙蝠、锦鸡、鱼等。蝙蝠因“蝠”字与“福”字谐音,在哈密维吾尔族文化中代表着幸福、富裕与祥和,因此备受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也常常单独或与其他图案一起大量的出现在维吾尔族刺绣当中。除动物外,刺绣图案还包括大量的有着美好寓意的植物。例如:牡丹、佛手、莲花、兰草、石榴、葡萄、灵芝等。牡丹代表着吉祥富贵,在维吾尔族刺绣纹样中,常常以团纹或散纹的形式出现。由于长期受到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的几何纹饰主要是星形图案,因为星形代表了伊斯兰教天与地交融的概念。从维吾尔族服饰上的这些寓意美好的图案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族人民向往自由、和谐、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形的图案包括了无尽的文化内涵。3.2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色彩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对色彩的运用同样长期受到地理、历史、宗教等元素的影响。通过欣赏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我们看到的往往不仅是刺绣本身,更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服饰往往具有色彩鲜明、存在强烈对比的感觉。在哈密维吾尔族的刺绣图案中,色彩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受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人民的服饰常常以黑白色为主要色调。对于维吾尔族人而言,黑色象征着完整和神秘的美感。在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后,维吾尔族刺绣开始大量运用红色,以象征幸福美满、生机勃勃。由此可见色彩代表着维吾◎庄 林 安小昳 董健康 贾 强庄 林 安小昳 董健康/塔里木大学(阿拉尔843300贾 强 / 通讯作者维吾尔族刺绣在保护与传承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老字号品牌营销 品牌与营销2 2019 年第 11 期尔族人民的情感表达。又由于维吾尔族是游牧民族,因此蓝色和绿色的也常常可以在维吾尔族刺绣中见到。蓝色和绿色代表着维吾尔族人对原生态大自然的崇高 敬意。维吾尔族人民对于色彩的运用,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审美以及高度的智慧。在历史的不断演变和民族交融中,维吾尔族人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代表维吾尔族人民内心和生活方式的手工艺艺术,给予了人们欢乐、幸福、热情的气息。3.3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技法刺绣的工艺水平取决于刺绣的针法和绣法。针法是指利用绣针穿针引线绕秀地的方法。维吾尔族刺绣绣法除了平绣、锁绣、十字绣、珠绣、盘金绣等与“四大名绣”无异的方法外,还有许多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刺绣方法,例如植绒绣、镂空绣等。植绒绣是指用针尖头贴孔穿线,刺入面料后留一个环状结头,如此反复直至刺完整个纹饰,之后翻转绣地,把底子朝外,用剪刀将环状线结剪断,形成绒头,反复平剪,使其平顺规整。一般在制作帷幔、毯子等织物时,采用这种刺绣方法。镂空绣则是先在面料上画出图案,用锁针绣出图案,把需要空出的地方用剪刀剪掉,形成镂空状态,再缝锁好边缘,最后在镂空部分网织出各种连接的线条。4. 保护维吾尔族刺绣在传承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4.1 维吾尔族刺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刺绣共有30 个大项、62 个子项,其中少数民族的刺绣项目有 18个大项、33 个子项,占比 50% 以上。刺绣在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生活用品中广泛存在,在节庆、仪礼等民俗活动中被广泛使用,是少数民族在千百年劳动生产过程中、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结晶。它携带着民族生存繁衍的密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印记,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性格特质和审美偏好,并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维吾尔族刺绣则恰恰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刺绣工艺的代表。维吾尔族刺绣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同样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民族文化的包容力。刺绣不仅仅是生活用品,同样也是珍贵的艺术品和收藏品。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对维吾尔族刺绣给予极高的评价和欣赏。4.2 维吾尔族刺绣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发扬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维吾尔族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同样能和时代接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与我国越来越高的开放程度,维吾尔族刺绣以其精湛的工艺、精美的图案,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格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消费者的目光。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发扬维吾尔族刺绣,既让刺绣传承人增加收入,又能通过这种方式,让以维吾尔族刺绣为代表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近几年,在新疆地区有许多维吾尔族刺绣的手工艺者。已经通过生产刺绣实现了对刺绣工艺的保护。例如在南北疆各地,形成了艾德莱丝绸生产地、刺绣基地。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产业化的势头,甚至销往中亚以及一些欧洲地区,实现了致富奔小康。这便是传统手工技艺在文化产业开发方面的巨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在哈密地区发展刺绣手工艺事业,能够增加当地女性的就业率,并且该工艺适合家庭生产,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维吾尔族刺绣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又由于其材料、技艺、样式风格等独特性,赋予了其极高的文化价值。由此可见,维吾尔族刺绣在未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可忽视。曾经,刺绣只是妇女的基本生活技能。现在,这门传统工艺通过现代科学进步的生产方式,可以进行大面积的生产,将千家万户联系起来,极大地带动了哈密地区的就业情况,有力的促进了哈密地区的经济繁荣。由此可见,传承和发扬维吾尔族刺绣,是既能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双赢举措。结束语:维吾尔族刺绣代表着新疆少数民族不凡的民族气质,也代表着中华人民的智慧与想象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维吾尔族刺绣面临着现代工业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正因如此,当地有关部门更应加强对维吾尔族刺绣的保护与传承,社会各界应以维吾尔族刺绣为标杆,树立起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做好文化建设,才能够留住我们美好的精神财富。参考文献:[1] 塔吉姑·吐逊 . 和谐社会视阈下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和谐思想研究 [D]. 新疆师范大学, 2018.[2] 陈琳莉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的传承意义——以云南永仁直苴彝族刺绣为例 [J]. 思想战线(01):124-126.[3] 陈亚锋 . 基于吐鲁番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方枕刺绣”的调研 [J]. 明日风尚, 2018(6):344-344.[4] 丁玫, 郑亮 . 针尖上的记忆与绣出的自我——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40(06):42-48.项目名称:疆绣的传承与保护—以维吾尔族刺绣为例项目编号:201910757060

篇三:维吾尔族文化传承

N S IG H T读

 天

 下91教育教学文 _ 孙英杰 郑亚鸽家庭教育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探索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教育多元化浪潮下,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利用,将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时至今日,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家庭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然产物,本文对家庭教育的内容、作用以及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进行阐述。关键词:文化传承;家庭教育;维吾尔族“文化人类学家认为,就其本质而言,文化传承不仅是一个文化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过程。”①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家庭不仅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组织,而且也是文化教育的起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代家庭文化熏陶在人类知识传习中占据重要地位。一、家庭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家庭教育都有其民族归属性,长期以来,各民族的家庭教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传统,丰富和不同程度地改造着民族文化。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教育活动的统称,“民族文化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家庭教育一方面是继承和保存本民族传统文化;其次是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不断丰富本民族文化。二、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内容和特点1、道德教育与伊斯兰文化教育尊老爱幼,勤劳善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是从我做起形式展开的。孝顺父母是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穆斯林有句话说“天堂在母亲脚下”,每个穆斯林最大的愿望是死后能够去天堂,如果母亲对子女的为人处事不满意,这在教义中就是莫大的罪过,未能获得母亲的认可的人是无法进天堂的。孝顺同时也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从中可知孩子的服务精神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劳动是强大的教育力量,既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态度,同时锻炼身体,在力量和能力上得到完善。2、生产、生活教育维吾尔族有独特的经济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家庭教育内容。比如新疆非常有名的和田地毯、红枣、核桃,库尔勒的香梨,哈密瓜、刺绣、织布等。南疆地区是维吾尔族集中的地方,农民比较多,这种特殊的人口性质决定了生产方式,等到适当年龄,跟着父母织地毯、学刺绣等,这特殊的生产环境决定着地区教育内容。生活方面主要是饮食和服饰方面的习俗,因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在饮食方面,不是所有肉类都是清真的,清真的肉食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宰杀的牛肉、羊肉等穆斯林能吃的肉类。在吃饭之前,一定要说“以真主的名义开始”,餐后要感谢真主赐予的食物。在服饰颜色上,女生穿鲜艳的衣服,男生穿暗色的衣服。因时制宜,葬礼上女孩子一定要带头巾,穿长袖的衣服;过节要穿新衣服,有种说法是“过节的时候一定要穿新的衣服,哪怕挂着一根新针也算,”这是对节日的一种尊重。

 3、民族艺术和审美教育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包括话剧、歌舞、雕刻、建筑、戏曲艺术等。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到到家里的乐器、挂毯等工艺品,从小就培养艺术敏感性及独特的审美观。刺绣类型很多,用途也很多,帽子、枕头、被子上都有手工刺绣。在编织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是和田地毯,类型多样,维吾尔族人非常喜欢地毯,有条件的家庭,在墙上、地上就可以看到地毯。三、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存在的问题1、部分家庭对民族文化缺乏认识,传承的积极性不高社会发展迅速和竞争剧烈,现代生活意识潮流催生,使许多少数民族家长已不再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子女学习的第一要务,对子女劳作观念及习惯的养成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转而注重家庭教育的功利性,普遍关注子女知识技能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提倡的是主流文化的传授,非主流文化面临着同化或者消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责任俞显重大,时代进步理念也影响着长辈的观念,时代倡导主流文化,父母倡导主流文化,因此,家庭教育功能在减弱,少数民族的文化持续发展受到限制。2、传承方式简单,效果不够理想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父母教给孩子的是农业上的技能,大多数家庭处在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政府扶持力度不太够,传承方式单一,在现代文明的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涌向大都市,潜移默化中他们淡忘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知识的学习变得无关紧要,甚至一些青少年避开民族文化的学习机会,认为它是落后的。四、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对策1、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为了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繁荣,设法帮助人们过上小康生活,激发其民族自信心,使他们主动认识到繁荣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才会顺畅和有效。部分民族文化在商业化开发中曾一度沉寂,县乡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族文化产业,在民族聚居区开展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使儿童从小就感受到本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实现最优化必须依靠教育,文化的传承不仅仅需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文化传承者,更需要热心支持并积极参与民族传统意义传承的参与式传承者。”③只用当一种文化为它的拥有者赢得心灵上的震撼和慰藉,这种文化才能得以自觉传承。2、传承中应尽量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民族文化是长远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具有特色的文化成分,传承民族文化,教育是关键。文化的传承始终是通过人来进行的,家庭环境的陶冶发挥了基础作用。学校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平台,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而且也要传授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工作者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社会环境会对青少年的生活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形成一定的影响,要使文化长期有效的世代相传,必须对新一代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普及,总之,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的结合,这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人类共同遗产对于人类来说是必要的,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自然来说是必要的一样。”④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期,为了更好更快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迈向光明之路,需要社会、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开拓家庭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根蒂作用。(作者单位:孙英杰,新疆师范大学;郑亚鸽,河南师范大学)参考文献[1] 哈经雄,腾星 著《民族教育学通论》 [M] 教育学科出版社 2001[2]曹能秀等 著

 《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个案》

 [M] 人民出版社

 2012[3] 苏德 著《民族教育政策:文化思考与本土建构》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4]2001 年 11 月 2 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1 届大会上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以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为例

篇四:维吾尔族文化传承

文化。维吾尔族服饰色彩的文化传承    阿斯亚买买提摘要五色斑斓、绚丽多彩的服饰是维吾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服饰形式清晰、纹武多样图案古朴、色彩鲜明其发展演变规律清楚。有些服饰与新疆出土衣物颇为相似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又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审美接受范武从中可以窥见其传承性与地域性。关键词维吾尔族服饰审美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阿斯亚买买提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博士生。新疆     维吾尔族经历了草原游牧文化和沙漠绿洲文化众多的因素致使其服饰色彩文化呈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也同时表现出相对的复杂性和变异性。一、原色的象征意义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维吾尔族主要对一些原色反映出了较为统一的文化认同和保留。他们所追求的是鲜明、强烈、多层次的纯颜色。 一 白色“光有白色。白色光包含了全部色相是各色光的总和因而白色是极度充实的。柏拉图说过‘白色是眼睛的张开’非常形象地赞誉了白色之美。”¨ 著名诗人纳瓦依笔下最美丽的姑娘身穿白色衣服以展示自身的美丽。比如“身穿白色衣服的美丽的姑娘犹如被白云遮住的太阳。”洲   ’维吾尔人的传统观念认为白色是美丽、幸福、善意、纯洁的象征。白色的服装富有轻快朴实的风格。至于白色它主要集中在维吾尔族服饰的外衣内衣类别当中特别是在夏季它在外衣内衣中所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了其他颜色。无论是在男式长衣、短衣还是在下衣白色衣服占了绝大的部分。一方面是考虑到当地天气的炎热和白色所起到的反光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当地人历来对白色所象征的幸福和纯洁之意的崇敬情感。这种崇尚白色的审美心理也有可能是当地维吾尔人信仰摩尼教时代的信仰遗迹。崇白是摩尼教的一个显著特征。据有关研究来看摩尼教徒前四个等级者“并素冠服”既要穿白衣又要戴白帽。勒克可于  世纪初在吐鲁番发现摩尼教教堂遗址。教堂的壁画上绘有穿着白色法衣 教士衣 的男女圣徒。他们的帽子和衣服都是白色的。磨延啜汗王在建造宫殿时选择白色或许是当时维吾尔人对原来的毡房还有着一定的感情白宫殿可能是白毡房的模仿品吧。白色在古代维吾尔人的眼中地位是很高的在布古可汗时代收稿日期    —  — ・   ・万方数据

 民族艺术研究。维吾尔人接受了摩尼教摩尼教对白色的推崇进一步强化了维吾尔族原有的尚白意识。维吾尔族宗教人士多用长的白布裹头身穿白色衣服。维吾尔族以后信仰的伊斯兰教也对白色表现偏爱。伊斯兰教的大阿訇戴的散兰 伊斯兰教男人的缠头白布 穿的内外衣 不论是平时还是宗教仪式时 统统都是白色的。白色还有“高贵显贵”之意。有关此种意义在《福乐智慧》口  ㈨有记载“千百年来我好比奴隶形容枯槁如今脱却镞衣穿上了白豹衣裙。”据载回纥罕国时期“维吾尔贵族通过经商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并也学会了汉贵族的奢侈的习俗。他们用珍贵的玉石修建高大的寺庙。身穿雪白色的衣服打扮自己。”    嗍’可见。白色衣服就是高贵的象征。维吾尔民俗中丧葬仪式中的各各个环节都与白色息息相关。男服丧者头上戴白色散兰腰上戴白布腰带。女服丧者头上戴白色头巾身穿白色衣服。不仅如此服丧者的亲戚朋友邻居都戴上白头巾。死者的遗体也是用白布裹起来然后送葬。由此可见白色在维吾尔人的世界观中与人的生死有关它起着神与人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白色的媒介作用人最终接近神。因为死就是“无”人死了以后回到一个空虚的“无”的世界。可见其“神圣”之意构成了白色的另一个文化含义层次。视觉生理分析认为白色可产生心理停顿使人有时间推理联想。    红色红色鲜艳活泼也是维吾尔族民间传统服饰用得较多、使用频率较高的颜色它象征吉祥幸福。在历史上它也曾作为权力的象征在颜色系中贵列前茅。“鄂尔浑罕国时期回纥服饰布料以暖色为主。尤其是红、绿最为人们青睐。”    哪’“回纥人中 弘 皇罕国的可汗身穿红色衣服…‘聊’《亚历山大大帝的城堡》“ 鱼群》  弗  唱后 有专门的服饰。她们穿开襟的短大衣大衣的颜色是大红色的。”‘  ㈣幢’且末县的一个古代墓地埋葬的男尸的脸上有红黄色颜料的痕迹而身上则是咖啡毛外衣和裤子……女尸则身着深红色的毛织衬衣……婴儿用咖啡色的毛织物包裹着。          ・   ・在策勒县发现的距今   年前的古墓群中的干尸的脸部有明显的红色线条身上穿着红外套。      ’由于铁矿石和鲜血作为早期的最方便的颜料红色是早期人类常用的颜色。维吾尔先民则在服饰上沿用和发挥了红色。在且末县的扎滚路克古墓出土的毛织品上有红颜色的老虎、羚羊、野猪、骆驼等动物的图案和漩涡图案。可以看出那时他们已形成了多使用暖色调赋以耀眼色调的习惯这在心理特征上表明维吾尔的祖先就对生命和生活充满热情、充满希望具有努力前行的积极品质。在且末县发现的干尸是不论男女一律穿着红色的衣服而且干尸的手腕上系着彩色 红色 的线作为装饰。也就是说当时红色并没有成为妇女和青年的专用色红色的美感是人人都可  用的。塔里木盆地是世界古文明的窗口之一。这里的人民发现颜色和使用颜色的历史相当漫长红色是他们唯一使用的颜色“在阿勒泰的唐巴勒塔斯洞窟发现的岩画就是一种红色矿物质作为颜料画成的。”  从古到今不知多少年来红色作为最为鲜艳的颜色在维吾尔服饰特别是在女式服饰上一直是首选的颜色哈密地区流行广泛的婚礼民歌中我们就可以见到以红色为新娘服饰主色的描述“你看新娘身穿红衣嫁来。”据有关维吾尔族的历史文献记载如  世纪的《突厥语大辞典》和  世纪的婚歌 作为维吾尔传统的婚礼民歌已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从对新娘服饰的上述描述我们可以了解或推测到红色作为新娘婚服主色已有很长一段的沿用历史。维吾尔人的传统色彩观念中红色既是喜事幸福的象征又是审美观的中心色彩。《突厥语大辞典》所记载的以下论述足够证明上述观点“要撒娇穿红衣讨欢心着绿衣。’’  】 眄  维吾尔族对红色的态度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在《清代维吾尔族的服饰文化》 马万方数据

 民族文化雪松 一文中就有相关的内容“维吾尔未嫁的少女将头发梳成许多小辫出嫁以后则改梳为两条大辫都用红丝将辫梢结扎起来上缀珠玉饰物‘凡回女皆垂发辫数十嫁后一月则梳发后垂以红丝为络宽六七寸长三四尺其双歧拖地处仍络红丝数寸成穗。富者上缀细珠宝石珊瑚等物’ 《海河昆仑录》卷四 ”。¨驯维吾尔古典文学中也不难找到赞美穿红色衣服的姑娘的描写“如果你身穿红色衣服出现在我的面前那么就像花园里的百花盛开。’’㈨筠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和阿斯塔那古墓中发现的壁画上人物 包括高昌王和供养人的衣着大部分都是红色的。若羌米兰佛塔壁画 现藏英国 里的有翼神像同样以红色出现。  世纪初到过新疆的日本游客天涯游子曾羡慕地提起维吾尔妇女的美丽的红色衣服 头巾 。“从乌苏出发穿过一个戈壁滩那里的草棚住着一位漂亮的维吾尔女士和她的两个女儿。她们头戴红色盖头与周围的绿色相衬构成了一处美丽的景致非常引人注目。’’㈨‘   ’“这里的年轻姑娘在面纱上戴一种无沿的圆帽。形状各式各样色彩多样和其他地方的维吾尔族妇女不一样。” ¨ 瑚’如果以都市民俗为例居住在城市里的维吾尔人当中女式婚    饰习俗更为明显地反映出她们对红色的上述象征意义的格外关注和继承。一般来讲如今的都市维吾尔女子在结婚之前通常不会刻意地去穿戴整套上装下衣为深红色的服装只有在她成婚后的第二天才穿戴 第一天受西方服饰习俗的影响以穿戴白色婚纱为流行趋势 。维吾尔族姑娘最喜欢穿戴的格莱姆花帽也是以红色为主色的。维吾尔族人不太提倡男性穿戴红色衣服但是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男性最喜欢戴的花帽竟是红色的。这可能与该地区男性快活富有幽默感的性格有关系。因为红色象征着热情、奔放、活泼。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服饰文化中红色是维吾尔族审美标准的中心色而被人们所喜爱。维吾尔语谚语就说 也  凸    舢 做 声・出乒 天神 。这种对蓝色由原始信此。比如男式民族衬衫 益曲多  郑 用 姑娘们总是喜欢穿红色的衣服 。 三 蓝色在维吾尔人中蓝色所代表的是吉利和神性意义。蓝色始终以一种高贵神性的意义在维吾尔服饰色彩中占有重要地位。维吾尔人对蓝色的这种认同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他们信仰的萨满教对“苍天”的神圣信念。以具体的天象崇拜开始的萨满教的“天”信仰是出于人类对天的感官认识是对以天命名的某种自然力的恐惧和依赖。在萨满祭天祷词中直呼“高天”、“大天”、“苍天”。这种带有更多自然属性的天在维吾尔族中称做出声。该词在古突厥民族鄂尔浑叶尼塞碑铭文上也多次出现指一切蓝色、青色、深绿色也指蓝色的天空。他们把自己意识中的神叫仰引发的崇敬之情在维吾尔人的历史中始终没有消失而变成一种文化沉淀隐藏在他们的信仰中生活中以及审美价值观念当中。这理所当然地对民族传统服饰颜色上也印上了偏爱蓝色的烙印。从古至今蓝色一直是维吾尔族最常用的服装的颜色它适合于男女老少。因蓝色的衣服看起来不刺眼适合于每个人和每个场所。它给人以优雅的感觉蓝色显得安宁有条理庄重。蓝色是维吾尔族男士服装的基本色彩无论是生活装还是舞台装都是如蓝色绣花。哈密地区男士服装蓝色占有更高的比例男子穿戴底色为蓝色的花帽。还有于田妇女所穿戴的底色为蓝色的小皮帽她们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种款式为交领对襟长袖的丝绸长外衣也是一种“袷袢”式民族服饰。胸前两侧是衣饰的装饰部位精心地逢缀呈扇形浅蓝色绸条深蓝色的绸衣面配上浅蓝色调的纹饰显出了清新和谐之美。古典诗歌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蓝色服饰的审美价值。比如“你的美貌正如月亮天空是它碧蓝的连衣裙星星犹如连衣裙上面的绣花。’’‘  ‘嘲’《人在天涯》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进入城门时我们看到了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缠头的白须维吾尔老人。在他・   ・万方数据

 民族艺术研究。的身旁有一位身材漂亮的高个女人身穿淡蓝色的纯棉衣服脸上戴着白色面纱……’          四 绿色绿色对生活在沙漠绿洲圈里的维吾尔人来说意味着生命。在沙漠绿洲没有哪一种颜色像绿色那样充分地肯定生命的存在那样完美地表现人们对生命的向往。因此维吾尔服饰几乎所有的类别 除了男式皮靴都不同程度地含有绿色。绿色在维吾尔男式服当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如吐鲁番和哈密以及阿图什底色为绿色的男式花帽喀什地区的奇曼花帽等等都以绿色作为主色。哈密地区女士外衣和马甲绿色为最多见。维吾尔族传统观念中身穿绿色衣服的女性最富有魅力她是温柔文雅的象征。《突厥语大辞典》中的一则谚语可当做此种观点的佐证“要撒娇穿红衣讨欢心着绿衣。”维吾尔古典文学的代表人诗人阿塔依把身穿绿色衣赏的美女比喻成人的生命之树。比如“身穿绿色衣裳的美女就像绿色的树苗。”        维吾尔族服装采用绿色是一直延续的习惯这是维吾尔人绿色美学观在服装上的具体表现。 五 黑色黑色在维吾尔族人心中有着比美学观更深刻的含义。它有着感召更强的神秘色彩是一种完整的美和成熟的美。在服装色彩上多使用黑色是维吾尔妇女和男士共同的爱好。男士和女士的帽子、靴子和外衣多是以黑色材料缝制。南疆的妇女传统服装是以黑色为主的。例如英吉沙县及其周围的部分地区戴黑羊羔皮缝制的高顶帽子穿黑色长外衣戴白色头巾成为一种时尚和习惯。崇尚黑色是一种文化现象黑色在维吾尔族人的眼中代表着伟大和神圣。尚黑的习惯逐渐渗透到维吾尔族的服装文化的层面形成了一种传统和历史积淀。二、多种颜色的和谐表明高度的色彩审美维吾尔服饰的色彩是原色运用与多原色搭配既艳丽、强烈又协调洋溢着一种浪・  ・漫的激情和充沛的生命活力达到了许多有经验的艺术家也难以企及的境界。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的创造了高度文明的维吾尔族先民对色彩是非常敏感的是颜色感非常强烈的人。他们使用的颜色包括白色、蓝色、绿色、黄色、黑色等各种基本色彩在内。在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畔已有五千年历史的古代墓葬中发现的干尸的脸上...

篇五:维吾尔族文化传承

朱庆礼: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传承现状——”回访”及“动态发展”保护的思考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传承现状——“回访"及“动态发展"保护的思考田军朱庆礼(喀什大学艺术学院新疆喀什844006)Sep.。2016No.3。v01.142一摘要: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烧制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有着重要的精神文化内涵。对喀什地区各县的传统土陶作坊,国家与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给予各项政策支持,加以传统艺人自身意识的提升,各传统土陶作坊数量、作坊收入、制作规模、制作技术方面有凸显的变化。因此,在面I临新发展机遇的情境中,传统土陶应守住传统“核心技艺”,以“动态发展”的理念,结合地方优势资源,完成其传承的价值与意义。关键词:维吾尔族传统土陶核心技艺动态发展喀什地区中圈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577(2016)03—0021—072016年1月1日,我们对喀什地区英吉沙县、阿克陶县、喀什老城中的各土陶制作作坊进行了回访调研,之所以说回访,是因为2012年10月时我们对上述各地作坊进行过初次调查,对其当初的土陶生产现状及烧制工艺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与考证,并作了详细的记录与研究论文。此次回访调研,更希望能够建立对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烧制技艺、各作坊的系统研究及发展现状研究,形成连续性的跟踪研究,以其动态的、活态的方式进人到实际研究之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国家非遗保护工作及地方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提供扎实的基础研究.这是本次回访的初衷与目的。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土陶模制法烧制技艺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与传统手艺传延至今,造型质朴中充满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符号及装饰纹样,同时兼具实用性与欣赏性。在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为本地域中的各族人民群众提供了不经意的、但又是深切融入骨髓的精神依托,注定了土陶文化的精神载体。在经历工业文化的洗礼之后,也从低谷中慢慢复苏,也实证了生产性方式保护的积极意义与实际作用。这次的回访与调研与上次时隔3年时间.2016年1月,课题团队一行四人对英吉沙县、阿克陶县、喀什老城区内的土陶作坊一并进行了回访调研。下面把对各土陶作坊的实际调研情况汇总,并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总结,以作为继续研究的基础。一、作坊数量与制作规模各个土陶制作的传统区域在2012年统计时与现在有些局部的变化,喀什高台老城区在2012年前有5个作坊,由于土陶生意的不景气。一家放弃了土陶制作,改行做了其它生意,其余4家至2016年一直从事土陶制作。而英吉沙县2012年前为5家,到2016年增加为了6家,其中为伊马木·艾力原来收的徒弟亚森另外开了一个自己的作坊。阿克陶县2012年前有20多家生产土收稿日期:2016--01—12作者简介:田军(197l一),男,山东祁县人,现为喀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民间美术。万方数据

 2016年9月第14卷第3期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INSTITUTE陶,2012年后同样是土陶市场消化不了大量土陶产品,改作其它行业.仅留2家主要以制作土陶为生。2015年阿克陶政府资助阿吉·艾买提作坊,投资建成一千平米的土陶制作工厂,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量明显提高。综合现状可以看出土陶的发展与生意越来越好,因此大家看到了希望,这与政府的扶持帮助、积极推广销路是分不开的。二、作坊传承人数量在逐渐增多作坊中土陶制作人数量在逐渐增加,比较明显的是英吉沙县芒辛乡的土陶村。各个作坊中在主要制陶人的基础上,儿子、女儿、妻子都加入到了制陶队伍中。首先以国家级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家的作坊为例,家中除了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为主要制作人之外。三个儿子都可以帮助父亲制作土陶,小女儿已学会拉坯、上釉的本事,可以帮助父亲在素坯上上釉、画上装饰图案,--JL子中专毕业后留在英吉沙职业技术学校当了土陶制作指导老师,因此他家的作坊生产土陶量较多,一年可以烧10~12窑,多时可以烧15窑。伊马木·艾山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在的徒弟亚森·吾布力喀斯木已经自己开始制作土陶.虽然生产的土陶制品没有师傅们多,但是生产的土陶基本都可以出售.满足家里的生活所需。阿克陶县阿吉·艾买提由政府扶持投资建设的土陶工厂,土陶生产量大,妻子、儿子、媳妇,还有徒弟们共8人参与制作,制陶人数明显增多。三、作坊制作设备在逐渐改变2012年调研时.喀什地区各个作坊还没有拉坯机、练泥机、修坯机、电窑等这些现代设备,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脚蹬式木质轮式拉坯机(图1),制泥一般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方式,没有用到图1练泥机.烧制的窑还是传统式圆口多层式土窑(图2)。而在这次回访调研时发现,首先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作坊中看到了电动式变速拉坯机(图3),现在的土陶作品都是用拉坯机进行拉坯。制陶室也从室外搬到了室内.可以保证冬暖夏凉。采访时,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说。感觉还是新设备图2图3比老设备好用.做出的土陶更加规则对称、美观,而且也没有那么劳累。在烧制方面,他希望今后能够购买电窑烧制,通过感受、实验,对比一下与传统土窑的区别。同样的拉坯机在自治区级传承人伊马木·艾山家中也配置了一台,他希望能够从内地购买一台练泥机。改变一下现在的陶泥质量。其它作坊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购买了各种现代的加工设备。土陶工艺及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四、作坊制作土陶收入在逐渐增多制作土陶的收入决定了土陶制作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还能够良性的支持、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核心价值。2012年调研时,各个作坊一年的土陶制作收入基本保持在4万元左右。阿克陶县巴仁乡阿吉·艾买提家的作坊在2012年时就已经注册了“帕米尔土陶”商标,并有精致的外包装。远销喀什、自治区旅游市场。而其它作坊目前都没有自己的品牌,但每个制陶人都有在作品的底座下签署自己的名字作为标记品牌,购买者通过观看底座的签名,购买心仪作者的土陶作品。另外英吉沙县土陶村的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伊马木·艾山加中都统一制作了木质包装外盒(图4),虽然没有品牌,但凸显出了产品的档次。时隔3年的时间,各个作坊的收入有明显的不同。以下以英吉沙的作坊做了数据统计(收入万方数据

 田军朱庆礼: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传承现状——”固访”及”动态发展”保护的思考图4数据来源于各作坊本人的统计):、\作坊名称阿不都热伊马木· 买买提吐 吾不力·麦\ 合曼·买买年缈\提明艾山 尔逊·穆沙 麦提2012年4万元 4万元 3万元 2万元(土冉收入)2015年(土冉收人)15万元 7万元 6万元 3万元这些数据都来源与作坊本人的介绍。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两年间的收入变化,以下为具体情况分析:(一)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的作坊在2012年时调研时收入为4万元,而在2016年收入最高达到15万元,加上政府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补贴1万元,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6万元。收入倍增的原因首先来源于他在喀什地区来说是最好的手艺。土陶作品的造型、釉色、装饰工艺都是精益求精(图5),现在的土陶价格基本上30-40公分高的罐子、水壶类的土陶,可以卖到400-500元左右,而在2012年时也只能卖到50~100元左右,依靠自身的名气,作品的价格大幅提图5升是收入增高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这些土陶作品都销往何地,这是大家的疑问。采访后得知这些土陶作品一方面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旅游者购买,另一方面得益于英吉沙县本地维吾尔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家在房屋装饰、装修后,都希望能够摆放几件名人的土陶作品来提高自身的Sep.。2016No.3.v01.14文化品味,也就是说这得益于喀什地区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与艺术欣赏能力的转变,对传统土陶文化的精神需求得到了展现。也是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一种体现方式。因此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作坊是多方面综合的体现。同时也成就了他的传统土陶制作艺术的高度与影响力。(二)伊马木·艾山,今年39岁,作为自治区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政府的补贴为7800元,当年他的父亲也可以说是当地最有名气的制陶人。他家周围的居民有几十家从事制陶工作,做土陶可谓是风风火火的一个行业。由于工业化生产的影响与土陶实用性功能的退化,从事土陶制作的作坊减少至自己一家作坊。喀什大学艺术学院在1999年购买了他父亲制作的土陶作品50件,父亲去世后,现在这些作品成了绝品。应该说伊马木·艾山还是非常完整的继承了父亲的传统手艺,并且还收过徒弟,从其父亲到他自己的努力,影响力是较高的.每件作品可以卖到100—300左右(图6),一年的收入基本保持在7—8万元左右。距离国家级传承人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作坊收入差之一半.但比起2012年有明显的增加。也实证了喀什地区土陶市场与旅游文化的复苏。(三)麦麦提图尔逊·木沙,今年43岁,他为第4代制作土陶继承人.无享受国家政府的补贴.也不是国家级、自治区级传承人,土陶主要以制作生活性的花盆、陶缸为主。由于花盆、陶缸的实用性.每个陶缸价格在100元左右(图7),销量还是很好.年收入为6万元左右.比起以图6图7万方数据

 2016年9月第14卷第3期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lNJIANG ARTS INSTITUTE图8前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这是以实用性土陶为主的作坊。但也是恰恰与其它作坊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实用市场.因此收入还是有稳定的群众基础。(四)吾不力·麦麦提,今年57岁,也是家传第四代制作土陶.土陶作品是以密集型装饰图案为特点(图8),与其它作坊的作品有较高的可识别度。但从制作工艺、造型、釉色的审美度来说,直观比起来与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伊马木·艾山的作品还是要差一些,装饰风格的不同与群众习惯的欣赏力.再加上自身名气的影响,一年的土陶收入仅为3万元,但比前些年收入还是有所增加,说明各方面的购买力确实有很大的提高。以上四家土陶作坊收入现状.说明喀什地区的土陶市场在逐渐慢慢好转。正在向正常的市场化模式转型。在各自作坊守住自己土陶制作“核心价值”观念的同时,保证了自身的价值体现,为更好地发展传统土陶行业奠定了良性的运营基础。六、国家政府在土陶非遗保护方面的观念在逐渐改变对于整体土陶市场中传承人的保护、继承人的培训、土陶文化市场的培育、经济市场的运营模式。这都需要国家政府在大主导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以民生为前提,汇聚、整合文化、经济的综合资源,为传统文化、艺术提供有力的支持。此次回访最大的亮点就是英吉沙县政府为营造良好的土陶文化市场,在芒辛乡建立了以土陶旅游文化为核心的土陶村,并修建了土陶文化广场.形成了以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土陶艺人为中心点。与餐饮、医疗、农家乐、生态景区、停车场三维一体的旅游土陶文化村.探索出了活跃土陶文化基础的经营模式(图9)。图9—圈—■—盯啊图10从采访中得知.英吉沙政府为群众办实事、惠民生.真正做到了实处。为了凸显国家级传承人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作坊及自治区级传承人伊马木·艾山的知名度.政府出资设计、修建了整体土陶村的道路、各家的门面及标牌(图10),有效地把土陶文化品牌树立为英吉沙县的重要文化惠民项目,为土陶市场的活跃提供了文化支点.这也正是作坊收入与土陶市场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七、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烧制技艺生产性方式保护“动态发展”现状的文化哲思从2012年至2015年喀什地区英吉沙土陶行业的发展,看到了以生产性方式保护模式的积极有效的保护效果.我们有必要深层次地总结分析在“动态发展”中的土陶文化内涵、制作工艺核心价值与具体操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找寻对策,为今后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撑。(一)以生活与精神审美为主体的文化内涵维吾尔族土陶烧制技艺是前辈们在经历千年对大自然感悟的基础上,改造自然、物化心灵的结果。从最初起源的实用性功能到装饰作用的过万方数据

 田军朱庆礼: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传承现状——“回访”反“动态发展”保护的思考度、转换,验证了这些靠烧制技艺制作的土陶给予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对于心灵也给予了有效的安慰。也正是这种技艺背后的文化印记使得这种传统手工艺延续至今。特别在当代工业化生产带来的文化冲击之后,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回归。维吾尔族居民的文化情感成为滋养的土地,养育了传统手艺,同时也慰藉了自我心灵。喀什地区现在的土陶作品大都从实用性功能向装饰性、审美性功能过渡,原因之一主要取决于工业化生产的器皿带来的冲击。具有安全、便宜、更具有美观与高档性(这些瓷器或玻璃的碗、杯、壶等器皿,完全按照维吾尔族伊斯兰文化特点风格设计.造型优美、色彩浓郁),与原来的传统土陶文化有较大的区别。但另一方面需要讨论的是:大家都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优越感,当有些传统工艺已不再能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时(同时要具有安全性、方便性)时,面临的要不就是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走进博物馆,要不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不改变核心价值、文化的轨迹之下,做出定位选择。现实生活中.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现在的境遇也是如此.实用性功能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减弱。但不证明它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反之。土陶文化精神代表了文化记忆与文化审美。留在了维吾尔族群众的心灵中、家居中.起到了慰藉现代维吾尔族群众内心与文化装饰的符号的作用.所以喀什地区的传统土陶艺术在今后的出路,应该以土陶文化精神构建为主领.以生产性方式保护为主要传承模式,转换维吾尔族传统土陶艺术的功能性.强调土陶艺术本身的艺术...

篇六:维吾尔族文化传承

谈维吾尔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艾山江· 阿不力孜

 近年来, 随着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三股势力” 不断渗透和破坏的影响之下, 以宣传和鼓吹极端思想, 歪曲宗教经典, 借宗教之名 图政治野心的宗教极端势力不仅对社会稳定产生着极其负 面的影响, 而且还利用极端思想局部渗透到维吾尔族群众的生活中。

 其中,极力鼓吹穿着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服饰也影响到那些宗教常识淡薄、盲目 追随原教旨主义宗教思想的部分维吾尔族青少年。

 在 21 世纪的全球化时代, 如何传承本民族优秀服饰文化, 如何适应现代化转型和创新, 如何在现代文化之中迎合全球大众化服饰趋势, 是当代维吾尔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进程中急需要关注和回答的问题。

 笔者认为,针对维吾尔族当代服饰穿戴中所出现的非传统、 非现代趋势, 应从严谨的学科态度提供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 应弄清楚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文化质点是什么, 阿拉伯—波斯裹身式服装的来龙去脉, 在维吾尔族妇女服饰史上为何这一类裹身式服装未能形成主流趋势, 维吾尔族妇女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主流形制是什么, 其穿戴标准又是什么, 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去迎合现代服饰潮流等等一系列核心问题。

  一、 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文化质点 服饰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点也往往体现出民族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 比如说, 满族服饰文化中的质点是旗袍, 而西方人服饰文化中的质点则为西服等等。

 我们可以在十一世纪著名 的维吾尔族学者穆罕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 中找到令人信

 服的历史依据。

 据笔者对《突厥语大词典》 中所收入的 180 个服饰用语的调查统计, 其中属于袷袢( 或上衣下裤)

 之类的词汇所占的比例最大, 占据 39. 4%, 自 它之后分别依次为帽类( 10%)、 靴类( 7. 2%)、佩饰类( 11. 1%)

 及发式类( 9. 4%)

 等。

 此外, 《突厥语大词典》 还收录了 各类布料种类以及加工兽皮和纺织工序有关的服饰用语, 所占比例为 22. 7%。

 这些统计结果足以让我们相信, 在 1000 多年以前的喀喇汗王朝时期, 无论男 子还是女子服饰都传承和延续了 本土服饰文化。

 即使是受到阿拉伯—波斯文化的强烈冲击, 即使伊斯兰教成为当时王朝的国教, 但其服饰的特殊实用功能并没有允许阿拉伯—波斯式服装在王朝境内的普遍传播或效仿, 而仍然延续着本土服饰文化。

 从《突厥语大词典》 中所提到服饰款式中, 我们不难看出,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维吾尔社会, 维吾尔群众所穿戴的服饰基本上已形成较为固定的穿戴模式:

 身穿各类袷袢, 头戴各种帽子, 脚穿不同皮靴,佩戴实用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佩饰和妇女的梳辫。

 这种穿戴习俗作为一种传承要素, 无论是在维吾尔先民那里, 还是在以后融合了 多元文化成分的维吾尔族族群那里, 都保持着相对固定的形式。

 其中, 凝结维吾尔族生活经验和生产智慧的维吾尔术语也是我们考察维吾尔传统服饰文化质点最为有力的“民间智慧” 宝库。

 通过对维吾尔术语的统计考察发现, 维吾尔术语中所体现的服饰类别中相继出现袷袢、 外衣、 靴子、 花帽、 腰带、 袜子、 皮袄、 小刀、 衬衣等维吾尔族传统生活中常用的服饰种类。

 其中, 袷袢类、 花帽类和靴子类用语的比例最多, 占据了 维吾尔术语服饰用语中的 70%左右。

  通过统计分析《突厥语大词典》 中的服饰术语和维吾尔术语中的服饰用语, 可以总结出袷袢、 帽子、 皮靴、 佩饰及妇女梳辫发式等五种服饰形制是维吾尔民族历代传承下来的, 经历了 千百年的历史并逐

 渐的成为本民族服饰文化的精品。

 这五种服饰形制是维吾尔主流趋势, 因此可以被视为是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文化质点。

 二、 维吾尔族妇女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主流形制 维吾尔族妇女的各类花帽、 皮帽、 毡帽、 头巾、 长方巾、 毛围巾、 纱巾、 绸巾等头饰样式的普遍性, 其各种长袍大衣、 短袄长衫、马甲坎肩 、 袷袢长裙等主体服装样式的多样性, 皮靴凉鞋、 毡靴套鞋等鞋子种类的丰富性, 充分展示了 维吾尔族妇女在服饰方面取之自 然适应自 然的心理。

 这也从根本上构建了 维吾尔族妇女历来较为稳定而趋于一致的传统服装风格。

 身处于沙漠绿洲和草原高地之间的维吾尔族妇女为了 回应大自 然给予她们的如画一般的独特环境, 从她们所处的地理风景中选取、 提炼出最美的花样纹饰、 最典型的树木花草纹饰、最突出的沙漠绿洲和高山草原色彩纹饰、 以及亲近的雪山河流抽象纹饰, 最贴近的花园布局纹饰、 最常见的生活物品纹饰等, 绣在自 己各类头饰、 服饰之上, 从而展现出融在自 然中自 然的轻松惬意之感。

 也就是基于这种崇敬自 然的文化基因, 使得维吾尔族妇女传统服装类别中出现了 大量反应自 然环境的纹饰图案, 代表性的有:

 巴旦木( 蔷薇科桃属扁桃亚属植物)

 花帽、 奇曼( 花园)

 花帽、 格莱姆( 地毯式)花帽、 珠片花帽、 镶金花帽, 以及绣花彩色头巾、 绣花纱巾、 绣花长方巾、 绣花围巾、 绣花手巾, 还有艾特莱斯彩色花纹连衣裙、 绣花皮靴、 绣花长袜、、 花式耳坠、 葡萄式耳坠等等。

 维吾尔族妇女通过其服装上的美丽图案, 显示了 他们归属大自 然的属性, 热爱大自 然的本性, 彰显他们热爱生活、 渴望绚丽、 憧憬多彩的人性, 反映了 她们活泼开朗、 乐于交流、 乐于进取、 乐于展示的天性。

 三、 阿拉伯-波斯裹身式女装 阿拉伯-波斯裹身式女装统称为黑袍( hijap), 其中较为常见的

 主要形制有:

 遮脸长袍( jilbap)、 罩袍( Burqa)、 阿拉伯式黑色无遮脸长袍( Abaya)、 面纱( Niqap, 有时与 Abaya 款式共用)

 以及波斯妇女传统服饰中常见的仅露脸黑色长袍( Chadar), 遮脸网罩式黑、白、 天蓝色三种裹身长袍( Purda)

 等等。

 在阿拉伯-波斯地区, 最初以适应热带沙漠气候, 防止皮肤脱落, 保护身体需求之下形成的裹身式男 女服装, 经妇女对成年礼和已婚服饰的特殊需求, 形成不同的裹身款式。

 由波斯地区传播的祆教和摩尼教以及由阿拉伯地区传播的伊斯兰教在传入新疆以后, 由于其传播者的民族身份主要以阿拉伯和波斯人为主, 其服装穿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在各个历史时期也就成为了 他们所传播的各种宗教文化的象征性服饰之一。

 阿拉伯-波斯妇女裹身式服装也就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交流中, 以气候性服装演变为礼仪性服装, 最终通过宗教世俗化的民俗演变, 演绎成为能代表一种宗教文化的象征性服装。

 随着 19-20 世纪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影响,阿拉伯—波斯裹身式服装逐渐从它的民俗服饰层面转变为宣扬原教旨主义宗教思想的标志。

 从 20 世纪后半叶开始, 特别是从 1970 年代开始兴起的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影响之下, 这一类服装穿戴被原教旨主义者所极力鼓吹, 在一些极端宗教思想蔓延的地区甚至被演变成为极端宗教思想的“代言服装”。

  四、 维吾尔族妇女的穿戴标准 维吾尔族妇女历来在面对阿拉伯-波斯妇女服装穿戴中的裹身式服装时, 并没有把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与阿拉伯-波斯妇女服饰风格等同起来, 以理性的态度对这一外来服饰敬而远之。

 因为多元文化的背景在告诉她们, 不适合自 己气候环境和审美情趣的服装风格就不会有市场。

 与此同时, 阿拉伯-波斯妇女裹身式服装并没有满足维吾

 尔族妇女对服装色彩光彩绚丽的要求, 没有迎合维吾尔族妇女喜爱唱歌跳舞, 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的需求, 也没有体现维吾尔族妇女按照其人生礼仪的不同阶段选其不同服饰的传统习惯。

 虽然维吾尔族妇女所居住的自 然环境中也有沙漠绿洲和草原高地, 但其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 季节差别明显。

 受外来因素影响, 这一类裹身式服装款式也逐渐影响到维吾尔族妇女的当代服饰风格之中, 但并没有也绝对不会影响到维吾尔族当代妇女崇尚自 然、 崇敬美丽、 追求潮流、 展现自 我的时尚心理。

 可以说, 维吾尔族妇女所居住的地理气候环境决定了 她们的服装款式在制式方面需要适应四季变化, 所处的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空间的特殊性决定了 她们服装款式的多元性, 所具有的本土文化属性决定了 她们服装样式的时尚性、 民族性、 开放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所喜爱的服饰穿戴中以花儿为亮点, 以自 然为装扮, 以流行为点缀。

  综上所述, 通过全面了 解维吾尔族服饰文化史, 我们知道维吾尔族服饰的多元化启示我们, 文明是共享的, 要以开放的心态适应时代的变化, 对传统服饰即有继承又有创新。

推荐访问:维吾尔族文化传承 维吾尔族 传承 文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