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9篇

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9篇

时间:2022-10-07 09:40:06 来源:网友投稿

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9篇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 目录 某市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措施某校外培训机构限期整改自查实施方案某校“双减”后校外培训机构限期整改工作汇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9篇,供大家参考。

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9篇

篇一: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

 某市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措施 某校外培训机构限期整改自查实施方案 某校“双减”后校外培训机构限期整改工作汇报 某市校外培训机构(含民办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某市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措施

 为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健康发展,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80 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现就加强我市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提出如下措施。

 一、完善信息公示方式采取“互联网+监管”模式,依托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发布校外培训机构信息。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采集校外培训机构的证照信息、培训类别、培训内容、招生对象、场地条件、教师情况,行政处罚记录、信用评价等信息,并及时上传至平台,供学生和家长了解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状况;为了发挥查询与监督功效,平台信息将适时更新。

 二、建立信用监管评价体系市教委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监管评价体系,科学设计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统一评价分级标准,强化评价结果和等级信息应用。

 三、建立资金管理制度校外培训机构应当设立学费专用账户,并承担保障其学费专用账户内资金安全的主体责任,防范办学风险;校外培训机构应当与开户银行签署协议,按照专款专户、专款专存、专款专用的原则,约定对大额资金异动的管控、最低存款余额的监督等措施。

 四、规范合同使用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市场监管部门,

 在校外培训机构和学生家长中,推广使用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可以采取电子文书形式签订培训服务合同。

 五、加大宣传告知力度市教委负责制定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提醒函,并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在新学期开学时、放假前或者适时发放给每位学生家长;重点提醒学生和家长要提高自我保护和风险责任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优惠”诱导,避免学费大额投入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六、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审批机关要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者资质审查,拟设立新校外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其已举办的民办学校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或已举办学校因经营不善倒闭,且在校生和教师未得到妥善安置的,其举办者不得再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

 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半年开展一次联合执法,重点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学费的收取及使用情况,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违规办学行为,要及时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处罚结果要纳入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监管评价体系,并实现与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联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及时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

 八、完善防范化解风险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参加的校外培训机构防范化解风险联动机制。对存在重大办学风险的校外

 培训机构,各部门要加强合作,畅通信息共享和推送渠道,密切注意各种动态,认真分析发展态势,针对出现的各类突发情况,统筹协调,精准施策,开展应急处置;同时,各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置,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某校外培训机构限期整改自查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按照《xx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排查整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组织领导为保障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有效推进,成立 XX校外培训机构限期整改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X(培训机构法人代表)

 副组长:XXX 副校长(培训机构股东)

 成员:XXX、各学段授课教师 二、治理内容及整改方法 1.自查有无超范围培训。整改方法:我校培训范围均在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没有超范围培训; 2.自查有无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整改方法:我们一律停止了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并对已经缴费的家长,全额退费。

 3.自查有无高薪挖抢学校教师;整改方法:我校没有高薪挖抢学校教师,曾经有一名教师利用节假日来我机构代课,现已解

 除关系。

 4.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是否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整改方法:经自查,我校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都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于近日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 5.自查有无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整改方法:经自查,我校对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有专人管理,并签订承诺函。

 6.收费项目和标准,有无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整改方法: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在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7.自查有无超标超前培训,有无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整改方法:征求家长意见,已经把“衔接班”取消,改为“巩固班”,对部分家长要求退费的坚决退费;杜绝“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8.线上培训的注意点;整改方法:我校线上培训主要是老师的在线视频课,我们每课时不超过 30 分钟,然后课程间隔不少于 20 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 21 点。

 9.关于广告宣传;整改方法:我校已下架各类广告牌,不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登、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不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

 告活动,不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

 10.关于外教整改方法:已解除我校仅有的 1 名外籍英语老师,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积极促进产业转型,由学科培训向加强学生素质兴趣的培训转型;增加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等培训; 2.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积极创造条件,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积极参加教育部门评估,供学校选择使用,加强与学校合作,不在校招揽生源。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

 某校“双减”后校外培训机构限期整改工作汇报

 本机构将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领会“双减”工作重要意义。在今后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法合规经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不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截止目前,我培训机构登记在册的教职工**人,均已经取教师资格证。其中美术教师*人、会计专业*人、舞蹈专业*人、音乐专业*人,英语专业*人。汉语言专业*人。学校现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男生***人;我校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培训涉及课目主要是音乐、舞蹈、美术、英语等四个领域,教职员工没有在职教师及公务员。

 二、治理内容及整改方法本机构将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照文件,作如下整改:

 1.自查有无超范围培训。整改方法:我校培训范围均在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没有超范围培训; 2.自查有无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 学科类培训。整改方法:我们一律停止了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并对已经缴费的家长,全额退费。

 3.自查有无高薪挖抢学校教师;整改方法:我校没有高薪挖抢学校教师,曾经有一名教师利用节假日来我机构代课,现已解除关系。

 4.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是否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整改方法:经自查,我校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都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于近日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

 5.自查有无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整改方法:经自查,我校对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有专人管理,并签订承诺函。

 6.收费项目和标准,有无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整改方法: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在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7.自查有无超标超前培训,有无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整改方法:征求家长意见,已经把“衔接班”取消,改为“巩固班”,对部分家长要求退费的坚决退费;杜绝“超纲教

 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8.线上培训的注意点;整改方法:我校线上培训主要是老师的在线视频课,我们每课时不超过 30 分钟,然后课程间隔不少于 20 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 21 点。

 9.关于广告宣传;整改方法:我校已下架各类广告牌,不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登、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不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

 10.关于外教整改方法:已解除我校仅有的 1 名外籍英语老师,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积极促进产业转型,由学科培训向加强学生素质兴趣的培训转型;增加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等培训。

 2.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积极创造条件,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积极参加教育部门评估,供学校选择使用,加强与学校合作,不在校招揽生源。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

 根据《意见》,明确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有:

 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

 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二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三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强化常态运营监管,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坚决禁止不正当竞争,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四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

 五是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统筹核定编制,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关于培训广告,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某市校外培训机构(含民办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仔细实行国家、省、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确保全市师生生命平安,经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讨论同意,从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含民办幼儿园)专项整治,为确保整治行动扎实有效,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根据乡镇“属地管理”和部门“行业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实现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统筹做好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形成综合治理合力,确保主动稳妥推动。

 二、目标任务通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夯实相关部门主体责任,突出协调联动,严厉查处疫情期间无证办学、违规线下培训、公司企业等超范围开展中学校生学科类培训、老师私自补课等问题,总体实现三个目标:不消失一起合法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线下培训、不消失一起非法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任何培训、校外培训机构不消失一例疫情。

 三、工作举措 1.在中学校校全面复课前,严禁任何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线下培训活动。对于确需进行线上培训活动的,必需经市疫情防控部门和市教体局报备批准后开展。一旦发觉违规开展线下培训活动的机构,年检不合格,吊销“办学许可”; 2.对各类未经审批的非法校外培训机构,一律予以查封取缔;

 3.对超范围开展中学校生学科类培训的各类公司、企业、机构等,下发《行政惩罚告知书》,一律立刻整改到位; 4.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反疫情防控纪律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一律纳入“黑名单”,列入诚信体系系统,公开曝光; 5.对存在严峻问题且拒不整改或关停的各类培训机构,依据相关规定,实行停电、停水、罚款、拆除广告牌、没收设备、治安管理惩罚等行政强制措施。

 四、工作步骤 (一)宣扬发动(1 月 15 日—1 月 20 日)。各单位依据工作职能,快速成立组织,制定具...

篇二: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

书第 38 卷(总第 349 期)

 邱   兴,等:“双减”政策在区域落实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与对策第 38 卷   第 3 期Vol.38成都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2022 年 3 月Mar.2022“双减”政策在区域落实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与对策邱   兴 a ,李德树 b,刘  敏b,朱  玲b(成都师范学院 a. 教育与心理学院; b. 培训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摘   要:通过向参加四川省“落实‘双规范双减’政策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训班的 202 位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征询问题和对四川省 15 个县(市、区)教育局“双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课题组发现区域层面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还存在着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区域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的机制还不健全,解决治理过程中新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强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机制;提高解决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过程中新问题的能力等对策。关键词:“双减”政策;校外培训;校外补习;培训机构治理;课后服务;“影子教育”;教育政策;教育管理doi :

 10.3969 /j.issn. 2095-5642. 2022. 03. 001中图分类号:

 G40 - 011.8 ; G629. 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5642 ( 2022 )

 03 - 0001 - 07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校外补习、校外培训(也称为“影子教育”)机构不仅数量激增,而且还存在超标超前培训、虚假宣传、退费难、资本化运作等问题,恶化了教育生态。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也在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加了家庭的教育负担。从2013年起,我国开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尤其是在2018年教育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之后,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影子教育”机构的治理力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 ] 提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的目标。《意见》明确提出,要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实现“学生减负”“家长减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其中,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主要要求包括:

 ① 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② 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备案制改为审批制;③ 禁止培训机构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④ 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各地明确主管部门,并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严禁其从事学科类培训; ⑤ 对培训收费、培训内容、培训材料等进行监管;⑥ 严禁培训机构的资本化运营,等等。由此可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既是本次“双减”政策的重点,也是其难点。关于校外学1* 收稿日期:

 2021 - 02 - 28  作者简介:邱   兴( 1965 —),四川自贡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李德树( 1964 —),四川资阳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刘   敏( 1978 —),四川资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朱   玲( 1983 —),四川攀枝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 年 3 月科类培训机构的治理,《意见》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等工作原则和从严审批、规范服务、常态监管的总体策略。教育部等六部门在2021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培训机构实行预收费管理制度,“采取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的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第一阶段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任务已经完成。据报道,全国线下、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分别压减了92.14%和87.07% ,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等违规行为依然存在,巩固治理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非学科类培训升温趋势明显,总体监管较为薄弱”[ 2 ] ,这为今后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减”政策是我国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决策,是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得到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得到落实的重大举措,但“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一件非常复杂、艰巨的工作,一方面,“双减”政策的实施事关广大学生、家长和培训机构等相关方的切身利益,必须在推进政策落实的同时确保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既需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课后服务质量、转变家长和学生观念,又需要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长期的分类常态化监管。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科学可行的管理机构体系和制度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双减”政策的落实关键在区域;“双减”政策在区域落实的成效,关键在管理。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一些制约治理成效的因素仍然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也已逐渐显现。为准确把握四川各地“双减”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课题组向参加2022年1月举办的四川省“落实‘双规范双减’政策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训班的全省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202人发放了开放式问卷,征询各地在落实“双减”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共收回问卷192份。其中,97位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都提出了有关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的问题。

 2022年1-2月,就“双减”政策落实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课题组还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乐山市、成都市等地的15个区、县教育局进行了调研,与教育局领导、科室负责人、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代表等进行了座谈,了解了县(市、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现状和问题。二、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课题组归类整理了县(市、区)教育局局长们提出的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双减”政策能否在地方得到切实贯彻落实,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成效。(一)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通过对县(市、区)教育局局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发现,各地教育局局长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些差别。大部分县(市、区)教育局局长都能够认识到“双减”的重要意义,对“双减”工作非常重视,对政策的把握比较到位,对“双减”政策的落实也抓得紧。但部分新任或无教育工作背景、未分管培训机构治理的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对“双减”政策的熟悉程度不是很高,对“双减”政策战略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本次调查中,在县(市、区)教育局局长提出的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问题中,部分问题不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央和省级层面已经有明确政策意见和规定,只是他们不了解或未很好执行。这反映出部分区域相关部门对政策内容、要求的把握还不全面精准,也反映出部分地方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双减”政策对我国基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初心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性。部分区域相关部门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也还不到位。部分教育局局长提出的问题反映出这样一些现象:在一些县(市、区),没有召开相关部门的协调会,主要是由教育局在落实《意见》精神,导致教育局在抓“双减”工作时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县(市、区)没有以文件、政策形式明确各相关部门在落实《意见》中的职责,导致相关部门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出现工作推诿扯皮、推进困难的现象;还有部分县(市、区)教育2

 第 38 卷(总第 349 期)

 邱   兴,等:“双减”政策在区域落实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与对策行政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观望和等待思想,在落实政策过程中更希望上级部门出台非常细化、操作性更强的规定,本部门和自己创造性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主动性不是很强。(二)区域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的机制还不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靠“一家之力”即可实现。在调研过程中,教育局局长反映: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涉及教育行政、市场监管、金融、网信、综合执法等部门,如果没有合理的运行体制机制和强有力的统筹推进力度,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和监管是有很大困难的。从职能划分来看,教育局的执法权威和执法力度有限,没有行政处罚权,不足以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治理机制或机构,容易导致相关部门之间因为职责权限不明而推诿扯皮或延误治理工作。如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审批监管方面,虽然《意见》中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被划归不同的部门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还没有细则规定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加上个别地方文化、体育、科技等部门出现推诿,教育部门只得承接相关审批业务,导致了教育部门工作的被动。(三)解决治理过程中新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意见》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如果不迅速加以解决,政策就难以落地、落实。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新问题:一是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过程中的家长教育观念转变问题。从教育局局长们的问题中发现,部分家长对国家实行“双减”政策存在认识误区,对治理的支持配合不够,甚至还有协助校外培训机构躲避监管、查处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部分家长不仅不配合政府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甚至还暗中联系相关培训机构或老师继续进行校外补课,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机构停业、“营改非”后,机构不能按时退费或“卷钱跑路”可能引发舆情或家长的群体性事件,这就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家长的工作。但是,区域教育部门大多缺乏家长指导方面的培训课程和师资,在开展家长指导、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减小政策落实阻力方面显得能力不足。二是区域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的指导能力不足。在调查中,一些教育局局长提出,机构在停业、“营改非”后,原来在培训机构工作的员工面临再就业问题,这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在对原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指导方面,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引导还需要切实加强。如果处理不好,这些机构即使在转型后也有可能从事隐形的学科类培训,而其员工也有可能加入到“一对一”家教之中。这种情况在各地都已经出现,相关的调查也证实了这种倾向 [3 ] 。三是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队伍力量薄弱,管理能力还不能满足治理需要。落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目标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地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区域相关部门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队伍还存在着人员不足、管理能力和水平不高的问题。在人员数量方面,各地教育局局长普遍反映,教育局的编制十分紧张,因此校外培训治理机构人员数量明显不够,治理队伍还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如有的教育局局长就提出,在教育执法过程中缺乏法律专业人员。这种结构性缺编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工作的尽快推进。同时,治理队伍还存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治理需要的问题。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将遇到很多技术性难题、法律难题,现有队伍缺乏相关知识和能力,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如有教育局局长提出,“无证无照或隐形变异校外培训机构较多,如何治理仍是一个难题”。另有教育局局长提出,“‘家庭式辅导’等违规培训如何有效鉴别、如何协同执法部门妥善查处等还需要学习解决”。这些“隐形”“变异”培训具有分散性、隐蔽性、不易识别性等特点,治理工作面临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等一系列难题,这就需要各地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治理方略,在实践中提高治理能力。有教育局局长提出,“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未完全结课,培训机构又无力退费,向教育部门提出注销时,因未完成资金清理又无法同意其注销的矛盾突出,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育局局长提出,校外培训机构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后需要对相应机构进行收费和资金监管,但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这些问题反映出各地在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中管理人员仍然经验不足,管理能力还不能满足治理需要。3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 年 3 月三、破解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的对策(一)加强培训与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从教育局局长们提出的问题中还可以看到,与“双减”工作密切相关的部分部门领导也还存在对“双减”政策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这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区域相关部门领导还缺乏对“双减”政策相关文件的全面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区域相关部门领导对“双减”政策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不高。如果思想认识水平不提高,区域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就会出现行动迟缓、相互推诿、等待观望、缺乏主动作为和创新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对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领导进行专项培训。一是要通过培训解决对“双减”政策学习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要通过专家的辅导,学习《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等,使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全面把握“双减”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的政策规定。二是要通过培训解决对“双减”政策重要性认识水平不高的问题。“双减”政策出台以后,各地都将政策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而且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但是,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双减”政策促进基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构良好教育...

篇三: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

dquo; 双减 ” ” 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的政策逻辑与行动路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季 节(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 311100)摘 要: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督导部门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

 “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的政策逻辑体现在其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行业发展等方面。新时期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可采用“优化督导效能,整合多元关照” “聚焦监管核心,推动政策落地” “夯实法治基础,寻求制度支撑”这一行动路径。关键词:

 “双减”政策;校外培训;专项督导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新政策相继出台,各地陆续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工作。专项督导是教育督导机构根据具体任务对督导对象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做的督导。与综合督导相比,专项督导可以较深入地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集中精力,避免资源消耗[1]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联合执法、有效推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合同签订、广告宣传、信息公示、收费管理、安全保障、教学管理等重点监管方面成效明显。为进一步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和督导工作,使这项工作不仅立足于工作本身,还能为未来优化督导效能、聚焦监管核心、夯实法治基础做好准备,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梳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的政策逻辑,提出新时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的行动路径。一、 “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的政策逻辑政治逻辑是教育政策背后的驱动力。

 “双减”政策立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政策逻辑,对新时期教育专项督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

 )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和国家积极回应人民关切,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已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 [2] 。各地积极*本文系国家双创项目“透视教育‘内卷化’:课外培训机构对小学生学习效能的影响调查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110346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12教育评价21

 响应,开展了规范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校外教学行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范围和内容、严格审查其办学资质等方面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教育督导和多部门联合执法工作。从政策逻辑看,回应人民大众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关切是开展校外培训专项督导的根本出发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让人民在教育发展改革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倾听的是人民大众的声音[3] 。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不仅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违背了学生发展的规律,也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在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焦虑营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专项教育督导等多种方式全面治理。目前,仍要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工作列入惠民工作重点,作为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 二)

 )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学生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课业负担主要是指完成学习任务所产生的负担;心理负担指学生学习过程因负面情绪造成的心理压力;经济负担指维持学生校内外整个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经费支持 [4] 。近几年,教育部、各省市的减负专项督导工作持续推进。

 “减负万里行”、 《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双减”等政策措施的出台,是对减负工作的延续和强化。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一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补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导致“校内减下去,校外增上去”的尴尬场面。

 “双减”政策高度重视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针对性很强。例如要求从严规范教培行为,要求必须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不占用学生的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等,为减负工作提供了法律和政策基础,也为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督导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三)

 )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与规范校外培训行业发展校外培训机构在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一览无遗,突出表现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竞争过分加剧、教育监管力度较低等。因而,教育部门以问题为导向,作出了如规范培训行为、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负面清单制和黑白名单制的规定,进一步加强督查考核,要求基于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好专项检查、常态化检查及年度检查等督查工作 [5] 。“双减”政策的出台将督导进一步细化,明确了部门工作责任,表示应该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随后,地方教育部门结合地方特点,先后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家“双减政策”的一系列工作部署,比如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浙江省提出了专项治理,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和常态化监管机制的策略,在监管内容上突出“培训时间是否违规” “培训内容是否超前” “疫情防控措施”等,还进一步强化了督查问责,表示应该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专项督导,加强问责以及违规查处,将校外培训的督导责任落实到相应的属地。这说明,伴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复杂的新问题不断显现,所以“双减”政策出台后,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时,专项教育督导的问题抓手也将愈发清晰 [6] 。二、新时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的行动路径“双减”政策出台后,为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我们应从优化督导效能、聚焦监管核心、夯实法治基础等方面作好准备,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公安等部门的责任,共同发力,力争取得重大突破。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12教育评价22

 ( 一)

 )

 优化督导效能, , 整合多元关照新时期,相关部门必须在党和国家的宏观指导下贯彻落实新时期的“双减”政策,并在实践过程中使政策在督导的不断反馈中得以落地。相关部门应以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框架为基础,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治理,统筹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责任共担合作格局,共同助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政策的落实 [7] 。为此,一方面,督导职能要进一步优化。首先,专项督导要以督导为抓手,促进督导实施规范化,制订首问负责制、首查负责制等制度。其次,要以明责履职为载体,全面提升督导效能,遵循现有政策,结合当代特点,明确督导目标、重点规定、关键举措、主体责任以及时限。另一方面,从宏观上来讲,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协同架构,统筹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和教培行业共同参与,从微观层面来说,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督导,政府、校外培训机构、社会各界应各司其职,三者分别做到依法管理、依法办学和依法监督,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统筹共建、友好互动的协同治理新局面 [8] 。( 二)

 )

 聚焦监管核心, , 推动政策落地虽然校外培训机构需要全方位、多元性地进行治理,但督导部门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从督导方式来看,可采取的途径有学校自查、部门抽查、市级巡查等。从督查内容来看,督导小组需聚焦监管核心,展开专项督导。对有证有照的培训机构(文化学科类),督导部门需从机构是否有相应资质,学科教师是否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课程是否存在超前超纲、过分关注应试等不合理的行为,疫情防控是否到位,收费是否合理合规等方面进行考核。对有照无证培训机构(其他类),督导部门需考核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文化学科类辅导现象。对无证无照培训机构(经营文化学科类辅导),督导部门需考核其是否存在在校教师从事或变相从事有偿家教等问题,并报当地党委、政府以便进一步落实整治措施。( 三)

 )

 夯实法治基础, , 寻求制度支撑教育制度能有效保障各项教育主体关系的合理配置 [9] 。法治通过合理的程序与规则,可促使校外教育培训行业步入正轨。近年来,校外培训市场中出现的超标超前培训、虚假宣传、过度营销等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卷入其中,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引发了全社会焦虑,并进一步破坏了基础教育生态。当前,破除校外培训的顽瘴痼疾亟须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来实现治理目标 [10] 。其一,要对基础教育的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切实提高校外培训治理政策的规范性,为政策的落地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首先,应对教培行业行政机构和行政程序的法律制度予以完善,明确各类机构和各级政府在校外培训治理政策落地过程中的责任与权力,使各方面都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其次,使基础教育法律规范中的执法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加强对校外培训治理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全方位监管,不断强化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加强行政指导、处罚和强制等手段的合理运用,确保校外培训治理政策督导的落地与实效 [11] 。其二,建立完善的校外培训治理政策督导制度,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评价制度与问责制度。首先,应大力监察或审计督导部门和督导小组,着重监督校外培训治理政策的实施成效,并评估校外培训治理政策的执行成本,确保评估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使监管更加有效。其次,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治理政策问责制度。在确定督导主体的职责之后,应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督导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与问责制度,引导责任部门加强问责,鼓励社会力量敢于问责、积极问责,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不断致力于提高校外培训治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12教育评价23

 教育督导需要 《 条例 》 》 的规范引导— —《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制订过程回顾与学习体会□ 姚宏昌(衢州学院,浙江衢州 324000)摘 要:自从2012年国家出台《教育督导条例》后,浙江省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现实需要对国家《教育督导条例》予以细化补充。

 《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是对国家《教育督导条例》的有益补充,它的出台有助于对落实教育督导政策、提升教育督导地位、完善教育督导机构、明确教育督导职责、优化督学队伍建设、规范教育督导程序、尝试多元督导活动、强化评价结果运用等工作的规范引导。关键词:教育督导; 《教育督导条例》; 《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2012年8月29日,国务院第21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教育督导条例》(以下简称“国家《条例》”),并于9月9日以第624号令的形式对外公布,自10月1日起施行。为了贯彻落实施行国家《条例》,全国已有18个省份结合实际出台了省级《教育督导条例》。浙江省启动制订理的合法性与实效性。

 □ ◢参考文献:[1]杨颖秀.教育管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1.[2]祁占勇,李清煜,王书琴.21世纪以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演进历程与理性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9(6):37-43.[3]吴佳莉,郑程月,吴霓.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涵、演进与实践路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6):74-79.[4]鲁林岳.综合辩证论“减负”[J].教育研究,2007(5):69-72.[5]周翠萍.论校外培训机构的特点、问题及定位监管[J].教育科学研究,2019(10):32-35,52.[6]薛海平,刁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文本计量分析[J].教育经济评论,2020(6):18-37.[7]陈亮,石定芳.新时期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政策逻辑与实践路径[J]. 高校教育管理,2021(1):97-106.[8]李鹏,石伟平.新时代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逻辑与行动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9):81-86.[9]POPKEWITZ T S. A politic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reform: power/ knowledge inteaching, teac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1: 2.[10]杨航.治理校外培训须完善相关法律[N].韶关日报,2021-06-26(A07).[11]范国睿,孙闻泽.改革开放40年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与逻辑分析[J].教育研究,2018(7):15-23,48.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1/12教育评价24

篇四: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

别 关 注33制的核心工作方式,就是考察、分析和预测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全面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而据此决策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时代性内容结构。第三,阐明并传播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基础关系。在具体实施中,不少人因为没有清晰认识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基础关系而导致实践偏差。任何一种需要保障质量的人类活动都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把握活动的现状和价值水平,也才能更合理地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对于素质教育来说,教育评价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考试也是不可轻易废弃的。诚然,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校正,但需要澄清的是,这里的应试教育是指那些因为应试而减少或丧失真正教育内涵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并不等同于拒绝考试,考试也需要在素质教育中持续存在,素质教育与考试的这一基础关系有必要得到阐明并广泛传播以形成共识。第四,全力提升素质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教育事业的全面现代化,这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特别 重视的。一些人认为素质教育没有考试的压力,因而可以放松对效果和质量的追求,从而产生了素质教育不需要特别努力提升水平的错觉。事实上,肩负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使命的素质教育应以更高质量的立德树人为目标,这更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去推进和创新素质教育的具体行动。素质教育对应着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挑战,这就需要素质教育全力提升现代化水平,以真正应对时代的需求。(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政策被简称为“双减”。“双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在严格规范校外培训的同时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这给已在我国实施20余年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双减”给素质教育带来新机遇学校课后服务为素质教育提供资源和机会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出台,标志着从国家层面正式开始“双减”下家校社协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 刘钧燕DOI:10.16632/j.cnki.cn11-1005/d.2021.11.012

 特 别 关 注34推行素质教育。《决定》要求学校“ 不 仅 要 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但在实 施中却面临着教学任务与学生在校时长之间的矛盾。“双减”政策要求中小学校提供课后服务且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学生在校时长延长了约两小时,这给素质教育的开展留出了更多时间。据教育部2021年9月23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公开的信息,在填报了课后服务的10.8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寄宿制学校和村小学)中,96.3%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其中,很多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在课后服务时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活动,组织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和机会。素质教育类校外培训迎来新发展“双减”政策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发出了最严整治令,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则要求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并“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相当于给它们留出了发展的政策空间。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多致力于素质教育类的培训。素质教育类校外培训在我国已发展多年,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仅2015年至2019年就从2642亿元增长到5286亿元。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其增长态势,但在“双减”政策影响下素质教育类培训将迎来新的发展。其中,一部分是看好市场前景新开设的素质类培训机构。根据媒体报道,我国目前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机构,66万家体育运动类培训机构,“双减”政策发布以来,这两类培训机构新增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9%。另一部分是从学科类培训转型而来。“双减”政策落地后,已有多家大型培训机构新增了非学科类培训业务,例如,学而思推出了新品牌 — 学而思素养中心,其产品内容涵盖科学、编程、益智、故事、口才、传统文化、美育、围棋等板块;新东方北京学校设立了素质教育成长中心,涵盖艺术、体育、文学、科创、亲子等多个板块。素质类校外培训行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市场选择,例如艺术类(声乐、器乐、绘画、舞蹈等)、体育运动类(球类、游泳、跆拳道等)、科学创造类(机器人、编程等)、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校外教育单位助力“双减”促进素质教育除了培训机构,提供校外素质教育的还有青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文化宫等校外教育单位。这些单位自成立起就承担了为少年儿童提供校外素质教育的职能。“双减”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这些成建制、

 特 别 关 注35辐射面广的校外教育单位可以助力“双减”,给学校、学生提供素质教育的资源和课程。例如,2021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12家区属少年宫、科技馆、美术馆等校外教育单位整合出了首批200余个课后服务项目提供给学校,既有音乐素养、竹笛、中国舞等艺术课程,也有物理、人工智能等科技课程,还有武术、剪纸等传统课程。下一步,这些校外教育单位不仅可以根据学校需求送教到校,还将探索让学生上门选课,享受更专业的资源、设备和活动空间,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双减”下素质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资源不均衡带来素质教育机会的差异“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但课后服务的资源和能力的不均衡势必带来素质教育机会的差异。我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08万所,按照教育部公布的课后服务数据,还有10万多所学校没有填报课后服务信息,1.56亿中小学生中只有一半参加了课后服务。随着城镇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并利用此时段进一步拓展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城乡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区域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资源差异,同一地区校际也并不均衡,薄弱校的课后服务能力有限、形式单一,学生只能享有基本的看护服务,与优质校学生享有的素质教育资源和机会差距显著。素质教育类校外培训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素质类校外培训是需要家庭付费购买的培训服务,除带来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也会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相对于学科类培训,素质类校外培训更多采用“一对一”或者小组形式,其资费通常比大班形式的培训更高。在一线城市,每小时500元以上的收费标准稀松平常,一科一年20万元以上的培训费用也屡见不鲜。尽管家长对于素质教育有不同的理解,但全面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根据2020年一项对3—15岁子女教育的家庭调研,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兴趣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习惯、性格塑造、表达能力、精神品质等多方面发展。因此,家长对于素质类校外培训通常采取组合消费的策略,艺术、体育、科创等多个领域各选择一定科目,培训费用相应地成倍增加,造成的经济负担甚至远超学科类培训。校外培训的资本逐利性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偏差“双减”政策严禁学科类校外培训的资本化运作,但素质类校外培训不在此列,资本的存在使得素质类培训难免产生逐利冲动。校外培训机构本质上是通过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实现盈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较高的期待,而培训机构本能地期望卖出更多课程和服务,因此校外培训天然地不会指向普及,而是不断拔高。素质类校外培训机构通常长于对技能技巧的训练,重视等级、证书的获取,此过程中可能疏于立德树人,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格,这与《决定》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理念有一定偏差。家长关于素质教育的迷思教育常被赋予提升人力资本、丰富精神灵魂、促进社会流动等功能,这些功能与素质教

 特 别 关 注36育的理念共同刺激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无限想象以及相应的教育投资。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对素质教育存在一种迷思:素质教育就是学各种才艺,重视技能技巧层面的训练。由于校外培训市场的发展及广告的宣传,家长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愿望落实为一个又一个培训班、一张又一张等级证书。但这与素质教育相去甚远,充其量只是一种技能教育。“双减”后学科类校外培训受限,但“素鸡”(用素质类课程“鸡娃”)更趋流行。且出于竞争考虑,家长一方面更偏爱小众项目,比如高尔夫、马术;另一方面讲究多元,各个领域的项目都要让孩子接受训练。家庭经济负担和孩子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却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家校社协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新的发展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使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家庭是儿童成长、生活的首要基地,学校是学生明德、启智的主要平台,社会是人们发展、交往的基本环境,三者纵贯并影响每个人的一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家校社协同推进。第一,“双减”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功能进行了重构,学校要站稳教育主阵地。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服务的延伸,应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设计安排,服务内容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型、探究型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同时,在促进课后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财政投入、资源统筹、政府采购等形式,弥补学校课后服务的城乡、区域和校际差异。第二,素质教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坚持规范服务,在培训目的、内容、方式、评价、师资、广告等各方面保证依法依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政府应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素质教育类培训机构,并对其收费进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由政府制定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并按程序纳入地方定价目录,以切实减轻学生家庭校外培训负担,维护教育公平。第三,社会力量助力推进素质教育是应有之义更是义不容辞,尤其是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等成建制、辐射面广的校外教育单位。一方面,应积极支持校外教育单位基于自身特色开展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兴趣类项目或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另一方面,应借鉴北京西城区等地的经验,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充分调动校外教育单位的人力、课程和资源,助力课后服务,共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第四,建议家长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论坛、家长云课堂等途径学习科学教育观念,理性看待孩子成长预期。做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做孩子的学习引领师,给孩子做好学习榜样;做孩子的人生指导师,给孩子指引人生方向;做孩子的梦想合伙人,鼓励孩子自我发现、自主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篇五: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2022年第4期 中国远程教育2022年第4期落实“双减”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 梁凯丽 辛 涛 张琼元 赵 茜 李 刚 张 生【摘 要】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教育体制优化的有效切入口。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我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压减力度大,有证机构积极转型,无证机构完全停止培训行为,实现了中央“双减”文件“大大压减”的目标,扭转了校外培训过多过滥的局面。治理效果显著: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资本无序扩张得到有效遏制;校内课后服务供给常态化开展,助力实现减负提质;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业压力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面临教育资源流失、违规行为较多、家长焦虑不减等诸多挑战。为了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治理而非单一压减,需要完善协同治理制度,逐步让市场发挥作用;对校外培训机构不能一刀切,需正视其积极作用;重视学生与家庭的实际需求,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借助校外培训机构的技术优势与产品优势,助力现代教育的发展。【关键词】

 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数字化;家庭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托管服务【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22)4-0027-09一、引言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活动也叫“影子教育”,其与学校教育相配套,依托于学校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主要分为两大类:非学科类辅导和学科类辅导。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是指在课后向学生进行品德、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是指为学生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类的培训。除此之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务院, 2018)

 中规定,校外培训机构还能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骨干,提供经验和资料。从其概念上来说,校外培训机构就是学校的“影子”,其提供的培训内容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仰丙灿, 2018)。因此,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 (代蕊华, 等, 2017)将世界各国政府采取的治理方法或态度主要分为六类。一是自由放任型。这些国家的政府认为,校外培训属于市场活动范畴,市场具有自我调节与自我约束的能力,政府不应介入。一方面,政府介入会增加培训机构、学生和家庭以及政府管理者的相应成本;另一方面,校外培训行为较为分散和隐蔽,即使政府介入,也很难进行有效管理。二是认知监管型。这些国家想要尽可能了解课外辅导的情况,仅收集校外培训机构的企业规模、运营状态方面的数据而不采取实际监管行动,监管活动也得不到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且收集数据较为局限甚至不准确,这种监督往往是无效的。三是规范与控制型。这种治理方法被大多数国家政府采纳,但规范范围和治理力度差异很大。治理内容基本包括机构资质、登记注册、运营场地、师资、安全管理等。四是积极鼓励型。采取该治理方式的国家认为校外培训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增加就业岗位,能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因此,国家会通过政府补贴、教师培训、减免税收、立法保护等政策积极支持校外培训行业的发展。五是混合型。采取部分开放部分禁止的策略。比如,允许后进生参加校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基于‘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教育系统化监控评估、智能决策仿真和应用研究”(项目编号:U1911201)。27DOI:10.13541/j.cnki.chinade.2022.04.006

 中国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2022年第4期 中国远程教育2022年第4期补习培训,但禁止学校教师进行有偿培训。六是完全禁止型。严禁营利性的课外辅导,不允许所有营利性质的校外培训存在。但从实践上来说,这样的治理方法基本上是失败的。这些不同方法反映了政府治理态度与决心的差异。从我国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经验来看,早在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教育部, 2013)

 就提出要完善培训管理,推动行业自律。同时,教育部提倡更多培训机构加入《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规范培训机构的资质、服务、质量和收费,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绿色培训。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育部, 2021)

 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校外培训机构各类违规补课现象,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依规严处。但此时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并没有进入常态化和规范化阶段,治理细则与责任部门也尚未明确。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务院, 2018)

 出台,标志着校外培训被单独列为一个领域进行治理。随后,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进入依法治理的加速期,治理力度急剧增大。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等, 2021)(以下简称“双减”),将规范校外培训、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民生工程。胡洁人等 (2021)

 在其研究中论述,“双减”政策的颁布拉开了我国依法监管校外培训机构的序幕,特别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相应监管措施,如对培训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培训价格的限制和禁止资本化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为什么我国持续并不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从国内教育发展的态势来看,随着社会对“名牌学校”“高学历”“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以及资本的推波助澜 (都晓,2022),校外培训机构大规模增长,已经超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数量,以致影响到了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此外,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课程服务数量少、质量低,使得家长将目光转向校外培训机构,以满足考试评价要求或实现更高层次的辅导,以致学校教育体系的优势与作用逐渐减弱。这一现状存在的本质在于考试评价要求与学校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落差,即教育体系内部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不匹配。“双减”政策的出台,最终聚焦的是教育体系内部机制体制优化问题。“双减”贯彻“刀刃向内”的原则,表面为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实则是学校教育的提质,以考试评价、课堂教学、课后活动、家校社合作等多方面的学校公共服务提升为落脚点,最终建造多维和谐、跨越多层的高质量教育生态。本研究通过访谈与问卷调研的方式,结合现阶段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成果,对我国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为推动新时代“双减”背景下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供启迪和借鉴。二、研究方法(一)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访谈与问卷调研两种方式。访谈调研20余人,访谈机构主要以大型培训机构为主,同时辅以中小学线下培训机构。访谈对象为从事教培行业,从业年限从刚入职至二十年不等,岗位职级上至企业管理高层核心人员下至基层教研老师。参与问卷调研的被试来自我国东部某省城区和郊区9个区县,每个区县选取办学条件较好、办学条件一般和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的6所小学、9所初中、3所高中作为样本校。参与调研的学生来自初中和高中样本校,除高二、高三年级之外,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学生,有效学生数量共计3,813名 (见表1)。参与调研的家长来自小学、初中和高中样本校,除高二、高三年级之外,样本校各年级全部学生的家长参与调研,且每个学生仅有一名家长参与调研,有效家长数量共计20,867名 (见表1)。(二)

 研究工具访谈提纲包括企业访谈提纲、管理人员访谈提纲和教师访谈提纲,访谈框架均包含公司基本情况 (主要业务、人员规模、师资情况、财政收支)、政策理解 (“双减”政策对缓解家长焦虑的作用,转型教培机构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双减”后家长的辅导需求对教培行业的影响,学校教育、校外培训和家庭教育之间的权衡)、影响方面以及应对措施 (准入门槛、资金、业务、营销运营、社会压力、企业氛围、28

 中国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2022年第4期 中国远程教育2022年第4期其他)、所需支持四方面内容。表1 学生样本与家长样本基本信息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性别男女家长类别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他合计学生(人)(占比)——————897(23.5%)960(25.2%)891(23.4%)1,065(27.9%)1,857(48.7%)1,956(51.3%)—————3,813(100%)家长(人)(占比)1,928(9.2%)1,979(9.5%)1,839(8.8%)1,799(8.6%)1,692(8.1%)1,762(8.4%)3,091(14.8%)2,816(13.5%)2,832(13.6%)1,129(5.4%)——5,085(24.4%)15,528(74.4%)142(0.7%)41(0.2%)71(0.3%)20,867(100%)调研问卷包括“双减”政策家长问卷和“双减”政策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包括家庭基本信息、家庭培养、政策解读与反馈、校外培训、课后服务、学校作业与考试、“家校社”协作、中考改革八个维度。学生问卷包括个人背景信息、校外培训、中考改革、学校信息、课后服务五个维度。三、治理现状(一)

 治理成效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以治乱防风险为核心,以构建教育新生态为目标,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1. 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资本无序扩张得到有效遏制目前我国东部某省线下有证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72%,线下无证机构压减100%,线上有证机构压减率为81%,线上无证机构全部清零。同时,学科类校外培训报班数量大幅降低,以治理难度最大的北京为例,66.6%的家长表示没有报名学科类辅导班,14.8%的家长表示报了1门学科培训,10.8%的家长表示报了2门,5.7%的家长表示报了3门。“双减”政策出台后,82.0%的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81.4%的家长更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2. 校内课后服务持续性供给,助力实现减负提质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减负提质,学校加大课后服务力度。在课后服务内容上,56.8%的家长反映孩子就读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内容为学业辅导类,51.5%的家长表示学校课后服务为体育竞技类,53.6%的家长表示课后服务为才艺类。在课后服务形式上,51.7%的家长反映课后服务形式主要为户外活动,52.2%的家长反映课后服务主要形式为社团,51.8%的家长反映主要形式为兴趣小组。学生参与的课后服务内容主要为学业辅导类 (40%)、体育竞技类(41.1%)、才艺类 (47.5%);参与形式主要为社团(48.8%)、兴趣小组 (44.6%)。从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上来看,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兴趣为导向,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参与率高。3. 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业压力有所缓解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57.1%的家长反映学生书面作业变少了,34.3%的家长反映实践活动类作业变多了,53.7%的家长反映无须家长批改作业了,54.6%的家长反映没有布置给家长的作业了,60.3%的家长反映学生回家做作业的时间减少了,58.9%的家长反映重复性、机械类作业减少了。56.5%的家长周一至周五基本不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54.6%的家长基本不在周末、节假日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作业负担有所减轻,学业压力得以缓解。综上所述,“双减”通过校内校外治理双管齐下,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二)

 转型与发展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全国各地校外培训行业存在不同的转型与发展状态。1. 培训机构整体呈现积极主动转型趋势姚亚楠等 (2021)

 指出,自“双减”实施以来,向素质教育、课后托管、职业教育转型和拓展是多数培训机构的应对策略。其一,培训机构将素质教育作为着重发力点之一,积极推出素质化转型方案,建构素质教育新体系。积极开展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增加美育29

 中国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2022年第4期 中国远程教育2022年第4期艺术类、体育运动类、科学创造类、劳动实践类、品德修养类课程。付屹璇 (2022)

 认为,“双减”政策实施的主要方向是回归素质教育本源,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服务质量,增强素质教育,减少学生课业量,保证学生睡眠与休息的时间,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如新东方成立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包括艺术创作学院、人文发展学院、语商素养学院、自然科创空间站、智体运动训练馆、优质父母智慧馆六大板块。学而思培优推出“学而思素养中心”,涵盖科学、编程、益智、故事、口才、传统文化、美育、围棋等模块。其二,郅庭瑾 (2021)

 在其研究中提出,除素质教育之外,职业教育也是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的探索方向之一。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等, 2021)(简称“《意见》”)。《意见》规定了未来几年职业教育本科的招生目标,鼓励上市公司举办职业教育。如51talk不再对青少年学生售卖外教课程,而是加大对成人英文业务的投入,提升对于成人留学、旅行、职场等的服务。其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边玉芳(2021)

 在其研究中强调,该立法为“双减”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这种家庭化教育样态的趋势也为培训机构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转型的培训机构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诊断分析方面的优势,向家长传播科学教育观念。如,新东方此前创立“...

篇六: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

dquo;双减” 后 校外培训机构限期整改 工作汇报

 Z Z

 J J

 本机构将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领会“双减”工作重要意义。在今后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法合规经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不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培训机构登记在册的教职工 12 人,均已经取教师资格证。其中美术教师 3 人、会计专业 1 人、舞蹈专业 3 人、音乐专业 2 人,英语专业 3 人。汉语言专业 1 人。学校现有学生 370 人,其中女生 170 人,男生 200 人;我校建筑面积约 889 平方米。培训涉及课目主要是音乐、舞蹈、

 美术、英语等四个领域,教职员工没有在职教师及公务员。

  二、治理内容 及整改方法

 本机构将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照文件,作如下整改:

 1 1. . 自查有无超范围培训。

 整改方法:

 我校培训范围均在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没有超范围培训; 2 2. . 自查有无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整改方法:

 我们一律停止了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并对已经缴费的家长,全额退费。

 3 3. . 自查有无高薪挖抢学校教师;

 整改方法:

 我校没有高薪挖抢学校教师,曾经有一名教师利用节假日来我机构代课,现已解除关系。

 Z

 J

 4 4. . 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是否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

 整改方法:

 经自查,我校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都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于近日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 Z

 J

 5 5. . 自查有无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 ;

 整改方法:

 经自查,我校对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有专人管理,并签订承诺函。

 6 6. . 收费项目和标准,有无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

 整改方法: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在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7. 自查有无超标超前培训,有无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

 整改方法:

 征求家长意见,已经把“衔接班”取消,改为“巩固班”,对部分家长要求退费的坚决退费;杜绝“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8 8. . 线上培训的注意点;

 整改方法:

 我校线上培训主要是老师的在线视频课,我们每课时不超

 过 30 分钟,然后课程间隔不少于 20 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 21 点。

 Z

 J 9 9. . 关于广告宣传; ;

 整改方法:

 我校已下架各类广告牌,不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登、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不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

 1 1 0. 关于外教

 整改方法:

 已解除我校仅有的 1 名外籍英语老师,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积极促进产业转型,由学科培训向加强学生素质兴趣的培训转型;增加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等培训; Z

 J

 2.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积极创造条件,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积极参加教育部门评估,供学校选择使用,加强与学校合作,不在校招揽生源。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

  根据《意见》,明确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有:

 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二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三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强化常态运营监管,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坚决禁止不正当竞争,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四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

 五是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统筹核定编制,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关于培训广告,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篇七: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

“ 双 减 ”背 景 下 社 会 组 织 参 与 校 外培 训 机 构 治 理 的 机 制 研 究张茂聪

  尹光奇

  杜文静

 摘 要:

 “双减”政策要求在政府主导下,多方联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组织以其独立性、专业性在教育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的开展,社会组织专业性不强、独立性不足、合法地位尚须加强等问题制约着其职能的发挥。治理视域下,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分属不同领域,具有各自优劣势,构建以行政监管为主、社会组织参与监测评估的新型治理体系,能够发挥多主体治理的协同效应。对此,可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法律、制度供给,建立资质认证标准,规范准入程序,加强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培训机构治理的机制。关键词:

 “双减”政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社会组织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2021-12-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 2019年度重点项目“教育培训市场治理路径与监测指标研究”(AFA190018);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运行机制优化研究”(202ZD003)。作者简介:张茂聪,山东师范大学(济南 250100)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尹光奇,山东师范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杜文静,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要求在政府主导下,多方联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由此步入规范发展阶段。经过前期政策的强力执行,校外培训的种种乱象得到初步遏制。然而“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依靠行政监管会陷入治理成本过高、治理效果不彰的困境。故就长远看,须拓宽治理路径,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寻求持续的治理支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化水平提升,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教育等不同领域参与治理和提供专业服务。在教育领域,社会组织是游离于政府、管理客体外的第三方,通过接受政府等机构委托开展评估活动,并提供指导改进服务。然而,我国能够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社会组织数量较少,参与治理存在法律、制度缺失,组织自身专业能力欠缺等现实问题,限制了社会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研究社会组织参与教育事务的改革突破,分析社会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存在的问题,能够厘清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监管与社会组织评估的关系,进而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的资质和能力建设,完善其参与社会事务的机制。双减+2022 年第 2 期No. 2, 2022总第 281 期Sum No. 2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32一、社会组织参与教育事务的现状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协同参与。教育类的社会组织作为治理体系中第三方主体,在参与教育公共事务的监督、评估及援助上最具客观地位,是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柱,是教育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1]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政府先后颁布多项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彰显了独立性、开放性、公正性的优势,成为参与社会事务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取得显著成就。但在教育领域,社会组织参与尚处起步阶段,法律以及其他方面配套制度的缺失,限制了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一)我国社会组织参与教育事务的改革突破1950 年,我国颁布《社会团体暂行办法》《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明确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与原则。1978 — 1998 年,国家先后出台《社会团体登记条例》《基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与政策框架,社会组织开始迅速发展,并于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出现增长高潮,由 1988 年的 4,446 个涨至 2021 年的约 90.16 万个,与2011 年的 45.75 万个相比,我国社会组织在十年间增长近一倍。当前社会组织增速有所下降,表明我国社会组织开始由高速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化,同时意味着我国社会组织进入规范治理时代。伴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化,必然会引发从宏观到微观、从观念到行动等方面的调适。政治与社会领域逐步营建了社会组织产生与发展的优渥环境。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并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提供广泛的政策支持。2008 年,党的第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作为中介协调载体的地位更加凸显。

 [2] 201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强调完善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举措,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对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行业管理等公共服务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社会组织购买。

 [3] 各省市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的数量激增。2015 年,民政部颁布的《关于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以评估促改革、促建设、促管理、促发展,着力规范第三方评估的范围、内容、程序,着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着力建设第三方评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使第三方评估成为政府监管的重要抓手,成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平台。

 [4]在教育领域,1980 年以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社会组织应运而生。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为保证政府职能转变,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发挥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决策和管理的作用”。

 [5] 2003 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可组织或者委托社会组织评估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由此,民办教育机构逐步关注自身办学效益,这也促使社会组织的创生动力从高层转移至基层。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提出:

 “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6] 在政策的不断扩散下,国家对于教育社会组织的态度由“积极吸纳参与”到“委托开展”“扩大参与”,再到“健全参与机制”,一批能够参与教育评估、决策咨询、资格评审等教育事务的社会组织形成,部分承担了从政府剥离出来的评估咨询职能。(二)社会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存在的问题

 33目前,我国教育类的社会组织约占社会组织总数的 30%。教育类社会组织中,在民政部登记多为科研机构、教育研究中心、基金会;在地方注册的多为培训机构,具有评估、监测功能的社会组织较少。

 [7] 社会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多在监测评估环节发挥效用。然而,除了数量不足外,还存在若干问题。一是社会组织专业性不强。专业性是指由专门机构参与教育事务,具体体现为具有明确治理目的、治理体系、治理标准,制定实施方案,包含组织本身的专业化和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尽管许多省份已出台文件对社会组织的准入条件,如对具备独立法人、专业团队和专业能力进行规定,但由于规定过于简单,导致社会组织准入门槛较低。社会组织缺乏工作人员认证标准和操作性较强的行业规范,致使筹资能力弱、人员吸纳性不强。调查显示,仅有 18% 的教育类社会组织资源充足或基本充足,资源不充足或完全不充足的教育类社会组织高达 78%,资源匮乏已成为社会组织普遍面临的困境。

 [8] 即便有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社会组织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监测评估,但并无部门对监测评估过程进行元评估,因此,社会组织的权威性不高、公信力不强,民众对社会组织监测评估的信任度不高。二是社会组织独立性不足。独立性指社会组织既不隶属于政府部门,也不从属某个利益集团。

 [9]

 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相互促进的。由于各地较少创建校外培训行业协会,而教育类社会组织是市场化产物,较难获得官方参与教育事务治理的资格,多借由政府购买服务、公开竞标等途径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合法依规介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去。但在教育主管部门购买公共教育服务的过程中,更倾向委托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其所熟知的组织开展评估工作,模糊了“管”“评”部门间权利与义务的边界。尤其是在服务供给过程中,作为代理方的社会组织常因与政府地位不平等,被赋予半官方性质 [1] ,成为政府的代言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三是社会组织合法地位尚待加强。虽然,国家出台诸多扶持、规范社会组织参与教育事务的政策规章,特别是 2021 年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定期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和鼓励民办学校依法建立行业组织,研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建立认证体系,制定推广反映行业规律和特色要求的合同示范文本 [10] ,为社会组织参与民办教育监测、评估培植了法律基础。然而条文却未涉及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程序、方式及可操作性办法,难以从根本上为社会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二、治理视域下的社会组织与校外培训市场监管“双减”政策在于促进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回归公益性。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分类监管,以及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清晰的监管体系成为深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的两大任务。

 [11] 目前,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过程中,关于“评”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有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开展的行政监管、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的自我评估和社会组织开展的参与性评估。其中,行政监管和参与性评估均为外部评估,前者根据行政法规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测评估并依据结果进行规管;后者借助社会组织这一独立于政府与教育培训机构之外的主体,通过专业手段,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作出事实和价值判断。两者均具有监测评估功能,如何处理社会组织与教育主管部门评估的关系,协同发挥监管效力,是社会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关键问题。“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新政迭出,教育主管部门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体系中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监管边界不断扩展,在规管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中的作用

 34日益凸显。然而就长远来看,具有高度权威性的行政监管存在诸多隐患,如信息是贯穿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主线。信息沟通需要一定的成本,因为每个信息都涉及信息发送与接收时间的投入及信息传达的资源成本。

 [12](P120-125)

 目前,县域(区)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中承担主体责任,但由于工作员较少,其所做的工作更多是根据采集的信息做出判断。对于培训机构信息的收集渠道主要有培训机构在“全国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更新的关于培训内容、教员、学员、缴费情况等信息和突击检查。前者容易在层层传达的过程中产生信息误差,形成信息不对称;后者则由于校外培训机构营业时间与政府监管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的冲突,使得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信息的获得较为随机。此外,由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过程涉及教育、消防、卫生等多部门,尽管“双减”政策明确了教育部门的主体地位,但依然会出现多头管理和无管理并行的矛盾,增加了行政成本。倘若不打破“一家独大”的行政监管所导致的“管评”不分的封闭格局,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亦将难以保证。在管办评分离及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域下,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不仅仅是政府事务,还是一个政府行政监管、机构自评和社会组织参与评估相结合的多元监管体系。从社会组织属性来看,其参与教育事务主要基于特定的利益关注与公共情怀。与行政监管相比,社会组织所开展评估活动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2016 年修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提出,社会团体受国家保护,可依照法律、法规及章程开展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13] 所以,社会组织是一类可以独立参与决策的实体,兼具公开性和社会性,能够弥补行政监管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就两者的职能来看,行政监管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管的行政行为,既包括了评估、检查、规管的职责,也涵括了咨询指导职能。行政监管是整合监测评估和规范管理职能的宏观手段,评估监测是规管的依据。而社会组织只是参与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测与评估,并给出改进建议,较少采取强制手段监督其改进。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分属不同领域,行政监管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而社会组织则更多地体现其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判断。在“双减”政策落实的初期阶段,由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涉及众多部门,也涉及教育利益的深刻调整,完全依靠社会组织参与评估,难以实现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快速、有效规范和引导。但长远看来,在管办评分离的制度架构下,构建以行政监管为主、社会组织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互补优势,方能更好实现“双减”政策的愿景。具体而言,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不仅要依靠行政系统的等级权威,还要以市场为基础 [14]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在某种程度上为“委托-代理”关系。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逐步创建新型的权威体系,将部分监测...

篇八: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

ldquo; 双减 ” 工作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总结汇报

  XX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着力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纠正校外教育培训无序发展乱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特别是 XXXX 年,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建立机制为重点,以分类治理为抓手,防范化解校外培训机构办学风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前期举措 破解难题,建立监管机制与平台。XXXX 年,XX 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市级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探索建立教育部门、培训机构、家长、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风险防范机制,通过管理端、机构端和家长端,提供机构情况、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收费标准、教师和学生信息、年检年审、风险预警等多项功能,实现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公开化、透明化。目前,平台注册培训机构 XXXXX 余家,录入培训教师 X 万余人,录入参训学生 XX 余万人。

 限控规模,同步推进治理与规范。XXXX 年暑期,教育局协调民政、公安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发了《关于联合开

  展整治无证无照教育机构专项行动的通知》,在全市开展为期 X 个月的整治无证无照教育机构专项行动。全市共排查机构 XXXXX 所,责令 XXXX 家机构整改,取缔无证无照机构、“超范围经营”教育咨询公司 XXXX 个。同时,严格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与招生入学考试挂钩的任何活动,严禁“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督促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或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公布白名单 XXXX 多家,黑名单 XXXX 多家。

 党建引领,牢固把握办学方向。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党组织建设坚持应建尽建,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各种方式灵活组建,全市共建立了 XXXX 余个校外培训机构党组织,校外培训机构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将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入章程,积极推进党组织班子与管理层之间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提高校外培训机构党员队伍综合素质。

 服务家长,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制发文件,健全协调机制,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构建起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的课后服务体系。坚持“公益、公开、自愿、安全”

  的原则,利用学校资源优势,提供学生做作业、文体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学生课后服务,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按照国家“双减”工作要求,一方面从校内提升入手,提质量、扩供给,着力在教学质量、作业管理、课后服务等方面,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发挥好学校在立德树人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回归校内,学好学足;另一方面严格管理学科类培训机构,切实解决学科类校外培训泛滥问题,逐步构建“机构自觉、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长效监管机制,实现“三个转变”。

 监管方式的转变,从事后整改转向事前预防。把好入口关,坚决做到三个严控:严控机构收费、严控办学资质、严控培训人员,坚决杜绝不具备资质的人员从事学科培训活动,严查培训机构干扰学校教学秩序,高薪挖抢教师的行为。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

 教学内容的转变,从学科应试转向素质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指导学校结合新要求,修改完善教学计划、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探索

  教学模式,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积极创新育人新方式。

 校内外关系的转变,从校内校外恶性竞争转向校内教育有益补充。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课后服务能力,并积极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理念,做到系统施策、标本兼治。鼓励和引导校外培训机构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积极开发更加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XX 市将统筹征集和合理引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服务、资源、技术,有效丰富和补充校内课后服务,助力校内提质扩容,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 双减 ” 工作落地情况汇报

 XX 县教育系统始终坚持把抓好“双减”工作作为推动XX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切入口,统筹推进减负与提质、校内与校外、严管与厚爱、考试与评价,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统筹好减负与提质。只有减轻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负担,切实发挥好作业检验课堂教学成效的基础作用,把学生从效率低效果弱的刷题苦海里解放出来,把家长从繁重的作业辅

  导或送孩子校外培训的焦虑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破“重智轻德”,立“以德为先”,实现“五育并举”。必须要把作业总量控下来,中小学校要制定和完善作业管理细则,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初中不超过 90 分钟刚性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必须要把作业质量提上来,中小学要聚焦素养优化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教与学闭环管理机制,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校本研修重要内容。中小学要建立完善常规制度,明确检查考核要求,让教师教学、学校检查考核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将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的检查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等挂钩。

 统筹好校内与校外。要坚持向课堂“抢”效率,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确保课堂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内学习效率。要坚持向校园“争”时间,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除体育、劳动、综合实践等科目必须有课外作业外,鼓励学科作业尽可能在校内完成,实现“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全面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召开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家长会,减少家长的疑虑和担心,增进家长对“减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防止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增负”。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 11 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校

  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坚持“边排查、边整改”的工作思路,集中整治无证无照、安全隐患、超前超纲、违规收费、暑假集中补课等行为,迅速遏制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问题。在运用好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的同时,依托“XX 多彩宝”开发校外培训机构政务审批管理一体化平台,目前正在部分县(区)试运行。正式运行后,将实现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备案年检全网通办,资质信息奖惩全面公开,查询评价投诉一键融通。

 统筹好严管与厚爱。教师是基础教育的第一资源,减轻作业负担和提高作业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整体水平。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高压打击在职在编中小学教师在外兼职有偿补课、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诱导学生到校外补课等行为。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在绩效工资总量里予以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设计适量、合理的弹性作业和分层分类作业,切实用教师的高投入换来学生的轻负担。

 统筹好考试与评价。作业负担重实质上是不科学的考试评价导致的,只有科学用好考试、评价等手段,才能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因此,有必要继续通过深化高考综改、

  中改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从一次性考试模式调整到以考生成绩加综合素质为主的模式,注重学生过程性成长进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通过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客观地评价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以评价促进教育观念转变,促进教育教改,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1 2021 年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总结汇报

 XX 区深刻领会“双减”精神,把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为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教育系统学党史、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规范办学行为和校外培训为重要抓手,为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部门协同推进减负。2019 年,XX 区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XX 区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教育、发改、公安、民政、财政、人社、市场监管、广电、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建立了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

  抓共管的减负工作机制。

 二是规范办学行为,注重从根源减负。规范招生行为,坚持相对较近、免试入学原则,小学一年级“应招尽招”、小升初“整班移交”、公民办学校同等同步招生,不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 XX 区课程设置方案,开足开齐规定课程,杜绝“非零起点”教学。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保障学生正常休息权利。规范考试行为,坚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次数,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判学生。规范竞赛活动,坚决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坚决克服“五唯”倾向,深入开展铸魂育人“五个合格”(学校管理合格、教师教学合格、学生学习合格、干部服务合格、教育评价合格)和教师“一考三评”工作,调整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

 三是提高育人质量,注重增效减负。2020 年,XX 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育教改提高育人质量的实施意见》,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教育+互联网”减负行动新举措,以 XX 教育“珠峰旗云”平台为支撑,通过双师课堂、同步课堂、专递课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的放矢对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四是规范校外培训,注重引导家长减负。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精神,健全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坚持对校外培训机构严格审批登记、严格监管,细化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标准。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按照“逐个排查、逐项整改、一家一档、一治一案”的原则,重点围绕校外培训机构机械训练、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问题进行排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在重要节日节点,持续开展专家巡讲、家长培训、亲子活动、优秀家长现身说法等家庭教育活动。

 下一步,XX 区将坚持教育公益属性,持续在政府定制度、学校练内功、家长转行为上下功夫,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高位推动“双减”工作。

 一是积极营造“双减”良好氛围。通过微信、微博、电视、报刊、网络等不同媒体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提倡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育观,营造良好“双减”社会环境。二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从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方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三是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为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后服务,“一校一案”制定课

  后服务方案,拓宽课后服务渠道,创新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2021 年秋季学期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严查重处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培训行为。四是深化家校合作共育。完善家校联动机制,会同妇联、团委等多部门重点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 双减 ” 工作落实情况报告

 XX 县深入学习贯彻 XXX 重要讲话精神,将“双减”工作作为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狠抓落实。一是全面部署推进。今年初,XX 县委办公局、县政府办公局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若干措施》,力求通过“高质量发展”破解“高负担”困局。XX 县教育局近日出台《关于加强“五项管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通知》,从“小切口”推动“大改革”,力求管理举措落细落实。二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系统治理。XX 县教育局联合县直十二部门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教学管理、收费管理、违规处理等各环节监督管理,开展拉网式排查,以精准治理让校外培训热度“降温”。三是大力开展课后育人活动。联合县直相关部门印发《推进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工作方案》,让学生在校内学好学足,避免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到社会上去。

  下一步,XX 县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治理,从根源上解决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

 第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住减负“根本点”。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立足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纠正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全面规范教学行为,盯住减负“政策点”。今年以来,教育部就包括作业管理在内的教育教学重点领域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明晰相关管理政策底线边界,突出落实刚性要求,用“硬杠杠”减掉学生作业等负担。

 第三,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守住减负“支撑点”。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应教尽教,校内学足学好,这是推进学生减负的根本支撑。县教育局正在组织修订中小学教学常规和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落实课堂教学基本...

篇九: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

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重点内容解读

  前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于近日印发。《意见》是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习近平在会议上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这是中央针对中小学生负担重尤其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做出的重要部署。落实“双减”工作,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提升校内教育质量,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明确教育治理的边界,以系统观念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本文就《意见》重点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含全文)!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

 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意见》起草过程中,起草组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召开了部分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专家和培训机构代表座谈会,摸清基本情况,并迅速梳理了近几年来校内学生减负工作,开展了 10 个省份 100 个区县 1.86 万家培训机构、68 万名学生和 74 万名家长的大数据评估,对校内和校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研判,搞清因果链,理清责任链,弄清路径链。《意见》的主要政策经过充分论证,广泛吸收采纳了各方的意见建议。《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于近日印发。

 二、《意见》明确的“双减”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制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一是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

 二是系统治理。不仅聚焦在作业和校外培训两个方面,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同样作出部署,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

 三是综合治理。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筹,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四是依法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的框架内明确各项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三、《意见》提出的“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意见》要求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目前,一些学校还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双减”工作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不合理的作业负担。

 教育部将“作业管理”作为“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立足于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和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并对各地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在总结以往工作基础上,此次“双减”工作提出的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明确要求,旨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一是减少作业总量。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多。

 二是提高作业质量。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三是强化教师职责。通过教师切实履行好作业指导职责,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并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四是减轻家长负担。布置作业或批改作业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所以《意见》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

 五、《意见》对加强课后服务提出的明确要求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

 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育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截至 2021 年 5 月底,全国共有 10.2 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 万名学生、465.6 万名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其中,城区学校覆盖率为75.8%,学生参与率为 55.4%,教师参与率为 62%,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 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为此,《意见》对加强课后服务提出保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等明确要求,旨在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解决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的后顾之忧。延长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二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既可以通过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又可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是拓展课后服务资源。课后服务通过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提供服务,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让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

 四是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通过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使学校师资得到充足保障。通过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

 六、《意见》针对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出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是规模总量庞大。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任其发展,将形成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不仅增加学生课外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还会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是违法违规情况突出。由于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导致无证无照机构屡禁不止,虚假宣传、超前超标、乱收费、与中小学招生入校挂钩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机构倒闭、卷款跑路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被资本裹挟状况严重。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培训行业,展开“烧钱”大战,广告铺天盖地,对全社会进行“狂轰滥炸”式营销,各种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为此,《意见》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主要提出了以下举措。

 一是坚持从严审批机构。《意见》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意见》要求各地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二是严禁资本化运作。《意见》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三是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培训机构主要采用的是自编材料,一些英语培训机构使用境外教材。《意见》要求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将出台《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对培训材料管理提出要求。

 四是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五是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后,对其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由各地政府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首先在试点地区实行,之后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七、《意见》就如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出的具体举措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不仅要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更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缓解社会焦虑,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意见》明确提出以下举措:

 一要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推进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同一区域校际差异,对于减轻学业负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 2020 年底,全国

 累计有 26 个省份整体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2809 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总数的约 96.8%。《意见》要求通过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和覆盖面。

 二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要向“45 分钟”要效率。教育部积极加强教育教学顶层设计,开展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及推广应用工作,成立了首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各地的指导,着力完善教育教学政策保障体系。《意见》要求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

 三是降低考试压力。针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次数过多、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质量不高和“唯分数”倾向等问题,《意见》要求学校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教育部正在研制考试管理相关文件,对此作出进一步部署。此外,学生本人也要树立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减压方法。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睦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正确面对考试中的得失。

 四是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虽是个别不良现象,但严重影响了教师整体形象,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日常监管机制,完善教师师德师风考评体系,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意

 见》要求加大教师校外有偿补课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形成警示震慑,切断课外违规补课等经济链条。同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聘用在职教师,一经发现,坚决吊销办学许可证。

 八、家长和社会如何配合做好“双减”工...

推荐访问: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校外 培训机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