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8篇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8篇

时间:2022-10-07 09: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8篇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 关于双减政策出台后相关问题的舆情调研报告本文首先阐述了“双减政策”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双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8篇,供大家参考。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8篇

篇一: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

双减政策出台后相关问题的舆情调研报告 本文首先阐述了“双减政策”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双减政策”产生的原因与所针对的社会问题展开描述。

 利用数据对“双减政策”舆情相关问题、舆情要素以及舆情阶段研究进行表述,最后进一步探讨“双减政策”舆情的危机程度。

 “双减政策”的含义 “双减政策”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首先,为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其次,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最后,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1] “双减政策”推行的原因 1、作业过多,质量不高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长期以

 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没想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且校外增加的负担处于失控、失管的状态。[2] 2、教育不平等 在中国,优质的教育往往集中在少数名校和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地区,普通学校和贫困山区的教育资源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遍地培训辅导机构应运而生 培训机构的增长夸张地渲染学习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助长家长的焦虑,以致于家长们不断给自己的孩子“打鸡血”,激励孩子们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各种技能,尽力培养孩子成长。

 由此可知,“双减政策”的提出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双减政策”阶段性发展 2021 年 4 月 26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将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2021 年 7 月 24 日,为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2021 年 7 月 30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

 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2021 年 10 月 19 日,教育部召开全国“双减”试点地区(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浙江、天津等地区)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各试点地区要立足当地实际,针对需要,抓紧研究出台相关细化政策,为基层抓落实做好保障。攻坚克难要有新突破,落实好“双减”政策要求,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备改审”,实行政府指导价,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等工作,在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2021 年 11 月 15 日消息,教育部日前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抓好落实,从严把关,进一步压减和规范学科类培训,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双减政策”面对的社会问题 国家政策 近几年国家开始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生育率增长却并不明显,与日益增长的老龄化问题、以及男女性别严重失调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相比,鼓励性生育政策的见效性太慢,只有从多方面下手,多管齐下以至达到生育率快速的提升,教育问题就是其中的一剂重药。学生做作业难尤为突出,由此引发的家庭矛盾也屡屡出现在短视频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社会共鸣。

 辅导作业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参与其中会发现真的让人挠头,重复性作业太多,一个题型反复出,课外作业也很繁重,涉及到课外的

 都必须要家长参与完成。家有学生的,休闲时间全部交给了作业辅导,家里有两三个学生的,家长直接濒临崩溃,怎么敢生。

 生育、教育等这些政策都是相辅相成的,全面抓,才会达到综合效益的最佳。

 教育资源公平化分配,课外辅导全面开花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盛行,除了新东方、好未来,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行业也跻身其中,教育行业成为几个社交巨头的战略发展的重点布局方向,甚至吸引了诸多外资的投入。

 平民化的教育行业步入了资本化的运作,家长都挤破脑袋给孩子报各种名师辅导班,村、乡镇等公立学校大量流失,教育内卷化引发极大的社会焦虑,教育资源开始向资本倾斜,这与国家教育政策初衷相悖,不及时的出手纠正,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不堪设想。

 教育本是给人一个平等的向上的机会,如果连这种机会都被剥夺,走向了盈利性,后续不仅是国家教育行业的失控,由此引发的阶层矛盾更是棘手。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解决生育政策、缓解家庭课外辅导压力以及规范课外辅导教育行业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双减政策”的主要影响 对学校(老师、学生)

 开发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的同时,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发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校本化补充,选择化、整合化实施特色校本教学,着力构建多元化的校本

 课程体系。

 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丰富了学校“第二课堂”的内涵,使“双减”政策落地有了保障。

 陕西省X小校长WZM认为,实施精准化的作业管理,设置科学、合理的作业,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

 提供优质化的课后服务不仅解决了学生放学后无人接管的问题,而且是推动“双减”落地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3] 学校对“双减政策”作出调整的同时,教师的压力没有降低反而增加。

 2021 年 10 月,调查结果显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受访者们的一致期望。“双减”政策实施后,很多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但也有不少教师的工作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在 143 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中,有 98 人(占68.53%)担心课后服务会额外增加教师工作量,导致其教学精力投入不足。还有教师反映“工作量增加了”、“放学时间太晚,教师家庭无法兼顾”、“学生放学后并没有时间去接自己的孩子”等问题,并希望“提高教师收入”、“合理分配教师办公时间”等待遇。[4] 对家长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观念滞后,不仅影响教育新政策的落实,也会阻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5] 家长对“孩子是否应该过多参加课外辅导机构”观念的转变表现

 的尤为重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减缓了家长的压力,也缓解了“鸡娃”现象。

 “双减政策”让家长不畏惧生孩子养孩子,规范了课外培训机构资本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家长在孩子课外培训方面资本支出的压力。

 家长也应该丢弃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增加先进素质教育手段。

 对课外培训机构 “双减政策”让整个教育培训行业陷入巨大震荡。无论是好未来、新东方等行业巨头,还是作业帮、猿辅导等独角兽,无疑均面临空前考验。

 面对“双减”政策的冲击,不少培训机构的业务规模将大幅萎缩。

 据了解,为了寻找生路,好未来、新东方等头部企业开始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业务外的其他品类。

 覆盖低年龄段的素质教育、面向成人的留学、语言及职业教育赛道当前受监管力度较弱,成为新的发力点。[6] “双减政策”的意义 “双减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孩子们有快乐的童年,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同时能让家长不焦虑,让教育回归原貌,让家庭不畏惧生孩子和养孩子,也能让国家人口正常增长。

 2021 年 9 月 23 日,从教育部获悉,根据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报信息,截至 9 月 22 日,有 16 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填报了

 有关信息,其中 98.2%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2.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64.3%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监测平台以二维码形式邀请家长无记名通过网络直接填写调查问卷,共收到 5737.7 万份家长问卷,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老师没有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7] 2021 年 11 月,据教育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在 12.8 万个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中,压减率超过 40%;263 个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中,压减率近 50%。[8] 写在最后 “双减政策”让家长明白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剩余的时间应该用来拓展课外知识,培养课外兴趣爱好。

 双减”直接限制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缩减了其进行课外培训的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可谓是影响巨大。

 然而,治教培机构易,治教育焦虑难。正如许多家长所担忧的,如果学生没有在学校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改变现有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不会消解,对培训的需求很可能还会通过其他手段满足。

 守住学校这一主阵地就是守住“双减”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将“双减”落实到底。

篇二: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

dquo; “双减” ”政策对艺术教育有什么影响

 目录01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 的 课 外 活 动03减 少 作 业 量02学科类与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分类管 理04促 进 学 生 全 面 健 康 成 长鼓励学生参加艺术类的兴趣活动05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PART.01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当今社会,校外培训是很普遍的存在。你家孩子报奥数班,我家孩子学英语,你家孩子补习作文,我家孩子补习物理……这样一来不仅弱化了学校教育的主导性,更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因此“双减”政策明确指出:1.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减轻家长负担。

 减少作业量02

 减少作业量相信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为作业苦恼过,而有些作业居然还让家长批改。针对作业多、作业时间长、家长批改作业等现象,“双减”政策明文规定:1. 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2.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减少作业量这样一来,作业量减少后不仅学生的压力减小,家长也轻松一些。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学习艺术或者自己探索兴趣爱好,不必再拘泥于文化课的学习。

 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03

 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要全面发展,除了文化课之外,学生也应该有机会和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双减”政策规定:一.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二.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文化课固然重要,但它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全部。一个学生除了文化课,假如他有其他的兴趣爱好——譬如钢琴、书法、绘画、舞蹈、武术……都应该被支持。

 学科类与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分类管理04

 学科类与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分类管理 “双减”政策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查严格,同时分类管理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其具体规定如下:1.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学科类与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分类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01020304

 鼓励学生参加艺术类的兴趣活动05

 鼓励学生参加艺术类的兴趣活动“双减”政策着重整顿学科类的课外辅导、培训机构的不良风气,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其明确指出: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

 鼓励学生参加艺术类的兴趣活动可以说“双减”政策的发布,对整个学校、校外培训以及学生和家长的影响非常巨大。“双减”政策把学生被校外培训和作业所占据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安排艺术课程、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才是真正的全面教育,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感谢倾听

篇三: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机构

  简介: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教育改革一直是民生重大工程之一,“双减”意见出台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关政策减负效用、教育培训行业(下称“教培行业”)前景等方面话题成为舆论热门话题。

  一、舆情态势

  2

  1 1 、舆论传播趋势变化

  7 月 23 日至 7 月 28 日期间,全网有关“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的信息传播总量为 158121 条。5 月 21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此后,关于教培行业监管收紧、学生减轻负担等风声不止,但均未引起较大舆论反响。7 月 23 日,有关“教育培训机构禁止资本化运作、不得上市融资”的信息在教培行业内部流传,引发教培行业从业者的集中讨论。7 月 24 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宣布“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有关“双减”政策成效之争、教培行业巨变等一系列讨论,成为舆论场热

  3 门话题。7 月 26 日,教育类股票表现不佳,新东方等众多知名教育股集体跳水,成为促进舆情发酵的重要线索,此后舆情热度开始逐步下降。

  2 2 、舆论讨论平台分布

  4

  在监测时段内,涉及“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的事件信息主要分布在社交平台,占比 48.15%,相关内容主要来自“双减意见如何规范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等热门话题讨论。其次是 APP 及新闻平台,分别占比 26.77%、21.64%,其中,APP 及新闻平台分布前三的平台为“腾讯网”“腾讯新闻 APP”和“今日头条”。

  3 3 、社会情绪分析

  从情感分布来看,有关“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的社会情绪主要以中性为主,占比 49.1%,相关内容主要涉及政策具体实施层面、教培行业影响方面的客观讨论和政策内容传播等。正面情绪占 34.7%,多为舆论对政策的支持和期待,如“人民网”文章《人民来论:“双减”让教育“返璞归真”》

  5 等。负面情绪占比 16.2%,多为教培行业从业者及部分家长的担忧和焦虑情绪。

  二、舆论观察

 1 1 、舆论传播热词图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政策的相关内容成为舆论关注核心,有关“双减政策”“双减意见”“双减文件”等成为热门词汇。部分舆论表达对政策的支持,有关“落实”“拥护”等成为

  6 了高频词汇。随着政策发布,有关“校外培训”“线上教育”等词汇的热度也随之高涨。另外,“新东方”“好未来”等企业对此政策做出的相关回应也引发了舆论关注。此外,还有部分舆论对现阶段的教育环境发表了相关看法,“鸡娃”“内卷”“教育焦虑”等关联词汇也成为舆论讨论焦点。

  2 2 、主要的舆论话题分布

  7

  媒体话题方面,有关传播《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政策”)的信息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占比 37.5%。其次,有关对“双减政策”的解析成为媒体报道的核心,占比 22.3%。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及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如“中国教育报”发布《顾明远解读“双减”意见:减轻学业负担,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和“经济日报”发布的《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等文章,引发众多媒体转载传播。还有部分媒体聚焦于对教培行业影响的报道,认为该政策下发除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业乱象外,对整个教培行业也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未来更多的机构及企业或将转型另谋出路,相关新闻占比 18.5%。另外,探讨教育公平的媒体报道占比 10.1%。部分媒体表示“双减政策”的落实,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公平的发展。如“人民资讯”发文《着力“双减”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此外,其他报道占比 5.6%,主要来自部分媒体对该项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困难和问题的报道。

  网民话题方面,主要以传播政策相关信息为主,占比39.6%。其中,“@新华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均纷纷发博,引发众多网友积极参与传播。23.3%的网民支持学生减负,表示现阶段的教育内卷严重,给老师、

  8 学生、家长三方都造成较大压力及焦虑,对此部分家长希望尽快落实该项政策且严格执行。另外,17.7%的网民从教育发展出发,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如教培行业缩水后有可能会加大家庭教学的压力等,同时,也有部分网民担忧校外培训市场的缩小会对教育公平产生影响。10.1%的网民关心教育股下跌。受“双减”政策影响,新东方、豆神教育、昂立教育等公司股票大跌,有关教培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去留引发网友热议。此外,其他言论占比 5.3%,相关言论多围绕教培企业回应“双减政策”展开。

  三、舆论聚焦

 1 1 、减负效用

 7 月 24 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引发了国内舆论热议。大部分舆论认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让社会教育环境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以“贩卖焦虑”来鼓动消费是校外培训行业内的普遍套路,同时,市场化运作下,校外培训机构极易将天秤偏向经济效益,忽视甚至以牺牲教育公益属性为代价,产生诸多行业乱象。部分观点指出,教育完全市场化并不符合我国国情,也违背了教育行业的社会责任,去资本

  9 运作、加强行业管制是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的一个有力推动,此举无疑是维护健康教育生态体系的有力保障。

  除了治理行业乱象、防范资本入市带来的诸多隐患外,解决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等也是双减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不过,对于管制校外培训市场是否能减轻学生压力,消减家长教育焦虑这一问题,舆论观点莫衷一是。

  部分舆论从教育焦虑根源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表达了自身的担忧。有观点认为,校外培训机构虽然间接助推了社会教育普遍短视化和功利化趋势,而且确实对当下不断扩大的社会教育焦虑负有一定责任,但其并不是教育焦虑的根源。应式教育催生培训需求,培训需求的客观存在又孕育出解决其需求的培训行业,回返往复,还是得在教育体制上找办法。持同类观点的舆论强调,既然应试教育才是学生超负、教育内卷的根源,那么限制校外学科类培训在减负上的成效就值得商榷。

  应试教育改革无法一蹴而就,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培训需求依然是刚需,也是当下教育内卷的内在逻辑力。有观点担心,如果冒然地对校外辅导和培训一刀切,势必会衍生出更多的教育不平等现象,甚至会引发更多

  10 的教育焦虑。较为典型的观点认为校外培训行业受到政策激励影响,普化的培训班淡出市场,校外教育培训的门槛将进一步提高,高成本的个性化、精准化教育培训如私教、一对一等教育形式或将成为下个“流行”。不过,这种“流行”并非适用于大众的,而是小众化的,而这也意味着不同阶层家庭子女受教育差异将进一步拉大:对于家境富裕的家庭来说,可以选择费用更高的私教形式来让其子女获得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对于普遍家庭来说,经济能力限制了其女子受教育的资源圈,长久发展,这种改变从一定程度上也将对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产生影响。

  2 2 、行业前景

 今年以来,教培行业频频受挫。从 3 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出台到 5 月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以虚假宣传等行为对 15 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一时间风声鹤唳,各教育培训机构掀起裁员浪潮。有舆论指出,受监管收紧及新政策影响,除进行大面积裁员外,猿辅导、高途等多家在线教育机构还以公司内部调整为由大量取消应届毕业生的录用通知。随着“双减”政策正式落地,7 月 26 日,A 股教育板块大幅低开,中公教育、学大教育等知名教育股均以跌

  11 停收盘。港股教育板块也集体跳水,新东方收盘大跌 47.02%。有媒体查阅公开数据发现,截至 7 月 26 日,A 股、美股、港股三地上市的教育股今年以来合计蒸发超 7400 亿元人民币。

 综合舆论来看,政策影响下的教育培训机构将何去何从是舆论讨论的重点议题之一,其中,调整业务版块或赛道转型是舆论认同度较高的一种观点。舆论普遍认为,“双减”政策对主营业务为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机构并不存在重大影响。面对当下监管收紧的现状,学科类机构向素质类培训、职业教育、艺术类教育等方向转型或许是教培行业这场严寒风暴下最好的出路。

  12

  事实上,好未来、新东方等头部公司早已开始谋求转型。今年来,好未来聚焦成人教育领域,整合了旗下的考研、留学等业务推出轻舟品牌;新东方也通过推出拓展艺术教育领域、开办高中课程等举措,提前部署转型之路。对此,有观点指出,从目前形势来看,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成素质类、职业类机构已是大势所趋。“双减”意见虽然短期内会让一些赛道遭受打击,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教培行业进入良性的快速发展的循环。但也有舆论认为,转型非一日之功,学科类培训机构如何从深耕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方面的中公教育等其他机构中获客还需完备的企业战略安排和转型计划。严监管之下,教培行业注定逃脱不了重新洗牌的命运。

  四、关注此事的人群分析

 1 1 、人群构成

  13

  网民言论主要来自社交媒体的草根阶层(普通+达人),占 84.5%。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民生的重要议题,相关改革措施及政策发布较易引发网民关注。其余言论来自社交媒体的认证用户群(名人+政府+媒体+企业+团体+网站+校园+其他),总共占 15.5%,名人博主在此事件中处于意见领袖地位,其发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带动了普通网民对其相关话题的热议。

  2 2 、发文习惯

  在该事件的相关讨论中,原帖信息占比 25%,多为媒体和个人大 V 对该政策进行相关传播及表达自身观点。75%的网民则通过转评权威博主的博文参与相关话题讨论,进一步扩大话题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3 3 、地域分布

  14

 广东地区对该政策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北京和江苏。这三地的经济相对发达且对新鲜资讯接收较快,网络普及程度高,因此对该事件的相关话题关注度和参与度最高。

  五、商情观察

 近些年来,我国教培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加上资本入局,导致校外培训机构疯狂且无序增长,让教培行业演变成为一个逐利产业的同时,国内教育内卷化也日趋严重,带给学生、家长及学校的压力与日俱增。如今,“双减”政策下发,靴子落地,条条政策都是干货,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到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及企业、再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政策拳拳到

  15 肉,直击教育行业痛点难点。“双减”政策的目的远远不止是减轻学生负担问题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防止过度的培训影响教育实质公平,妨碍学校正常的教学内容及价值取向。而从根本上解决短视化、功利化等问题,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及实现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则是“双减政策”的终极目标。

  对学生来说,“双减”政策不仅仅是一次减轻作业负担的政策,更关乎其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根据 2016 年数据统计显示,在北京的两万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比32%,每年因学业问题发生事故也大有人在。因此为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业负担,“双减”政策势在必行。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校外培训攀比之风盛行,努力为孩子提供最佳教育环境的家长心态和实际家庭条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教育机构广告语更是进一步刺激了家长对教育投资方面的焦虑。深化教育改革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学生来说都迫在眉睫,此番政策的出台足以体现政府及职能部门整顿教培行业的决心,有利社会教育环境良性健康发展。

篇四: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

别 关 注Teacher   Education   Forum · 教师教育论坛 13      “双减”政策后校外培训机构如何再进行教育焦虑贩卖?——— 一项以 A校外培训机构为个案的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谢欣荷摘   要  2021 年 7 月 19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表明了国家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决心。整治的主要原因是校外培训机构基于盈利的目的在社会上宣扬和贩卖焦虑,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该政策的出台对改善这一现象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然而,基于 A 校外培训机构为个案的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后发现,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多种手段打政策 “擦边球”,依然在课堂中制造和散播焦虑。对此,通过提升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并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进而让学校教育在教育市场中居于绝对领导地位,是解决校外培训机构贩卖教育焦虑问题的根本出路。关键词   “双减”政策;校外培训机构;教育焦虑;教师课堂话语;批评话语分析中图分类号  G4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 - 5995 ( 2021 )

 10 - 0013 - 04一、问题的提出早在 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 《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到: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 ‘应试’为导向的培训,造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 态,社会反映强烈。”[ 1 ] 这一方面说明,因教育造成的社会焦虑早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焦虑不仅会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的职业生态,还会直接造成过重的家庭经济负担,进而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说明,教育焦虑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焦虑贩卖有关。例如,校外培训机构过度宣扬培训效果,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广告的宣传营销策略潜移默化地使得整个社会充斥着焦虑和不安。为此,国家在今年陆续颁布一系列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为学生和家长减负,如制定学生寒暑假托管政策,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等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简称 “双减”政策)指出:

 “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 ] 由此可见,国家的整治决心之强烈。然而,政策出台之后达到了预期减负的效果和期望了吗?为解答这一问题,笔者将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从校外培训机构的课堂着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首先,笔者将描述当前培训机构在国家 “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其教学质量监管工作的具体开展现况;接着,再具体聚焦教师的课堂教学话语,分析校外培训机构如何迂回地打着 “擦边球”以继续制造社会焦虑,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最后,基于减负的目的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和研究做出展望。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择校外培训机构 A为研究对象。

 A 机构是我国知名大型互联网企业旗下的一个品牌机构,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教育科技公司。选择 A 机构的原因在于,监管问题对培训机构而言是较为隐私的话题,研究者若想获得研究所需的数据则需要进入研究对象群体的内部。研究者于 6 月份

 特 别 关 注14       2021年第10期(第34卷)正式以教学质量监管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了研究对象的教学质控部门并与相关工作人员建立了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不触犯该机构信息安全红线的同时了解其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此外,研究者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监课以及给教师直播课堂评教打分。基于检查工作的需要,研究者能够接触到足够真实的一手文本和影像资料以便研究的开展。(二)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话语分析方法。

 “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 3 ] 本研究即以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话语,揭示教师话语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进而探究校外培训机构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是如何反作用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研究结果分析(一)

 “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现况教学质量检查标准由该机构的质控部门预先制定,主要涉及教案、作业、教材、录课和直播课五个方面。笔者在参与质控周会和日常工作中发现该机构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对教学质量展开检查:第一是不能有违背国家政策的内容,这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能否通过政府部门的规范查处是检查视频课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项检查被称作 “合规话术质检”,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说 “上课”“天才” “幼小衔接” “关键期”等敏感词。若教师不经意间说了这样的词语,质检人员则要想办法在不影响教学视频连贯性的前提下将出现含有敏感词的部分剪去,如果情况严重则通知教师重新录制。第二是以迎合家长 (消费者)的喜好为准绳展开质量检查,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卖出更多的课程,如在每周周会上被提及最多的问题是 “你觉得这个老师上的这节课家长会满意吗?”及 “那我们怎么改才能减少家长的投诉和退课呢?” FQ 老师还这样说道:

 “那教师绝对不能早退的呀!你想家长花钱买了我们的课,迟到了不是让家长觉得自己亏了吗?而且我们中途也必须下课,同时要关闭摄像头。因为如果老师不关闭摄像头,小朋友就会跟老师聊天,这样家长会以为还在上课,一节课的时间就太长,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小孩集中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注意力,还有的家长会担心自己孩子的眼睛出问题,可能就会退课。”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和定位:“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 (以下简称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4 ] 今年的 “双减”政策又进一步地将 “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5 ] ,但是一些培训机构依旧以商业盈利定位自身,而以经济利益为先则会使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围绕 “如何让家长购买更多的课以实现更有效的盈利”进行考量。基于此,当教师的课堂出现质量问题时,质检人员首先想的是怎样将视频的制作成本降至最低,而非教师教学质量本身的提升。此外,观察该机构的教师评分表会发现:教师的师仪和语言这两项相对表浅却可以直接被家长所关注到的部分共占了31分 (满分为100分),自我介绍和课前游戏等非正式授课内容占10分。这些未触及教师教学质量根本的内容占比近半,足以反映出该机构关注的并非全部是教育教学的内在实质质量。基于以上分析,教师个人内在的教学品质、教学风格等发挥空间受限。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教师出错而使家长不满意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也为了更高效 (降低成本)地培训教师,该机构严格要求教师按照由课程培训师统一设计的教案上课,而授课教师不参与教案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具体要进行哪些提问以及采用怎样的教学提问方式都有详细的规定,教师要严格且精确地执行。教师课堂质检表中各维度的评分标准直接与教师是否执行了教案挂钩,如果教师执行了教案但学生没有理解,教师尚能得到一部分分数;但如果教师未执行教案,即便学生理解了,教师的评分依旧按照零分处理。在这番规定下,虽然评教系统中有三百多位教师,但他们的课堂基本没有差别。以上种种均表明:该机构教学质量高标准的本质是在不违反政府部门规定的情形下尽可能地让家长愿意消费。(二)话语分析视角下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在课堂中的焦虑贩卖现状从教学质量监管的日常工作情况来看,该培训机构及教师都受到了政策的影响。政策制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缓解校外培训机构人为促成教育焦虑的局面。该培训机构在政策出台后就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合规学习培训,并在公司内部工作软件中持续向相关工作人员推送合规话术培训课程,即便这是为了规避被查处的风险,但也使教师在课堂中避免使用了一些明显具有焦虑贩卖倾向的词语,如在公司文件中明令禁止

 特 别 关 注Teacher   Education   Forum · 教师教育论坛 15      提及 “蜕变”“突破” “高效” “速度”等词,这已经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焦虑散播的作用。此前,该培训机构的教师为了能够卖出更多的课程或让更多的家长续课,常常使用具有承诺倾向的词语,这些话语直击家长的内心,满足了家长培养孩子的目的和需求。然而这些话 语 却 不 经 意 间 散 播 了 焦 虑,其 背 后 暗 含 的 是“不上这个课,孩子就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和 “别的孩子都在上这个课,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就落后了”等意涵。因此,该机构将这些明显具有贩卖焦虑嫌疑的词句列入日常的合规词质检内容,这说明 “双减”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培训机构在社会上散播焦虑的力度。此外,政策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很多家长对合规词也非常敏感,如笔者在工作期间收到家长举报老师在课堂上提及 “天才”一词的信件,这无疑证明了 “双减”政策的出台确实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然而细究该机构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该机构机械地打 “擦边球”,其教师在课堂中依旧给学生和家长施加无形的压力,具体有以下表现:1.课堂高度模式化,强调技巧教师上课需严格执行由培训师预先统一制定的教案,如教师在课堂中统一用教案规定的 “宝贝”来称呼学生,用同样的课前游戏来吸引学生,连课堂总结话语也按照教案预先设定的结束语进行背诵。这样模式化的课堂之所以能顺利运行,其背后的逻辑是:培训机构将系统化的知识进行碎片化的切割后,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一个个有模式且易习得的知识点,学生通过机械地重复训练以达到习得解题技巧的目的。笔者在观课时发现:各类思维课程的教师虽按要求不布置作业,但都不断强调孩子要与家长一同重复练习以达到熟悉知识的效果。这其实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学生需要花更多的课外时间去练习以最大限度地使得花钱报的班能达到预期成效,而家长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陪同孩子训练以让孩子不落后于他人。此外,这样的学习不仅在短期上见效迅速,还更容易让家长因能够直观地看到孩子的学习成效而感到安心和满意。然而从长远来看,学生通过记忆技巧,抑或是练习技巧学习知识势必会造成思维机械化。技巧性的学习能很好地迎合应试的需求,而技巧又能通过参加校外培训班直接习得,自然使得不愿意孩子因为没报班而落后于他人的家长更想花钱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补习,由此使得整个社会的焦虑氛围难减。2. 表面功夫做足,应付检查自政府部门发布相关政策后,该机构的教学质量监管工作以及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之一便是精确解读政策以规避被查处的风险,做足表面功夫以应付检查。教学质量监管工作人员将教师在课堂中不小心说出的违规词进行机械地剪辑以达到既能降低教学视频制作成本,又能避免被相关部门查处的目的。然而,教师的话语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机械地剪辑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教师话语的问题,甚至还会降低课堂连贯性。例如,一个教学视频中的教师在上课前使用的引入话语是:

 “宝贝们,大家好呀!今天我们上的课是 《 ×××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一次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上一次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因为 “课”和 “复习”是违规词,所以需要将 “今天我们上的课是 《 ×××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一次我们所学习的内容”这句话剪掉,留下 “宝贝们,大家好呀!上一次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了……”,虽然表面上这句话依旧通顺,但本质上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与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关联密切,该教师在最开始就告知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其原因是在复习环节中需要多次连接旧内容,机械地剪辑反而使得整段话的内在逻辑有所割裂。况且,话语是内在想法的传达,即便剪辑掉了教师说的 “课”和 “复习”这两个词语,但剪不掉教师的内在想法和思路。显然,该机构在解读政策时并不关注政策制定的含义和目的,其关注点在于如何玩弄文字游戏以避免被查处,培训的内核未变,焦虑的情绪也随之渗透。3.变相超前教学,加大思维难度超前教学是校外培训机构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让孩子提前学习学校的教学内容既为培训机构系统化地备课提供方便,又有利于宣传培训机构的教学效果。然而,超前教学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地起到促进孩子成长的效果:从知识上来说,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在之后的学校学习中本就会涉及,只是稍微晚一点而已,这并没有促成知识量上的累积。从学习品质上来说,校内的知识体系由相关专家依据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精心设计,如果孩子未达到一定的心智阶段,就很难掌握相应的知识。如果孩子在校外培训机构提前学习时难以学会知识,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如果孩子在校外培训机构能够提前学会知识,则又会造成因日后在校内学习重复的知识点而使其感到无聊,进而影响其专注力的发展。因此,从长远来看,超前教学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不仅牺牲了孩子的休息时间,还给孩子带来更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家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高昂的经济成本却并没有真正达到促进孩子学习进步的目的,反而加重了焦虑情绪。为此,“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了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超前教学。

 特 别 关 注16       2021年第10期(第34卷)对于 “双减”政策,该机构做了一些教学话术的调整,如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中说 “年级”“做铺垫”“幼小衔接”等带有预先学习倾向的词语,甚至该机构将 “数学”一词全面替换为 “思维”一词。...

篇五: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

书第 38 卷(总第 349 期)

 邱   兴,等:“双减”政策在区域落实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与对策第 38 卷   第 3 期Vol.38成都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2022 年 3 月Mar.2022“双减”政策在区域落实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与对策邱   兴 a ,李德树 b,刘  敏b,朱  玲b(成都师范学院 a. 教育与心理学院; b. 培训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摘   要:通过向参加四川省“落实‘双规范双减’政策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训班的 202 位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征询问题和对四川省 15 个县(市、区)教育局“双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课题组发现区域层面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还存在着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区域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的机制还不健全,解决治理过程中新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强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机制;提高解决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过程中新问题的能力等对策。关键词:“双减”政策;校外培训;校外补习;培训机构治理;课后服务;“影子教育”;教育政策;教育管理doi :

 10.3969 /j.issn. 2095-5642. 2022. 03. 001中图分类号:

 G40 - 011.8 ; G629. 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5642 ( 2022 )

 03 - 0001 - 07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校外补习、校外培训(也称为“影子教育”)机构不仅数量激增,而且还存在超标超前培训、虚假宣传、退费难、资本化运作等问题,恶化了教育生态。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也在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加了家庭的教育负担。从2013年起,我国开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尤其是在2018年教育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之后,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影子教育”机构的治理力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 ] 提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的目标。《意见》明确提出,要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实现“学生减负”“家长减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其中,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主要要求包括:

 ① 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② 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备案制改为审批制;③ 禁止培训机构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④ 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各地明确主管部门,并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严禁其从事学科类培训; ⑤ 对培训收费、培训内容、培训材料等进行监管;⑥ 严禁培训机构的资本化运营,等等。由此可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既是本次“双减”政策的重点,也是其难点。关于校外学1* 收稿日期:

 2021 - 02 - 28  作者简介:邱   兴( 1965 —),四川自贡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李德树( 1964 —),四川资阳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刘   敏( 1978 —),四川资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朱   玲( 1983 —),四川攀枝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 年 3 月科类培训机构的治理,《意见》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等工作原则和从严审批、规范服务、常态监管的总体策略。教育部等六部门在2021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培训机构实行预收费管理制度,“采取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的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第一阶段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任务已经完成。据报道,全国线下、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分别压减了92.14%和87.07% ,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等违规行为依然存在,巩固治理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非学科类培训升温趋势明显,总体监管较为薄弱”[ 2 ] ,这为今后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减”政策是我国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决策,是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得到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得到落实的重大举措,但“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一件非常复杂、艰巨的工作,一方面,“双减”政策的实施事关广大学生、家长和培训机构等相关方的切身利益,必须在推进政策落实的同时确保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既需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课后服务质量、转变家长和学生观念,又需要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长期的分类常态化监管。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科学可行的管理机构体系和制度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双减”政策的落实关键在区域;“双减”政策在区域落实的成效,关键在管理。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一些制约治理成效的因素仍然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也已逐渐显现。为准确把握四川各地“双减”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课题组向参加2022年1月举办的四川省“落实‘双规范双减’政策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训班的全省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202人发放了开放式问卷,征询各地在落实“双减”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共收回问卷192份。其中,97位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都提出了有关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的问题。

 2022年1-2月,就“双减”政策落实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课题组还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乐山市、成都市等地的15个区、县教育局进行了调研,与教育局领导、科室负责人、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代表等进行了座谈,了解了县(市、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现状和问题。二、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课题组归类整理了县(市、区)教育局局长们提出的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双减”政策能否在地方得到切实贯彻落实,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成效。(一)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通过对县(市、区)教育局局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发现,各地教育局局长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些差别。大部分县(市、区)教育局局长都能够认识到“双减”的重要意义,对“双减”工作非常重视,对政策的把握比较到位,对“双减”政策的落实也抓得紧。但部分新任或无教育工作背景、未分管培训机构治理的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对“双减”政策的熟悉程度不是很高,对“双减”政策战略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本次调查中,在县(市、区)教育局局长提出的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问题中,部分问题不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央和省级层面已经有明确政策意见和规定,只是他们不了解或未很好执行。这反映出部分区域相关部门对政策内容、要求的把握还不全面精准,也反映出部分地方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双减”政策对我国基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初心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性。部分区域相关部门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也还不到位。部分教育局局长提出的问题反映出这样一些现象:在一些县(市、区),没有召开相关部门的协调会,主要是由教育局在落实《意见》精神,导致教育局在抓“双减”工作时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县(市、区)没有以文件、政策形式明确各相关部门在落实《意见》中的职责,导致相关部门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出现工作推诿扯皮、推进困难的现象;还有部分县(市、区)教育2

 第 38 卷(总第 349 期)

 邱   兴,等:“双减”政策在区域落实中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与对策行政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观望和等待思想,在落实政策过程中更希望上级部门出台非常细化、操作性更强的规定,本部门和自己创造性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主动性不是很强。(二)区域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的机制还不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靠“一家之力”即可实现。在调研过程中,教育局局长反映: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涉及教育行政、市场监管、金融、网信、综合执法等部门,如果没有合理的运行体制机制和强有力的统筹推进力度,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和监管是有很大困难的。从职能划分来看,教育局的执法权威和执法力度有限,没有行政处罚权,不足以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治理机制或机构,容易导致相关部门之间因为职责权限不明而推诿扯皮或延误治理工作。如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审批监管方面,虽然《意见》中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被划归不同的部门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还没有细则规定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加上个别地方文化、体育、科技等部门出现推诿,教育部门只得承接相关审批业务,导致了教育部门工作的被动。(三)解决治理过程中新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意见》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如果不迅速加以解决,政策就难以落地、落实。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新问题:一是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过程中的家长教育观念转变问题。从教育局局长们的问题中发现,部分家长对国家实行“双减”政策存在认识误区,对治理的支持配合不够,甚至还有协助校外培训机构躲避监管、查处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部分家长不仅不配合政府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甚至还暗中联系相关培训机构或老师继续进行校外补课,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机构停业、“营改非”后,机构不能按时退费或“卷钱跑路”可能引发舆情或家长的群体性事件,这就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家长的工作。但是,区域教育部门大多缺乏家长指导方面的培训课程和师资,在开展家长指导、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减小政策落实阻力方面显得能力不足。二是区域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的指导能力不足。在调查中,一些教育局局长提出,机构在停业、“营改非”后,原来在培训机构工作的员工面临再就业问题,这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在对原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指导方面,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引导还需要切实加强。如果处理不好,这些机构即使在转型后也有可能从事隐形的学科类培训,而其员工也有可能加入到“一对一”家教之中。这种情况在各地都已经出现,相关的调查也证实了这种倾向 [3 ] 。三是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队伍力量薄弱,管理能力还不能满足治理需要。落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目标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地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区域相关部门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队伍还存在着人员不足、管理能力和水平不高的问题。在人员数量方面,各地教育局局长普遍反映,教育局的编制十分紧张,因此校外培训治理机构人员数量明显不够,治理队伍还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如有的教育局局长就提出,在教育执法过程中缺乏法律专业人员。这种结构性缺编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工作的尽快推进。同时,治理队伍还存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治理需要的问题。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将遇到很多技术性难题、法律难题,现有队伍缺乏相关知识和能力,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如有教育局局长提出,“无证无照或隐形变异校外培训机构较多,如何治理仍是一个难题”。另有教育局局长提出,“‘家庭式辅导’等违规培训如何有效鉴别、如何协同执法部门妥善查处等还需要学习解决”。这些“隐形”“变异”培训具有分散性、隐蔽性、不易识别性等特点,治理工作面临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等一系列难题,这就需要各地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治理方略,在实践中提高治理能力。有教育局局长提出,“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未完全结课,培训机构又无力退费,向教育部门提出注销时,因未完成资金清理又无法同意其注销的矛盾突出,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育局局长提出,校外培训机构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后需要对相应机构进行收费和资金监管,但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这些问题反映出各地在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中管理人员仍然经验不足,管理能力还不能满足治理需要。3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 年 3 月三、破解区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的对策(一)加强培训与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双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从教育局局长们提出的问题中还可以看到,与“双减”工作密切相关的部分部门领导也还存在对“双减”政策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这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区域相关部门领导还缺乏对“双减”政策相关文件的全面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区域相关部门领导对“双减”政策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不高。如果思想认识水平不提高,区域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就会出现行动迟缓、相互推诿、等待观望、缺乏主动作为和创新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对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领导进行专项培训。一是要通过培训解决对“双减”政策学习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要通过专家的辅导,学习《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等,使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全面把握“双减”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的政策规定。二是要通过培训解决对“双减”政策重要性认识水平不高的问题。“双减”政策出台以后,各地都将政策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而且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但是,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双减”政策促进基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构良好教育...

篇六: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

ldquo;双减”政策下的劳动教育

  【论文摘要】

 “双减”政策一出台,将会让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将会对劳动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双减”政策对家庭劳动教育的影响;二、“双减”政策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影响;三、“双减”政策对培训机构劳动教育影响;四、“双减”政策对学生劳动心理影响。

 】

 【关键词】“双减”政策、“5+2”模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除了要求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外,还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双减”政策一出台,将会让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同时也会对劳动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双减”政策对劳动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一、“双减”政策对家庭劳动教育的影响 《意见》的出台,把本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孩子们就无需为参加各种托管班、文化培训班而犯愁了。有更充沛的时间陪在家人的身边,与家人

 在一起做一些亲子活动。当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在父母的身边的时候,家长在家劳动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受到家长的影响,会主动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比如看到妈妈劳动:会帮妈妈扫扫地、拖拖地,晾晾衣服;看到奶奶烧饭,会帮奶奶择择菜,洗洗碗等。周末在家还可以帮爸爸洗洗车等。以前整天为了作业托管在各种培训班,根本就没有机会看到家长们劳动,更别说和家长一起劳动了。每天托管班放学之后,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不到劳动也用不着劳动。时间长了,劳动的意识和劳动的能力都得不到培养,而《意见》的出台,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家庭劳动。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还能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从而对劳动者产生敬爱之情,培养劳动光荣的理念。同时,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之情和家庭的团队精神。总之,《意见》的出台对家庭劳动教育是有很大益处的。

 二、“双减”政策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影响 《意见》中提到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在《意见》的指导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5+2”模式,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开展劳动教育。孩子们学习一天下来,多少有些身心疲惫,如果这个时候我

 们再让孩子们去完成作业的话,孩子们虽然嘴巴上不说,但内心是极其不愿意的。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组织学生到自己班的小菜园里去参加一些劳动,种种瓜果蔬菜。比如:我们学校的农耕菜园在上个学期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就发挥了很大的课后拓展作用。经常看到负责延时服务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到各自班级的小菜园里去参加劳动,翻土,种瓜果蔬菜,除草,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劳有所乐,不亦乐乎。每次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发芽了,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劳动实践基地去参加农业劳动,比如:到了农忙季节,可以与农民伯伯们一起去插秧、收割等。通过这样的劳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还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有所获”的道理,让学生身心得以放松,真的是一举多得。

 三、“双减”政策对培训机构劳动教育的影响 《意见》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样一来,学科类培训将成为历史,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将会把原来以学科为主的培训模式转化了以科普、文体、艺术、劳动、体育等为主的模式。那手工制作培训一定会成为培训机构劳动教育的首选。也主是说,即使学生托管在校外培训机构,他们也不需要参加文化类培训,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

 么手工劳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劳动教育在校外培训机构也得以实现。

 四、“双减”政策对学生劳动心理产生的影响 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学生节假日基本上都是托管在校训机构完成作业,长时间的伏案作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有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即使偶尔想进行劳动,又苦于做业太多,没有完成,也只能作罢。而现在不一样了,学生作业任务轻了,完成作业也快了,他们没有事情的时候,参加一些劳动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他们没有作业这个后顾之忧了,就像一句话说的很好:“学要学的踏实,玩要玩的痛快。”只有学的踏实了,劳动才能放得开,才会痛痛快快地去参加劳动。这样的劳动才是学生最乐意的,真正达到劳有所乐,劳有所获。当一个人心理没有牵挂,没有顾虑的时候,劳动的时候才会更加专注,才会更加投入。而且劳动效率更高,更容易出成果。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有成果、有收获的时候,更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双减”政策的出台,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诂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

 见》

篇七: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2022年第4期 中国远程教育2022年第4期落实“双减”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 梁凯丽 辛 涛 张琼元 赵 茜 李 刚 张 生【摘 要】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教育体制优化的有效切入口。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我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压减力度大,有证机构积极转型,无证机构完全停止培训行为,实现了中央“双减”文件“大大压减”的目标,扭转了校外培训过多过滥的局面。治理效果显著: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资本无序扩张得到有效遏制;校内课后服务供给常态化开展,助力实现减负提质;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业压力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面临教育资源流失、违规行为较多、家长焦虑不减等诸多挑战。为了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治理而非单一压减,需要完善协同治理制度,逐步让市场发挥作用;对校外培训机构不能一刀切,需正视其积极作用;重视学生与家庭的实际需求,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借助校外培训机构的技术优势与产品优势,助力现代教育的发展。【关键词】

 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数字化;家庭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托管服务【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22)4-0027-09一、引言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活动也叫“影子教育”,其与学校教育相配套,依托于学校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主要分为两大类:非学科类辅导和学科类辅导。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是指在课后向学生进行品德、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是指为学生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类的培训。除此之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务院, 2018)

 中规定,校外培训机构还能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骨干,提供经验和资料。从其概念上来说,校外培训机构就是学校的“影子”,其提供的培训内容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仰丙灿, 2018)。因此,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 (代蕊华, 等, 2017)将世界各国政府采取的治理方法或态度主要分为六类。一是自由放任型。这些国家的政府认为,校外培训属于市场活动范畴,市场具有自我调节与自我约束的能力,政府不应介入。一方面,政府介入会增加培训机构、学生和家庭以及政府管理者的相应成本;另一方面,校外培训行为较为分散和隐蔽,即使政府介入,也很难进行有效管理。二是认知监管型。这些国家想要尽可能了解课外辅导的情况,仅收集校外培训机构的企业规模、运营状态方面的数据而不采取实际监管行动,监管活动也得不到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且收集数据较为局限甚至不准确,这种监督往往是无效的。三是规范与控制型。这种治理方法被大多数国家政府采纳,但规范范围和治理力度差异很大。治理内容基本包括机构资质、登记注册、运营场地、师资、安全管理等。四是积极鼓励型。采取该治理方式的国家认为校外培训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增加就业岗位,能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因此,国家会通过政府补贴、教师培训、减免税收、立法保护等政策积极支持校外培训行业的发展。五是混合型。采取部分开放部分禁止的策略。比如,允许后进生参加校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基于‘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教育系统化监控评估、智能决策仿真和应用研究”(项目编号:U1911201)。27DOI:10.13541/j.cnki.chinade.2022.04.006

 中国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2022年第4期 中国远程教育2022年第4期补习培训,但禁止学校教师进行有偿培训。六是完全禁止型。严禁营利性的课外辅导,不允许所有营利性质的校外培训存在。但从实践上来说,这样的治理方法基本上是失败的。这些不同方法反映了政府治理态度与决心的差异。从我国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经验来看,早在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教育部, 2013)

 就提出要完善培训管理,推动行业自律。同时,教育部提倡更多培训机构加入《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规范培训机构的资质、服务、质量和收费,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绿色培训。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育部, 2021)

 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校外培训机构各类违规补课现象,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依规严处。但此时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并没有进入常态化和规范化阶段,治理细则与责任部门也尚未明确。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务院, 2018)

 出台,标志着校外培训被单独列为一个领域进行治理。随后,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进入依法治理的加速期,治理力度急剧增大。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等, 2021)(以下简称“双减”),将规范校外培训、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民生工程。胡洁人等 (2021)

 在其研究中论述,“双减”政策的颁布拉开了我国依法监管校外培训机构的序幕,特别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相应监管措施,如对培训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培训价格的限制和禁止资本化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为什么我国持续并不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从国内教育发展的态势来看,随着社会对“名牌学校”“高学历”“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以及资本的推波助澜 (都晓,2022),校外培训机构大规模增长,已经超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数量,以致影响到了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此外,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课程服务数量少、质量低,使得家长将目光转向校外培训机构,以满足考试评价要求或实现更高层次的辅导,以致学校教育体系的优势与作用逐渐减弱。这一现状存在的本质在于考试评价要求与学校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落差,即教育体系内部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不匹配。“双减”政策的出台,最终聚焦的是教育体系内部机制体制优化问题。“双减”贯彻“刀刃向内”的原则,表面为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实则是学校教育的提质,以考试评价、课堂教学、课后活动、家校社合作等多方面的学校公共服务提升为落脚点,最终建造多维和谐、跨越多层的高质量教育生态。本研究通过访谈与问卷调研的方式,结合现阶段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成果,对我国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为推动新时代“双减”背景下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供启迪和借鉴。二、研究方法(一)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访谈与问卷调研两种方式。访谈调研20余人,访谈机构主要以大型培训机构为主,同时辅以中小学线下培训机构。访谈对象为从事教培行业,从业年限从刚入职至二十年不等,岗位职级上至企业管理高层核心人员下至基层教研老师。参与问卷调研的被试来自我国东部某省城区和郊区9个区县,每个区县选取办学条件较好、办学条件一般和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的6所小学、9所初中、3所高中作为样本校。参与调研的学生来自初中和高中样本校,除高二、高三年级之外,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学生,有效学生数量共计3,813名 (见表1)。参与调研的家长来自小学、初中和高中样本校,除高二、高三年级之外,样本校各年级全部学生的家长参与调研,且每个学生仅有一名家长参与调研,有效家长数量共计20,867名 (见表1)。(二)

 研究工具访谈提纲包括企业访谈提纲、管理人员访谈提纲和教师访谈提纲,访谈框架均包含公司基本情况 (主要业务、人员规模、师资情况、财政收支)、政策理解 (“双减”政策对缓解家长焦虑的作用,转型教培机构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双减”后家长的辅导需求对教培行业的影响,学校教育、校外培训和家庭教育之间的权衡)、影响方面以及应对措施 (准入门槛、资金、业务、营销运营、社会压力、企业氛围、28

 中国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2022年第4期 中国远程教育2022年第4期其他)、所需支持四方面内容。表1 学生样本与家长样本基本信息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性别男女家长类别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他合计学生(人)(占比)——————897(23.5%)960(25.2%)891(23.4%)1,065(27.9%)1,857(48.7%)1,956(51.3%)—————3,813(100%)家长(人)(占比)1,928(9.2%)1,979(9.5%)1,839(8.8%)1,799(8.6%)1,692(8.1%)1,762(8.4%)3,091(14.8%)2,816(13.5%)2,832(13.6%)1,129(5.4%)——5,085(24.4%)15,528(74.4%)142(0.7%)41(0.2%)71(0.3%)20,867(100%)调研问卷包括“双减”政策家长问卷和“双减”政策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包括家庭基本信息、家庭培养、政策解读与反馈、校外培训、课后服务、学校作业与考试、“家校社”协作、中考改革八个维度。学生问卷包括个人背景信息、校外培训、中考改革、学校信息、课后服务五个维度。三、治理现状(一)

 治理成效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以治乱防风险为核心,以构建教育新生态为目标,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1. 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资本无序扩张得到有效遏制目前我国东部某省线下有证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72%,线下无证机构压减100%,线上有证机构压减率为81%,线上无证机构全部清零。同时,学科类校外培训报班数量大幅降低,以治理难度最大的北京为例,66.6%的家长表示没有报名学科类辅导班,14.8%的家长表示报了1门学科培训,10.8%的家长表示报了2门,5.7%的家长表示报了3门。“双减”政策出台后,82.0%的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81.4%的家长更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2. 校内课后服务持续性供给,助力实现减负提质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减负提质,学校加大课后服务力度。在课后服务内容上,56.8%的家长反映孩子就读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内容为学业辅导类,51.5%的家长表示学校课后服务为体育竞技类,53.6%的家长表示课后服务为才艺类。在课后服务形式上,51.7%的家长反映课后服务形式主要为户外活动,52.2%的家长反映课后服务主要形式为社团,51.8%的家长反映主要形式为兴趣小组。学生参与的课后服务内容主要为学业辅导类 (40%)、体育竞技类(41.1%)、才艺类 (47.5%);参与形式主要为社团(48.8%)、兴趣小组 (44.6%)。从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上来看,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兴趣为导向,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参与率高。3. 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业压力有所缓解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57.1%的家长反映学生书面作业变少了,34.3%的家长反映实践活动类作业变多了,53.7%的家长反映无须家长批改作业了,54.6%的家长反映没有布置给家长的作业了,60.3%的家长反映学生回家做作业的时间减少了,58.9%的家长反映重复性、机械类作业减少了。56.5%的家长周一至周五基本不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54.6%的家长基本不在周末、节假日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作业负担有所减轻,学业压力得以缓解。综上所述,“双减”通过校内校外治理双管齐下,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二)

 转型与发展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全国各地校外培训行业存在不同的转型与发展状态。1. 培训机构整体呈现积极主动转型趋势姚亚楠等 (2021)

 指出,自“双减”实施以来,向素质教育、课后托管、职业教育转型和拓展是多数培训机构的应对策略。其一,培训机构将素质教育作为着重发力点之一,积极推出素质化转型方案,建构素质教育新体系。积极开展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增加美育29

 中国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2022, NO. 42022年第4期 中国远程教育2022年第4期艺术类、体育运动类、科学创造类、劳动实践类、品德修养类课程。付屹璇 (2022)

 认为,“双减”政策实施的主要方向是回归素质教育本源,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服务质量,增强素质教育,减少学生课业量,保证学生睡眠与休息的时间,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如新东方成立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包括艺术创作学院、人文发展学院、语商素养学院、自然科创空间站、智体运动训练馆、优质父母智慧馆六大板块。学而思培优推出“学而思素养中心”,涵盖科学、编程、益智、故事、口才、传统文化、美育、围棋等模块。其二,郅庭瑾 (2021)

 在其研究中提出,除素质教育之外,职业教育也是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的探索方向之一。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等, 2021)(简称“《意见》”)。《意见》规定了未来几年职业教育本科的招生目标,鼓励上市公司举办职业教育。如51talk不再对青少年学生售卖外教课程,而是加大对成人英文业务的投入,提升对于成人留学、旅行、职场等的服务。其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边玉芳(2021)

 在其研究中强调,该立法为“双减”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这种家庭化教育样态的趋势也为培训机构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转型的培训机构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诊断分析方面的优势,向家长传播科学教育观念。如,新东方此前创立“...

篇八: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

dquo; “双减” ”政策的影响

 目录01020304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而言,政策的监管力度超预期,行业料将大幅收缩对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而言,目前的政策监管影响不大,但是不排除后续政策强化监管的可能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言,由于校内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教育信息化产业可能间接受益,留意后续相关政策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预计广告行业短期内会受到一定拖累

 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而言,政策的监管力度超预期,行业料将大幅收缩PART ONE

 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而言,政策的监管力度超预期,行业料将大幅收缩预计此份”双减”政策仅仅是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起点,未来还将出台更多的配套监管政策。后续学科类课外培训行业料将大幅收缩,因此,主要主营业务中包含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课外培训的相关公司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而言,政策的监管力度超预期,行业料将大幅收缩大致来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课外培训的相关公司包括学大教育、豆神教育、昂立教育、科德教育、勤上股份;而中公教育、传智教育、开元教育、全通教育等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的公司、主营民办学校业务的凯文教育、主营企业管理培训的行动教育,均不在本次文件的管辖范围之内。

 对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而言,目前的政策监管影响不大,但是不排除后续政策强化监管的可能性02

 对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而言,目前的政策监管影响不大,但是不排除后续政策强化监管的可能性 与学科类培训相比,对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监管相关宽松: 1)市场准入上:仅要求区分类别,严格审批; 2)业务范畴上:线上的非学科类培训同样限制了每节课的时长; 3)营销模式上:与学科类培训一视同仁,禁止广告; 4)融资方式上:没有提出具体要求。

 对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而言,目前的政策监管影响不大,但是不排除后续政策强化监管的可能性另外,非学科类培训可以被适当引入学校的课后服务。文件第25条中提及: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等。

 对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而言,目前的政策监管影响不大,但是不排除后续政策强化监管的可能性总体来看,非学科类培训受此次政策监管的影响不大,目前暂时没有规定非学科类培训不能在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进行办学,但政策的整体导向是“减负”,非学科类培训同样也应适度、不应占用过多的精力与成本,因此,不排除后续政策强化监管的可能性。

 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言,由于校内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教育信息化产业可能间接受益,留意后续相关政策03

 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言,由于校内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教育信息化产业可能间接受益,留意后续相关政策“双减”政策发布的目的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减轻家庭为课外培训的支出成本,这不仅要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更要提升学校内的教育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缓解社会焦虑,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

 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言,由于校内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教育信息化产业可能间接受益,留意后续相关政策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提升校内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加强教育信息化产业建设与“双减”政策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对此:一方面,7月2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后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方向;

 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言,由于校内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教育信息化产业可能间接受益,留意后续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本次的“双减”文件中的第12点也提及: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意味着在线教育后续更可能是依托公共的平台、以免费公益的形式提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仍然存在且有望提升。

 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言,由于校内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教育信息化产业可能间接受益,留意后续相关政策总体来看,由于校内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校内教育提质的需求也随之提升,而教育信息化是从硬件方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叠加近期的政策文件也对教育信息化行业进行了积极表态和指示,预计未来教育信息化行业前景明朗,而智慧教育的领军企业科大讯飞,涉及智能教育装备业务的三盛教育、全通教育、方直科技等,可能将受益于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预计广告行业短期内会受到一定拖累04

 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预计广告行业短期内会受到一定拖累除了课外培训行业自身,该文件对广告行业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据统计,仅线上广告投放方面,教育培训行业在2020全年的广告数占比达5.98%,2021年Q1教育行业广告数占比达6.42%,是仅次于游戏、服装、文娱的第四大类广告投放主。

 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预计广告行业短期内会受到一定拖累然而,本次文件明确提出:要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因此,预计广告行业短期内会受到一定的拖累。以主营电梯广告的分众传媒为例,短期内教育类广告主投放减少可能会小幅拖累公司业绩。

 谢谢观看

推荐访问: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 校外 培训机构 政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