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菁选3篇(完整文档)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菁选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03 18:10:25 来源:网友投稿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1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菁选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菁选3篇(完整文档)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1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专业化人才匮乏。当前,在各乡镇村庄中,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不仅优秀青年通过考大学或各种招考离乡进城,而且绝大多数青壮年乃至五六十岁的中老年都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经商。一些地方不仅村“两委”成员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而且还有不少年轻的乡镇公务员因自身生活的诸多困难未得到解决,而对扎根乡村缺乏热情、流动性大,乡镇青年公务员队伍的不稳定,无疑也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是扶贫资产衔接落后。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众多,投入方式多样,贫困地区形成了一些扶贫资产,但由于长期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扶贫资产难以发挥长期效益。不同类型扶贫形成的资产路径及性质千差万别,权利归属界定难度较大,在资产实际运营过程中,一些产业项目缺乏精细谋划,实施主体选择缺乏市场机制,收益分配缺乏持续精准,导致部分资产陷入“管不好”“还想管”等困境。

  三是扶贫产业缺乏可持续性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然而,在脱贫攻坚期间,部分乡村未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依赖财政投入,获得帮扶的产业一般是专项的、单一的产业,且多集中在农业,扶贫产业有同质化和低端化倾向。

  二、相关意见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奠定思想基础。注重理论指导的连续性,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继承“精准”理念,总结脱贫攻坚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指导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加强工作衔接,建立完善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

  (二)做好政策衔接。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一是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二是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政策的转变,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

  (三)做好规划衔接,提供指导路径。要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编制衔接好区镇村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专业规划,统筹考虑乡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

  (四)加强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大建档立卡劳动力教育培训力度,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择业就业,稳定建档立卡脱贫户收入,防止返贫;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稳定贫困村第一*队伍,拓展并选派驻村第一*,加强基层党组织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不断提升基层后备人才素质;另一方面建立乡村后备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如就业创业补贴和优惠贷款,鼓励返乡人员在乡村就业创业,打造一支振兴乡村的年轻队伍。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2

  一、全镇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镇位于叶城县中南方位,距县城68公里,辖区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55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镇东临和田皮山县,南接叶城西合休乡,西与柯克亚乡为邻,北同洛克乡、宗郎乡、铁提乡毗连,交通基础设施良好,村村通公路实现各村民组连接。全镇耕地面积4.2万亩。其中套种粮食种植面积3.2万亩;林果面积3.5万亩,主要以杏产业为主;复播经济作物3.2万亩。下辖20个贫困村(其中1个一般贫困村,19个深度贫困村),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万人。“十三五”期间,我镇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指标性指标,按照县委县*脱贫攻坚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总*关于精准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脱贫攻坚作为我镇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六个精准”“七个一批”为重点的各项脱贫措施,总体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2014年至2019年累计退出16个村,脱贫3205户1446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65.3%降至6.01%,2020年退出4个村脱贫380户1505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项问题

  由于我镇处于山区,社会经济发展还处于不*衡、不充分状态,底子相对薄弱,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水*还存在不足,稳定解决贫困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乃至推进乡村振新战略,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问题,

  一是贫困群体中因病致贫和老弱病残比例大,劳动就业能力低。加之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给脱贫群众增收普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不充分,带动辐射面不够宽广,存在“菜单式”扶贫带动,农副产品发展质量不高,产品销售仍处于滞后状态。

  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村两委班子存在部分村干部文化程度低,也存在老龄化现象,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动引领作用还有差距。

  三、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

  (一)突出抓好“两委”建设,建立村级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要以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为核心,贯彻落实好《**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和制定鼓励优秀人才回村任职的回村创业,破处“村两委”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上的障碍和机制上的硬阻,从人才选拔培养上搞好有效衔接。当前正值“村两委”换届之际,坚持从内招生、选调生、留战士和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中的党员培养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村“两委”班子成员结构。让其成为乡村振新的主力军,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牢固实现乡村全面振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突出抓好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要把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场所内返乡人口致贫列为重点监测对象,建立信息监控*台,专人负责,专人跟踪,形成防止返贫的预警机制。要严格落实“四不摘”的要求,确保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干劲不松,持续指导好产业扶持、培训就业、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

  一是加强易致贫返贫原因分析。一般来说,导致脱贫户陷入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因户而异的。脱贫后仍有可能返贫,这主要是由于贫困人口自身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或返贫风险没有完全消除。首先,脱贫家庭中“老病残”人口居多,自身劳动能力低,一旦家庭中年轻劳动力出现问题,则这个家庭就很容易返贫。其次,很多贫困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与脱贫户利益联结不充分,脱贫户劳动力就业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再者,部分脱贫户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安于现状,缺乏积极主动的劳动致富意识和行动。

  二是临近贫困线的边缘人口,同样值得关注。边缘户虽然不是贫困户,却有致贫风险。多数是因突患大病、意外灾害等原因造成家庭主要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或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家庭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即使以前有一定储蓄但难以长久维持,易诱发致贫风险。

  结合在走访调研贫困户的实际过程中,我认为,有两个关键性的致贫原因和返贫风险必须高度重视。一是因病和因灾致贫。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致贫原因。因病因灾致贫不同于饮水、住房、教育等客观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劳动能力和家庭收入,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风险仍将长期存在。二是就业和收入不稳定。这是最复杂、最主要的返贫风险。是否能就业,是否有稳定的收入,不仅靠政策,还更多依赖市场供求和自我能力。“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后,脱贫人口仍可能因为劳动能力不高和就业收入较低等情况导致返贫。因此,一个家庭能否稳定脱贫,最关键的是看劳动能力和可支配收入。

  具体措施:

  一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建立基于“家庭劳动能力+可支配收入”的防止致贫返贫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家庭在“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等硬件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家庭劳动能力的强弱和可支配收入多少就是影响致贫返贫的核心因素,建议作为进行致贫返贫风险评价的主要指标。建议重点关注家庭劳动能力和可支配收入两大指标。一般来说,除了社会保障兜底对象外,一个稳定脱贫的家庭,要有劳动人口且有劳动技能,有就业岗位且家庭收入大于各项必要的开支,这样家庭收入才能稳定达标。而当一个家庭中出现劳动力减少、劳动技能丧失、失去就业岗位、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情况时就要引起高度注意。比如,家庭主要劳动力突患重病、外出务工劳动力失业都会导致家庭收入骤减;因看病住院、学生上学人口增多都会导致家庭支出骤增。系统要及时记录关于家庭劳动力及收入变动情况,动态测算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是否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线,作为判断该家庭是否致贫返贫的评价参考依据。

  二是建立覆盖脱贫户和边缘户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预警和帮扶机制。要充分利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新疆大数据*台信息系统对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立人工上报和自动化智能监测相结合的对农户实时状态报告及致贫返贫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和系统*台,形成现状数据、历史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综合对比研判。要把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类进行常态化监则,一旦出现较大风险都将发出预警。一旦得到预警信息,系统就进行干预和调度,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收集处理建卡贫困户及边缘户生活质量、劳动岗位、就业收入等信息,将对象户进行分类细化,针对不同的致贫返贫风险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并落实具体的帮扶责任人,在第一时间实施精准帮扶,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

  三是继续加大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精准的帮扶工作。要抓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3年时间,建议上级扶贫管理部门在针对脱贫不稳定户、易致贫边缘户原来的专项帮扶责任制度上再优化,继续将这两类对象纳入常态化监测和帮扶管理当中,及时更新边缘户,状态,并分类分级设置致贫风险等级;帮扶干部对边缘户特别是易致贫风险较高的边缘户进行常态化关心走访、宣传和落实政策、积极进行提早干预和帮扶,把问题解决在初期、坚决防止新增致贫风险。

  四是深化低保兜底、农村居民社保和临时社会救助保障政策清,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作为核查重点,要做到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杜绝"脱保"“漏保"。继续推动临时社会救助政策的精准落地。特别要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边缘人口,按规定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特别重大的急难型救助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快速落实到位。

  五是加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力度。要加大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综合采用资金收益、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生产托管、租赁经营等多种途径,健全完善扶贫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留在村里的农户家家有产业、家家有收入。要持续开展就业扶贫专项行动。对有培训意愿的农户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帮助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积极帮助患病体弱者、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合理引导外出转移就业,规范扶贫和乡村振兴领域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向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进行倾斜,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人人有岗位,人人有收入。

  六是加强对群众的法律和文化教育,提升内生发展动力。

  1、要加强对脱贫户家中有三个以上未成年子女户的关注。这样的贫困家庭生活负担很重,如果这样的家庭中一个孩子有个残疾或遗传精神疾病,那这个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2、要持续加强贫困群众“扶智扶志"工作。凡是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一定是要靠发展产业来脱贫,靠转移就业来脱贫,靠提高劳动技能来增加收入,决不能助长“等靠要”思想。

  3、贫困群众要明确自己才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致富是自己份内的事情,要自己积极主动地学技能找工作,靠勤劳的双手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永远摆脱贫困的束缚。

  (三)实施乡村振兴要以产业发展为首要突破口,建立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我镇经过这几年年的脱贫攻坚,已初步形成了以9村、14村杏子加工厂;15村、20村养殖场、9村大白菜、各村的鸽子合作社等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但还是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品质量不高、管理方式粗圹等不足,无法长久引领群众增收。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对落后的产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为招商引资提供条件;二是要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产业发展项目选择上,要大力引进适合本地域发展的主导产业,而不是盲目跟风,要利用产业园、合作社等示范园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争取认定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要从资金、技术上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会生产、懂经营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园、村级集体经济等,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合同、托管代养、资产收益、劳务就业等形式,提高产业市场化组织程度,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

  (四)实施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应重点支持乡村环境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组织等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污水垃圾、残膜污染治理的综合整治工作。在实施乡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运转模式下,要持续做好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调研来看,全镇20个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都能及时处理,而全镇每个村都有垃圾清运车,有的村仍然存在垃圾不能及时处理的现象,为此各级干部要督促好我辖区内的垃圾清运工作。

  二是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一村一品”建设。围绕“稳粮、精杏、扩畜、增菜、拓务”产业发展思路,打造农产品品牌,积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持续保障群众增产、增收。要因地制宜选择出适合本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路径,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促进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杏子、核桃、白菜等高效作物。稳定牛、羊养殖,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做大做强鸽子产业。要结合当前已经形成的产业格局,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订单农业”,发挥好农村电商*台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与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多重渠道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三是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工作部署,建议新谋划建设一批垃圾焚烧(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善各村项目建设,将各村2021年的项目盯紧抓牢,确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持续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在原有基础上加大财政资金注入比例,利用村“两委”换届之际,将懂经营、致富能力强的人选入班子,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效果发挥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3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该如何做好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工作?芙蓉区农业农村局全面解读我区脱贫攻坚的措施与经验,分析麻阳县在乡村振兴中的长短板问题,通过调研,查阅资料,提出:继续落实政策规划衔接、乡风文明衔接,实施“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一、芙蓉区扶贫攻坚基本成效

  麻阳县是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对口县,曾是省里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8972户69853人,贫困村91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0个)。

  2018年以来,芙蓉区委、区*按照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和“携手奔小康”行动要求,共制协作规划,明确协作项目,组织扶贫专业干部、教育管理团队、医疗专家常驻麻阳指导扶贫协作、帮扶教育和医疗,高质量完成帮扶项目的实施,2020年2月,省*正式批复同意麻阳脱贫摘帽。

  (一)资金支持,促扶贫攻坚进度

  芙蓉区为麻阳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扶持,将帮扶项目工程建设摆在首要位置,3年共计拨付财政援助资金3570万元。确定20个主要工程项目作为芙蓉区对口帮扶重点,其中农业产业项目7个、乡村旅游建设项目3个、教育卫生建设项目5个、民政建设项目1个、劳务就业项目1个、易地搬迁后扶及管理等项目3个。

  组织辖区单位企业为麻阳贫困学生助学捐资104.12万元,捐助图书、体育器材、学习用品、校服等累计价值达64.4万元。

  组织开展“百家工会、万名职工、百万消费扶贫助力麻阳地区脱贫摘帽携手麻阳人民实现小康”活动,号召全区200多家工会、逾万名职工,为麻阳成功代销冰糖橙、小籽花生、富硒红糖、金秋梨、土鸡蛋、小籽花生、红心猕猴桃等优质农产品,累计消费扶贫达600多万元。

  (二)产业扶持,夯实扶贫攻坚根基

  结合麻阳实际情况,重点推进麻阳万亩再生稻扶贫产业园建设,全县增产粮食200万公斤,惠及贫困户1171户4397人,人均增收600元;麻阳冰糖橙品质提升扶贫产业园项目建设,该产业园惠及农户573户2450人,其中贫困户147户567人,产业园提质后可实现冰糖橙年产量1300万公斤,产值350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

  重点扶持17家新型经营主体,辐射12个乡镇40多个村共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1.2万多人。

  引导顺丰速运、湘茶集团、隆*际酒店、长沙市绿叶农产品公司等多家企业与麻阳达成项目合作。3年来,帮助销售麻阳农特产品累计价值达2000多万元。

  (三)人才援助,提高服务管理水*

  接收麻阳29名优秀中青年党政干部和213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幼儿园园长、班主任和年轻骨干教师,到芙蓉区直部门挂职锻炼、考察观摩学习和业务培训,为期1年、半年、1月不等。

  选派3名干部赴麻阳县挂职2年,教育选派40名优秀教师、卫健选派28名医技人员赴麻阳开展支教、支医服务。与麻阳县31所中小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派遣骨干教师赴麻阳开展全职2年的教育扶贫工作,帮扶麻阳学校管理及教育教研发展;选派16名优秀教师赴麻阳开展为期1年的帮扶支教。

  组织27名医疗专家服务队深入麻阳人民医院,尧市、谭家寨、吕家坪3个乡镇卫生院,高村镇栗坪村、龙升社区和兰里镇新营村卫生室,开展“送医、送药、送技术”和医疗技术技能培训等支医活动25次,培训医护人员260人次。帮助推荐麻阳30名医护人员,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儿童医院、省脑科医院进修学习半年、1年。完成郭公坪镇官东村、尧市镇小江村等50所村卫生室提质改造工作。

  双方共组织八期培训班,培训干部及专技人才117人。开展“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资助9名麻阳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读颐而康培训学校三年制中专,学费、生活费全免,并保证毕业时百分之百推荐就业。

  (四)劳务帮扶,增扶贫致富能力

  芙蓉区帮助麻阳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龙升社区开发扶贫车间,引进深圳玩具服饰厂等13家企业入驻,实现了“楼上生活,楼下生产”家门口就业,其中就近就业561人,劳务输出1056人,共计1617人,户均就业1.67人。

  组织辖区企业和招募外地知名企业22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2.86万个,与麻阳联合开发公益性扶贫特岗1036个,在麻阳举办“春风行动·两地一家亲,携手奔小康”就业现场招聘会5场、网上招聘会3场,成功签约就业122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90人。

  发放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交通补贴119万元。组织1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3期家政服务员、育婴员技能培训,全部学员顺利结业。组织为期14天保健按摩班共有30位麻阳县贫困居民参加,24人实现稳定就业。

  二、扶贫攻坚需解决的问题及困难

  1、建设和产业资金不足

  据麻阳方面反应,截至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缺口资金8000多万元,提前建设的产业用房(扶贫车间),配套设施。

  虽然制定了农业特色产业扶持办法等相关政策,但受财力影响,资金投入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贫困村交通、水利等支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还欠完善。金融资金额度较低,对经营主体扩大规模作用不大,对没有基础的脱贫户发展产业帮助作用小。“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发挥不到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不能有效带动群众受益。

  2、产业项目带动不强

  虽然探索推行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机制还不完善,带动能力不强。大部分脱贫村“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明显,优质品种比例较小,缺少能够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还未能体现。

  各脱贫村主导产业都是小而散,没有形成规模,营销市场和产业经纪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信息不畅。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生产、发展集约经济缺资金,贫困户享有小额扶贫贷款却无技术无产业,虽有不少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进行联合,但紧密度不高、不系统、不完整,致使依托龙头带动支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效应不够明显。

  3、教育、卫医发展不均衡

  有限的投入依然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需要,乡村小学仍是校点多、规模小、分布散、管理难,几乎都是“几人一校”“一人一校”的情况,“小班额”问题突出,校舍闲置浪费严重,重点学校和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大。

  师资缺乏是短板,教师老龄化严重,农村学校英语、音乐、美术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相对较好,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比较弱势。

  麻阳县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技术装备滞后,业务用房非常紧张,整体布局不够合理,部分设施未达到国家标准和要求,不能满足群众卫生服务需求。

  4、人才短缺和基础设施待完善

  麻阳县乡村人才紧缺,远远无法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提升乡村干部及农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是重点。

  部分村道路太窄、路太陡、弯太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部分村道路需修建堡坎,增加排水涵管,以防雨水冲洗坍塌。需要尽快实施道路硬化、改道,方便村民安全通行。高村镇洲上村100亩蔬菜基地蓄水及灌溉设施建设。

  乡村环卫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理,需加快乡镇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场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对18个乡镇和铜矿管理处的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收运处理,提高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覆盖面。

  三、实施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

  消除贫困,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发力,共同擘画“十四五”发展新蓝图,关键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重点在“政策规划衔接、乡风文明衔接”。

  (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1、培育本土人才,带好“领头雁”

  完善基层人才选拔机制,实施基层人才培育计划,从村级后备干部、致富能人特别是80后、90后中选出一批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确保每村配备2—4名优秀年轻干部。实施农村优秀青年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体作用,加强对“带头人”党性修养、服务意识、法治意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采取“党支部+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重点培养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的“带头人”。

  发挥本土人才“主力军”作用,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想法、有经验、有办法的优秀人才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他们对农村情况熟悉,对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有深刻体会的优势,让其在乡村振兴中再次大显身手。

  “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由*慈善联合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牵头,联合20余家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更高效整合政、产、学、研、金、社等各领域优质资源,为广大新农人接入更加全面的综合赋能体系,解决就业创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其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动力与能力,培养出新时代新农人骨干,并促进返乡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局。该培训项目通过“线上学习、社群互动、项目支持、实地培训”四大模块相结合的形式对新农人学员进行综合赋能,突破了地域限制,降低了执行成本。

  2、鼓励能人返乡,留住“回乡雁”

  麻阳县有近10万人员在外工作,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开展“引凤还巢”等行动,用好国家新型城镇化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的政策机遇,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扩规提质,加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为返乡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关于乡村人才培训,西欧的模式是以*、学校、科研单位、农业培训网四者有机结合,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教育等多种模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注重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双元制”,农民需要每周在校学习24-48小时,并在企业中学习3-4天。这种模式将学校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实验教育工作两种职业农民培养方式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

  麻阳县人才要发展,不仅借鉴好的模式和做法,更要结合实际创新推进人才振兴机制体制,以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基层乡土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四支队伍为主体,围绕乡村引才、育才、聚才、稳才四个关键环节,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让优秀人才大显身手,让闲置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紧缺人才得到有效补充。

  3、吸引各方人才,广招“外来凤”

  按照“柔性引进、弹性使用、灵活管理”要求,突出做好农业、文旅、健康等领域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智库,推行购买服务,引导更多各类人才来麻阳县兼职、创业。

  依托产业园区、乡村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农业驿站等*台,不断完善产业孵化、技术研发、科技投融资、成果转化等功能。68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村人才制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困难,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整合人社、教育、农口等部门培训资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培育一批种养殖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文化旅游人才、非遗传承人、电商物流经营人才,夯实乡村振兴的内在支撑力量。

  芙蓉区负责提供招聘企业、就业岗位、提供师资力量和培训补贴等费用,麻阳负责应聘人员、培训人员的宣传和组织,每年开展联合招聘6次以上,联合就业培训1-2个班(50-100人)。

  (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抓手

  做好“特色产业选育”的文章。结合脱贫村的地域特点、基础条件和脱贫群众的需求,大力发展柑橘、黄桃、猕猴桃和小籽花生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连片开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实现差异化发展。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积极宣传推介名优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竞争率。利用特色水果基础,加大电商,水果批发,标准果园等方式合作,做优做活产业扶贫模式。

  做好“壮大经营主体”的文章。以县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选择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诚实守信的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调动其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通过采取优先承担涉农项目建设、优先解决贷款贴息等措施,帮助脱贫地区的带动主体做大做强,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和引领农户致富能力。

  做好“加大投入保障”的文章。调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功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脱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探索推行互助资金产业化管理,实现扶贫资金专业管理、精准投放、循环使用、收益持续,解决好谁来用、怎么用等问题。

  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加大乡镇优势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借助农发行融资政策,修建农贸市场9所,产业门面670个,企业加工厂房3万多*方,学校3所(特别急需建设龙升社区龙池小学)。

  加大消费扶贫模式,在高铁服务区开辟易地扶贫搬迁户服务专柜,加大消费扶贫对接模式。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力度,把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与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红色旅游资源助推搬迁户就业,产业帮扶,增加收入。

  岩门镇玳瑁坡村滕代远故居4A级红色旅游景区创建规划:代远故居入口文化广场改造建设;故居周边环境主题绿化、硬化故居停车场;优化故居内部陈列品布局,完成电力线路改造,路灯安装;完善游客接待中心配套设备、增设景区景点及公用设施标识标牌等,做好故居红色文化宣传、美化、绿化、亮化。

  (三)政策衔接是乡村振兴的依据

  建立健全促进有效衔接的机制和政策。要强化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的转变,把临时性帮扶政策转化为常态化支持政策,强化脱贫攻坚政策与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

  做好规划衔接,谋划振兴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对接全县空间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各类规划,编制完成并严格落实《麻阳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麻阳县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麻阳县县域乡村空间布局建设规划》,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一张蓝图、一抓到底、有序接力。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探索建立“银行+*”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户和带动主体的支持力度。创新保险扶贫手段,探索开展农产品产量保险、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试点,降低扶贫产业经营风险。

  应对风险挑战上做好衔接,建立健全有效衔接的防范农业农村风险的机制和政策。脱贫地区面临的风险既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又面临着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我们必须按照底线思维的要求,建立健全农业风险的防范机制。完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的治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安社区、幸福乡村。

  不断完善麻阳县道路、水利、电力、网络、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水*,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风文明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评选优秀家风家训,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推进移风易俗,促进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推动形成婚事新办、喜事省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良好社会风气。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35个集中安置点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特别是龙升社区文化广场急需建设。加大搬迁户精神文化培育,指导,激励。让他们提升境界,提升自觉,感恩前行,不断提升内生动力,加强自我管理。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2021年实施兰里芙蓉学校、第一芙蓉学校二期项目、职业中学产教融合项目、民族中学提质扩容工程项目、民族幼儿园建设项目,部分农村学校改造维修,还有实事项目建设等等。芙蓉区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对麻阳县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予以帮扶援助,帮助援建学校基础设施,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

  帮助受援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管理。继续选派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管理干部到芙蓉区学校挂职锻炼。援助学校通过全员培训、派出优秀教师到受援学校定期支、送教,邀请受援学校青年教师不定期到援助学校跟班学习,开展同类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教学研讨活动,进行教学指导等方式开展交流活动。

  建设尧市镇中心卫生院新住院楼、江口墟镇中心卫生院旧住院部改造、高村镇城西卫生院新建城东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新建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锦和镇分院。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菁选3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标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