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7篇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7篇

时间:2022-09-24 12:30:16 来源:网友投稿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7篇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2016---2017年度)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就是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7篇,供大家参考。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7篇

篇一: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2016---2017 年度)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就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教育目的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就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她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与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就是非的能力,为培养她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与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与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她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

 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与途径

  教育网络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与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与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就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不离教,并利用我石中青少年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校除健全家访制度外,每学年家长学校开班一次,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将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

 四、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建设

  1、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由王动飞、王立青、陈玖良、段健、蒋孝祥组成,并由王动飞任组长。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瞧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每学期聘请有关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家访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家访。

 3、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在我校利用红领巾广播 、墙报、板报、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五、具体工作 (一)“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1、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接班班主任在接班一学期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所有班主任一学期家访面达 100%,每学期结束家访面达 80%,科任教师按每学期家访学生人数不少于 30%,并有记录。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每次家访前要为学生准备2~3个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2、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2)建立家校联系本,这就是家长与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周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她的家校联系本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阅读了解后签名留言,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学期期中检测后,要求全校对每位学生发放期中家校联系单。

 (4)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3、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

 家长会由各班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 1~2 次。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安排,根据子女年龄特点与学校实际,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

 家长委员会就是使家庭教育更趋于规范性的必要组织机构,要求各班推荐出关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家长 2~3 名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活动不少于 2 次。

篇二: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网络中的功能, 以及各种教育之间互为补充、 协调运作、形成合力、 发挥整体优势、 互为促进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教育网络

  进入 21 世纪, 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 它是一种新型且生命力旺盛的经济形态, 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 配置, 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 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1]。

 因此, 社会发展的关键是智力的发展和运用, 仅仅以学校教育为培养人才的途径, 是不可能完成的。

 教育的重心已逐渐从比较封闭的单一的学校教育发展到家庭、 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一个开放的网络。

 由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都具有自身的不同特点, 它们对人才的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当学校、 家庭、 社会的教育影响一致时, 学生成长的环境协调统一, 教育合力的作用能较好发挥; 反之, 各种教育之间充满矛盾和冲突, 不但教育作用发挥不出来, 还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 充分发挥学校、 家庭、 社会教育各自的优势, 使各种教育之间互为补充、 协调运作, 结成一种纵横交错的教育信息沟通渠道和联系途径, 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有

 效的综合力和协同力, 促使他们在德、 智、 体、 美诸方面实现主动和谐的发展, 是现今教育领域中极为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分别论述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在整体教育网络中的功能以及三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运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学校教育在整体教育网络的功能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统一的教育计划, 有较为完备的教育场地, 设施和图书资料, 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队伍, 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教育环境, 它发挥着独特功能, 在整体教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除了可以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对青少年施加正面教育之外, 还可以控制和消除家庭、 社会中自发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充分利用和发挥家庭、 社会中的积极因素, 形成教育合力, 充分发挥教育网络的整体效应。

 (一)

 导向功能

  学校通过其严密的组织和管理系统、 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 科学的教育方式, 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 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全面导向的功能。

 首先, 党和国家对学生的要求与希望, 总是通过学校的贯彻、 培养得到实现。

 具体的方式有班集体建设、 各科课堂教学、 丰富多彩课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等,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起导向作用。

 其次,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渗透、 课外活动补充等途径,让学生自主地筛选、 吸收和超越家庭、 社会教育给予的各种信息的的影响, 培养他们理性的精神和思维能力, 调节矫正学生自身的缺点, 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观、 思维方式进行积极的导向。

 再次, 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 学习指导、 心理辅导等方式, 消除家庭、 社会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在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进行指导。

 最后, 学校还尽力对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的弊端进行矫正, 呼吁社会舆论支持, 争取合法的批评、 监督权利, 对家庭、 社会进行导向。

 例如, 组织学生张贴标语、 上街游行等活动, 宣传禁毒, 反对邪教, 预防传染病, 帮助残疾人等内容, 指引社会正确的行为和舆论。

 (二)

 调节功能

  学校教育中具有特色的优势是集体教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指出:

 “只有在集体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2]“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3]这就是说集体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好形式、 好途径,是完成政府、 社会委托培养人才的重任, 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集体教育既有外在的教育影响力, 又有内在自我教育的能动力, 正好补充和克服了家庭和社会教育过程中的

 不足。

 例如, 学校集体的舆论、 导向、 竟争机制、 荣誉感以及纪律约束, 能够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缺少动力和活力机制问题。

 因此, 学校可以主动协调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组织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集体教育, 可以更好地指导家庭和社会教育, 增强其动力和活力, 使整个教育网络更加社会化、 现代代。

 (三)

 促进功能

  学校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和显示自我的文化功能, 即是传递文化知识和精神传统。

 从家庭和社会中汲取养料, 创造校园文化, 在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起到骨干的文化中心作用, 而且还应该承担改造、 升华社区文化的重担。

 所谓社区文化, 指的是生活、 工作在同一区域的人们, 养成极为类似或同一的社会心态, 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行为模式以及风俗习惯。

 社区文化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比较大。

 所以, 学校仅仅对学生进行正规的教育和导向是不够的, 还要疏理、 矫正、 净化, 引导社区文化, 主动、 积极配合教育网络中各种教育力量和社会文化机构, 对社区中青少年施加积极, 有效的影响, 使他们的价值观、 思维、 行为逐步趋同,向社区文化靠近、 融洽, 以减弱社区文化中的消极影响。

 虽然, 学校教育在提升学生的素质, 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的过程中, 特别是基础教育中, 承担了极为重要的责任, 但是, 在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人们生存方式不断多元化,

 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 终身教育变为现实行动, 并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学校教育只是众多是影响学生成长因素当中的一个因素。

 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 我们不能无限夸大学校教育的功能, 学校教育必须在教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 跟其他的社会教育形式相结合, 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承担起培养人的责任。

 二、 家庭教育在整体教育网络中的功能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在家庭范围内通过言传身教育方式对子女施予一定的教育影响的活动。

 [4]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的第一个环境。

 教育和受教育者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 这使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 十分密切的联系, 其影响效果十分显著和持久。

 这种具有特殊性的教育, 无论在组织还是机构上, 都有其特别的优势, 在整体教育网络中是一股重要的教育力量。

 (一)

 定势功能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 儿童教育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 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奠基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从出生到三岁左右, 是其智力和认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教育, 对其身心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少年儿童发展尚未定型, 具有很大可塑性, 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对家长有很大的依赖性。

 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 个性特征、 兴趣爱好, 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着。

 实践证

 明:

 家庭教育不同, 子女成长迥异,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起到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 具体表现在:

 首先, 受教育者在家庭熏陶下, 终身的生活习惯、 行为模式、 道德观念、 性格态度等方面将受到家庭品质印记的影响。

 这种影响难以磨灭, 将铭记于他的终身。

 其次, 受教育者虽然能够通过学校和社会的教育, 独立、能动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但是家庭是他们接受教育影响的主要参照群体。

 他们不断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与家庭群体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作比较, 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思维方式, 因此家庭起到一个修正选择的参照物的作用。

 (二)

 多维功能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处是:

 在家庭中, 家长除了像学校教育一样对子女施加有认识和章法的教育方式之外, 更重要的是其感情方式和经济方式的结合。

 家长对子女传输教育信息时, 主要以感情为主要载体。

 因为子女对父母怀有特殊的亲切感和依赖性, 父母对子女的血缘亲情和爱护是发挥家庭优势的巨大动力。

 因此, 这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施加的影响作用较大; 再者, 未成年子女的物质、 文化需求都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 家长通过经济手段对子女的支持和控制作用是巨大。

 父母与子女之间这种情感与经济相

 结合的多维教育方式, 在整个教育网络中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优越性。

 (三)

 渗透功能

  对于受教育的子女来说, 家庭教育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它与家庭生活交叉渗透, 联成一体。

 教育子女是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日常性的活动, 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包含着教育作用,时刻影响着子女的身心发展。

 无拘无束的家庭生活, 使子女得以自然、 真实、 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 感情、 愿望和行为方式, 因而父母就能深入地了 解子女的心理变化, 及时地实现针对性教育, 顺畅自然, 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反之, 如果父母对子女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进行干预, 管束过严过多, 使子女产生对抗性, 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

 发展功能

  跟学校教育相同, 家庭教育并不是一个封闭体系, 它跟学校教育互协调、 相渗透, 是与社会教育同进步、 同发展的。学校和社会会加强青少年的权利的保护和尊重, 家长对子女的监护与教育会受到社会的监督和支持;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必须是家庭内部与广阔的社会背景相结合, 公园、 企业、 商场、 大自然都可以成为子女获取知识, 感受生活, 健康成长的渠道和场所; 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 运用科学的观念和先进的方法教育子女, 是家庭教育发展的趋势。

 就像一些家长,为了子女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学习, 自己必须先掌握好电脑

 知识, 以及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才能正确指导和控制子女的上网活动。

 家庭教育利用情感和经济相结合的方式, 灵活多样, 多维渗透, 使受教育者终身铭记, 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但毕竟个人的成长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 子女最终是要走向社会, 适应社会、 促进社会发展的。

 家庭教育不能够承担起全部的教育责任, 应该和学校、 社会教育相结合起来,协调运作, 才能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 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网络中的功能

  社会教育是指除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团体、 组织对社会成员, 特别是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5] 。社会教育内容广泛, 影响面广, 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 它们是一种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 对家庭和学校教育起着辅助和制约的作用。

 (一)

 辅助功能

  首先, 社会的“大气候” 影响着学校和家庭的“小气候”社会教育能够直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它所产生的社会与论, 对社会风气直接的促进和矫正作用。

 社会教育能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效。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学生来说, 是最直接、 最具体可感、 生动形象的氛围, 它感染和熏陶着生活在同一社区文化背景的人, 在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着大

 致相同的特点。

 良好的社区文化背景促进青少年在价值观、智商、 品德、 个性、 兴趣、 爱好等方面健康良好的发展。

 其次, 社会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社区中, 青少年可以通过自我思考和判断, 自由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教育活动, 在这些教育活动中, 培养了青少年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最后, 社会教育能够扩大青少年的人际交往, 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对于开阔他们的视野, 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

 服务功能

  首先, 社会教育能够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生活、 学习、文娱活动的社会活动场所。

 例如, 图书馆、 科技馆、 少年宫、运动场、 网吧、 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教育机构和设施, 这些教育机构里有专业的辅导员, 能够指导青少年参加各种有趣的、 灵活多样的活动。

 青少年参加这些活动, 一方面可以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面, 进行实践训练,发展独立求知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兴趣、 爱好和特长的培养, 起到巨大的服务功能。

 其次, 社会中的报纸杂志、 广播、 电脑网络等大众传媒为学校提供大量的信息, 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方面, 这些信息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对他们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理解、 掌握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的

 知识, 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一方面, 大众传媒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社会化过程。

 不仅影响着学生们的社会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 而且向学生提供行为规范, 加速了 学生社会化过程。大众传媒充满一切时间和空间, 其规模之大、 信息之密, 几乎覆盖了 人们的一切视听感官, 例如其中的知识、 思想、 见解、 娱乐和广告等, 深刻地影响和改造着学生的思想、 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三)

 制约功能

  社会教育除了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辅助和服务功能之外, 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点是它们的制约功能。

 首先, 不同社区的经济基础、 消费方式、 职业构成以及人口、 教育的差异, 还有社区的大小、 社区的结构等因素会直接造成各个社区的学生的个性、 兴趣、 爱好、 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的明显差异。

 例如, 深圳市学生比较注重经济价值,而西藏自治区的学生则比较注重家庭文化和乡 土观念等。

 我国学校实行的就近入学的学区制度, 为学生规定了一定文化性质的社区背景, 这些由于地域之别所带来的人们观念上的差异, 随着终身教育的改造, 会不断缩小或同化。

 其次, 大众传媒的不良信息, 会促进学生的鉴别能力和价值观念向负面发展。

 媒体所负载的信息内容纷繁, 包罗万象。

 有一些信息会由于学生的年龄、 文化层次较低, 理解能力、 鉴赏能力诸方面的不成熟, 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形成负

 面效应。

 例如, 黄色视听材料、 ...

篇三: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洪立勇  摘要:学校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教育配合。但针对当前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关键词:学校主导;家校互动;社会合作一、国内外现状述评及观点过去我们只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实,教育是一个社会开放系统,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密切配合,才形成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既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独立功能,又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家长、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如德国许多学者在研究了当代家庭、社会的巨大变化对学校的影响后提出了许多改进学校教育的措施,建立了种种学校、家庭、社区互相合作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所以学校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教育配合。但针对当前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因此,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架设互动桥梁,提高德育实效,以促进青少年道德成长生活化,促进学校德育再上新台阶。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素质提高的教育目的,成为现时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共同创造学生学习的环境,才能形成一个新的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通过本课题研究,力求增强三位一体的思想德育教育实效,本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积极发挥三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三类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二、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联系中,学校教育要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本身就是个道德培养机构,学校德育教育在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深挖各科教材德育教育因素,在学校传统德育教育基础上打造德育亮点。2.建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调关系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要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加强家、校的双向协调。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专长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到对学校的教育工作中。3.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性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现今社会,很多家长只注重言教,而忽视自己的“形象”,要知道家长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无论它是有意无意,它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最正面、最经常、最深刻的,因此,家长必须提高修养,以身立教。学校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要鼓励家长讲究教育艺术性。如:抓住优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无定法,因人而异;抓住时机,适时教育;要顺其天性,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等等。4.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教育要具备长远的利益观念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出家庭,走出学校,走向广大的社会,必须依托于社会教育力量的支持,提供机会,提供条件,给予指导。近年来,随着课程教材改革深化,国防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正逐步进入课堂,这样的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大有裨益的,但学校要独立开展这些方面的教育往往有不少困难,而问题关键在于缺乏合适的教学人员。其实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社会参与是大有可为的,完全可以依靠社会资源,注意在学生家长和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中挖掘合适的师资资源,探索与社会各界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充实学校的教学力量。这样,学校就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展开师资队伍的优化组合,促进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综合运用多种途径(文件、报刊、图书、网络、考察等)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一步理解三结合教育的有关理论问题,为研究和进行探索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研究的深度。3.调查研究法 通过学生学校生活与家庭、社会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在发现和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制订有效的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实验学校 536000)立足职高学生实际 提升语文教学质效?宋秀云  摘要: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成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不足,影响了其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改进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出现的落差,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了教学成效提高不快。这些方面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改进,全面提升教学成效。关键词:职高语文;学生实际;教学一、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了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想要有效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全面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要求教师通过多个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有效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1.通过课堂教学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职语文教师想要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而为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奠定基础。2.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等多种原因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观察并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只有在课余时间与学生有效交谈,才能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因素,进而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总之,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多种途径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才能为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奠定基础。二、强化学生思想教育,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在职高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状态,这种现象的根源来自于学生生源组成的复杂性以及教学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也有的学生重视专业科目,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了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自身发展以及未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向学生介绍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是从事任何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走入社会与人接触交流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增强学好语文知识的紧迫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具有重新的认识与定位,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三、教学过程中紧扣语文能力培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语文教学实用性我们知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与发展,除其专业素质与技能起决定作用外,语文素养和基本技能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怎样成功应聘,怎样写自我推荐书,怎样与人沟通交流,怎样写报告,怎样写产品说明书等,这无一不是语文能力的问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语文教学,仅仅遵循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普遍规律还是很不够的,还应当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加强实用性,优化教学内容和训练目标,提高学生实用、实效的语文技能,为学生上岗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那么,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和训练目标,强化语文教学实用性呢?1.力抓“一字一话”训练不放松 能写一笔规范、美观的汉字和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必能使学生在上岗就业中“先拔头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要将学生的写字(钢笔字、毛笔字)训练和普通话训练常抓不懈,不仅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还可单列,专门开设写字课和普通话训练课。2.力抓“听说”训练不放松 口语交际能力是当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4 ·万方数据

篇四: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6 6 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

 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策略,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增强教师和家长相互了解学生在家、在校接受教育的情况、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充分利用社会各资源,发动社会各界的教育力量,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使家、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一、工作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二、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 (2)利用校外育人基地,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 (3)组建德育队伍,建立自己的校外辅导网络; (4)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三、方法步骤 ⑴以学校政教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家庭育人,社会育人,使三方面教育形式合理运行。

 ⑵进行阶段性和开放性计划,在实施中不断拓展教育形式与内容,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⑶建立学校交流网络。

 ⑷组建各班优秀家长,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在家长学校上进行交流与分享。

 ⑸利用社会教育基地,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把校外辅导员请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⑹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四、工作重点

 ⒈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传等媒体来影响。

 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⒊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

 ⒋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

 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⒌注重德育基地和社区活动。让学生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⒍开发家教资源,密切家校联系。

 ⒎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五、工作内容:

 1、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通过知识竞赛、法制教育、法制观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将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开展“法制教育知识竞赛”、“做尊法守法中学生”等班会、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学生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和犯罪;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和讨论、开展学生法律知识测试。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3、关注特殊群体子女的生活。在各项活动中鼓励和推荐他们参加,融入集体生活。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举办自护自救安全知识讲座等,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4、 发挥少年宫、科技馆、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作用。促进

 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天空。体现益德、助智、健体、促美等特点,丰富了广大学生的假期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一是动员学生寻找纠正社会不规范用字,为创建规范语言文字城镇做贡献;二是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文明学生、美德少年等文明行为评比活动;三是通过“小手拉大手”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四是继续深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二)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 (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3)组建一支校外德育队伍,建立自己的校外辅导员网络;(4)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二、方法步骤 (⑴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育人网络,

 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2 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3 建立学校网络。

 (4 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5 建立校外育人基地,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把校外辅导员请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6)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三、工作重点 1.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传等媒体来影响。2.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3.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

 出其闪光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

 4.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5.注重德育基地和社区活动。让学生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6.开发家教资源,密切家校联系。

 7.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四、工作内容: 1、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知识竞赛、故事会、法制展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将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活动、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学生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和犯罪;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和讨论、开展学生法律知识测试、“与法同行”中学生演讲比赛和小学生讲故事比赛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3、发挥“素质教育乐园”作用。建立素质教育乐园和假日小队,

 设立了德育园、科技园、读书园、文学园、体育园、网络园、手工园等,使之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天空。体现益德、助智、健体、促美等特点,丰富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4、积极参加创建文明活动。一是动员中小学生寻找纠正社会不规范用字,为创建规范语言文字做贡献;二是继续深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三)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教育目的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

 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三爱三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网络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三爱三节”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

 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不离教,并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校除健全家访制度外,每学年家长学校开班一次,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将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

 四、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建设

 1、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由校长和班主任组成,并由校长为组长。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每学期聘请有关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家访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家访。

 3、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在我校利用红领巾广播 、手抄报、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五、具体工作

 (一)“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1、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新接班班主任在接班一学期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所有班主任一学期家访面达 100%,每学期结束家访面达 80%,科任教师

 按每学期家访学生人数不少于 30%,并有记录。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每次家访前要为学生准备 2~3 个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2、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2)建立家校联系本,这是家长与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周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阅读了解后签名留言,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学期期中检测后,要求全校对每位学生发放期中家校联系单。

 (4)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3、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

 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

 家长会由各班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 4 次。

 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安排,根据子女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

 家长委员会是使家庭教育更趋于规范性的必要组织机构,要求各班推荐出关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家长 2~3 名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活动不少于 2 次。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四)

  我校实施学校...

篇五: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目录:

 一、 学校、 家庭、 社会三者地位与联系;

  (一)

 学校教育是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二)

 家庭教育是重要环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三)

 社会教育是基础和保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四)

 学校、 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 形成合力. . . . . . . . . . . . . . . 5。

  二、 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一)

 现代教育需要社会、 家庭、 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 . . . . . . . . . . . . . 5。

  (二)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社会、 家庭、 学校必须形成合力. . . . . . . . . . . . . . . 6。

 三、 着力教育资源整合, 构建学校、 家庭、 社会教育“三位一体” 实施体系

 (一)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构建的原则:

 . . . . . . . . . . . . . . . 7。

  (二)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构建的策略:

 . . . . . . . . . . . . . . . 7。

 参考文献

 摘要: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为己任, 以严谨缜密的体系向我们款款走来。教育的内涵很广泛, 而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 家庭和社会教育三方面。

 其中, 学校教育是主体, 孩子自从进入学龄阶段, 便主要靠学校教育, 学校担负着教授孩子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孩子素质的重任。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孩子幸福生活的地方。

 家庭教育是基础,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社会是重要的育人环境, 对孩子的思想品性, 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 学校、 家庭、 社会三种教育密切结合, 是提高孩子素质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也是深入教育改革、 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任何一个人的发育成长, 都是学校、 家庭、 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新课程

 教育学校

 家庭

 社会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 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

 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 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 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 把学校、 家庭、 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 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协调一致, 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

  一、 学校、 家庭、 社会三者地位与联系 (一)、 学校教育是中心 几年来, 我除了每学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的教育外, 充分利用班级黑班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同时, 通过团队组织开展了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拓宽德育途径。

 如:

 开展“学雷峰、 学赖宁”、“讲公德、 守法纪”、“献爱心”、“纪律、 卫生评比”、“课外兴趣小组” 等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生动活泼的文艺汇演、 歌咏比赛、 演讲、 诗歌朗诵比赛、 作文比赛和各种知识竞赛, 这些活动培养了 学生热爱党、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的崇高思想。

 同时, 学生养成了 关心他们、 关心集体、 助人为乐、 团结友爱、 遵纪守法等良好品德。

 当前, 整个社会的电脑网络在不断发展变化, 社会上的各种“网吧” 迅速发

 展, 吸引了 大批青少年, 但“网吧” 和网络都缺乏有序的规范、 管理, 学生在上网过程中, 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甚至还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这就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 新的挑战, 也提出了新的德育科研课题。

 去年我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有36%的学生上过网吧, 42%的学生家中有电脑可以上网, 26%的学生注册了 OICQ 网络寻呼号。

 很多学生经常上网聊天, 既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又使他们在网上可以不责任地"聊天"乱侃, 甚至攻击、 侮辱他人。针对这种情况, 去年我进行了“网络上的道德与法制” 的专题教育活动, 发掘各种报刊上有关资料作为教材, 先后打印了《网上冲浪莫触法网》、《 “上网骂人被罚“感言》 等文章, 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学习、 讨论。

 使他们认识到:

 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但它也是一个公共的世界, 在这里同样必须遵守公共道德和社会行为准则。

 由于这次教育活动比较切合学生实际, 同时通过利用一些案例对他们进行说理引导, 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

 、 家庭教育是重要环节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 家庭中丰富的情感是学校教育所不及的。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这是提高青少年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 众多家长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 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缺乏良策, 存在若干困惑与苦恼。

 在与家庭联系中, 发现: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但在培养子女成才的观念上存在失误, 只重视检查子女各科学习成绩, 而忽视了 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

 有些家长平时过份娇宠孩子, 一旦子女做错什么事, 总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的艰辛、 代价, 一心为了养育孩子, 孩子不应做出错事, 因而采取了 简单、 粗暴的方法训斥孩子, 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借口工作繁忙, 平时极少与子女交谈, 了解其思想情况, 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给学校。

 然而, 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中, 绝大多数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造成的。

 我班一个姓陈的学生, 经常迟到, 多次缺交作业, 甚至于考试作弊。

 其父母双方对他的教育就有严重失误, 一方是过分溺爱怜惜, 甚至包庇袒护其缺点错误; 一方是过分简单粗暴, 经常以打骂代替教育。

 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不得不请其父母双方一齐到学校, 多次与他们座谈, 从分析该生存在问题入手, 指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的不协调造成的严重后果, 希望他们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协调一致, 才能有教育效果。

 最后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 该学生有了明显进步。

 这充分说明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在每学期召开的学生家长会议上, 都根据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失误, 专题讲述如何搞好家庭教育问题, 如:

 家庭教育如何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应讲究科学方法; 家庭教育应注意能力培养, 加强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 家长要关心爱护孩子, 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等, 努力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 社会教育是基础和保障 我曾在初三学生中以“中学生的社会意识” 为主题, 设计了 数十个问题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 富有冒险精神, 但又缺乏艰苦思想。

 2、 敢于参予和创新, 但缺乏主动精神。

 3、

 内心存在自我矛盾意识。

 4、

 缺乏个性, 他们对成年人有很大程度上的模仿性。

 5、

 思想波动性大, 易走极端化。

 6、 具有逆抗性, 普遍带有反传统心理。

 7、 缺乏全面、 合理性的认识观, 过分强调自 我意识和过高估计自 己。

 善于客观待人, 主观待我。

 8、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又有强烈的自悲感存在。

 9、 对社会的态度:

 疾恶如仇, 反对腐败, 反对不健康的社会风气, 拥护和支持新生事物, 强烈赞同并参予好人好事行为。

 但有时在真正面临问题时又成为一个旁观者。

 10、 对家庭,普遍有一种过高的要求和不合实际的心理。

 11、 崇拜英雄、 明星、 成功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 追求时尚, 但常常带有盲目 性。

 12、 早恋、 吸烟等。

 从调查数据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中, 我认为, 中学生对社会现状和影响程度非常敏感, 而且在认识程度上也从单一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学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虽然有多半的学生对问题都有积极的选择, 但很多问题上近30%的消极反应也令人堪忧, 仅从负面的角度分析, 至少有四点:

 对社会快速的发展感到不适应, 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 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受到多方面的干扰, 影响了正常的思维和行为判断; 过于现实和人本化, 理想与奉献精神淡化; 实践能力低, 缺乏生存竞争意识等。

 前面涉及的诸如此类问题成因很复杂, 有生理、 心理和思想素质的因素, 有环境因素, 有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因素, 但社会教育以及学校与社会教育二者关系的脱节是极重要的一环。

 有人说:

 现在学校老师把学生教育成才需要一个月 , 而社会上某些不良环境把学生教育成虫只要一天。“染于黄则黄, 染于苍则苍”, 这种说法不管是否夸张, 但是环

 境影响的负面效应是公认的。

 现在充斥于社会的非价值取向、 家庭情感危机、 市场经济浸染、 安全诚信问题、 不良文化因素等等, 均对学生构成了 严重冲击和危害。

 由于涉及社会的综合各方面, 要消除这些现象有很大的难度, 加上学生家长们受教育的程度及素质有区别, 故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及效果也因人而异。

 特别是现在的社会存在许多较复杂的现象和商品经济冲击下的新特征, 学生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可见学生的成长与以家庭、 学校和社会为特征的社会教育密切相关。

 为此, 我经常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让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 工厂、 商店、 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 撰写调查报告,让学生亲身 感受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树立起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奋发学习的目的, 培养“爱国、 爱乡 ” 的信念。

 (四)、 学校、 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 形成合力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的一个更积极向上、 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 应充分发挥她的主导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所以,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 社会这个大课堂既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宽广的教育环境, 又决定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向。

 第一, 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通过经常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议, 班主任进行家访或通过多种联系手段, 及时向家长们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 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 形成教育的合力, 提高教育的效果。

 第二, 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学校、 班主任加强联系。

 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 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 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 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

 不论是学校教育, 还是家庭教育, 其目标都是一致的, 家庭教育只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

 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第三、 整个社会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只有努力构建好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二、 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众所周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现代教育需要社会、 家庭、 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因为这是:

 (一)

 现代教育需要社会、 家庭、 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1、 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告诉我们, 无论学校、 家庭还是社会, 对青少年提出

 的要求、 教育, 在方向上必须保持一致和统一, 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会使学生努力方向更明确, 更有动力, 可以避免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

 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的要求, 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 当然在内容上, 措施上可根据各自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 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 不能各行其事; 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与学校携起手来, 使学生无论在家庭、 学校, 还是走上社会, 都感受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标一致, 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

 2、 教育作用的互补性告诉我们,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 学校、 社会都各自 发挥着作用, 不管其作用大小, 勿庸置疑, 对学生都会有影响。

 要使家庭、 社会、 学校的教育形成会力, 除了 统一要求外, 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 形成互补。

 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使他们心情抒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健康成长; 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 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 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 创造成功的机会,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 标, 从德智体几方面培养学生, 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 根据个人的特点, 还要因材施教, 使他们各自的才能, 特长都能得到培养和发挥, 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二)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社会、 家庭、 学校必须形成合力

  1、 我国教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提高人的素养, 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学习化社会, 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国历代领导人都很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

 毛泽东主席生前曾语重心长地说:

 “年轻人就象早上八、 九点钟的太阳, 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归根到底是属于你们的。”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中指出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 家庭、 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只有加强综合管理, 多管齐下, 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而目前教育中出现教育分力, 影响教育质...

篇六: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1.学校方面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

 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少先队及家长学校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引导和生活指导,使学生知事、明事。

 关工委要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推动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构,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 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家长交流育人经验。同时,承担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组织协调和总体规划;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性开展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上好晨夕会,开好班会。班主任老师每天利用晨夕会时间向学生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总结前一天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表扬先进,对做得不足的同学提出新的要求,每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配合学校工作重点,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科教师要既教书又育人,既做经师又做人师,寓德育于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发挥课堂德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健康的思想教育。

 (3)、通过各项活动、重大节日,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让

 学生接受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

 (4)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对一些心理、行为、品行等有问题的同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乐观向上、敢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分析班级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学习情况,对一些情绪反常、行动异常、学习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的学生,及时找出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2.家庭方面 学生家长是学生家庭教育的主体,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发挥其参与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作用。家长委员会成员应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全社会和家庭宣传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使全社会都来重视教育下一代工作。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鼓励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家长要经常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思想动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1)、建立家长联系簿。班主任老师要经常不断地通过书信、电话、网络、老师家长约谈等方式,随时把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状况向家长汇报,并分布倾听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意见。同时,家长也要利用书信和主动找老师交谈的形式,及时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反映给学校,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共同商讨教育方法,以便对症下药。

 (2)、召开家长会议。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议,班主任老师把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情况向家长做比较全面的汇报,让家长及

 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幅度下降较大和学习较差的学生,做好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共同加强教育,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尽快提高思想认识,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

 (3)、办好家长学校,定期上课,在家庭教育发面给家长提供学习机会,增长家教知识,使家庭教育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

 3.社会方面 学校应主动联系所在地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村镇等,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单位、和谐社区活动,为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提供条件,组织有意义的社区教育活动;主动配合社区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净化育人环境。

 (1)、发挥关工委的功能。每学期邀请革命老前辈作一次报告,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学生向革命前辈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大好时光,艰苦奋斗,奋发向上,学好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力量。

 (2)、每学年邀请公检法的有关同志举行一次法制知识讲座,让学生知法懂法,自觉遵纪守法,并能积极与违法分子作英勇斗争,不断提高法制观念和思想觉悟,自觉抵制不法思想的侵蚀。

 (3)、每学年新学期开始,邀请公安交警同志举行一次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懂得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意义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确保,安安全全到校,安安全全回家。

 (4)、积极开展体验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体验社会,培养学生责任感、生存意识和感恩意识。每周一次参加便民利民社区服务活动,假期中统一组织小组进行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学校要积极争取社区的配合支持,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如当地驻军、工厂、企业、敬老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节庆日、寒暑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

 四、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工作协调制度 加强对社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统筹和指导,成立由社区工作者、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参加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协调组织,定期沟通情况,研究工作,组织活动,做到学校、社区、家庭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策略,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增进教师和家长相互了解学生在家、在校接受教育的情况,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充分利用社会各资源,发动社会各界的教育力量,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使家、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一、工作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辅导教师:全体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二、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 (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 (3)组建一支校外德育队伍,建立自己的校外辅导员网络; (4)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三、方法步骤 ⑴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育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⑵建设阶段*和开放*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泉。

 ⑶建立学校网络。

 ⑷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⑸建立校外育人基地,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把校外辅导员请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⑹创造*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四、工作重点 ⒈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传等媒体影响。

 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⒊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

 ⒋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⒌注重德育基地和社区活动。让学生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⒍开发家教资,密切家校联系。

 ⒎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五、工作内容:

 1、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爱家乡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传统教育。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

 少年的法制观念,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知识竞赛、故事会、法制展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将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活动、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学生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和犯罪;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和讨论、开展学生法律知识测试、“与法同行”中学生演讲比赛和小学生讲故事比赛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3、发挥“素质教育乐园”作用。建立素质教育乐园和假日小队,设立了德育园、科技园、读书园、学园、体育园、网络园、手工园等,使之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天空。体现益德、助智、健体、促美等特点,丰富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积极参加创建明活动。一是动员中小学生寻找纠正社会不规范用字,为创建规范语言字做贡献;二是继续深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总之,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学校在这一工作中是中心环节,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三者之间如果能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同向同力的德育网络,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就—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七: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论文

  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思考

  记得梁启超曾说过, “少年强则国强” ,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 。

 可见, 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21 世纪是人类最关心教育的世纪。

 教育是包括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等在内的“大教育系统工程” 。

 那么学校、 家庭、 社会提供了怎样的生活空间? 现在的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这是一名青年教师, 在立足于教学工作之后, 应该时时警醒的问题。

 孩子们整天迷恋着上网, 孩子们只追求穿品牌, 孩子们只想着当明星, 孩子们不好好学习, 家长们经常向老师诉说此类烦恼。

 这些现象不仅使家长们痛心, 也时刻困绕着教师的思绪。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管理? 现代教育中存在着怎样的弊病呢? 这是教师、家长们时常思索的社会问题。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 家庭中丰富的情感是学校教育所不及的。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这是提高青少年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以健康的心理、 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而良好的学校教育不仅能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对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有着家庭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但由于教育范围、 角度不同,在教育的方法上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

 社会教育包括伦理道德教育、 法律法规教育等, 它寓于读书看报、 观看电视、 浏览祖国河山、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之中。

 家长应利用各种途径, 培养孩子热爱祖国、 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 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范围及交友诸方面的情况, 尽量发挥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正面效应。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个支柱, 缺一不可。

 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工作者, 以学校、 社会、 家庭教育的三结合为思考, 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

 因此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时, 力求寻找学校、 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的切入点, 综合三者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必须做到协调一致, 互相配合。

 1、 三结合教育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家庭、 社会和学校三方面以不同的时空占据着学生的整个生活。

 这三者无论哪个方面出现空白, 都将使各种教育无法有机地衔接起来, 如果学生在一定的时间、 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 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例如有些学生旷课或者频繁去网吧、 游戏厅等场所。

 做为家长要掌握好学生的作息时间, 尽可能地控制好子女的空余时间。

 社会应规范管理, 禁止学生出入这些场所。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 家庭有家长的督促, 社会有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熏陶。

 因此, 搞好三种教育的衔接, 成为整体化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2、 三结合教育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平时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思想教育, 在校外常会被家长或朋友的几句话冲得一干二净。

 例如迟到了 家长却帮学生找理由

 或自己包揽责任。

 如果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的一致, 那么, 他们各自的作用不仅会互相抵消, 还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混乱。

 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 家长对子女溺爱的现象也日益突出, 这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不良风气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 要不断增强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感, 统一组织好社会教育的工作,提高家长的素质, 从而切实地做好家庭、 学校、 社会教育在方向上的协调一致工作。

 3、 “三结合” 教育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 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在时空上, 在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教育效果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家庭教育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密血缘关系, 在教育中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学校教育具有统一性、 系统性等特点, 它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 实用性、 及时性和补偿性的特点, 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 也有利于他们发展不同兴趣爱好。

 我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义务呵护、 培养下一代的成长。

 调动学校、 家庭、 社会多方面的力量, 齐抓共管, 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是现代教育的任务。

 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渠道来突破, 开辟出与时俱进的和谐教育网络途径。

 第一、 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通过经常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议, 班主任进行家访或通过多种联系手段, 及时向家长们通报各项教育目的和要求, 使家长们及时了 解学校的教育意图, 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 形成教育的合力, 共同提高教育的效果。

 第二、 家长应主动与学校、 班主任加强联系。

 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 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 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 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二者只有积极配合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

 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第三、 整个社会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只有努力构建好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

 “三结合” 教育的推广与挖掘是全体社会成员团结起来开发现代教育最有效的武器。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有其深的影响, 学校、 家庭只有通过多种途径, 多种渠道与社会相结合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 才能塑造具有优良素质的一代新人。

 诗人泰戈尔曾这样说:

 “不是铁器的敲打,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 美丽的鹅卵” 。

 如果孩子是一株新苗, 学校就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沃土; 我们热切期盼着各位家长、 社会的倾情关注, 愿意和大家一道共同探索孩子的成长之路, 乘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为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G6F5E4D3C2B1A0A+z -y) x(w*v&u% t $s! r#qZpZoYn XmWlVkUjTiSh RgQfPeOeNdMc LbKaJ9I8H7G6 F5E4D 3D2C1B0 A+z-y) x(w*v&u%t$s$r!q#pZ oYnXmW lVkUjT iShRhQgPfOeNdMcLbKaJ9I8H 7G6G5F4E3D2C 1B0A+z-y) x(w*v*u&t%s$r!q #pZoYn XmWlVk UkTjSiRhQgPfOeNdMcLbKaJ9 J8I7H6G5F4E3 D2C1B0A+z-y-x) w(v*u&t%s$ r!q#p ZoYnXnW mVlUkTjSiRh Q gPfOeNdMcMbL aK9J8I7H6G5F 4E3D2C1B1A0z +y-x) w(v*u&t %s$r! q #qZpYo XnWmVlUkTjSiRhQgPfPeOdNc MbLaK9J8I7H6 G5F4E4D3C2B1A0z+y-x) w(v* u&t%t$s! r#qZ pYoXnWmVlUk T jSiShRgQfPeO dNcMbLaK9J8I 7H7G6F5E4D3C 2B1A0z+y-x) w (w*v&u%t$s!r #qZpYo XnWmVlVkUjTiShRgQ fPeOdNcMbLaK aJ9I8H7G6F5E 4 D3C2B1A0z+z -y) x(w* v&u%t $s!r#qZpYoYn X mWlVkUjTiSh RgQfPeO dNdMc LbKaJ9I8H7G6 F5E4D3C2C1B0 A+z-y)x(w*v& u%t$s!r!q#pZoYnXmWlVkUjT iShRgQgPfOeN dMcLbKaJ9I8H7G6F5E4E3D2C 1B0A+z-y) x(w *v&u%t%s$r! q # pZoYnXmWlVk UjTiSiR hQgPf OeNdMcLbKaJ9 I8H7H6G5F4E3 D2C1B0A+z-y) x(w(v*u&t%s$r!q#pZoYnXmW lVlUkT jSiRhQ gPfOeNdMcLbKaK9J8I7H6G5F 4E3D2C 1B0A+z +y-x) w(v*u&t%s$r!q#pZoYo XnWmVlUkTjSi RhQgPfOeNdNcMbLaK9J8I7H6 G5F4E3D2C2B1 A0z+y-x) w(v*u&t%s$r! r#qZ pYoXnW mVlUkT jSiRhQgQfPeOdNcMbLaK9J8I 7H6G5F5E4D3C2B1A0z+y-x) w (v*u&u%t$s! r#qZpYo XnWmV lUkTjTiShRgQ f PeOdNcMbLaK 9J8I8H7G6F5E 4D3C2B1A0z+y - x) x(w*v&u%t $s!r#qZ pYoXn WmWlVkUjTiSh RgQfPeOdNcMb LbKaJ9I8H7G6 F5E4D3C2B1A0 A +z-y) x(w*v& u%t$s! r# qZpZ oYnXmWlVkUjT iShRgQfPeOeN dMcLbKaJ 9I8H 7G6F5E4D3D2C 1B0A+z-y) x(w *v&u%t$s$r!q #pZoYnXmWlVk U jTiShRhQgPf OeNdMcLbKaJ9 I8H7G6G5F4E3 D 2C1B0A+z-y) x(w*v*u& t%s$ r!q#pZoYnXmW lV kUkTjSiRhQ gPfOeNdM cLbK aJ9J8I7H6G5F 4E 3D2C1B0A+z -y-x) w(v *u&t %s$r!q#pZoYn X nWmVlUkTjSi RhQgPfOeNdMc MbLaK9J8I7H6 G5F4E3D2C1B1 A0z+y-x ) w(v* u&t%s$r!q#qZ p YoXnW mVlUkTjSiRhQgP fPe OdNcMbLaK9J8 I7H6G5F4E4D3 C2B1A0z+y -x) w(v*u&t%t$s! r# qZpYoXnWmV lUkTjSiSh RgQ fPeOdNcMbLaK 9J8I7H7G6F5E 4D3C2B1A0z+y -x) w(w*v&u%t $s!r#qZpYoXn WmVlVkUjT iSh RgQfPeOdNcMb La KaJ9I8H7G6 F5E4D3C2B 1A0 z+z-y) x(w*v&u% t$s!r#q ZpYoYnXmWlVkUjTiShRgQfPe OdNcMcLbKaJ9 I8H7G6F5E4D3C2B1B0A+z-y) x(w*v& u%t$s! r#q#pZoYnXmWlVkUjTiShRgQ fPfOeN dMcLbK aJ9I8H7G6F5E4E3D2C1B0A+z -y) x(w*v&u%t %s$r! q#pZoYnXmWlVkUjTiSi RhQgPf OeNdMc LbKaJ9I8H7H6G5F4E3D2C1B0 A+z-y ) x(w(v* u&t%s$r!q#p Z oYnXmWlVlUkT jSiRh QgPfOeN dMcLbKaK9J8I 7H6G5F4E3D2C 1B0A+z+y-x) w (v*u&t%s$r!q#pZoYoXnWmVl UkTjSiRhQgPf OeNdNcMbLaK9J8I7H6G5F4E3 D2C2B 1A0z+y- x) w(v*u&t%s$r! r#qZpYoXnW mVlUk TjSiRhQ gQfPeOdNcMbLaK9J8I7H6G5F 5E4D3C2B1A0z +y-x) w(v*u&u%t$s!r#qZpYo XnWmVlUkTjTi ShRgQf PeOdNcMbLaK9J8I8H 7G6F5E4 D3C2B 1A0z+v*u&t%s $r! q#pZpYoXn WmVlUk TjSiRh QgPfOeOdNcMbLaK9J8I7H6G5 F4E3D3C2B1A0 z+y-x) w(v*u& t%s$s!r#qZpY oXnWmVlUkTjS iRhRgQfPeOdN cMbLaK9J8I7H 6G6F5E4 D3C2B 1A0z+y-x) w(v*v&u%t$s!r#q ZpYoXnW mVlUk UjTiShRgQfPeOdNcMbLaK9J9 I8H7G6F 5E4D3 C2B1A0z+y-y) x(w*v&u%t$s! r#qZpY oXnXmW lVkUjTiShRgQfPeOdNcMcLbK aJ9I8H 7G6F5E 4D3C2B1B0A+z-y) x(w*v&u%t $s!r#q #pZoYn XmWlVkUjTiShRgQfPfOeNdMc LbKaJ9I8H7G6 F5E4E3D2C1B0A+z-y) x(w*v& u%t%s$r ! q#pZ oYnXmWlVkUjTiSiRhQgPfOeN dMcLbKa J9I8H 7H6G5F4E3D2C1B0A+z-y) x(w (v*u&t%s$r!q#pZoYnXmWlV lUkTjSiRhQgP fOeNdMcLbKaK 9J8I7H6G5F4E 3D2C1B0A+z+y -x) w(v*u &t%s $r!q#pZoYoXn W mVlUkTjSiRh QgPfOeN dNcMb LaK9J8I7H6G5 F4E3D2C2B1A0 z+y-x) w(v*u& t%s$r!q#qZpY o XnWmVlUkTjS iRhQgPf PeOdN cMbLaK9J8I7H 6G5F4E4D3C2B 1A0z+y- x) w(v *u&t%t$s!r#q Z pYoXnWmVlUk TjSiShR gQfPe OdNcMbLaK9J8 I7H7G6F5E4D3 C2B1A0z+y-x) w(w*v&u%t$s! r #qZpYoXnWmV lVkUjTiShRgQ fPeOdNcMbLaK a J9I8H7G6F5E 4D3C2B1A 0z+z -y) x(w*v&u%t $sYoXnWmVlUk TjSiRhQg QfPe OdNcMbLaK9J8 I7H6G5F5E4D3 C2B1A0z+ y-x) w(v*u&u%t$s! r#qZpYoXnWmV lUkTjTiShRgQ fPeOdNcMbLaK 9J8I8H 7G6F5E4D3C2B1A 0z+ y-x) x(w*v&u% t$s! r#qZpYoX nWmWlVkUjTiS hRgQfPeOdNcM bL bKaJ9I8H7G 6F5E4D3C2B1A 0A+z-y) x(w*v &u%t$s!r#qZp ZoYnXmWlV kUj TiShRgQfPeOe Nd McLbKaJ9I8 H7G6F5E4D 3D2 C1B0A+z-y) x( w* v&u%t$s$r! q#pZoYnXm WlV kUjTiShRhQgP fO eNdMcLbKaJ 9I8H7G6G5F4E 3D2C1B0A+z-y) x(w*v*u& t%s$r!q #pZoYnXmWlVkUkTjSiRhQgPf OeNdMcLbKaJ9 J8I7H6G5F4E3D2C1B0A+z-y- x) w(v* u&t%s$ r!q#pZoYnXnWmVlUkTjSiRhQ dMcLbK aJ9I8H 7G6F5E4E3D2C1B0A+z-y) x(w *v&u% t%s$r!q #pZoYnXmWlV k UjTiSiRhQgPf OeNdM cLbKaJ9 I8H7H6G5F4E3 D2C1B0A+z-y) x(w(v* u&t%s$ r!q#pZoYnXmWlVlUkTjSiRhQ gPfOeN dMcLbK aK9J8I7H6G5F4E3D2C1B0A+z +y-x)w(v*u&t %s$r! q#pZoYoXnWmVlUkTjSi RhQgP fOeNdNc MbLaK9J8I7H6G5F4E3D2C2B1 A0z+y -x) w(v* u&t%s$r!r#qZpYoXnWmVlUkT jSiRhQ gQfPeO dNcMbLaK9J8I7H6G5F5E4D3C 2B1A0z+y-x) w (v*u&u%t$s!r#qZpYoXnWmVl UkTjT iShRgQf PeOdNc MbLaK9J8I8H7G6F5E 4D3C2B1A0z+y -x) x(w*v&u%t$s! r#qZpYoXn WmWlVk UjTiSh RgQfPeOdNcMbLaKaJ9I8H7G6 F5E4D3C2B1A0 z+z-y) x(w*v& u%t$s!r#qZpY oYnXmWlVkUjT iShRgQfPeOdNdMcLbKaJ9I5E 4D3C2B1A0z+y -x) w(v*u&u%t$s! r#qZpYoXn WmVlUk TjTiSh RgQfPeOdNcMbLaK9J8I8H7G6 F5E4D3C2B1A0 z+y-x) x(w*v& u %t$s!r#qZpY oXnWmWlVkUjT iShRgQfPeOdN cMbLbKaJ9I8H 7G6F5E4 D3C2B 1A0A+z-y) x(w*v&u%t$s!r#q ZpZoYnX mWlVk UjTiShRgQfPeOeNdMcLbKaJ9 I8H7G6F 5E4D3 D2C1B0A+z-y) x(w*v&u%t$s$ r!q#pZ oYnXmW lVkUjTiShRhQgPfOeNdMcLbK aJ9I8H 7G6G5F 4E3D2C1B0A+z-y) x(w*v*u&t %s$r!q#pZoYnXmWlVkUkTjS iRhQgPfOeNdM cLbKaJ9J8I7H 6G5F4E3D2C1B 0A+z-y-x) w(v *u&t%s$r! q#p ZoYnXnWmVlUk T jSiRhQgPfOe NdMcMbL aK9J8 I7H6G2C1B0A+ z-y) x(w*v&u% t%s$r!q#pZoY nXmWlVkUjTiS iR hQgPfOeNdM cLbKaJ9I8H7H 6G5F4E3D2C1B 0A +z-y) x(w(v *u&t%s$r ! q#p ZoYnXmWlVlUk T jSiRhQgPfOe NdMcLbKaK9J8 I7H6G5F4E3D2 C 1B0A+z+y-x) w(v*u&t% s$r! q#pZoYoXnWmV lU kTjSiRhQgP fOeNdNcM bLaK 9J8I7H6G5F4E 3D 2C2B1A0z+y -x) w(v*u &t%s $r!r#qZpYoXn Wm VlUkTjSiRh QgQfPeOd NcMb LaK9J8I7H6G5 F 5E4D3C2B1A0 z+y-x) w (v*u& u%t$s! r#qZpY oXnWmVlUkTjT iShRgQf PeOdN cMbLaK9J8I8H 7G6F5E 4D3C2B1A0z+y- x) x( w*v&u%t$s!r# qZ pYoXnWmWlV kUjTiShR gQfP eOdNcMbLbKaJ 9I8H7G6F5E4D 3C2B1x) w (v*u &t%s$s! r#qZp YoXnWmVlUkTj SiRhRgQfPeOd NcMbLaK9J8I

推荐访问: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家庭 学校 社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大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1782号-